第116章 三年規劃
大家受到鼓舞,紛紛辭職回村。
乾爹他們經不住誘惑,也想回村跟着我們繼續干。
我自然不會同意,說建築公司開得好好的,沒必要回來湊熱鬧,縣上正是大開發大建設的最好時期,各種建築項目會源源不斷,應該想辦法擴大規模提升實力才是最應該做的,村裏有我們三個應該足夠,別往一塊擠了。
他們沒再堅持,開始安下心來。
幾天後,我們在村裡召開第二次村民代表大會,議題只有一項,就是商定俞王村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和三年計劃。
我們圍坐在打穀場上,開始話發展談思路。
有人說我們應該培育壯大旅遊產業,可以和花之林景區甚至與廟山村農家院合作開發,走旅遊致富的路子。
有人說可以把這裏打造成度假村,修建別墅,種草種花,藉助景區吸引遊客。
有人說組建投資公司,把財力都集中起來,去夏臨、靈江等地選項目搞投資。
有人說可以把現有的養殖公司發展壯大起來,通過擴大規模購買生產線,走特色養殖的路子。
有人說可以把養殖和旅遊結合起來打造,公司分出一部分牛羊供遊客放牧,還可以請順才編曲,培訓一部分人唱出來,走養殖、旅遊和娛樂為一體的發展路子。
有人說現在各社通了水泥道路,但缺乏必要的健身場地和器材,文娛活動也很缺乏,還有環境衛生、照明應急等方面都需要加強,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才能更好地向前發展。
有人說村裡住房安全程度不一,有些屬於危房,但不想翻修,甚至舉家搬遷,已在縣城買下房產,亂搭亂建的問題很突出,下一步要統籌考慮。
有人說可以開設文化知識補習班,提升整體素質。
有人說現在上學難吃水難行路難的問題已經得到徹底解決,但看病貴的問題非常突出,村衛生室形同虛設,連重感冒都治不好,嚴重危及大家的生命健康。
……
我們收集到上百條意見建議,迅速打印出來,發放出去,請大家投票表決,只能選一條最為緊要和必需的項目。
形式簡便,但效果顯著,經過梳理,我們發現大家關注最多的還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短板問題。
接着,我們圍繞這一方面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有人說應該修建敬老院和幼兒園,還可以鼓勵開辦家政公司,解決留守老人和兒童無人照料的問題。
有人說應該建設雨水採集利用工程,如果有可能在全村實施衛生改廁和污水處理工程。
有人說應該在路邊安裝太陽能路燈,同時加裝必要的指路標記和宣傳標語。
有人說應該整治環境衛生,指定專人定期清掃路面垃圾,維護整潔形象。
有人說能不能申請一定補助,在全村摸排危舊房屋,來一次徹底的翻修和整頓。
有人說能不能爭取政策補助,在村修建樓房,騰出空地修敬老院幼兒園等。
有人說道路缺乏養護工,應該雇請專人經常巡查。
有人說養殖公司牛羊糞便被填埋,不但污染環境,而且造成浪費,能不能充分利用起來。
……
僅在這一方面,我們又收集到上百條辦法措施,可謂成果豐碩效果明顯。
我總結會議,先是感謝大家支持村上工作,表示願意聽取剛才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在接下來的發展規劃和分年度計劃中會全部考慮進去,到時還會徵求大家對規劃計劃的意見建議,希望這樣的傳統能繼續發揚堅持下去。
結束后,我們緊接着召開了村兩委幹部會議,我作了相關安排。
我們做了臨時分工,陳紹峰暫時去養殖公司處理日常工作,我負責擬定初步的規劃計劃,林泉提供準確數據和相關情況,其他人靈活機動,哪邊忙去哪邊幫忙,公司和村上工作哪個都不能被耽擱和貽誤。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裏,我和林泉走村入戶,還頻繁對接縣上多個部門單位,慢慢擬定了三年發展規劃和分年度發展計劃,主要圍繞俞王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規劃和部署工作。
大致的思路是,利用三年時間徹底補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短板弱項,先從改善人居環境、住房安全、道路管護、污水處理、糞便利用、節水灌溉、娛樂文化、提升村民整體素質、養老育兒、醫療衛生等十多個方面入手,規劃了總投資達一億多元的項目群,分三年實施完成。在年度發展計劃中,我們按輕重緩急和投資均衡的原則,細化量化了每年度所要完成的具體事項,作出了比較精確的計劃和估算。
規劃計劃出爐,我們隨即召開第三次村民代表大會,逐條逐項徵求意見建議,通過大半天的熱烈討論,進一步完善相關內容,最終獲得了一致認可。
我和林泉帶規劃計劃以及附加的項目清單,向賈縣長作專題彙報。
賈縣長詳細翻看材料后,當場表態,會全力以赴支持我們的工作,這些資金需求會上會討論,最快三天內給出明確答覆,讓我們回去安心等待。
兩天後,賈縣長打來電話,說已經通過了資金申請報告,第一批資金會很快下達到村,讓我做好項目招標等前期準備工作,讓資金髮揮應有效益。
賈縣長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安排到村的第一批資金數額竟高達四千多萬元,年度計劃中涉及的資金沒一分缺口,百分百財力保障,這讓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資金到位,我們將項目打包,上報至住建局安排招投標工作,乾爹想投標參與,我說為了避嫌絕對不要摻和,做和我無關的項目就可以,千萬別碰這些。
他知道輕重厲害,吸取詹老教訓,主動放棄了。
招投標工作非常順利,中標的是靈江市一家著名大型建築集團公司。
本年度,我們計劃實施敬老院、幼兒園、污水處理、雨水收集利用、路燈安裝等項目,總投資達四千多萬元,資金方面沒有缺口,只等工程開工建設。
項目雖由別人實施,但我惡補規劃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跟隨設計師全程參與,不想反覆折騰,一張藍圖繪到底,從規劃設計到進場施工,全方位投身其中,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加入了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協調項目負責人,最大限度吸納本地勞動力,讓他們有事可做有錢可掙,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實事。
做自己村的項目,村民格外用心,這讓我十分欣慰和感動。
在冬季即將到來之際,為期四個多月的工程已陸續通過了縣上的聯合竣工驗收。
趁着空閑,我開始籌備黨員冬訓和村民勞動技能培訓工作,制定相關方案,反覆對接聯繫上級業務部門,做足充分準備后,開始了大規模的能力提升工程。
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農村實用法律知識、婚育新風、環境保護、農業種植、畜牧養殖、電焊、泥瓦工、動物疫病防治等。
年後,敬老院、幼兒園相繼投入使用,從護工到教師,從醫療設備到教學用具,民政局、教育局給了大力支持。
第二批三千多萬元項目資金到位后,我們啟動實施第二年度的發展計劃,主要修建內容包括住房安全、道路管護、糞便利用、醫療衛生等項目。
首先,我們請求住建局業務人員幫助排查危房,按ABCD四等對全村現存房屋進行地毯式鑒別摸排,逐一登記在案,同時甄別亂搭亂建等違章建築,一一標識,也做了相應的登記工作。
登記完成後,我們張榜公示,接受村民監督舉報。
七天公示期一過,我們開展入戶動員工作,勸說村民主動或者僱人拆除危房或者違章建築,按專業評估公司報出的實際價值,分別給予對應補償。
我們根據房屋現狀,總共劃分了四個補助等次,二十萬、十五萬、十萬、五萬,另外給予兩萬元的拆除補助。
拆除工作有序推進,沒有出現釘子戶,大家都很自覺和主動,不到一周時間就已拆除完畢。
從發動村民拆遷那天起,我們早已紮好帳篷用以接收拆遷戶,每家一座,基本生活保障完全沒有問題。
為了節省時間提高建房效率,我們統一採購沙石料、磚木、鋼筋、水泥等建材,鼓勵村民自主建設,確實無能力自主建設的,讓乾爹帶人修建,所需花費從補償款中抵扣。
對樣式風格我們不作統一要求,只要質量合格安全達標就行,具體怎麼建設完全由村民自己說了算。
霎時間,村裡機械轟鳴,人潮湧動,隨處可見村民忙碌建房的場景。
三個月後,工程陸續進入收尾階段,我跟隨住建局業務人員挨家挨戶檢查驗收,合格一戶發放補助一戶。
道路管護方面,我們利用項目資金,接受村民自主報名,從中推選出二十個村民擔任村組道路巡護管理員,每月給予兩千元的報酬,同時採購配備垃圾清運車輛和相關工具以及工作服裝等,明確職責,制定獎罰標準,額外增加三百元的績效工資,按出勤到位、工作實績等情況酌情增減,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養殖場糞便利用方面,我們引進沼氣池建設項目,埋設管道,加裝設備,購買炊具,在公司修建集中處理池,通過管道把沼氣加壓輸送到各家各戶,在村民家中安裝燃氣灶,極大地降低了生活成本,而且還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雙贏的目的。
醫療衛生方面,我們改造村衛生室,協調衛生局採購一批基本常用的診療設備,還爭取到三名執業醫師從事醫療衛生工作,工資待遇方面,除去工資所得,由村上額外給予每人每月一千元的生活和交通補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第三年,我們實施了第三批項目,主要包括人居環境改善、娛樂文化、村風民風培育等系統工程。
人居環境改善方面,我們修訂出台了村規民約和環境衛生公約,制定了環境衛生評選獎懲辦法,組建了一支二十多人的環衛隊伍,每人每月補助五百元,定期不定期巡查全村環境衛生面貌,授予一定的處罰權,極大地遏制了亂堆亂放污染環境影響村容村貌的不良風氣。同時,我們採購苗木和觀賞花草,發動群眾栽種在道路兩旁,美化了環境,營造了氛圍。
娛樂文化方面,我們組建了三支業餘隊伍,分別是演唱、廣場舞和器樂,邀請縣文化體育局領導和市歌舞團老師前來指導開展活動,由村上出資,支持他們外出參觀學習,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同時,在俞主任家門前打穀場規劃修建了一處文化健身場所,配套建設了圖書閱覽室、鄉村大舞台、健身器材租借處等,配備了健身器材,安裝了籃球架、乒乓球案、羽毛球網、排球場等,農閑時節經常組織村民健身娛樂,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生活,增進了大家的關係,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村風民風培育方面,我們倡導勤儉持家、鄰里互助、孝老敬親、夫妻和睦、尊師重教、德行第一能力第二、愛國敬業、厚養薄葬等優良傳統,在小學、幼兒園增設了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學習課程,大力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舉辦了婚育課堂、法律知識大講堂、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大宣講等專題培訓班,邀請縣委黨校、文化體育局等單位領導到場授課,向廣大村民宣傳抵制高價彩禮、倡導自由戀愛、兄弟和睦養老等主題思想,全方位無死角進行了大範圍的培訓教育活動。
我們的這一做法深受村民喜愛支持,同時也引來省市多地關注,頻繁組織考察團前來觀摩交流。
而我因此頗受媒體方面關注,經常走進大眾視野,成了他們的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