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集
1、春風客棧日
(字幕打出)衢州城
方利明帶着隨從快馬來到獅橋街一家春風客棧門前停下,店小二忙上前迎接。
一位隨從道:“要兩個單間。”
“好嘞,”店小二帶方利明二人入店,小夥計牽走兩匹馬進後院馬房。
不一會兒,方利明與隨從二人安頓好后,便走出春風客棧,沿着街道走出來,兩旁店鋪林立,華燈初上,一派熱鬧景象。
2、聚豐園夜
方利明與隨從來到一家門面還算氣派的酒樓走了進去。店小二迎上前來,客氣地:“客官,請上二樓。”
方利明和隨從上了二樓,進了一間包間。
店小二問:“兩位客官,想吃點什麼?”
方利明道:“要四菜一湯,一酒一飯,你看如何安排?”
“好!”店小二吆喝道:“四菜一湯,一酒一飯哪——!”
不一會兒,跑堂送上四菜一湯和一酒一飯。兩人自得其樂地享用起來。
吃過了飯,方利明略帶三分酒意地下樓到櫃枱前結賬,店小二把價錢報上,方利明一聽,頓時大怒,張目拍櫃枱,大喝道:“豈有此理,你這家店莫非是黑店不成,這樣的小店,這樣的飯菜,比杭州的大酒樓還要貴上三分,看你是想坑蒙我?”
店小二聽了,面色一沉,不悅地回敬道:“客官,這是說的什麼話?我們葉永泰聚豐園做的是正經生意,價錢最公道不過了!聚豐園是三十年的老店,向來講究的是童叟無欺,公平交易,客官可不要亂講哦。”
爭吵聲驚動了掌柜,老掌柜忙丟下算盤,從櫃枱後面走出來。店小二忙向掌柜說明情況:“兩位客官,說我們的飯菜比杭州大酒樓還貴三分……”
老掌柜上前向客人作揖道:“兩位客官,本店向來公道,從不敢欺詐客人。至於這價錢,您老有所不知,杭州大旱,衢州這幾天蔬菜糧米紛紛漲價,您老要是明天早晨來吃天蕗筋燒餅,這價錢恐怕又要高出一成了。”
方利明奇怪地問道:“杭州大旱與你們衢州有何相干?”
老掌柜嘆了一口氣道:“行商坐賈,趨利而行,本來乾的就是無利不起早的行當。既有利可圖,誰還規規矩矩地賣糧?各家糧商都囤積了糧草,許多糧油鋪子也都關了門,你不漲價,人家寧可不賣。沒辦法,我這飯館酒樓還得靠老關係,才能高價買來糧油蔬菜,您看不漲價行嗎?”
方利明這才明白緣由,怒道:“敢情是糧商們囤積居奇。”
老掌柜嘆了一口氣,說道:“這也不是頭一回了,哪裏發了水、受了旱,哪天朝廷急着征糧打仗,糧商們總能早早地得到消息,提前收購糧食,將本地大小農家的糧食搜羅一空,全部囤積在手,坐等官府漲價才會出售,向來如此。若不提價,連本錢都賺不回來,還請客官見諒。”
方利明聽了這話,連連冷笑,也不與老掌柜為難,掏出錢來付賬。冷聲冷語地說道:“杭州缺糧不過是一時之急,朝廷正在想辦法解決,災荒斷不會瀰漫於天下。如今是七月,再過兩個月,田裏的稻穀就該成熟,到時候他們舊米滿倉賣不出去,新米騰不出倉庫來收購,官倉只管向百姓評價收購新糧,必然他們吃個大虧。”
老掌柜苦笑道:“客官想得太簡單了,那些糧商如何想不到這一點?他們自有應對之策。何況,他們的舊糧恐怕也不用等到那個時候了。衢州位於杭州的上游,五百里水路三天就能到達,他們正等杭州官府派人到衢州送錢呢。”
方利明聽了,心涼了半截,他搖了搖頭:“我們剛發了一單,行情就變得這麼快。”他忙問:“老掌柜,衢州米行哪個老闆心平一點?”
“小南門徐記米行,我家的米都是那兒進的。”老掌柜道:“徐記米行老闆徐金培是個佛教信徒,心底善良。他在衢州經常修橋鋪路,設義渡,興水利,仗義疏財,行善鄉里。每逢災荒,便帶頭捐錢捐谷,設粥棚子,乃是衢州一個有名的義紳。”
方利明重重地點點頭,便告辭了老掌柜回客棧。
3、徐記米行日
次日清晨,方利明帶着隨從來到小南門徐記米行,只見門前已排起了一百多人的長隊。一個店小二高喊道:“今天大米漲價兩成,每人限購十斤。”
“徐老闆心也太黑了,一天要漲兩成。”一位快嘴大嬸說著。
“是啊,老天風調雨順,大米還要漲價。徐老闆天煞星歪。”一個駝背的大爺附和着。
排在大爺前面的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嬸轉過身子,對大爺說:“你們瞎嚷嚷什麼,我從德平壩、縣西街、武聖街、百歲坊、獅橋街一路過來,其他米行全關門不賣了,只有徐記米行還在營業。你看,後面的隊伍越來越長了。”
方利明走到正在維持秩序的店小二跟前說道:“我們要找你東家談生意。”
店小二便帶着方利明和隨從穿過三進房屋,在第四進屋的客廳里與徐老闆見了面。
方利明一見眼前的徐老闆,烏黑的頭髮,花白的鬍子梳理得一絲不亂,嘴角眼臉都有了細密的魚鱗紋,眉毛掉光,雙眼炯炯有神。他對方利明和隨從上下打量了一番,斯文地笑道:“兩位客官是杭州來的?”
方利明一愣,答道:“正是,徐老闆火眼金睛呀。”
徐老闆慢條斯理地問:“不知二位要做些什麼生意?”
方利明笑道:“我們兄弟倆,什麼生意賺錢就做什麼,如今什麼獲利最厚?自然是糧食。”
徐老闆便笑哈哈地說:“不知二位客官要買多少糧啊?我們這兒如今也缺糧啊,糧紳們全部囤糧不售,恐怕很難找到賣家。”
方利明伸出一個巴掌……
徐老闆嘴角微微一撇:“五百石?”
方利明微笑着搖搖頭。
徐老闆雙眼一亮:“五千石?”
方利明含笑答道:“五萬石。”
徐老闆吃了一驚,失聲道:“五萬石?你們是趙知州派來的官爺?”
方利明點了點頭,隨即道出實情道:“我是杭州府的方簽判,是趙知州派我來衢州採購糧食的,希望得到徐老闆您的幫助。”
徐老闆連連點頭:“趙大人還念着衢州的老家,我欽佩他是個廉吏能臣。所以我答應幫這個忙。不過,五萬石難以解決,眼下只能解決一萬石就不錯了。而且,價格要根據今天的米價再上浮五成。這也是看在趙大人的面子上。”
方利明一聽,嚇了一跳,還以為聽錯了,道:“聽說徐老闆做生意有個兩分利的原則,何以今日獅子大開口,要五分利?”
“我得到的還是兩分利。你去了解了解,我答應你的價格是目前杭州市場的價格。你只增加了衢州到杭州的運費。前年,趙大人在越州救災,我在衢州高價快進糧食,運到越州反而低價賣出,整整虧了三成。這次算是趙大人給我一個補償吧。再說,你如能在衢州收到比我價格低的糧食,我自當退還差價。”
說到這裏,方利明也無話可說了,只得點頭同意購買。雙方簽訂了合約,方利明當即支付了定金。
(旁白):“接下來幾天,方利明奔走於衢州各地,自己把收購價格抬高一倍,也沒有人肯賣給他。他只好連夜六百里快報,向蘇軾稟報。”
4、杭州府衙日
趙抃正在召集各縣知縣,聽取知縣們抗旱救災的情況。
趙抃聽完稟報后,道:“各知縣,杭州要發展,百姓要富裕,我們必須調整產業結構。”他掰着指頭算起一筆賬,說:“假如種一畝水稻的收入是兩百文,換成種桑養蠶,一畝收入是一千文,也就是一貫錢,又提高了五倍。如果再把絲綢加工成刺繡、服裝等產品,收入會更大……”
知縣們一聽,個個恍然大悟似的:“對呀!我們怎麼沒想到呢?”
趙抃繼續說道:“州府要求平原以種糧為主改為種桑養蠶為主,山區能夠開墾種茶的山地應儘可能用來種茶,百姓種糧只要自家夠吃就行。縣城、府城所需的糧食從衢州、婺州、湖州調運。同時,延伸絲綢產業鏈,設立絲綢服裝商行,拓展刺繡、服裝生產,把以賣絲綢原料為主變為賣絲綢刺繡產品、服裝產品為主。”
知縣們越聽越興奮,不時個個連連點頭。
趙抃說:“要鼓勵本地商家走出去,到長安、契丹、波斯等地去推銷產品,使魚米之鄉成為絲綢之府。”
趙抃一番話博得眾知縣們的連連稱讚,連聲叫“好!”
趙抃最後又對大家說:“做知縣應當自己承擔責任,不要把可以自行決定的事情推到州府,讓上司做主。假如各位知縣都能將縣裏的事情處理好了,老百姓高興,我趙某人絕不干涉縣裏的事務。再說,朝廷當用人之際,各位做出政績,我一定負責向皇上推薦。”
在一陣贊聲中會議結束。
5、迴廊日
趙抃剛走出會議廳,通判蘇軾即匆匆地趕過來。蘇軾一見趙抃便說:“趙大人,剛才接到方利明從衢州六百里快報……”
“哦,”趙抃站住了,問:“什麼情況?”
蘇軾道:“衢州購糧情況,價格變動很大。”
趙抃一聽,便說:“走,到知州室去談。”
趙抃與蘇軾兩人急匆匆地來到知州室。
6、知州室日
趙抃聽完蘇軾衢州購糧情況稟報后,便攤開一張地圖,指着地圖對蘇軾道:“大蘇,你看,從衢州江山港上游道江西信州信江的上游,兩地只有六十幾里路程,二十年前,兩州已修通了鹽道。”
“大人是要派人到信州去採購糧食?”蘇軾道。
“正是。”趙抃說,“整個鄱陽湖地區的糧價還不到杭州的四分之一。我們採購的糧食主要依靠信江和錢塘江水運,其中玉山與江山之間六十里旱路可以雇當地挑夫解決。”
趙抃說到這裏,蘇軾恍然大悟道:“倘若打通了兩浙與江西的糧食通道,衢州的糧行還能興得起風浪嗎?”
趙抃重重地點點頭,並囑咐道:“這次衢州徐老闆幫了大忙,以後就專門委託他做收糧的代理商。”
蘇軾連連點頭。
7、西湖工地日
烈日下,上萬名民工分成七部分,有的肩挑簸箕,有的兩人扛着竹筐,幹得熱火朝天。
(旁白):“自從杭州的知州和通判要在西湖上挖湖築堤的消息不脛而走,南山、北山的漁民和城裏市民聞訊趕來,自願出工出力。上萬名民工分七部分,肩挑、杠抬,一派熱火朝天場面。”
這一天,蘇軾來到西湖邊對着眾人說:“鄉親們,辛苦啦,今年旱澇成災,你們生活困難。趙大人已申報朝廷,決定撥出一批大米,以工代賑。”
大家一聽有糧米可發,高興得喊道:“人多力量大,有糧幹勁更足了!”
一時,西湖裏傳來一陣一陣挑、扛的號子聲……
8、長堤工地日
十月底,趙抃和蘇軾來到築堤工地上。蘇軾指着堤說:“大人,現在終於在北山到南山之間築好了七段長堤,段與段之間留了六處水道,只是由於銀兩不足,暫時未能造橋。”
此時,站在湖北岸的青年樵夫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喊道:“大人,就砍了山上一批樹木,拼成木板,造成六頂弔橋。平時弔橋拉起,讓里湖與外湖的船隻往來通行,早晚的時候就把弔橋放下,讓兩岸鄉親通行。”
“好主意,好主意,”蘇軾連聲稱讚道。
趙抃道:“暫卻此行。”並說:“完工後,大家都在長堤兩邊種上桃樹和柳樹,以來保護堤岸,二來春天桃紅柳綠,為西湖更添一道美景。”
眾人連連點頭。
9、趙府夜
月夜,趙抃正坐在書房揮筆作題為:《武林閱兵》……
(趙抃畫外聲吟道):
吳天霜曉弄寒暉,金鼓喧闐大閱時。
帳下萬兵聽號令,軍中諸將肅威儀。
采侯命中連三箭,花陣分排卓五旗。
愧乏韜鈐當重寄,儒生初是學書詩。
趙抃放下筆,站起來看了一眼身後的毛彥志,問:“你看,此詩如何?”
站在身後的毛彥志看完后連聲:“好詩,好詩,”並說:“老爺雖未帶過兵,但從這首詩中,可以看老爺以儒士身份檢閱雄兵時的心情。”
趙抃略點了點頭,道:“不知不覺來杭州已經兩年了。這些日子裏我游山盪湖,跑遍杭州有名的佛寺道觀。所寫的吟誦山水的詩作甚多,但更多的詩作反映了自己落葉歸根,老而思鄉之情。”
毛彥志點頭,並吟道:“‘太守老來難久戀,柯山朝暮欲歸潛’,‘堪驚積歲如衰勞,未省何時得退閑’,還有‘淵凈思臨浮石渚,喧嘩羞對武林山’等等。”
趙抃點點頭,長嘆一聲道:“思念故里,一心回鄉哪!”
10、西湖日
(字幕打出):兩年後長堤桃紅柳綠,湖面遊船飛舟,一派美麗風光。
(旁白):“轉眼兩年過去了,昔日的魚米之鄉成了茶桑之鄉、絲綢之府,美麗的杭州變成了人間天堂。”
(上述旁白配着杭州茶桑之鄉、絲綢之府的畫面)。
此時,西湖上一條遊船傳來越劇《十八路相送》、《樓台會》等的唱聲和遊客坐在遊船上看戲的歡笑聲……
11、《杭州人間天堂》歌舞晚會夜
這天,天剛入晚,西湖的東岸從錢塘門到涌金門一帶,人流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原來,這兒正舉辦着“杭州人間天堂”歌舞晚會。
晚會在《荷花舞》的樂曲聲中開始。四個小伙穿着粉紅的荷花色偏襟絲綢上衣,從上至下由淺到深的綠色荷葉形的喇叭褲,腰上系一根絲帶,在腳面以上吊一個內圓外方的蓮花盆座,座碗內有清油,點燃燈芯,宛如一朵盛的荷花。
擁擠的觀眾個個眼睛盯着舞台上精彩的舞蹈……
此時,四個姑娘身穿絲綢長裙,裙下墜荷葉盤,盤上四面各有一枝亭亭玉立的荷花,手舞飄帶,輕盈如魚浮蓮池,鮮嫩似出水芙蓉。墨綠色的地毯猶如一湖漣漪蕩漾的清波。那一個個舞姿輕盈的少女,好似一朵朵初綻的荷花;那一個個舞姿健美的少年,穿梭在荷花之中,猶如一隻只蜂蜜吸吮着甜蜜的愛意。
幾個波斯客人看得目瞪口呆,哈哈大笑。
托盤上的雲朵和蓮花在人們的視線中,亦如少女優美的輕歌曼舞的身,人群中彷彿已經瀰漫了一種雲朵的輕盈和蓮花的清香。四朵八朵,八朵四朵,閉合綻開,綻開閉合,個個如飄飄欲醉的仙女,人人似碧波蕩漾的蓮哥,把人們帶入了一種夢幻般的仙境,一個美妙絕倫的人間仙境。
掌聲、笑聲、口哨聲中落幕……
杭州名妓葉春艷演唱趙抃的《杜鵑》,她以竹筷輕敲玉盞,清音唱起:
亂響書窗外,人驚夢枕中。
江城啼曉月,澤國朔春風。
柳道盤餐綠,桃園躞蹀紅。
年年來此地,流恨任西東。
葉春燕顏如稚兒,體態妖嬈嫵媚,聲音似洞簫般悠揚,帶着一絲女性特有的柔性,悠悠揚揚,如道道行雲……
坐在遊船上的人聽了也如在眼前。那音質澄凈空明,十分動聽,一曲歌罷餘音繞梁,好半晌,岸上的人群和遊船上的遊客才爆發出齊聲的喝彩。
葉春燕一曲剛完,吳琴麗落落大方地走向前來,早有人搬過錦墩,擺好雷氏琴……
杭州名妓吳琴麗纖細而白皙的手指撥弄着七根琴弦,彈出了一陣清婉流暢的琴聲,彷彿汩汩流水,又帶着淡淡的憂傷。剎那間,百袂飄揚。琴聲激越,手起手落間,那根琴弦顫動了誰的心弦?她的動作慢慢放緩,琴音又變得靜雅,婉轉帶着淡淡的憂傷,一如這桂花飄香。
此時,舞台背景白布出現了一隻白鶴的身影,隨着琴聲,不斷變幻着造型。又一陣清音傳來,宛如白鶴因傍晚時分的疲憊,昏昏欲睡,聲音柔而委婉。半晌,節奏輕快了起來,彷彿月亮升上了天空,白鶴在月光的迷幻中淪陷,亮開了婉轉的歌喉。清風拂過,桂花的香氣氤氳繚繞,漸漸地,音律有一種感染力,傳遍了四周,清風與松濤一起連綿迴響,白鶴的歌聲停留在松濤里,停留在月光中。她展翅而去,踏碎了滿園的月色,又像是一炷清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實且虛,繚繞而去。聲音戛然而止,但橫樑中彷彿還縈繞着這首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