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與我一戰,敢否?
第五百六十四章丈六金身
在神荼、鬱壘離開之後,忘君的靈念進入到了潛龍塔之中。“韶公,在嗎?”
“嗯,你想打聽上界的事情吧。”此時的一道雲霧閃過,在忘君面前出現了一個虛影,忘君行禮。
“是的,雖說已經有所了解,但是感覺並沒有知道太多,還是有着很多的盲區,您是來自上界的老人,您一定會知道很多。還望韶公指點一二。”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忘君啊,你要清楚一點,有些事情並不是說你想怎樣就可以怎樣的,現在你知道這麼多又有什麼用處呢,無疑是自添煩惱罷了。”
“那我現在是不適合、、、、、、”
“除非是你達到王境的修為,不然就算是你有心,你也進不去上界的。現在無論是陰間還是說現世都是動亂之地,上界想必更是苦不堪言。你現在能夠做的就是抓緊時間提升修為,不然的話,你就沒有這樣的機會再一次重生了,還有就是現在你既然已經是擁有了自己的肉身,那麼肉身的淬鍊也是不可以放棄的。現如今你已經修鍊到了帥境修為,那麼你就可以經練出法身了,在陰間戰鬥之時,要不是這些遊魂沒有肉身。錘鍊不出法身,否者的話你是不可能打敗他們的。”
“法身不是說將境就可以修行嗎?現世修行的是法身,那要是陰間之人,豈不是很吃虧?”
“吃虧?那也不是啊,陽間現世修行的是法身,但是陰間也有着自己的陰身,也就是所謂的三魂七魄,三魂七魄形成一個周天,可以增加靈魂的堅韌程度,你現在已經完成了三魂七魄的周天運行,但是並沒有形成完整陰身,你現在可以化形,乃是麒麟以及鳳凰,麒麟踏水,乃是主陰。所以你心在要做的有兩點,一是麒麟與周天合二為一,形成陰身,二是練就法身。你現在修行的煉體之術是為何?”
“韶公,此法名為金剛煉體之術,但是卻是一個殘本。”忘君說道。
“殘本?呵呵呵,其實並不是殘本,這一個你所修行的只不過是一個簡易版本而已,或者說是精簡版本,也算是這一個煉體之術的一個基點。”
“那這樣子說的話,您知道這一個煉體之術的法門不成?”忘君十分的開心,也算是有所成了。
“這一個煉體之術乃是來源於佛家之言、佛家講究的是四大皆空,慈悲為懷,菩薩心腸,但是也有着怒目金剛,佛魔一念一說。這一個煉體之術的原本乃是怒目金剛煉體之術,若是修行圓滿,可得到丈六金身,手持降魔杵,可攻可守。”
“那若是這樣嗎,韶公,你這裏可有原本?”
“原本?你是不是把我想的太過於神乎其神了。這怒目金剛又稱為丈六金身嗎,在佛門那乃是不傳法門,你認為我這裏會有不成,再者說,這丈六金身乃是從上古年間流傳下來,不知道經過了多長時間的流傳,這丈六金身在煉體之術之中呢也是頂尖的存在,我是不會有的,不過,你練的金剛煉體之術雖說是簡易版本,但是也是足夠你使用的,等你練出法身之後,我再傳你金身煉體,雖說也是一個簡易版本的,但是比擬的金剛煉體之術要高級得多,若是有緣能夠得到原本,那也是可以繼續修行。”
“若是得不到原本,那我豈不是這一生一直都是這殘破法身?”
“你說的也對,但是你認為你會沒有機會?不要忘了在陰間還有着一個佛門聖地,佛門嫡系弟子,你認為他們那裏會沒有全本?”
“韶公,您說的是地藏、、、、、、”
“佛家修行的是果位,從沙彌開始,而後是僧尼,在之後是羅漢。菩薩、佛,地府的那位開拓者乃是菩薩果位,雖說是菩薩,但是已經不弱於一位佛陀果位,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因此得名地藏王菩薩,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在傳言之中都說佛本無形,佛無眾生相,所以丈六金身每一個人修行起來也是不一樣的,地藏菩薩在佛門乃是四大菩薩之一,也是少有的佛陀之師,所以,你認為他的身上會沒有完整的丈六金身的修行之法?”
“韶公,您高瞻遠矚,我不能及也。”忘君說道,這時候的忘君也是十分的高興,而後開始修行金剛煉體之術,畢竟相對於之前相比,這一個肉身乃是經過熒惑真主錘鍊過的所以修行起來也是事半功倍。
此去一行已經一個月之久,這一天忘君正在修行之時,在其身後出現了一層金光,金光佈滿了身體,而後1在其身後出現了一個人性虛影,看起來就像是武僧,手持一根木棒,右手念佛,左手將木棒放置身後。
武僧一出,這時候的龍驤寶輦突然丁頓了一下,此時的扇子總管身上也是出現了一層金光。
“你我同氣連枝,如今你修行有成,我也是有所補益。”扇子總管打開扇子說道。
“不錯,這一個本命傀儡你且收好吧。”忘君說道將一個木質傀儡拿了出來。“這一個乃是本命傀儡,有着王錦的一滴心頭血,你且收拾好。以後會有些用處,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好好的處理。”
“我知道你內心所想,你想說的是恐怕是道家少天師張茯苓的事情吧。我這就去道家打聽一個明白過來。”扇子總管的扇子打開,忘君點點頭,而後忘君手中拿出了一個玉匣放置在扇子總管手中,而後扇子總管就直接離開了。就剩下了荼、壘兩兄弟。
“恭喜公子,賀喜公子,這法身已經初具形態了、”神荼、鬱壘說道。
“你們這兩個人,還真是越發的會見風使舵了。也是越發的聰明了。”忘君輕輕一笑,看向了兩人,“還不去準備些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