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直播龍腦橋
“張老師,您好。”葉子期立即上前恭敬地說。
“你好,以後咱們互相學習。”張老師主動與葉子期握手說,他的語氣非常和藹,給葉子期一種親切感。
“張老師,聽說你拍我們縣裏的龍橋已經有十多年了。不知道當初你是怎麼想到要拍龍橋的呢?”葉子期與張飛雲聊了起來。
“我是個攝影愛好者,一直以來都在拍攝故鄉的各種人情風物。我們L縣不但風景名勝眾多,而且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淵源流長,所以各種歷史文化遺迹也是我拍攝的對象。
十多年前,我剛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喜歡走村串鄉到處去拍攝,有一天在馬溪河的一條小支流上,看到一座倒塌的古橋,河岸邊的草叢中倒着一個雕刻精緻的龍頭。
我問當地的老百姓,據說這座龍橋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但是在幾年前被洪水沖震垮了,心裏覺得特別可惜。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我們縣內眾多河流上,還有許多龍橋,有的還保存完好,有的已經半毀了,於是心裏萌生了一個念頭。
從那以後,我用了兩三年的時間,走訪全縣各鎮各村,到每條河流上去尋訪龍橋,記錄下它們的基本情況。
最後,我整理出來發現,保存完好的龍橋還有一百七八十座,另外損毀的還有幾十座,而龍雕精美又保存完好的有四五十座。
在縣文化局的支持下,舉國了龍橋攝影展,首次全面地向社會公開我們縣內的眾多龍橋,引起了上級文化部門的重點關注。
現在縣文化局專門成立了龍文化研究院,一是研究我們縣內的龍文化,二是發掘保護Z縣的古龍橋,讓它們獲得傳承。”張老師娓娓道來,令葉子期肅然起敬。
“正是因為張老師幾年來不辭勞苦,把我們縣內的龍橋發掘出來,才引起更高層面的關注,國家古橋研究會的專家學者多次到我縣來調研考察。
我們今天要去的龍腦橋是所有龍橋中的典型代表,原本它有幾尊雕像已經有所損毀,但是國家文物部門專門撥款幾千萬用來搶救保護並恢復了原狀。
還有我們縣能夠獲得中國龍文之鄉的稱號,張老師也是功不可沒,他拍攝的龍橋照片曾經進入北京恭王府展出。”段燕梅在旁邊補充說。
“張老師,你對傳承和發揚我們縣的龍文化和石橋文化,真的是做出了太大的貢獻了,我們這些後輩都要向你多學習。”葉子期由衷地對他說。
“客氣了。傳承發揚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做的,你們年輕人知識水平更高,思維更活躍,想法也更多,以後還要靠你們多宣傳家鄉的傳統文化,我也要向你們學習。”張老師謙遜地說。
不久,又有幾位老師到來,有縣文化館的徐綱老師,縣圖書館的張林曉老師,還有縣融媒體中心的曾右然老師,以及縣作家協會的馮度大姐。
段燕梅介紹葉子期與他們一一認識,這些老師都是本土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長期研究本土文化,重點就是龍文化,所以他們都是龍文化研究院的研究員。
“那我們出發吧。”一行人中,張飛雲老師是領頭的,他看到人都到齊了,便對大家說,而徐綱老師與張林曉老師都開了車,一行七人便分乘兩輛車出發了。
張飛雲、葉子期和段燕梅一起坐上了徐綱老師的車,路上葉子期發現,徐綱老師個頭不高,其貌不揚,但是談吐幽默風趣,很有學識。
從縣城出發,前往龍橋文化生態園只要十五分鐘左右,大家在龍文化廣場前下車,步行一百五十米左右就到了龍腦橋頭,再下數十級台階,就到了龍橋之上。
“各位老鐵,今天我要介紹大家認識一樣國寶,它就是我昨天跟大家說的龍腦橋,位於我們L縣縣城西部5公裡外的龍橋文化生態園。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L縣龍橋文化生態園內了,大家看到的這個巨大的廣場,中間有着一尊造型獨特的巨龍雕像,就是龍腦橋頭的龍文化廣場。
另外,大家看到的廣場後面還有一座寺廟,它叫龍腦寺,也伴隨龍腦橋而存在了數百年的古廟,不過原址在橋的另一頭,後來打造龍文化生態園的時候搬遷到這邊來的。
大家跟隨我的鏡頭,我們一邊去領略龍腦橋的大氣磅礴與歷史滄桑吧,首先我們要經過這個廣場,從上下往下走,一路上可以看到一幅幅龍雕圖案,記錄了華夏歷史上不同時期關於龍的造型的變化。
眼前有個小型噴泉,叫做九龍浴太子,是從歷史典故中來的,大家可以查一查,而走過這個噴泉,站在這裏便可以將龍腦橋盡收眼底了。”
葉子期下車開直播前,也徵求過幾位老師的意見,大家並不介意他開直播,尤其得知他的直播間粉絲數量達五百萬以上,更令他們激動。
“沒關係,我們也個老傢伙也沒什麼樣隱秘可以暴露,讓更多的人認識龍腦橋、關注龍腦橋,進而更好地保護龍腦橋,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張飛雲老師代表大家說。
“老鐵們,站在數十米高的地方可以看到龍腦橋的全貌,但是必須下去才能夠清楚看到龍腦橋的細節,相信大家一定會震撼的。
另外,我對龍腦橋的了解也不多,所以一會兒請張老師為大家介紹一下龍腦橋。這位就是張飛雲老師,他專業研究我們縣的龍橋已經近二十年了,出版了多本攝影作品集,有很多關於龍橋的攝影作品在全國獲獎。”
走下台階,來到橋頭上,葉子期對大家說,並將鏡頭分成兩處,一處拍攝龍腦橋,一處特寫張飛雲老師,並請張老師為大家介紹龍腦橋。
“各位朋友,大家好,龍腦橋1996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國寶,始建於明代洪武(1368—1398)年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中央電視台於1991年在《中國橋》專題欄目中向全國和世界推崇過龍腦橋,其雄姿已載入中國古橋畫冊,名傳中外。”
“龍腦橋是中國古橋中建造工程浩大,雕刻十分精美,造型生動別緻,工藝精湛,藝術品位高,至今保存完好的全國罕見的古橋。”
“龍腦橋是一座集建築造型和石雕藝術於一體的古石橋。
橋為石墩石樑式平板石橋,全長55米,高約2米,寬1.9米,整橋共15跨(含橋頭堡各一跨在內),橋墩14座,橋墩由四層灰沙岩石條壘砌而成。
每塊條石長3.10米,寬0.8米。其最大橋墩(即最大龍體)整石重約13.6噸,最上一塊墩石中部鑿成凹型,以便在上面安放石板作梁。橋墩朝上游一端鑿成分水架勢,以減少洪水衝擊力。
橋樑石板共30塊,每塊長不少於3.6米,寬0.95米,厚0.6米。其中最長橋板單重為5.9噸。”
張老師先介紹了龍腦橋的整體情況,隨後對觀眾說:“接下來我們一一參觀龍腦橋的八尊雕塑,分別在中間八個橋墩上,有麒麟、青師、四條龍、白象四種瑞獸。
我們將這八尊雕像總結為‘麒麟兩岸守護,大象河邊暢飲,青獅橋上怒吼,龍王攜龍遨遊’,景象甚為壯觀。
龍雕造形別緻,口中銜‘寶珠’,完全鏤空,可用手撥動。風起時,龍鼻發出響聲。象鼻捲曲,長牙上伸,胖身下垂,神態自若,給人以安詳、寧靜之感。雄獅、麒麟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大家看看中間這四條龍,龍頭上的眼、耳、口、鼻、眉、髯、角,龍身上的甲、翅和流雲,都線條明快,清晰流暢,整體看去栩栩如生。
如遇河中水漲只淹沒了橋板時,這些吉祥物在流水中只顯露出頭和尾,恰似活生生地在河中逆水遨遊,可謂又是一大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