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非常煩躁
晏昭昭對於自己身邊的人,還是有絕對的把控力的,更別說這些大夫本來就是秦家老爹爹操碎了心,有意帶在身邊,為了照顧自己的寶貝女兒的。
晏昭昭若是不讓這幾個大夫走,這幾個大夫絕對不會跑到外面去救治別的人。
他們的職責就是為了守護好大小姐,沒有什麼別的職責,除非大小姐開口,否則沒有什麼事情能夠讓他們離開大小姐,去照顧一個他們根本沒見過的人。
秦家老爺雖然確實是他們的頂頭主子,但是老爺也曾經說過,現在他們已經完全屬於大小姐了,大小姐可以完全確定他們的去向,包括他們想去哪裏,不想去哪裏,要診治誰,不想診治誰。
這樣一說的話,那幾個大夫就沒有一個人敢動了,大小姐都發話了,和面前這個女人好像有什麼衝突,那他們就不着急動。
李春秀這個時候心裏實在是覺得惱火,她本來還在擔心丈夫的傷勢,大夫卻被卡在大小姐的手裏,不讓大小姐放他們走,這大小姐是什麼蛇蠍心腸的女人?
本來就是因為大小姐的忽然出現,讓他們兩個人之間起了爭執。
如果不是因為大小姐的話,李春秀怎麼會無緣無故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來砸自己丈夫的頭?
她越是這樣想,目光之中流露出來的怨恨之情就越來越強——
李春秋到現在其實都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這件事情是出於她自己的嫉妒之心和蠻不講理,每次遇到這件事情的時候,的理智就好像完全被丟掉了一樣,整天就糾纏着這些小事不放。
李春秀目光之中的怨恨之情越來越嚴重,而晏昭昭看着面前這個女人現在的表情,其實也大概想到了李春秀心裏在想什麼。
她這段時間去李家,坦白來說,雖然確實是為了找一個機會和蔣叢說好好的談一談,他對他自己以前的事情有沒有什麼印象。
晏昭昭想要試探一下這個人是不是和自己一樣,是被幻境騙進來,卻迷失了自我的人,根本沒有別的心思,所以本來就是借了李家那兩個小姑娘的借口,平常晏昭昭對那兩個小姑娘也非常的好。
那兩個小姑娘也算得上是她這段時間頗為寵愛的小女子,那兩個小姑娘也不是壞人,能夠感覺到大小姐對自己的喜愛,所以有些事情早就講給了大小姐聽,比如前段時間外面在瘋狂傳那些謠言的時候,她們的長姐李春秀究竟是多麼的大動肝火,甚至因為這件事情和他們姐夫炒了無數次的架。
從這些事情上其實就很能夠側面看出,李春秀平常雖然看上去像是個正常人,但是在牽扯到自己丈夫的事情的時候,這個正常人就變得格外的不正常了。
李春秀似乎對於這件事情格外的執拗,她聽了那些人的謠言,心裏肯定已經產生了一些變化,雖然她自己不肯承認,但是李春秀潛意識裏肯定相信了那些說法,所以才會在後來每一次聽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或者看到晏昭昭和她的丈夫講話的時候,就怒火中燒。
這個不理智的人才會幹出來這樣的事情,而兩個人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這件事情的忍耐度就會越來越低。
很多人可能就會發現,自己越吵,心情就越不痛快,然後下一次再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吵得就會比上一次更加嚴重。
李春秋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就根本就不是一個理智的人,她很有可能就是過於瘋癲癲,她在極度的不理智情況下做出來的事情,肯定都是不可預料的,所以晏昭昭覺得今天李春秀丈夫的頭被打破這件事情,和李春秀本人肯定脫不了什麼太大的關係,這件事情這種肯定有李春秀的手筆。
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肯定是李春秀乾的,所以李春秀在上門來求秦家老爺開恩派兩個大夫去給她的丈夫治病的時候,其他人其實不過只是順口那麼一問,怎麼忽然就傷着了,李春秀的情緒就顯得格外的緊繃起來。
她如果不是心裏有鬼的話,為什麼莫名其妙的緊繃情緒?
李春秀肯定就是自己做了什麼壞事,心裏有鬼,而且她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錯的,雖然會不會認錯這不一定,但是李春秀肯定是因此又想起來別的東西了。
李春秀一定是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和自己的丈夫之間會漸行漸遠,根本意識不到他們兩個人中間的問題並不是大小姐,而是一根死腦筋的認為現在她和她丈夫之間的感情破裂,就是因為秦家大小姐這個女狐狸精的插手。
實際上為什麼兩個人之間會這麼多的爭吵,不是因為什麼秦家大小姐,而是兩個人的信任問題。
沒有晏昭昭這個秦家大小姐,那還有張家大小姐,郭家大小姐,以後的大小姐一多的話,他們兩個人之間根本就留不下一丁點后的信任。
李春秀的性格太過敏感多疑了,而且在某些方面,李春秀的敏感和多疑,甚至到了一種變態的地步。
她在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就變得瞬間不可理喻,她不覺得自己有問題,所以才會反反覆復的在這個毫無意義的問題上浪費時間爭吵,浪費口舌,浪費口氣。
而李春秀卻不知道對面的晏昭昭心中想的是這些,她只覺得這個大小姐怎麼這麼壞,人家秦家老爺都答應好了,要把二位大夫借給他去看病,偏偏這個秦家小姐就不肯?
她心裏有鬼,又說不出來到底為什麼,可是心裏又覺得大小姐肯定是在故意為難她,大小姐為難她這麼一個沒權沒事的村姑,還能有什麼原因?
肯定是看上了她的丈夫,所以藉此機會來故意拿捏打壓她。
李春秀自己在心裏想的信誓旦旦,覺得事情就是這麼一回事,卻沒有發現到對面的大小姐看她的目光變得越來越冷淡。
晏昭昭確實是由衷的從心裏覺得煩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