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涼州決戰(一)
劉軒聽完諸葛亮的話,想了想問道:“西平現有守軍約兩萬人,守一個小小的西平綽綽有餘吧?”
諸葛亮說:“司馬懿能讓石虎偷襲關羽,並用摩嘎作為接應,可見他的戰略目標重點在西平,我們還需謹慎為上。”
“那以丞相之意,該如何去做?”劉軒問。
諸葛亮答:“依臣看來,應遣一上將,率領一支勁旅,秘密駐紮在西平附近,以備不時之需。”
聞言,劉軒有些為難的說:“現在這令居大營里,滿打滿算,不足九萬兵力,為了應付明日的決戰,各自都有各自的任務,王玄策、程咬金已經分出去三千人馬了,寡人還哪有能力給你變出一支勁旅來?”
諸葛亮說:“臣稍作調整,還能調出五千多軍卒來。可是這上將……”
見對方猶豫,劉軒馬上將話搶過來說:“對啊,上將呢?張遼在洛陽,徐晃在丹鳳,剩下的我都帶來了,咱們能拿的出手的上將軍就那麼幾個人,總不能派馬超、薛仁貴去吧?”
諸葛亮說:“馬、薛二位將軍都在明日的決戰擔任重要的角色,不宜調動。”
“現在姜維在長安,姜越在陳倉駐守,其餘戰將各施其職,我可實在沒有上將軍給你用了。”劉軒說。
聞言,諸葛亮思考了片刻說道:“此次負責接應西平的,雖然領兵不多,但作用卻極為重要,一般的戰將恐無法完成,必須選一個智勇雙全的戰將方可做到。”
劉軒平視着對方,語氣平和地問道:“這麼說,孔明已有人選了?”
後者點頭,說道:“我看軒王新招募的將軍秦瓊,為人穩重最為適合。”
劉軒聽到對方的話后,不禁呲了呲牙,咧嘴說道:“我的丞相啊,秦瓊與羅士信都是好手,他們兩個明日的任務你不是不知道,怎麼還能從我寡人的手裏挖人呢?”
諸葛亮宛然一笑,回答道:“臣自然知道軒王留下這二人的用意,不過西平乃我軍屯糧之所,不可不防。軒王勇武過人,少了一個秦瓊相信也並無大礙。”
“嘿!你個村夫、臭道士,老子怕你有危險,特意把陳到調到你身邊護衛,你到好,不說給老子增加護衛,反而還要從我這邊要人,哪有這樣的道理?”劉軒急躁道。
被劉軒這麼一罵,諸葛亮有些尷尬,但還是鄭重地說道:“軒王教訓的對,不過西平對於我們實在是太重要了。”
其實劉軒也清楚對方為何要這麼做,但是身為臣子不為大王考慮,確實令人感到不爽,不過大戰將近,按照之前擬訂的作戰計劃來說,秦瓊接應西平,確實要比待在自己身邊的作用大。
“唉!誰讓自己勇武過人,是當世女霸王呢?”
想到這裏,劉軒也隨之釋然了,轉變了語氣問道:“既然如此就按你說的辦吧。”
“軒王英明。”諸葛亮拱手說。
劉軒則擺了擺手,說道:“不用恭維我了,時間也快到了,還是着手開始計劃吧。”
“臣遵命。”
就這樣,隨着摩嘎使者到來后,原本的作戰計劃,也臨時做了一些改變。大約一柱香的時間后,軒軍所在的令居大營,先後派出去三支隊伍。
第一路,王玄策、程咬金統兵三千前往西平取糧,隨後向門源進發。
第二路,秦瓊統兵五千,向西平以南的羊縣進發,與西平互成犄角之勢。
第三路,劉軒親自帶隊,羅士信為副將,領精騎三千出發,至於目的地是何處,沒有人知道。
漢初平八年,十月十八日。
這一天,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一天,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因為這一天,是漢軒軍與胡人聯軍約定決戰的第一天。
雙方各自集結人馬開往決戰之地。
登封!
涼州境內地形環境複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多有高山,少有平川,想要大規模作戰,就必須尋找一個,可以同時容納數十萬人作戰的戰場,而登封就恰恰符合這個條件。
它位於令居大營以西,約八十里處,這裏地勢廣闊,相對平坦,東西貫穿之勢近百餘里,南北皆為群山峭壁,叢林錯綜複雜,山川河流匯聚其中,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它成為了一處天然的古戰場。
此時此刻,諸葛亮奉劉軒之命,盡起令居大營兵馬,共大軍八萬有餘,分三路進軍,匯於登封。
部隊依託山壁建起連營,控制住通往金城的各條咽喉要道,已形成決戰之勢。
再看胡人聯軍這邊,場面更為宏大,匈奴單于劉淵,同樣盡起古浪所有兵馬,三十萬大軍分七路進發,一路上每逢要道便要留兵鎮守,派遣上將以衛後方。
五族聯軍浩浩蕩蕩殺向登封,三十萬大軍,按照司馬懿建議的方案,分佈於各處,旌旗閃動連綿數十里,大小軍營四十餘座。
再看前軍大營,分別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方法連營下寨,匈奴軍為主,位於正中,左右依次為鮮卑、氐、羌、羯。
雙方各自駐營后已是午時,約定時間以至,隨着響徹天際的幾陣號角聲后。漢、胡兩軍各自集結兵馬,開始向前推進。
數十萬大軍匯於廣野之上,旌旗漫漫如同遍野松林,一眼望去不見邊際,氣勢之宏大,就連風雲都為之變色。
兩軍匯至戰場以後,雙方軍壘排列整齊,軍容整肅。弓箭手各自射住陣腳后,只見胡人軍陣左右分開,匈奴王劉淵一馬當先來到陣中。
此時劉淵的,頭戴金盔身披金甲,杏黃色的披風隨風飄蕩,懷抱五色令旗,胯下西域汗血寶馬,真可謂盛氣凌人,不可一世。
隨後四位首領迷當、符洪、朱爾榮、司馬懿也都身披戰甲,騎着戰馬,跟在劉淵身後來到陣前。
只見劉淵立於馬上,大手向前一指,聲音豪邁地朝對面喊:“喂!快讓劉軒出來搭話。”
一聲過後,但見對面漢軍陣前,軍士左右排開,從裏面推車一輛四輪車來,車上坐立一人,身穿鶴氅,手持羽扇,泰然自若。
劉淵見狀一愣,心道:“不是說劉軒是位絕美女子么,怎麼出來個男的?”
想罷,便出聲問道:“你是何人?”
諸葛亮手搖羽扇,微微一笑回答道:“吾乃漢軒丞相,諸葛亮是也。”
雖然樣子談笑自若,但中氣十足,聲音宏亮到,連對面的劉淵聽得清清楚楚。
見這個人就是之前讓劉淵吃盡苦頭的諸葛亮,聯軍軍陣中頓時響起一陣交頭接耳的聲音,人們不禁感嘆,軒軍中的二號人物居然如此的年輕。
劉淵則望着遠處的諸葛亮朗聲問道:“你就是諸葛孔明?我來問你,你家大王劉軒何在?”
諸葛亮用羽扇朝身後的軍陣指了指,並說道:“就在那高台之上。”
隨即,劉淵等人順着方向望去,發現軒軍軍陣中,有一座三丈來高的木製高台,正在陣中移動,雖然看不見底座什麼樣,但瞧着這座高台移動的如此自如,想來底座按照了不少輪子。
高台製作的很是華麗,頂上綾羅華蓋彰顯威儀,雕刻有金鳳騰空的座椅上,坐着一位女子,雖看不清面容,但見其衣着尊貴,唯我獨尊的氣勢,想必定是劉軒無異。
劉淵望着前方的高台,高聲喊道:“劉軒,可來陣前搭話?”
高台上的軒王沒有回答,坐在四輪車上的諸葛亮則悻悻地講道:“爾等蠻夷莽夫,豈配與吾主問對,有什麼話,儘管對我說便是。”
騎在馬上的劉淵聞言,不由得勃然大怒,怒斥道:“孤帶兵三十餘萬,戰將數百員,而你們只有區區幾萬人馬,怎敢在孤面前妄自尊大,難道就沒看見我身後的軍隊么?”
聞言,諸葛亮放聲大笑,隨後嚴聲厲色地講道:“冒頓在世時,尚不能窺視我天朝領土,今爾等區區數十萬雜犬,怎敢在我軍面前狺狺狂吠?上天有好生之德,吾不殺爾等,爾等就此散去,上表稱臣方是正道,倘若冥頑不靈,吾必叫爾一見昔日冠軍侯之風采!”
見諸葛亮如此目中無人,劉淵再次暴怒,吼道:“你們當真不知死?”
“呵呵~孰強孰弱,打了便知。”
諸葛亮不屑地回了一句,然後手中羽扇順勢向上一揮。
再看軒軍的軍陣,像是得到了某種命令,數萬大軍立即來回走動,不停變換方位,同時諸葛亮乘坐的四輪車也退回到陣中,消失不見。
不過多時,軒軍陣型已經擺好,只等敵人來攻。
而此時的諸葛亮,也出現在高台之上,立於軒王身前。
劉淵見此情行,知道對方想要以陣法取勝,當即在馬上微微一笑,便要揮舞令旗,命令全軍進攻。
這一舉動可驚壞了身後的司馬懿,只見他立即催馬上前,與劉淵並立,並勸說道:“大王勿急。”
劉淵停下了手裏的動作,疑惑地看向司馬懿,問道:“晉王因何攔我?”
司馬懿答:“我軍多為騎兵,軒軍多為步兵,在野外決戰我軍佔有優勢,敵方想用陣法防禦也是自然,但今我觀對方陣法卻是有些古怪。”
“哦?有何古怪?”劉淵疑問道。
“諸葛亮所擺的陣法,乃是八門金鎖陣,相傳此陣乃是戰國時期孫臏首創,傳至至今已有多位兵家進行改良,而今時今日諸葛亮所擺的陣法,卻與以往大不相同。”司馬懿說著,抬手指向對面那座高台說道:“那座高台乃是陣眼,負責指揮全軍,可這種陣眼的位置,卻過於靠前了,再者,此陣所用兵馬,有些過於龐大,通常此陣用兵不過三萬,可此時軒軍,除了左右兩翼的幾千騎兵外,其餘步兵基本全部加入陣中,此等做法用來調度大軍十分不利,我看不可不防啊!”
見司馬懿一下說了這麼多,劉淵有些不耐煩地說道:“哼!與以往不同,很可能就是諸葛亮學藝不精,並沒有學的此陣的精髓而已。”
劉淵的鄙夷不屑使得司馬懿深刻的認識到,這個心高氣傲的匈奴王,已經中了諸葛亮剛剛施展的激將法,大戰即將來臨,主帥如果頭腦發熱,這對全軍是極為不利的。
想到這裏,便又要出言相勸,可此時劉淵卻抬手示意不要再說下去了,同時向身後喊道:“靳准何在?”
身為參謀卻一身將軍打扮的靳准騎馬來到這裏,劉淵看了一眼司馬懿,隨後轉向靳准問道:“可識此陣?”
靳准望了望對面,冷笑一聲,輕鬆地回答:“八門金鎖陣。”
“可能破之?”劉淵再問。
靳准當然清楚對方用意,隨口達到:“此八門者: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如從生門、景門、開門而入則吉;從傷門、驚門、休門而入則傷;從杜門、死門而人則亡。今八門雖布得整齊,但中間主持所處的位置卻極不通順。八萬之眾看似如堅不可摧,不過在某看來卻是不堪一擊,只要大王遣一上將率精騎五千,從東南角上生門殺入,往正西景門殺出,其陣必亂。”
說到這裏,靳准看向司馬懿故意問道:“敢問司馬晉王,不知在下說的可對?”
“這是要故意給我難看啊!”司馬懿心中念叨一聲,隨後便有些尷尬地笑了笑,同時雙手抱拳稱讚道:“先生果然大才,只一眼便看錯端倪。”
此時的劉淵見到司馬懿吃癟,很是得意,冷笑一聲說道:“既然司馬晉王覺得此法可行,那本王就照做了。”
司馬懿則恭敬地說:“全憑大王安排。”
劉淵轉過頭看向對面,並高聲喊道:“來護兒何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