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祖宗成法要不得

第160章 祖宗成法要不得

封建時代對於稅收的作用認識十分單一,基本上和地主老財收佃租的意義差不多,就是為了獲取國家財政收入。至於調控和監督經濟的作用,現在還沒有人有這個認識。當然,現在基本上屬於單一的農業社會,調控和監督經濟活動的意義也不大就是了。

但是哪怕是農業社會,僅僅把稅收當成地主老財收佃租也是不對的。封建社會排除掉外敵入侵的緣故,王朝更迭其實永遠少不了貧富差距的拉大——這一點不僅僅是中國獨有,東西方的封建王朝其實都逃不過這一點——而造成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緣由,便是統治階層本身就是將差距拉大的主要動力。

歷史上出現過一種累進稅制的奇葩稅收制度——不是後世個人所得稅那種累進稅,收入越多納稅比率越大,而是反過來,在統一稅率的基礎上,收入越多納稅越多,為了“獎勵”金字塔尖上的極小部分群體,就把稅收返還一部分。這種奇葩稅制實質上就是富人納稅少而窮人納稅多。後世也有返稅制度,但主要是為了鼓勵出口和調控行業發展方向及規模用的。

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話是後世稅收中的基本原則,其實說的還是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作用。但是李祐必須把這句話和戶部收入分開來才行。封建社會不是沒有這樣的認識,但也僅僅只是模模糊糊,並不清明。想要跟李二“普及”稅收的基本原理,那就必須把收入和支出分開來才能說清楚。

不得不說,李祐剛才那幾句話明顯和李二自幼所見有所衝突。其實放在這個時代,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眼光在李祐看來都非常“短淺”。倒不是心智有問題,而是因為社會發展程度本就如此,別說心有七竅,就是千百竅也不可能跨越一千多年的時光平白獲得人類社會發展史所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對於某些問題,李二這樣的人尖子也最多只在心中隱隱約約有個想法,但絕對不會有明確的、成體系的經驗積累而成的知識儲備。

李二以後會寫一本書,名字叫《帝范》。聽名字就知道這玩意兒就是所謂的“祖宗成法”。不過好在李二這本《帝范》寫的東西比較籠統,大唐以後的帝王雖然免不了一代弱於一代,但最起碼沒有大明朝那般荒唐,被明太祖和明成祖兩代帝王的所謂“祖宗成法”培養出一個巨大的怪物來。上輩子的李祐剛記事兒那會兒有個短語叫“強國之路二十年”,上學的時候有一本讀本叫《強國之路三十年》,成年之後又有了“強國之路四十年”。小的時候也曾疑惑,改革開放改革開放,這改革什麼時候能改到頭?一直到學習了基本的政治和歷史才明白過來,改革不是變法,改革的最初是改錯誤,錯誤改完就是改不合適。錯誤能改完,但不合適永遠改不完。從來沒有能直達羅馬的康庄大道,改革的本身才是真正的真理之路。

“那你覺得,你這琉璃應該收多少稅合適?”李二皺着眉頭想了半天,才開口將問題拋還給了李祐。

“以兒臣現在這種賣法,五稅一甚至三稅一都不為過。不過在這之前,父皇得搞明白,什麼是奢侈品才行。”李祐道。

“奢侈品朕還能不理解?”李二撇了撇嘴,“無外乎金銀珠寶而已。對了,還要加上你這琉璃。”

“您要是單純這麼想,就錯了。”李祐笑着搖頭,“平民百姓嫁娶,也需要一兩件首飾,所以要是不分價值高低,對金銀珠寶一概徵收奢侈品稅,那肯定是不行的。兒臣這琉璃,您也知道這玩意兒是什麼東西燒出來的,現在征奢侈品稅兒臣沒有二話。但是兒臣設想中,五到十年的時間,琉璃將會變成平民百姓買得起也用得起的日常必需品,您要是再征奢侈品稅,那就不合適了。”

李二沒問李祐為何要將價等黃金的琉璃賣給平民百姓,他知道這玩意兒既然李祐造出來了,心中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把李祐所說的話往深處想了想,繼續皺着眉頭道:“那豈不是每年都要重訂稅法?”

“倒不至於每年重訂,但是想要一套法令用上幾百年,那完全是妄想。”李祐笑着點了點頭。

李二的眉頭皺得更深了,問道:“你真正想說的,並不是單純奢侈品稅或者稅法的事情吧?你是想說,朝廷的政令,也是需要不斷重新修訂的!”

李祐用力點了點頭,道:“沒錯!父皇,您應該看得明白,聖人之道,一曰仁,二曰禮。在孔夫子看來,周禮乃是天下最完美的制度。但如今我們若是復用井田制,能行?鐵定是不行的!所謂世殊時異,一套法子放在今天是對的,到了明年的今天就不一定了。歷代開國帝王總是擔心後世子孫如何,總想着弄一套能流傳千年的祖宗成法出來。但是卻從未想過,也許開國之初的祖宗成法,到了一兩百年之後,卻變成了兒孫脖子上的套索。”

李二皺着眉頭想了半天,最終還是苦惱地搖了搖頭,道:“說得朕頭疼,或許有些道理,但朕一時半會兒想不明白。你若是平日裏有閑暇,寫個條陳給朕。”

一般來講當面交流比文字交流要有效率得多,但李祐所說的東西每每和李二的經驗會產生衝突。這樣的語言交流需要李二費盡心思才能跟上李祐的思路,反倒是不如一邊看李祐的條陳一邊細細思索好得多。

李祐點頭應了。

李二便又道:“可還有別的事?昨日你出城去了,去做什麼了?”

“去送信。”李祐答道,“從齊州來的時候讓跟着我去齊州的那幫人一家寫了一封信,帶給長安的親戚朋友。昨日兒臣親自去送了一封,也看看能不能靠這東西吸引一批人跟著兒臣走。”

李二轉了轉眼珠就想明白了,笑道:“你在齊州那學堂教出來的學生也能寫信了?”

“馬馬虎虎吧。”李祐想了想二蛋那封信中的圈圈圓圓圈圈,趕緊搖了搖頭,“之乎者也是別想了,但總歸也是親戚朋友一個念想不是?”

“讀書識字對莊戶百姓的吸引力確實很大,你能想到這個主意也算是不錯。”李二點了點頭,“那在你看來,可有願意跟你移民去齊州的?”

“正要和父皇說呢。”李祐笑道,“願意跟去的應該有,但第一批不會太多就是了。但是兒臣想要跟父皇求一個恩典,願意跟隨兒臣前往齊州的莊戶百姓,能不能暫時保留關中的永業田和丁口田?時間也不需要太長,三五年就行。總歸要給人吃一顆定心丸才好。”

“這個倒是可以。”李二點了點頭,道,“你再去和房卿商量一番,弄一個具體的法子出來就是了。”

李祐聞言便點頭同意了。

和李二說完了正事兒,李祐便和一直在懷中乖乖聽着這些明顯十分無聊的話題的兕子嘀咕起來,不一會兒便把兕子逗得咯咯直笑。兄妹倆說了一會兒話,李祐便抱起兕子,起身對李二和長孫皇后道:“父皇、母后你們先聊着,兒臣去給兕子做些東西吃。”

說完便把兕子甩到脖子上,在兕子興奮兼有些害怕的笑聲和長孫皇后的笑罵聲中出了立政殿,直向著尚食局去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祐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祐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0章 祖宗成法要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