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和演義

關於歷史和演義

我看三國,從演義開始。但到真正喜歡三國時,卻又開始不喜歡演義。

因為三國而對兩個人心生恨意。第一個是裴松之,儘管他批註功不可沒,儘管後世許多史學家都以裴注為研究的依據,但每每在那些承載着多少風流往事的字句間,赫然看見“臣松之以為”這幾個字,便覺無趣。那些英雄們流了多少血,用了多少勇氣,承載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痛苦與悲傷,只是稍有差池甚至沒有差池,便遭來這廝一番口伐筆誅品頭論足,整一個事兒媽。若我真能穿越,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宋朝闖入這廝家中,在他提筆寫下“臣松之以為”這幾個字后,一把拎住他脖子將他往牆上撞,口中念念有詞:“讓你以為,讓你以為!”

第二個是羅貫中。對羅貫中的恨,不是一朝一夕一念之間爆發出來的,而是在長期閱讀演義和三國志,經過對比之後漸漸浮現出來的。無可否認,因為讀演義在先,難免對不少三國歷史形成了先入為主的觀念。這些觀念儘管我努力地通過閱讀正史去矯正,但還是有一些已經根深蒂固。這其實相當痛苦。因為演義並非對正史的顛覆,而是一種似是而非的繼承和移形換影。因為這種手法的高明,要將自己從演義中剝離出來其實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唯一不痛苦的,便是對蜀漢王朝的定位。羅貫中在演義中淋漓盡致地宣揚了“蜀承漢祚”的理念,並極力地宣揚了劉關張等人的光輝形象。但不知道到底是他不露痕迹地玩了把黑色幽默還是太着痕迹的拙劣刻畫,我從讀演義的第一日起,便培養起了對劉備等人的不屑,並在自己的每一篇中不遺餘力地妖魔化蜀漢官員。當然,如果是青春年少的帥哥,無論他頭頂上頂着誰的旗子,都是不應被妖魔化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告訴讀者:這一本書,基本上是本着歷史來寫。但是在一些地方還是借用了演義的情節。譬如說借荊州啦,譬如說趙雲的年齡啦。所以讀者如果遇到一些情節與歷史相悖的地方,請手下留情,僅僅參考一下好了。一切以的完整性為優先,至於到底選擇史實還是演義,不過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罷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兩世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兩世花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歷史和演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