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歷史與建置沿革

第一章歷史與建置沿革

一、歷史:

“秦箭”牌商標是浙江橫山鐵合金廠省優、部優、國優、鉻鐵產品的商標。商標含義是取於秦代寶箭鏇埋在地下二千餘年不腐,出土時仍不減當年之鋒利。經鑒定其箭鏃表層用滲鉻的方法製成,使寶箭具有堅硬、鋒利、不腐等優點。這表明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朝已使用了鉻元素。又據記載我國滲鉻的方法比西德還早一千多年,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鉻元素的國家。

然而人們對鉻元素的真正認識始於1797年由法國化學家沃凱連發現以後。由於鉻的化合物具有鮮艷的色彩,改稱謂鉻(鉻在希臘文中是顏料之意)。鉻具有高強度、硬度、表面穩定性等優點。鉻易與鐵化合成鉻鐵合金,它是最重要的合金之一。

如今鉻已被廣泛地應用在生產合金鋼及耐熱合金是,最著名的是滾珠軸承鋼、不鏽鋼、電阻鎳鉻合金及鎳鐵、鉻基耐熱合金、鉻金屬製品即電鍍簿鉻膜,大大地增加了它的穩定性和使用年限。

世界上首次得到純鉻是1857年蘇聯用電解鉻的氯化物水溶液製得金屬鉻,1908年蘇聯用氫還原鉻的氧化物製得99.96%的金屬鉻。由鉻礦石獲得所希望的各種含碳量的高鉻鉻鐵始於法國。鉻冶金的基礎工作是由法國的穆瓦桑完成的,並由埃魯於1900年把它轉入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因此,各種含碳量的鉻鐵,目前也還在沿用法文的術語;如含碳4%—10%的鉻鐵稱為碳鉻,ferrocnrom-carburet;(我國規定含碳0.16%—0.5%為低碳鉻鐵,0.5%以下為微鉻鐵。)根據庫塔湟的導報1913年瑞典生產了4000噸鉻鐵,法國生產了8000噸鉻鐵,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開始發展自己的鉻鐵生產,1904年已有三座各為800千伏安的生產鉻鐵的爐子,但直到尼亞加拉廠於1916年開始生產後美國才說有了值得重視的鉻鐵生產。1918年美國10家工廠共生產了2500噸鉻鐵。

為了需要,德國1914年以前每年要從法國瑞士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進口5000噸鉻鐵。於1916由上萊茵河畔的里納的安培公司和科倫附近弗雷興的萊茵電廠首先開始了德國的鉻鐵生產。1925年至1940年德國的鉻鐵生產發展到每月能生產2000-3000噸純鉻。

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吉林鐵合金廠於1956年12月在1000千伏安固定式敞口礦熱爐上採用越南、蘇聯鉻礦試生產碳素鉻鐵30噸,1957年4月正式投入碳素鉻鐵工業生產,至12月共生產碳素鉻鐵1424噸,1958年3月採用電矽熱法試製成功低碳鉻鐵,(當時稱為無碳鉻鐵)。

1963年12月浙江橫山鋼鐵廠用電熱矽法煉出含碳0.1%—0.06%(Vcr10)和含碳0.03—0.06%(Vcr6)的微碳鉻鐵109.4噸,1964年5月生產出含碳量小於0.03%(Vcr3)的微碳鉻鐵131.81噸,為全國首創產品,1965年生產出微碳鉻鐵8241噸,其中生產出含碳小於0.03%(

Vcr3)的微碳鉻鐵1116.53噸,佔全年總產量的13.54%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

二、沿革

追溯橫山鐵合金廠的歷史沿革,從浙江省省委工業佈局選定廠址開始,經過勘探、設計、停緩建、生產發展、動亂徘徊,直至整頓,發展改革,振興,艱苦創業的歷程,期間經過四次更換廠名。

早在1958年全國大辦鋼鐵,浙江省規劃要建造28立方米的小高爐48台,其中建德專署佔2台。在當時人力物力,技術力量都十分缺乏的情況下,浙江省委,建德專署調運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和技術力量,支援高爐的施工和建設。開始由建德地區新安江鋼鐵廠負責籌建28立方米的高爐2台,該廠黨委書記劉錫傑、副書記步廣祿。又後來,廠方要求幅度新安江水電工程局支援,並調整了領導班子。

1958年12月30日,1號高爐試生產一舉成功,出鐵時由建德專署副專員霍俊新安江工程局等領導剪綵,並受到在場參觀的兩位東德專家的讚佩。

在高爐煉鐵的基礎上,轉入400KVA的三台小電爐建設和試生產。1960年初首次試煉鐵合金產品——錳鐵、矽鐵一舉成功。

1959年6月,新安江水電工程局機修廠鋼鐵分廠、新安江鋼鐵廠(在更樓)、銅管鐵礦、壽昌耐大材料廠、新安江煉焦廠等五個單位合併為金華專署新安江鋼鐵廠,隸屬於金華專署,該廠由孫澤桐任黨委書記,顧傳明任副廠長,同年9月,周炳文調離,顧傳明任廠長。

1959年12月3日,金華專署新安江鋼鐵廠改名為浙江建德冶鍊廠,並開始隸屬浙江省冶金工業廳,建德冶鍊廠就是當今浙江橫山鐵合金廠的前身。

1959浙江省委第一書記江華根據毛澤東主席的論十大關係的建設方針,要分散沿海工業,在浙江三線搞工業特區,合理工業佈局,同年12月浙江省委決定要在浙西山區興建一個年產30萬噸的特鋼廠。

1960年2月至3月,省委書記江華派同建委副主任劉劍等有關廳長一行五人,先後兩次來蘭溪、更樓、壽昌等地視察,選定廠址,最後確定在不佔良田、交通方便、水電充沛、國防安全的壽昌鎮西北三華里處的橫山廟一帶建立一座年產30萬噸的特鋼廠。當年徵用土地是廠方宋秀村等人與建德副縣長邢全孚商議確定,一共徵用了1950畝土地,即為130萬m2。由浙江省建築設計院進行地質勘探,武漢黑色設計院進行初步設計。第一步按年產10萬噸合金鋼設計。

1960年4月4日,成立基建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壽昌鎮東門,宣佈宋秀村為基建指揮部總指揮,李晨、劉澤綿、顧傳明等10人為副總指揮,開始進行鐵路大橋的破土建設工作。

1960年4月15日,浙江建德冶鍊廠改名為更樓銅鐵廠。同年4月25日,廠址由更樓遷至壽昌鎮橫山廟,6月25日,宋秀村任黨委書記,劉澤綿任副書記。

1960年11月17日,浙江更樓鋼鐵廠改名為浙江橫山鋼鐵廠。11月21日啟用新印章,仍隸屬浙江省冶金工業廳。橫鋼原更樓部分,曾生產過生鐵、焦鐵、矽鐵、錳鐵、矽錳合金等產品。1962年5月停產後,全部人員(除精簡下放的職工外)遷至壽昌橫鋼總部。凈值161.13萬元的固定資產(其中廠房為12484萬平方米)於1962年9月移交給金華專署更樓化肥廠·。1970年2月起隸屬於杭州市革委會奪煤大會戰指揮部。1971年11月起隸屬於杭州市重工業局。1978年7月起隸屬於杭州市煤炭冶金局。1983年10月起隸屬於杭州市建材冶金工業公司。

1984年6月6日,浙江橫山鋼鐵廠改名為杭州鐵合金廠,8月1日啟用新廠名。

1985年4月22日,杭州鐵合金更名為浙江橫山鐵合金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橫鋼誌企業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橫鋼誌企業志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歷史與建置沿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