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點茶技藝。

第十四章點茶技藝。

彭榮先生雖然是帝師,可不是現在的官家老師,而是上一任哲宗皇帝的老師,哲宗年輕病逝,因為無子,太后就立他弟弟趙佶為帝,趙佶就是當今的官家。

彭榮這個前任帝師也就離開了東京,回歸蜀中隱居。

所以他談論起當今的官家趙佶倒也沒有一絲顧慮。

可惜了佣哥兒(哲宗原名趙佣)一身才華,卻年紀輕輕就病逝,朝中為立誰當皇帝可是爭論不休。

一部分大臣主張立簡王趙似。

而向太后則主張立端王趙佶。

宰相章惇一聽要立趙佶當皇帝,厲聲抗辯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智慧禪師阻止他再說下去:都是陳年往事了,還提它做甚。

彭榮先生嘆口氣道:好吧,不提也罷。還是我們在這裏好好品茶吧。

轉頭對李曙道:雲初,今日就由你來點茶吧。

雲初是李曙的字。

聽到彭榮先生點到他的名字,李曙有些誠惶誠恐,

啊,先生,這學生點茶技藝不佳,恐怕要壞先生和大師的雅興。

剛才先生說了,要用新的茶碗來喝茶。自己的微末技藝怎麼能夠配得上這出初見天日的天青色茶碗呢?

彭榮先生道:無妨,你點的茶,為師又不是沒喝過。

在書院裏,李曙也跟同學斗過茶藝,彭榮先生作為評判當然知道他的點茶技藝如何。

李德山:叫你做你就做,難不成還要我們動手嗎?

對啊,在場的都是長輩,只有自己這個晚輩,自己不動手誰動手。

李玉清道:曙哥兒你儘管放心做,難得有機會在先生大師和跟前討教,請他們多多指點你就是了。

李曙道:是。請先生和大師指點。

彭榮先生道:莫啰嗦,快去點來,別耽誤了等會吃廟裏的素齋。

智慧大師:你呀你,怎的變得如此潑皮無賴?

彭榮先生:誰叫你廟裏藏着寧州最好的素齋廚子,還規定初一,觀音菩薩誕辰才能接待我等這些想來品嘗的。這不成心讓我們平時垂涎三尺也吃不到嗎?今日不管,定要吃了才罷休。

智慧禪師道:李老爺,你來評評理,初一一月吃兩次還不夠么?

李玉清道:當然不夠,如果不是俗務纏身,我也想天天到廟裏來侍奉菩薩,隨便吃吃齋飯。

哈哈哈,老和尚,如何,可不是我一個人惦記着你的素席,哈哈哈

彭榮先生大笑着說道。

智慧禪師罷了罷了,今日就如了你們的願吧。慧能,你去安排吧。

是,主持。

那個叫慧能的知客僧答應着去了。

茅草亭子裏傳來的笑聲李曙無暇顧及,他在專心準備點茶。

在宋代,點茶法成為時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裏,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所以點茶的工具很多,全套有十二種,有人還給這些工具起了相對應的官職名稱。

烘茶爐(韋鴻臚)茶臼(木待制)茶碾(金法曹)、茶磨(石轉運)、水杓(胡員外)、茶羅(羅樞密)、茶帚(宗從事)、盞托(漆雕秘閣)、茶盞(陶寶文)、湯瓶(湯提點)、茶筅(竺副帥)、茶巾(司職方)。

李曙看了一下小和尚們抬出來的茶几上,除了沒有石磨和茶碾,其他都還齊全。

另外還有一個白瓷的缽碗和一套白瓷的茶碗。

一旁的燒火的小和尚道:主持不喜歡用茶碾和茶磨,小郎君就將就用缽碗吧

原來如此,李曙正在想石佛寺怎可能沒有全套的點茶工具呢?

原來是智慧大師不喜。

真是奇怪啊。

不過這難不倒李曙。

有的人不用茶碾和茶磨,用瓷缽碗把茶葉搗碎也可以點茶,只是要多花點功夫

李曙先用木桶里的水洗了手,用乾淨的布巾擦乾,然後拿出裝在盒子裏的茶餅,放在烘茶爐上烤,烤好之後放在白瓷大缽碗裏用茶臼開始搗碎,一直搗成細末。

然後再用茶羅篩把最細的茶末篩入那一套茶碗當中的大碗裏備用,等爐上的水開之後,沖水入碗,拿起竹子做的茶筅不停地攪拌,一直攪拌到茶末跟水融為一體,成糊狀逐漸上浮就可以了。

這邊彭榮先生已經用煮沸的水洗過那兩個茶碗了。

李曙就開始分茶了。用木勺把大碗裏的茶盛在兩個青色的小茶碗裏。..

請先生和大師品茶。

至於祖父和父親就只能用白瓷茶碗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青色等煙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天青色等煙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四章點茶技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