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八 漢紀三十(公元15年一公元22年,共8年)

卷第三十八 漢紀三十(公元15年一公元22年,共8年)

卷第三十八漢紀三十

(公元15年一公元22年,共8年)

主要歷史事件

匈奴與漢朝和好,但依然侵盜中原

官吏領不到俸祿,只能靠收賄賂養活自己

王莽進行活體解剖,稱是研究治病

王駿攻打焉耆,全軍覆沒

“漢代孔子”揚雄去世

王莽招募“飛人”攻打匈奴

田況上書陳述平定“貧困盜賊”的方法

樊崇建立赤眉軍

劉秀被預言“當為天子”

劉縯召集豪傑起義,自稱“柱天都部”

主要學習點

領導人一定要“耐得煩”

一個人的人生巔峰,應該在他死後

為政之道,在於悅近來遠

等死和找死,應該選擇“找死”

王莽下

天鳳二年(乙亥,公元15年)

1春,二月,大赦天下。

2謠傳有黃龍墜亡在黃山宮中,百姓奔走去觀看的有上萬人,王莽非常厭惡,抓捕了一些人調查造謠者,沒查出來(王莽自稱黃德,服裝顏色為黃色,黃龍就是他了)。

3單于咸既然已經跟漢朝和好,就要求歸還他的兒子登的遺體。王莽想要派使者給他送回,又擔心單于怨恨,殺死使者報復。於是逮捕之前建議斬殺登的前將軍陳欽,以其他罪名處死。王莽選能言善辯之士、濟南人王咸為使者。夏,五月,王莽派和親侯王歙與王咸等人,護送右廚唯姑夕王,並送回之前所斬殺的登以及他的侍從貴族們的遺體。單于派雲和當的兒子大且渠奢等前往邊塞迎接。

王咸到了單于王庭,盛言王莽的威德,王莽也饋贈單于很多金銀珍寶,曉諭他更改稱號,於是改匈奴為“恭奴”,單于為“善於”,賜給印綬。封骨都侯當為後安公,當的兒子奢為後安侯。單于貪圖王莽的金銀財寶,勉強接受。但是入寇侵盜,依然如故。

4王莽自以為制度確定,天下自然平定,於是醉心於研究地理,制定禮儀、創作音樂、講說六經(《詩經》《尚書》《禮經》《易經》《樂經》《春秋》),公卿們早上入朝,晚上回去,整天都在討論這些問題,議論幾年也沒有決定,完全沒有時間去處理訴訟冤屈,以及百姓緊急的事情。有的縣好幾年都沒有縣令,也不任命,就由郡守兼任。一切貪腐殘暴,一天比一天嚴重。中郎將和繡衣執法等中央派到郡國的官吏,都藉著權勢,轉相舉劾他人罪狀。十一個公爵分別派出部屬,到各地勸勉農桑,頒佈節氣時令及各種政令,這些人絡繹不絕,冠蓋相望,交錯於道路,每到一地,召集吏民,逮捕證人。郡縣則橫徵暴斂,轉相賄賂,黑白不分。到長安未央宮門前訴冤情、告御狀的人越來越多。

王莽因為自己是以大臣專權篡位,所以務求一切事務自己決定,有司也樂得輕鬆,不用負責任。凡是寶庫、錢庫、糧倉,全部由宦官主管,吏民上呈親啟密奏,都有宦官、近臣打開,尚書都看不到。王莽畏懼防備大臣,就是如此。

王莽又喜歡改變制度,政令繁多,應當奉守執行的,也要反覆研究質問,才去辦理。前面的事還沒辦,後面的又來了,混亂不堪,王莽經常點燈加班到天亮,也處理不完。尚書就藉此作奸,把一些事情壓下來,以至於上書等待批複的人,等幾年也等不到。被逮捕的人等不到審判,只能期待大赦,才能出獄。邊防部隊沒人安排換防,一拖就是三年,糧價飛漲,邊兵二十餘萬人,全靠當地郡縣供應。五原、代郡尤其受害,百姓起而為盜賊,數千人一群,到鄰郡搶掠。王莽派遣捕盜將軍孔仁,率兵與地方部隊合擊,過了一年多才平定下來。

5邯鄲以北大雨,地下水冒出,深的地方達到數丈,洪水衝殺淹死了數千人。

天鳳三年(丙子,公元16年)

1春,二月乙酉日(二月無此日),發生地震,雨雪很大,關東尤其嚴重,積雪深的地方達到一丈,竹子、柏樹都枯萎了。大司空王邑上書,以地震緣故,承擔天變責任辭職。王莽不許,說:“地有動有震,地震有害,地動無害。《春秋》記載地震,但是《易經·繫辭上傳》講‘坤動’,動靜開合,萬物生長。”王莽喜歡欺騙掩飾,大都類似。(王莽引用的《易經·繫辭上》原文:“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坤,就是地。翕,是閉。辟,是開。地靜而不生草木,則土閉;地動而生草木,則土開。地能閉能開,所以能廣生萬物。)

2之前,王莽因為制度制定還未完成,上至公侯,下至小吏,都不能領俸祿。夏,五月,王莽下書說:“我遭遇陽九之厄,百六之會(陽九、百六都是陰陽家的玄學,總之是時運不濟,災變嚴重),國用不足,百姓騷動,自公卿以下,一個月的俸祿,不過是八十支線的細布二匹,或者綢緞一匹而已。我每每想到這些,未嘗不心中悲戚。如今困難已經度過去了,府庫雖然還不充實,但總算略為寬舒,從六月初一開始,官吏們的俸祿都按制度執行。”

新制定的官員待遇,四輔、公卿、大夫、士,一直往下到輿、僚,一共十五等。僚一年六十六斛,等差上升,到四輔是一萬斛。

王莽又說:“古時候,豐收年景,則增加俸祿,有災害呢,則有所減損,以體現朝廷官員與百姓同憂同喜,宮廷費用,根據各封國到京師呈進計簿時統計,如果天下幸而沒有災害,御廚房就按標準準備齊全的膳食,如果不幸有災害,就按相應比例減少御膳。現在,從十一位公爵開始,六司、六卿以下,分別到全國各州郡、封國去,負責保護地方平安,無災無難,如果不幸有災害,就核定災害的等級,按相應等級減少官員俸祿。在京師的郎、從官、中都官吏等直接從朝廷領取薪俸的,以御膳房的膳食多少為標準增減。如此,希望上下同心,勸勉農業,安定民生。”

王莽的制度煩瑣,就是如此,因為豐收的等級無法核定,官吏們始終領不到俸祿,各自利用職權為奸,收取賄賂,自己養活自己。

【華杉講透】

王莽領導政府,就好比一個公司,開始時說薪資標準還沒有制定出來,暫時不能發工資。好不容易制定出來了,又有各種計算公式,算不出來,還是不發工資。我們想一想,如果到這樣的“公司”上班,是不是覺得太不“正規”了?國家搞成這樣,也就搞不下去了。

3五月戊辰日(五月無此日),長平館西邊堤岸崩塌,泥土墜入涇水,涇水阻塞,在北岸決堤泛濫。群臣一起向王莽祝賀,說這正是《河圖》上“以土填水”(“填”同“鎮”)的應驗,是匈奴滅亡的祥兆。王莽於是派遣并州牧宋弘、游擊都尉任萌等率兵攻打匈奴。二將到了邊境,停兵駐紮下來。

【華杉講透】

上行下效,就是如此之快!前有王莽說地震是地動,是萬物生長的吉兆。群臣馬上學會了,山崩形成堰塞湖是“以土鎮水”,寓意着匈奴滅亡。不可思議嗎?實際上這是一種社會學現象,也可以說是人類學、生物學現象。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在他1890年出版的名著《模仿律》中說,一切社會行為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模仿。而模仿律第一條,是在下位的模仿在上位的;第二條,是模仿一旦開始,就成幾何級數擴大。

所以《大學》裏說“一人定國”,如果領導人能修身、齊家,則一國都模仿他,自然能治國、平天下。反過來,如果領導人貪腐殘暴,則一國都模仿他,全國上下,群魔亂舞。

4秋,七月辛酉日(七月無辛酉日),霸城門(長安城東面南頭第一門)失火。

5七月三十日,發生日食,大赦天下。

6平蠻將軍馮茂攻打句町,士卒因傳染病而死的有十分之六七,徵收當地賦稅高達十分之五,益州為之虛耗破敗,卻仍然不能攻克。王莽將馮茂召回下獄,馮茂死在獄中。

冬,王莽另外派遣寧始將軍廉丹與庸部(王莽改益州為庸部)牧史熊,大發天水、隴西騎兵,廣漢、巴、蜀、犍為吏民十萬人,負責糧秣運輸的又十萬人,共二十萬人出擊。大軍剛到的時候,也頗有戰果,斬殺數千人。其後軍糧運送不及時,士卒飢餓,又發生疫病。王莽要將廉丹、史熊召回,廉丹、史熊請求增加支援,誓言一定攻克句町,於是又大肆在當地徵收賦稅。就都大尹(王莽在蜀郡廣都縣設就都大尹)馮英不肯給,上書說:“自從西南夷反叛以來,已經十年,郡縣之前已經連續用兵,又用馮茂,用盡了一切辦法,然而,僰道以南,山高谷深,水險林密,蠻夷遠居,大軍進擊,費用以億計,而吏士被瘴氣毒死達十分之七。如今廉丹、史熊因恐懼受到懲罰,又想徵調諸郡兵馬錢糧,評估百姓財產,要徵收十分之四,這樣搞,就算梁州破產,他們也無法成功。臣建議,罷兵屯田,一切徵調,按價購買。”王莽大怒,將馮英免職。之後又醒悟,說:“馮英也無可厚非。”又任命馮英為長沙連率(王莽的官職,相當於太守)。

越嶲郡蠻夷任貴殺死了太守枚根。

7翟義黨羽王孫慶被捕獲。王莽命太醫、尚方(掌管宮廷飲食器物)與巧手的屠夫,將王孫慶解剖,量度五髒的位置,又用竹籤插入他的血管,探求脈搏的終始,說可以用來治病。

8這一年,王莽派遣特使、五威將王駿、西域都護李崇、戊己校尉郭欽出使西域,西域諸國都到郊外迎接,資助兵士和糧食。王駿準備攻打焉耆,焉耆詐降,實際上聚兵自備。王駿等率領莎車、龜茲兵七千餘人,分為數部,命郭欽及佐帥何封另率一軍為後隊。王駿等進入焉耆境內,焉耆伏兵切斷王駿退路,加上姑墨、封犁、危須等國叛變,一起反擊王駿。王駿全軍覆沒,全部被殺。郭欽隨後抵達焉耆,焉耆兵尚未回師,郭欽發動攻擊,殺其老弱,從車師回師入塞。王莽拜郭欽為填外將軍,封劋鬍子,封何封為集胡男。李崇收集殘部,退保龜茲,等到王莽敗亡,李崇逝世,西域諸國就脫離了漢朝控制。

天鳳四年(丁丑,公元17年)

1夏,六月,王莽在明堂給諸侯王重新頒送茅土(古代天子分封王、侯時,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築壇,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為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徵)。王莽親自擺設平整的文石,陳列青茅及四色泥土,祭告岱宗(泰山)、泰社(天子宗社)、後土,以及受封者先祖、先妣,然後頒授給他們。王莽喜歡說空話,又向慕古代,模仿古代天子大肆封爵。但是,他的性情實際上非常吝嗇,總是以地界還沒劃清楚為由,暫且先給一包茅土,並不實際給封地,來安慰那些喜歡受封的人。

2秋,八月,王莽親自到南郊,用五種顏色的礦石和銅一起煅燒,製成一個“威斗”,像北斗七星一樣的形狀,長二尺五寸,用來詛咒制勝各地兵馬。鑄成之後,王莽出行時,就讓司命背着在前面走,回到宮中,就放在御座旁。

3王莽設置羲和命士,監督五均、六筦(柏楊註:五均,是物資調節官;六筦,是六種官府專營專賣:酒、鹽、鐵、鑄錢、林產、漁業),每個郡有數人,都由富商擔任。這些官員,乘坐官府驛車,來往全國,與郡縣官員狼狽為奸,大做假賬,府庫賬目和實際都對不上,百姓更加窮苦。這一年,王莽又下詔,重申六筦,每一筦都制定嚴厲的懲罰措施,犯者最高可以達到死罪,奸民滑吏更加抱成一團,百姓各不安生。王莽又下詔,上公(四輔)以下,凡是家裏有奴婢的,每個奴婢納稅三千六百錢,天下更加愁苦。納言馮常建議撤銷六筦,王莽大怒,將馮常免官。

朝廷的法令越來越繁雜苛刻,百姓“搖手觸禁”,搖一下手都可能犯法!徭役既多又重,百姓都無法從事農業生產,又有旱災、蝗災,羈押在監獄裏的罪犯,無人判決,沒法結案。官吏們則用苛暴立威,隨手就能找一條王莽下的禁令,侵刻小民,弄到富者不能自保,貧者無以自存,於是並起為盜賊,聚集在山林草澤。官吏不能征討,就乾脆向上隱瞞,如此愈演愈烈。

臨淮人瓜田儀盤踞在會稽郡長州,琅琊人呂母聚黨數千人,殺死海曲縣令,入海中為盜,徒眾越來越多,數以萬計(呂母兒子在縣衙做一個小吏,被縣令冤殺。呂母散盡家財,聚集數百名貧窮少年,攻下海曲縣,殺死縣令,將他的人頭祭奠在兒子墓前)。荊州發生飢荒,民眾進入山野沼澤,挖掘野草充饑,饑民相互侵奪。

新市人王匡、王鳳,能為大家評理爭訟,解決糾紛,於是被推舉為渠帥,聚眾數百人。於是諸亡命者,如南陽人馬武、潁川人王常、成丹等,都前往投奔,一起攻打那些離城市較遠的市集,盤踞在綠林山,數月之間,達到七八千人。又有南郡人張霸、江夏人羊牧等,與王匡同時舉事,部眾都達到萬人。王莽派使者前往,頒發赦令,希望瓦解這些盜賊。使者回來彙報說:“盜賊即使瓦解,馬上又會聚集起來,問他們緣故,都說:‘法禁煩苛,舉一下手都犯法。努力耕作所得,還不夠交稅。閉門自守,什麼也不幹,又會因為鄰居鑄錢挾銅而被連坐,奸吏藉此敲詐勒索。’百姓窮苦,所以起而為盜賊。”王莽大怒,將使者免官。而如果使者順着他高興,說:“奸民狡黠,應該誅殺!”或者說:“時運使然,很快就會被消滅。”王莽就高興,給他陞官。

【華杉講透】

王匡、王鳳登場,也就是秦末的陳勝、吳廣出現了。而王匡、王鳳被擁戴的原因很有意思,是因為能為大家“平理爭訟”。因為在王莽的天下,已經沒地方講理,甚至人被抓進監獄裏去了,都沒人來審理判決,永遠不能結案,不能出獄。正常的政府服務,完全停擺,貪官污吏,上下其手。於是,百姓就自己找講理的地方了。

天鳳五年(戊寅,公元18年)

1春,正月初一,北軍軍營南門失火。

2王莽任命大司馬司允(大司馬屬官)費興為荊州牧,接見並詢問他到任之後的方略。費興說:“荊州、揚州之民,都依阻山澤,以打魚、採集為業。之前國家實行六筦,無論山林魚澤,都有捐稅,妨礙民生,奪民之利,加上連年久旱,百姓飢窮,所以為盜賊。我到任之後,準備發佈文告,讓盜賊還歸田裏,由官府借貸耕牛、種子,再減免寬限他們的賦稅,希望他們安居樂業。”王莽怒,將費興免官。

3天下官吏領不到俸祿,全靠貪贓枉法,郡尹、縣宰家財都累積千金。王莽於是調查始建國二年匈奴入侵以來,諸軍吏及邊郡官吏大夫以上官員,貪贓枉法增產致富的,上交其家所有財產的五分之四以助邊防軍費。各公府官員馳傳天下,調查貪官污吏,又鼓勵軍吏告發他的將領,奴婢告發他的主人,希望以此來禁絕奸惡,而結果奸惡更甚。

【華杉講透】

解決問題,關鍵是要找對問題,找到“真因”。王莽把給他講真因的人,都免職。而順着他高興說話的,就鼓勵,那他就永遠只能掩耳盜鈴了。他所謂的“解決問題”的舉措,只會製造新的、更大的問題。

要承擔責任,就一定要“耐得煩”,人是情緒動物,都不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想心煩,不願意碰那些煩心事。而當你成為領導人,表現出不想心煩的時候,誰都不會來煩你,有什麼災什麼難都不告訴你,你就只能等死了。秦二世就是這麼死的,王莽也是這麼死的。王莽空讀那麼多書,但他的讀書,都是玩物喪志,不是格物窮理,而是慕古遊戲。他要開創新朝,結果也不過是志大才疏。

4王莽的孫子、功崇公王宗,給自己畫了一幅身穿天子衣冠的畫像,又私刻三顆印信,事情被發覺,王宗自殺。王宗的姐姐王妨,嫁給衛將軍王興,行巫蠱詛咒婆婆,又殺死婢女滅口,事情敗露,王興、王妨都自殺了。

5這一年,揚雄去世。

當初,成帝的時候,揚雄做郎官,給事黃門,和王莽、劉歆並列。哀帝時期,又與董賢同一官職。王莽、董賢為三公,權傾人主,所舉薦的人,沒有一個不擢升的,而揚雄經歷三朝,都沒有升過官。等到王莽篡位,揚雄因為資格老,轉為大夫。揚雄不追求勢利,好古樂道,他的志向,是以文章成名於後世,於是寫作《太玄》,總論天、地、人之道。揚雄見諸子百家,都各逞其智慧,但大抵都是詆毀聖人(孔子),以怪迂、析辯、詭辭,非議周公、孔子之教,擾亂時政,雖然都是小辯,卻足以破壞大道,迷惑眾人,讓他們沉溺於這些所謂道理,而不知道其中的錯誤。所以當時的人,有向揚雄請教的,揚雄就用合乎禮法的話來回答他,這些問對整理出來,就叫《法言》。揚雄用心於內,不求於外,所以當時的人並不重視他,唯獨劉歆和范逡對他非常尊敬,而桓譚更認為揚雄是卓異絕倫之人,巨鹿人侯芭,則拜揚雄為師。大司空王邑、納言嚴尤聽說揚雄去世,問桓譚:“您經常稱讚揚雄的書,他的書能傳於後世嗎?”桓譚說:“一定能傳下去!不過你我都看不到那一天,人之常情,賤近而貴遠,離得近的,就輕視,離得遠了,就覺得尊貴了。現在的人,親眼見過揚雄,覺得他官職不高,又貌不驚人,所以輕視他的書。當年老子寫作《道德經》,貶低仁義,非議禮學,但是喜歡他的人,還覺得《道德經》超過五經,上至漢文帝、漢景帝,下至司馬遷,都有這樣的評價。如今楊子的書,文義至深,而議論無異於聖人,一定會超越諸子,傳諸後世。”

【華杉講透】

人生到底有多長呢?活進歷史,就與全人類同壽。人的壽命都差不多,但是你可以往前活,也可以往後活。

往前活,是讀史。讀史,則與古人同思考,共命運,畢竟我們本來就在一個命運裏面,我們的今天,就是歷史上一切人和事的結果的總和,又繼續形成新的未來。人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生命與歷史的連接,就不能認識世界,不能認識人類,不能認識自己。

往後活呢,是你能留下什麼,能不能給人類留下遺產。若干年後,你還在影響人類,那你就與未來的人同思考,共命運了,因為未來的人,也本來就和我們在一個命運里,只是你能參與多少罷了。

每個人都想活出人生的巔峰,你的人生巔峰在多少歲呢?一個人的人生巔峰,應該在他死後。聖人的人生巔峰,在他死後千年,還每一天都在創造新的巔峰。揚雄用心於內,不求於外,因為他知道,桓譚也知道,揚雄的人生巔峰,就在《法言》,千年之後,他還在繼續發言。

6琅琊人樊崇在莒縣起兵,聚眾一百餘人,轉入泰山。群盜認為樊崇勇猛,都投靠依附他,一年之間達到一萬多人。樊崇同郡人逄安、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各自起兵,合共數萬人,都帶來跟隨樊崇,一起攻打莒縣,未能攻下,就在青州、徐州一帶流竄擄掠。又有東海人力子都,也起兵在徐州、兗州一帶搶掠。王莽派使者徵發地方部隊出擊,不能取勝。

7烏累單于死,弟弟左賢王輿繼位,為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輿即位之後,貪圖新朝賞賜,派大且渠奢與伊墨居次雲的妹妹的兒子酰櫝王,一起到長安朝貢。朝貢之後,王莽派和親侯王歙護送他們回匈奴。到了制虜塞下,與前來迎接的雲和須卜當會面,即時伏兵綁架雲和須卜當夫婦,脅迫到長安。雲和須卜當的小兒子脫逃,回到匈奴。須卜當到了長安,王莽拜他為須卜單于,準備出大軍送他回匈奴即位。但是大軍也調集不起來,而匈奴更加憤怒,侵犯邊境更甚。

天鳳六年(己卯,公元19年)

1王莽見盜賊多,於是令太史推算三萬六千年的日曆,每六年改元一次,佈告天下,並下書自稱:“我會和軒轅黃帝一樣成仙升天。”想要如此向百姓欺誑炫耀,瓦解盜賊,大家都嘲笑他。

【華杉講透】

前面我們說過,王莽的核心能力,就是騙。但是,為什麼之前他無論怎麼胡說八道,大家都跟着以更大的想像力胡說八道,而如今他繼續胡說八道,卻落得“眾皆笑之”呢?因為之前跟着胡說八道有利益,如今沒有利益了。

欺騙的原理是自欺,就是自欺欺人,人若欺人,必先自欺。自欺,爾後欺人,而欺人成功之後,又加深了自欺,或者是自己真的信了,或者以為自己說什麼別人都會信。如此變本加厲,最終就走向“欺人失敗,自欺成功”。

所以朱熹說:“誠者何?不自欺。”什麼是誠?誠的原理就是不自欺。因為你在幹什麼,你的良知自然知道,你只要不自欺,就是至誠,王陽明致良知之學,就是這個意思了。讀者應在此仔細體會,時刻警醒,不可自欺,否則,當我們覺得王莽可笑,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這書就白讀了。讀書不知行合一,就是玩物喪志。

2第一次在明堂和太廟演奏呈獻“新樂”(王莽所作的新朝禮樂,相當於“國歌”)。

3更始將軍廉丹攻擊益州叛軍,不能取勝。益州蠻夷棟蠶部落、若豆部落起兵殺死郡守,越巂郡夷人大牟也起兵反叛,殺死、擄掠官吏和百姓。王莽召回廉丹,派大司馬護軍郭興、庸部牧李曄攻擊若豆部落等,又派太傅羲叔士孫喜,去清剿江湖上的盜賊。而此時匈奴寇邊越來越嚴重,王莽於是大募天下壯丁和死刑犯,吏民家奴,命名為“豬突”“豨勇”(豨,也是豬的意思,豬性情烈了要拱人,所以用以命名),認為是精銳部隊。軍費向全國百姓徵收財產稅,收取三十分之一,連同綢緞布匹,一起運到長安。

又令公卿以下直到郡縣黃綬官員(黃綬是官員系印的綬帶,也指二百石、三百石、四百石俸祿級別的官員)都要負責保養軍馬,數量多少按俸祿級別。官員們轉頭就把保養軍馬的任務,轉嫁給老百姓。

又徵募有奇技可以攻擊匈奴的人才,說可以破格提拔。於是來獻技的人數以萬計,有說不用船就可以渡河的,只要使馬匹首尾相接,就可以渡過百萬雄師;有說不用吃糧,只要服食藥物,就可以讓三軍不飢餓的;還有自稱會飛的,一日千里,可以去匈奴進行空中偵察。王莽先試一試那位能飛的,那“飛人”用鳥羽做兩個大翅膀,頭上、身上都粘上羽毛,用扣環和繩索操縱,飛了數百步,墜落下來。王莽知道這些人沒用,但是希望藉此鼓勵更多人來獻技,把他們都拜官為理軍,賜以車馬,準備出征。

當初,王莽想要誘迎須卜當,大司馬嚴尤進諫說:“須卜當在匈奴西部,他的部隊從來沒有侵犯漢朝,而匈奴有什麼動靜,他都及時通報我們,這對我們有很大幫助。如今把他接來,住在長安槀街(外國使節集中的城區),那不過是一個胡人而已,不如在匈奴對我們有利。”王莽不聽,把須卜當弄來之後,要派嚴尤和廉丹去攻打匈奴,都賜姓為“征”,號為“二征將軍”,令他們誅殺單于輿,送須卜當回匈奴做單于。車馬已經在城西橫廄準備好,還沒有出發。嚴尤一向有智略,反對王莽攻伐四夷,數次進諫,王莽都不聽。等到將要出發的最後一次御前會議,嚴尤又堅持說:“匈奴的事可以往後放,現在要關注的是山東(崤山以東)盜賊。”王莽大怒,下令將嚴尤免職。

4大司空議曹史(大司空屬官)、代郡人范升,向大司空王邑進言說:“我聽說,做兒子的,以不離間父母之間的感情為孝;做臣下的,以不非議君上為忠。如今眾人都稱頌皇上為聖,都讚揚您為明。明,是無所不見;聖,是無所不聞。如今天下之事,就像日月一樣昭昭,就像雷霆一樣震撼,而皇上看不到,您也聽不見,那百姓到哪裏去呼天求救?如果您覺得現在的政策是對的,所以不說話,那罪還小;如果您知道現在的政策是錯的,卻照樣執行,那就是大過了。這兩條,您總歸要佔一條,所以天下人都怨恨您。如今朝廷以遠者不服為念,我則認為近者不悅才是重大的憂患。如今一舉一動,都與時事相悖;每件事的安排,都和道理相反,奔馳在翻車的道路,跟進着失敗的軌跡,災禍必將降臨,越晚爆發,就越怪異可怕。如今正是開春時節,卻發動遠征,粗劣的飯菜也不能備齊,田地拋荒無人耕種,糧價暴漲,一斛要數千錢,官吏百姓都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不再是國家的百姓了。如此,則胡人、貊人將攻到宮闕之下,而青州、徐州的變民將殺到帷帳之中了。我有一句話,可以解天下於倒懸,免除百姓的危急,這話不能寫在書信上,希望您能給我一個面談的機會,向您陳述!”

王邑不聽。

【華杉講透】

范升說:“朝以遠者不服為至念,升以近者不悅為重憂。”近者悅,出自《論語》: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悅,遠者來。”

葉公問治理國家之道。孔子說:“讓近處的人喜悅了,遠方的人就自然賓服,前來投奔。”這就是近悅遠來。

所以為政之道,在於悅近來遠,這是先後次序。《大學》說:“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知道孰先孰后,就接近得道了。強者總有征服欲,想要征服遠方的人,而遠方是四面八方,你要派多少支軍隊出去征服,又要把半徑拓展到多遠呢?這是任何人的實力都不能做到的,征服遠方,正足以引起內亂,傾覆社稷。而如果你全心全意照顧自己的百姓,把國家搞好了,全世界的人,不用你出兵,個個都服,都想來投奔你。

企業的經營也是一樣,你把顧客照顧好了,就有更多的顧客來;你把員工照顧好了,就有更多的人才來。如果現有的顧客在流失,拓展再多客戶也沒有用。如果現有的員工在辭職,找再多獵頭,也解決不了問題。

5翼平連率(相當於郡長)田況上奏說,各郡縣上報的百姓財產不實。(之前要求申報財產,徵收三十分之一財產稅)王莽下令,再徵收三十分之一,並且認為田況忠誠憂國,進爵為伯爵,賜錢二百萬。百姓都痛罵田況,青州、徐州的百姓,都拋棄鄉里而流亡,老弱者死於道路,而年輕力壯的,就加入盜賊。

6夙夜連率韓博上奏說:“有一位奇士,身高一丈,腰圍有十個人合抱那麼粗,自己來到縣府,說要奮擊匈奴,自稱名叫巨毋霸,出生在蓬萊東南五城西北昭如海濱,小車裝不下他,三匹馬也拉不動。當天,我就派出四匹馬拉的大車,車上豎立虎旗,將巨毋霸送往長安。巨毋霸睡覺的時候,頭枕着戰鼓,吃飯用鐵筷子,這正是皇天派來輔佐新室的。願陛下製作巨大的盔甲,高大的戰車,古代大力士孟賁、夏育穿的衣服,派遣大將一人,虎賁勇士一百人,在道路上迎接巨毋霸。京師的門戶不能容納他的,加高加大,以示百蠻,鎮安天下!”

韓博這話,有譏諷王莽之意(因為王莽字巨君,巨毋霸,就是巨君毋得篡位而霸),王莽聽出弦外之音,非常厭惡,下令巨毋霸留在新豐縣,改其姓為巨母,說巨母霸的出現,是文母(王政君)派來的,是文母讓巨君成為霸王的符兆。然後徵召韓博,將其逮捕下獄,指控他說了不該說的話,將他斬首棄市。

7關東(函谷關以東)連年旱災飢荒,力子都等黨眾越來越多,達六七萬人。

地皇元年(庚辰,公元20年)

1春,正月乙末日(正月無此日),赦天下,根據之前制定的三萬六千年紀年,改元地皇。

2王莽下書說:“如今出軍行師之時,敢有奔跑號叫,觸犯法令的,即刻論斬,不問季節!”於是春夏斬人於都市,百姓震懼,路上相遇都不敢說話打招呼,目視致意而已。

【華杉講透】

王莽崇古,都是假的。春夏不行刑,這是刑法上最大的“古”,王莽棄之若敝屣。沒有一以貫之的價值觀,就不能凝聚任何人,成了獨夫民賊了。

3王莽見四方盜賊越來越多,想要造聲勢鎮壓,於是下書說:“我的皇初祖考黃帝平定天下時,率兵為大將軍,內設大將,外置大司馬五人,從大將軍到各級軍官一共七十三萬八千九百人,士兵一千三百五十萬人。我受符命而領天下,將參照前人,補足編製!”於是設置前、后、左、中、右大司馬之位,賜給各州從州牧到縣宰各領大將軍、偏將、裨將、校尉等稱號。乘坐朝廷驛車的使者,川流不息前往全國各郡縣,一天有十幾撥,而官府糧倉中已經沒有糧食供應,驛站車馬也不充足,路上遇見民間車馬,就當場徵收,需要什麼都在民間拿取。

【王夫之曰】

嚴尤諫止王莽伐匈奴,他的意見對於王莽來說是對的。但是,後世將之引為定論,認為匈奴不該伐,那又未必了。王莽招亂,確實是從伐匈奴開始,欺天罔人,疲敝中原,必然要闖大禍。嚴尤不敢說王莽不能伐匈奴,而說匈奴不可伐,那是迴避王莽的忌諱。

秦朝的滅亡,亡在阿房宮,亡在驪山,亡在誅殺無度,而不是亡在築長城而斥遠匈奴之害。漢武帝之疲敝天下,在於建章宮,在於柏梁台,在於求仙拜神巡遊無度,在於貪圖所謂汗血寶馬而興萬里之師,不在於掃除幕南(沙漠以南)單于王庭而剪除匈奴之害。

秦得天下於力戰,民未休息,而築城戍邊之役暴興,則民怨起。漢武帝承文、景休息之餘,中原無事,而舉兵匈奴,所以武帝的功勛,到宣帝、元帝時期得以完成,而直到哀帝、平帝時期,匈奴仍然臣服不二。王莽的政權來源合法性,還不如秦,卻急於動員久已不習戰事的百姓,那他將遭遇的禍患,必定重蹈亡秦的覆轍,而且比亡秦更慘。嚴尤對此瞭然,只是不敢明說而已。後世不可因此認為匈奴不可伐,而抹滅了漢武帝的功勛。

4秋,七月,大風摧毀王路堂(未央宮前殿,王莽將之改名為王路堂),王莽下書說:“七月壬午日(七月無此日)黃昏時分,有烈風雷雨髮屋折木之變,我很恐懼,仔細思考了十天,然後才解開了謎底。之前符命上寫的是立王安為新遷王,王臨封國在洛陽,為統義陽王,議論的人都說:‘王臨封國在洛陽,而且稱號為統,那就寓示着他是據中土而為新室之統,應該立為皇太子。’自此之後,王臨一直久病,雖然痊癒,也不能恢復當初的健康。王臨有哥哥,卻稱皇太子,名不正。我即位以來,陰陽未能調和,農作物收成減少,蠻夷侵犯華夏,地方賊寇頻繁,百姓惶惶不安,手腳無措。我深深地思考下來,原因就在於名不正。現在,就立王安為新遷王,王臨為統義陽王。”

【華杉講透】

王莽說:“有烈風雷雨髮屋折木之變,予甚恐焉,伏念一旬,迷乃解矣。”這是他的政治話術,這句話用的典故出自《尚書·堯典》堯對舜的考察,“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就是把他送進山林中,看他在狂風暴雨中,是否也能不迷失方向。王莽這一說,是傳位給他的天帝在考察他了。

他深思下來,錯在王臨做皇太子“名不正”。“名不正”出自《論語》,子路問孔子,如果讓他主持衛國政治,他先從哪裏入手。孔子說,一定要先正名。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王莽後面說“百姓無所措手足”,也就是引用孔子這段話了,孔子這段話,恰恰就是王莽政權現狀的寫照。

真是絕妙諷刺,王莽知道“名不正”的原理,卻不知道自己名不正,不知道那所謂“符命”名不正。這就是人性的弱點,表面上有所信念,成天掛在嘴邊,但他是選擇性相信,對他有利的,他就信,對他不利的,他就無視,或者認為自己是例外。

所謂相信,就是沒有選擇性,沒有例外,讀者宜熟玩焉!

5王莽又下書說:“寶黃廝赤(以黃色為寶,是新朝的顏色。紅色是漢朝的顏色,讓廝役賤仆都穿紅色,用以貶低漢朝),囑令郎官和從官都穿大紅色衣服。”

6有很多望氣的人都說出現了興建土木工程的徵兆,九月甲申日(九月無此日),王莽在長安城南興建九廟,其中黃帝廟方四十丈,高十七丈,其他的廟規模是黃帝廟的一半,規制非常雄偉,徵召天下工匠及官吏百姓捐錢捐糧的人,在道路上絡繹不絕。九廟窮極百工之巧,花費數百萬,在建造工程中死亡的士卒和工人,數以萬計。

7從九月開始,大雨連綿六十餘日。

8巨鹿男子馬適求等人陰謀發動燕、趙兵馬誅殺王莽,大司空士王丹發覺,向王莽報告。王莽派三公大夫逮捕馬適求及其黨羽,株連郡國豪傑數千人,全部處死。封王丹為輔國侯。

9王莽的法令:私自鑄錢的,死罪;非議新朝廷幣制的,流放四方蠻荒之地。但是犯法的人太多,沒法執行。於是減輕刑罰,私自鑄錢的,與妻子兒女一併沒收進官府為奴婢,非議幣制的,百姓罰做一年勞役,官吏免職。

【華杉講透】

如此可以想像,犯法的人更多了,官府恐怕也用不了那麼多奴婢,正好給叛軍準備兵源,今天敢造假幣的,明天就敢造反。

10太傅平晏死,以予虞(王莽改水衡都尉為予虞,掌皇室財政)唐尊為太傅。唐尊說:“國虛民貧,咎在奢侈浪費。”於是身穿短衣小襖,騎母馬,坐着簡陋沒有裝飾的柴車,睡在麥秸填成的褥子上,飲食用瓦器,並把這些東西,分送給公卿們。出門路上遇見男女不分開走的,唐尊就親自下車,對他們施以“象刑”——用一塊布條,蘸上紅色的赭石染料,去畫臟他們的衣服。王莽聽說后,非常欣賞,下詔給公卿們說:“你們要向唐尊看齊!”封唐尊為平化侯。

【胡三省曰】

漢朝鼎盛時,人人都騎公馬,騎母馬的被人輕視,聚會都不邀請他。唐尊以上公之尊而騎母馬,這是矯情欺世。

11汝南人郅惲通曉天文曆數,認為漢朝必將再受天命,上書對王莽說:“上天垂戒,希望陛下醒悟,再退回到臣子的位置。取之於天,還之以天,可以說是知命了。”王莽大怒,將郅惲逮捕下獄。過了冬天,郅惲遇上大赦,得以出獄。

地皇二年(辛巳,公元21年)

1春,正月,王莽妻子去世,謚號為孝睦皇后。當初,王莽的妻子因為王莽數次殺死自己的兒子,涕泣失明,王莽令太子王臨到宮裏奉養她。王莽妻子的侍女原碧,曾被王莽臨幸,也曾與王臨私通,擔心事情泄露,兩人就一起密謀要殺死王莽。王臨的妻子劉愔,是國師公劉歆的女兒,對星相學很有研究(她的祖父劉更生是星相學專家,頗有家學淵源),告訴王臨說,宮中有白衣之會(大凶之兆,有喪事),王臨大喜,以為他的謀殺計劃將要成功。結果又被貶為統義陽王,出居外第,不能住在皇後宮中了,王臨更加憂懼。等到王莽妻子重病,王臨給她寫信說:“皇上對子孫非常嚴苛,之前長孫、中孫(王宇、王獲)都是三十歲而死,如今我也要三十歲了,擔心母后一旦不在人世,我也不知道死在哪裏了!”王莽去探望妻子的病情,看到王臨的信,大怒,懷疑王臨有惡意,不許他參加母親的葬禮。葬禮結束后,就逮捕原碧等拷問,原碧將她和王臨的姦情以及謀殺王莽的陰謀全部招供。王莽希望將此事保密,派人將他派去負責審案的司命從事(司命的屬官)全部秘密處決,屍體就埋在監獄裏,家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去向。又賜給王臨毒藥,王臨不肯吃藥,自刺而死。又下詔給劉歆說:“王臨不懂星象,事情是因劉愔而起。”於是劉愔也自殺了。

【華杉講透】

儒家價值觀,首要的就是修身、齊家,王莽殺死了自己三個親生兒子,還號稱“大儒”,也只能是“大辱”了。

2這一月,新遷王王安病死。當初,王莽還是新都侯的時候,回到封國,臨幸過侍女增秩、懷能,分別生下兒子王興、王匡,都留在新都國,因為不能確定是不是他的兒子(侍女也可能跟別人私通)。如今王安去世(王莽跟妻子生的兒子全死了),王莽於是派使者帶着王車去新都國迎接王興、王匡,封王興為功修公,王匡為功建公。

3卜者王況對魏成郡大尹李焉說:“漢室將要復興,李氏為輔佐。”於是為李焉作預言未來的讖書,一共十餘萬字之多。事發,王莽將二人全部誅殺。

4王莽派太師羲仲(羲仲是太師府屬官)景尚、更始將軍所屬護軍王黨,率軍攻打青州、徐州賊寇,國師和仲(和仲是國師的屬官)曹放協助郭興攻擊句町,都不能攻克,軍紀敗壞,百姓苦難深重。

5王莽又轉運天下糧食布帛到西河、五原、朔方、漁陽等郡,每郡數以百萬計,作為準備攻打匈奴的物資。須卜當病死,王莽把自己的庶生女兒(王莽與侍女開明所生的女兒王捷)嫁給他的兒子后安公須卜奢,對他十分尊寵,賞賜豐厚,鐵了心要出兵送他回匈奴立為單于。後來王莽失敗,伊墨居次雲和須卜奢也死了。

6秋,大霜凍死莊稼,關東發生大飢荒,並有蝗災。

7王莽減輕私自鑄錢的刑罰后,犯法的人更多了,加上連坐的鄰居,都沒收入官府做奴婢,男子裝上檻車,女子步行,鐵鏈鎖住脖子,從各郡國押解到長安鍾官(掌鑄錢的官)監獄,數以十萬計。到了之後,將夫妻拆散,重新指配,因愁苦而死者十分之六七。

8上穀人儲夏,自薦去說降瓜田儀(會稽郡變民首領)。瓜田儀還沒來得及出來投降就死了。王莽派人找到瓜田儀屍體,安葬,築起墳墓、祠室,謚號為瓜寧殤男。

9閏八月二十七日,大赦。

10郎官陽成修獻符命,說應該立“民母”(皇后),又說:“黃帝因為有一百二十個女子侍奉他,所以成為神仙。”(漢儒說天子應當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也是一百二十位。)王莽於是派遣中散大夫、謁者各四十五人,分行天下,博採鄉里所稱道的淑女,彙報名冊上來。

11王莽厭惡高廟神靈(劉邦祭廟),派虎賁武士進入高廟,四面捶擊,用斧子劈壞門窗,用桃木煮的水四處澆潑,又用赭石染料染紅的鞭子鞭打牆壁,命輕車校尉住在裏面。

12這一年,南郡人秦豐聚眾已達萬人,平原女子遲昭平也聚眾數千人在黃河泛濫區。王莽召群臣問擒賊方略,都說:“這些不過是得罪於天,死在須臾的行屍走肉而已。”前任左將軍公孫祿也被召來參加廷議,他說:“太史令宗宣,負責觀察星象,占侯氣變,他把凶兆說成吉兆,擾亂天文,誤導朝廷;太傅平化侯唐尊,虛偽掩飾,欺世盜名,誤人子弟;國師嘉新公劉歆,顛倒五經,毀師滅法,令學士疑惑;明學男張邯、地理侯孫陽,推行井田制,讓百姓失去土地;羲和魯匡,設立六筦,讓工商業窮困;說符侯崔發,阿諛諂媚,讓下情不能上通。應該把這幾個人誅殺,以告慰天下!”又說:“匈奴不可攻,應該和親。我恐怕新室之憂,不在匈奴,而在國內。”王莽怒,派虎賁武士把公孫祿扶出去,不過對他的意見卻頗有採納,以百姓怨言為理由,將魯匡貶為五原郡卒正(郡長)。不過六筦的官府專賣壟斷,並不是魯匡一個人的意思,王莽貶他來安撫眾心而已。

當初,四方變民都不過是因為饑寒窮愁而起為盜賊,稍稍聚集成群,但都盼望能有豐年,能夠回歸鄉里。所以,雖然聚眾達到萬人,也不敢攻打城邑,每天搶來的,也就剛剛夠充饑而已。那些死去的高級官員,都是死於自己部隊的互斗,變民並不敢殺他們,但是,王莽始終不了解這其中的緣故。這一年,荊州牧徵發奔命兵二萬人討伐綠林賊,賊帥王匡等在雲杜迎擊,大破朝廷軍,殺數千人,繳獲全部輜重。荊州牧向北撤退,賊帥馬武等再攔擊,鉤住了荊州牧座車的擋泥板,殺了他的陪乘衛士,但是始終都不敢殺他。賊軍又轉戰雲杜、安陸,搶了很多婦女,又撤回綠林中,聚眾達五萬人,州郡無法制伏他們。

又有大司馬士(相當於大司馬府的秘書)到豫州查案,被賊寇抓獲,但並沒有傷害他,反而將他護送到縣城。大司馬士回到京師,彙報事情經過和實情,王莽大怒,認為他誣罔胡說,下書責備四輔、三公,說:“什麼叫吏,就是理!宣德明恩,以牧養百姓,這是仁之道;抑強督奸,捕誅盜賊,這是義之節。如今你們卻不是這樣,發生盜賊,官吏不能捕獲,反而被盜賊抓去。逃脫回來,又胡說什麼:‘我數次責問他們為什麼做賊,他們說是因為貧窮。後來賊寇們保護我,護送我出來。’以至於俗人議論都這麼說。如果真的是因為貧窮而做賊,那不過是大者成群為盜,小者偷竊,無非這兩種情況。如今聚眾達到以千百數,這是叛逆作亂,哪裏是饑寒所迫的強盜呢?四輔、三公應該嚴厲督促卿大夫、卒正、連率、庶尹,牧養善民,緊急追捕消滅賊寇!再有不同心并力仇恨賊寇,反而妄稱他們是饑寒所迫的,立即逮捕治罪!”

於是群下更加恐懼,再也沒有敢說賊情的,州郡又沒有兵權,不能擅自發兵,盜賊於是失去控制。

唯獨翼平郡連率(郡守)田況,一向果敢,動員十八歲以上丁壯四萬餘人,發給他們武庫里的兵器,在石頭上刻上誓約。樊崇等人聽說后,不敢進入翼平郡界。王莽責備田況說:“朝廷沒有賜給虎符,而擅自發兵,這就是擅弄兵權,與抗命不出戰同罪。不過,田況自信可以消滅盜賊,暫且不治罪。”後來,田況自告奮勇,出界擊賊,所向皆勝。王莽以璽書令田況兼領青州牧、徐州牧,田況上書說:“盜賊初起時,事件十分輕微,地方上主管捕盜的官吏就能解決。問題出在上級官員不以為意,縣欺騙郡,郡欺騙朝廷,明明有一百個盜賊,只說十個,有一千個,則只說一百個,於是朝廷也沒有重視,沒有督責他們。等到蔓延數州,才派遣將帥,大批欽差使者,巡察追究。郡縣官員則全力應對查問辯詰,供應飲食,奉獻金銀,以求逃脫死罪,更沒有工夫去操心盜賊和本職工作了。將帥們又不能身先士卒,戰則為賊所破,士氣低落,白白犧牲百姓。之前所幸頒下赦令,賊眾想要解散,結果反而被朝廷軍攔擊,於是重入山谷,相互轉告,所以各郡縣之前投降的賊寇,都很驚駭,擔心被欺騙屠滅,加上饑饉,不能安生,十天之中,又集結十餘萬人,這就是盜賊多的緣故。如今洛陽以東,米價高達二千一石,我見朝廷詔書,要派遣太師和更始將軍二人討平盜賊。二人是國家爪牙重臣,隨從人馬眾多,沿途無法供應。如果供應太少,又不足以威示遠方。我建議,應該選拔州牧、大尹以下官員,明其賞罰,將鄉村的,小諸侯國沒有城牆的,老弱全部遷入大城,積藏糧食,並立固守。賊眾來攻城,不能攻下;所過的地方找不到糧食,就無法群聚,如此,招之必降,擊之則滅。如今一味地派出將帥,他們給地方上帶來的痛苦,反而甚於盜賊。應該召回那些在地方上督察的使者,讓郡縣得到休息。委任我負責剿滅所屬二州的盜賊,一定將他們平定!”

王莽畏懼厭惡田況的才能,暗中準備換掉他,派使者賜給田況璽書。使者到了田況處,立即接管了田況的兵權,派田況到長安,拜為師尉大夫。田況離開后,齊地局勢就敗壞了。

【華杉講透】

田況的清剿戰略完全正確,就是堅壁清野,賊眾打不下城池,鄉野里又沒有糧食,就聚集不起來,招之必降,擊之則滅。所陳述中央大員給地方上帶來的痛苦,也是實情。但是,直接要求王莽撤回所有欽差,這不是政治幼稚,就是別有用心,所以王莽必須把他換掉。監督和信任,必須有一個平衡,如果王莽在地方上一個耳目都沒有,全權委任他去平賊,以後誰還能控制他呢?

地皇三年(壬午,公元22年)

1春節,正月,新朝的九廟落成,供奉起王莽先祖神位,王莽進廟謁見,乘着六匹馬拉的御車,以五彩羽毛編織成龍紋的衣服,披在馬身上,上面還有龍角,長達三尺。又造了一個九重華蓋,高八丈一尺,以四輪車裝載,前面拉車的人一路高呼:“登仙!”王莽出發時,就讓這華蓋在前開路。百官竊竊私語地說:“這很像喪車,不像仙車。”

2二月,樊崇等擊殺景尚(去年派去討賊的太師羲仲)。

3關東“人相食”(飢荒帶來人吃人的慘劇)。

4夏,四月,派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東討眾賊。當初,樊崇等人部眾越來越多,就制定約法:“殺人抵命,傷人者賠償。”其中地位最高的號稱三老,其次是從事,再次為卒吏。後來聽說太師、更始將軍將要來討伐,擔心他的部眾和王莽的士兵之間無法識別,於是全部將眉毛塗成紅色,由此號為“赤眉”。王匡、廉丹一起率領銳士十餘萬人,所過軍紀敗壞,放縱不法,東方百姓都說:“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和田況的預言一模一樣。

【華杉講透】

這是一個分水嶺,賊眾開始建立組織紀律,而朝廷軍則有組織無紀律,到底誰是賊,就換了位置了。

5王莽又派出很多大夫、謁者,分赴各地,教百姓煮草木做成乾酪,這些酪沒法吃,白白給百姓增加負擔。

6綠林賊遇到疾疫,死了一半,於是各自分散引去。王常、成丹西入南郡,號稱“下江兵”,王鳳、王匡、馬武及其支黨朱鮪、張卬等北入南陽,號稱“新市兵”,都自稱將軍。王莽派遣司命大將軍孔仁征剿豫州,納言大將軍嚴尤、秩宗大將軍陳茂剿荊州,各自帶着隨從吏士百餘人,乘朝廷驛車到地方上招募士兵。嚴尤對陳茂說:“派遣大將,卻不給兵符,一定要先請示,才能行動,這就像用繩子拴住兇猛的韓盧(戰國時代韓國著名的獵犬),卻要它捕捉野獸!”

【華杉講透】

任何事一開始錯了,往後就怎麼也對不了。王莽對誰也不信任,因為沒法信任。他自己得位不正,自然懷疑別人。天下人都對他不服、不滿,誰掌握了兵權也很容易就想推翻他。所以他只能這樣,這是他的困境,不授權是等死,授權則大概率是找死。

面臨等死和找死的抉擇時,應該選擇“找死”,因為等死的概率是百分之百,找死則還有生機。但是,這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此時王莽需要有本事、有領導力,不斷凝聚自己力量的支持者。他沒有這個本事和領導力,就橫豎是一個死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悔之晚矣!更何況,他此時還不知悔。

7蝗蟲從東方飛來,遮天蔽日。

8流民進入函谷關的,有數十萬人,於是設置養贍官進行救濟,派使者監督,但是,負責監督的使者和擔任養贍官的小吏共同舞弊,盜賣糧食,饑民餓死十分之七八。

之前,王莽派中黃門王業負責在長安市場採購,王業壓低採購價格,市民深受其害,王業以節省經費的功勞,賜爵為附城。王莽聽說長安城中鬧飢荒,問王業,王業說:“都是流民。”並把市場上售賣的米飯和肉羹拿到宮中給王莽看,說:“長安市民吃的都是這些東西。”王莽相信他了。

9秋,七月,新市賊王匡等攻打隨縣,平林人陳牧、廖湛等聚眾千餘人,號稱平林兵,響應王匡。

10王莽下詔責讓廉丹說:“倉廩盡矣,府庫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戰矣!將軍受國重任,不捐身於中野,無以報恩塞責!”廉丹惶恐,夜裏召見他的掾(佐助)馮衍,把詔書給他看。馮衍說:“張良家族,五世為韓國國相,所以在博浪沙以鐵錐謀刺秦始皇。將軍的先祖,也是漢室忠臣。新室之興,天下英俊之士,都不親附。如今海內潰亂,人心思漢,甚於周朝人思念召公。我為將軍考慮,不如屯據大郡,鎮撫吏士,砥礪其節操,納雄傑之士,詢忠智之謀,興社稷之利,除萬人之害,則福祿流於無窮,功烈著於不滅。何必為王莽賣命,大軍覆滅於中原,身軀拋屍於草野,功敗名裂,恥及先祖呢?”

廉丹不聽。

馮衍,是左將軍馮奉世的曾孫。

冬,無鹽人索盧恢等人舉兵,佔領縣城,響應叛軍。廉丹、王匡攻下城池,斬首萬餘級。王莽派中郎將奉着璽書前往慰勞廉丹、王匡,進爵為公爵,封吏士有功者十餘人。

赤眉將領董憲等聚眾數萬人在梁郡,王匡準備進攻,廉丹認為剛剛攻拔城池,士卒疲勞,應該休士養威。王匡不聽,引兵獨進,廉丹只好帶兵跟隨。在成昌合戰,兵敗,王匡逃走。廉丹派軍吏將他的印、紱、符節全送去交給王匡,說:“小兒可走,吾不可!”於是繼續戰鬥,直到戰死。校尉汝雲、王隆等二十餘人正在別處廝殺,聽說廉丹戰死,都說:“廉公已死,我們還為誰活着呢?”於是衝上去迎戰敵人,全部戰死。

國將哀章自告奮勇,負責討平山東(崤山以東)盜賊,王莽派哀章飛馳向東,與王匡會合;又派大將陽浚守敖倉;司徒王尋將十餘萬屯駐洛陽,鎮守南宮;大司馬董忠在長安中軍北壘練兵,加強射擊訓練;大司空王邑兼領三公職責。

11當初,長沙定王劉發生了舂陵節侯劉買,劉買生了戴侯劉熊渠,劉熊渠生了考侯劉仁。劉仁因為南方地勢低,濕氣重,遷封到南陽白水鄉,定居下來。劉仁死後,兒子劉敞繼承了爵位,趕上王莽篡位,封國被撤除。

劉買的小兒子劉外,是郁林太守,劉外生巨鹿都尉劉回。劉回生南頓縣令劉欽。劉欽娶了湖陽人樊重的女兒,生下三個兒子:劉縯、劉仲、劉秀。劉欽去世得早,兄弟三人,都是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劉縯性情剛毅,慷慨有大節,自從王莽篡漢,經常憤憤不平,有恢復社稷之志,不但不經營家產,反而傾家蕩產去交結天下雄俊之士。劉秀長得“隆準日角”(隆準,高鼻樑,劉邦以高鼻樑著稱,杜甫有詩云:“高帝子孫盡龍准。”日角,是額角有骨隆起如日,也是帝王之相),性情勤勞,總是在田裏勞作。劉縯經常笑話他,拿高祖劉邦的兄弟來相比(劉邦登基后,曾經在酒宴上對父親談笑說:“當初您說我不事產業,不如劉仲。如今您看我的產業,比劉仲如何?”)劉秀的姐姐劉元,是新野人鄧晨的妻子。劉秀曾經和鄧晨一起到穰縣人蔡少公家,蔡少公頗通圖讖預言之術,說:“劉秀當為天子。”有人問:“您是說國師公劉秀(劉歆)嗎?”劉秀玩笑說:“你怎麼知道不是我呢?”在座皆大笑,鄧晨心中獨喜。

宛縣人李守,喜好星象及圖讖,當時擔任宗卿師(胡三省註:王莽郡國設宗卿師以主管當地宗室事務,應該是管理劉氏宗室),曾經對他的兒子李通說:“劉氏當興,李氏為輔。”等到新市、平林兵起,南陽騷動,李通的堂弟李軼對李通說:“如今四方擾亂,漢室當復興。南陽宗室,唯獨劉伯升(劉縯)兄弟有胸懷,能容眾,可以和他們謀大事!”李通笑道:“我也有此意!”正好劉秀來宛縣賣糧,李通派李軼去迎接劉秀,與他相見,詳細說了圖讖預言的事,和他結定盟約,定下計議。李通計劃在立秋那天,騎兵武士大檢閱的時候,劫持前隊大夫(王莽改南陽郡為前隊郡,置前隊大夫一人,職如太守,掌治其郡)甄阜以及屬正(職如郡都尉,掌全郡兵馬及地方治安)梁丘賜,然後號令大眾。李軼則與劉秀回舂陵舉兵相應。

於是劉縯召集諸豪傑計議說:“王莽暴虐,百姓分崩離析,如今又枯旱連年,兵革並起,這正是天要王莽滅亡,高祖之業復興,再定萬世太平之時!”眾豪傑一致同意。於是分別派出親友賓客,到各縣動員起事,劉縯自己則動員舂陵子弟。諸家子弟恐懼,都逃走藏起來,說:“伯升殺我!”等到看見劉秀也身穿紅衣,頭戴武冠,都驚訝說:“謹慎敦厚的人也幹上了呀!”於是稍稍安心下來。如此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賓客,自稱“柱天都部”(柱天,是天之柱石,都部,是都統其眾,相當於“柱天將軍”)。劉秀時年二十八歲。李通還沒來得及發動,事情泄露,李通逃走,其父李守及家屬連坐而死者六十四人。

劉縯派族人劉嘉遊說新市兵、平林兵,和他們的統帥王鳳、陳牧合兵一處,向西攻打長聚,攻進唐子鄉,大肆屠殺,又殺死湖陽縣尉。軍中分財物不均,眾人怨恨,要反攻諸劉。劉秀收集宗族所得財物,全部交出,眾人才轉怒為喜。又繼續進擊,打下棘陽縣。李軼、鄧晨也帶着他們的賓客來會合。

12嚴尤、陳茂擊破下江兵。成丹、王常、張卬等人收集殘兵敗將,退入蔞溪,在三鐘山和石龍山之間打游擊,聲勢又振奮起來,引軍與荊州牧戰於上唐,大獲全勝。

13十一月,張六星旁出現孛星。

14劉縯欲進攻宛縣,到了小長安聚,與甄阜、梁丘賜交戰,當時大霧瀰漫,漢軍大敗。劉秀單騎敗走,路上遇見妹妹伯姬,帶她上馬一起逃跑,前行,又遇見姐姐劉元,催促她趕快上馬。劉元說:“你們快走吧,不要救我,否則沒有一個人能活。”這時追兵趕到,劉元及她的三個女兒都被殺死,劉縯的弟弟劉仲及宗族一起被殺的有數十人。

劉縯再收集兵眾,退保棘陽。甄阜、梁丘賜乘勝留輜重於藍鄉,引精兵十萬南渡潢淳河,到達沘水,在潢淳、沘水兩河之間紮營,撤毀橋樑,以示絕不生還的決心。新市兵、平林兵見漢兵數敗,甄阜、梁丘賜大軍又到,都想各自逃走,劉縯很憂慮。這時正好下江兵五千餘人到宜秋,劉縯於是與劉秀及李通到下江兵軍營登門拜訪說:“我們想拜見下江的一位賢將,與他商議大事。”眾人推舉王常。劉縯見王常,給他分析聯合作戰的好處,王常大悟說:“王莽殘虐,百姓思漢,如今劉氏復興,就是真主!我正當挺身而出,為您所用,輔佐您成就大功!”劉縯說:“如果大事可成,我豈敢獨享其利!”於是與王常深相結交而去。王常回營,與成丹、張卬等人說了情況和想法,成丹、張卬自負也是一軍之主,說:“大丈夫既然起事,應該各自為主,何故受制於人呢?”王常於是徐徐遊說將帥們說:“王莽苛酷,一錯再錯,失了天下人心,百姓思念漢朝,不是一天兩天了,所以我們才能有起事的基礎。百姓所怨恨的,就是上天要除去的;百姓所思念的,就是上天要復興的。舉大事,必當下順民心,上合天意,才能成功。如果負強恃勇,縱情恣欲,就算得了天下,也會失去。以秦朝、項羽之勢,尚且至於夷滅,何況我們只是布衣相聚於草澤,這樣下去,不過是滅亡之道。如今南陽諸劉舉兵,我觀察他們來與我議事的人,都有深計大慮,確實是王公之才,和他們合併,必成大功,這正是上天保佑我們的部眾!”下江諸將雖然倔強,見識也不多,但是一向敬重王常,於是都道歉說:“如果不是王將軍教導,我們幾乎陷於不義!”即刻引兵與漢軍、新市兵、平林兵合併。於是諸將齊心協力,銳氣益壯。劉縯大肆犒勞軍士,設定盟約,休息三天,分為六部。十二月三十日,夜晚秘密拔營,突襲藍鄉,繳獲甄阜軍全部輜重。

【華杉講透】

王常後來成為光武中興的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上一章下一章

卷第三十八 漢紀三十(公元15年一公元22年,共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