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新的身份
“人家父母都說了,利雨讀國外名校和成績無關。”
“那和什麼有關?”
“當然是和錢有關了,”
“錢?”
“人家母親開幾百萬的車,你說和錢無關那和什麼有關?”
“可,以利雨現在成績考上國外名校也不出奇?”
“她的父母可能不是這樣子想的?”
早上和雪凌飛一起進校門,居靈兒,居沐兒早就在校門口等着了。
“雪凌飛,你昨天晚上一晚上到那了?”
“我到那,你管不着,”
見雪凌飛是和我一起進入學校的,
“你一個晚上都和利雨一起?”
“對沒錯,我們一直在一起,”
“利雨,你真不要臉。”
我望着居靈兒,居沐兒沒有理她倆。
都是新的,老媽給吉喆校副電話要他把我在學校的資料全部換新的以便於高考。
“楊雨同學你的身份證給我!”
“吉喆校副,給,”
“把身份證複製兩份存檔,重新給楊雨同學辦校卡,還有楊雨同學的資料,給我,我要放進保險柜。”
辦理資料的老師望着我,她不知道吉喆校副為什麼要親自為我辦理資料,而且還要把我資料放進保險庫。
“吉喆校副,她不是利雨同學嗎?”
“以前是利雨同學,從今天開始她就是楊雨同學了。”
“為什麼?”
“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我說你做就行了。”
我不知道上回韓冰校長,吉喆校副和老媽說了什麼,本來親爸老媽要求我高考最後兩周才轉到香州高級中學就讀的,同時轉到香州高級中學姓名才改楊雨的,
離高考還二百多天就在東江中學改資料了,那親爸和老媽的意思是什麼?
東江高級中學,廣島中學,東江中學,月考,期中考無處不顯示着,明年的高考又是龍虎鬥局面。
廣島中學的艾情,李安琪,東江高級中學的周馨,張憶南無時無刻的讓東江中學的我,泊言,雪凌飛感到緊張。
因為我們七個人的分數太過接近了,誰不努力馬上就無緣前5名。
而學校的成績公佈欄,除了本校高三高考生前十名的名字,還有東江高級中學和廣島中學前5名的名單和三門主科的分數。
東江高級中學,廣島中學照樣有東江中學的前三名名單,不過從今天開始,利雨的名字換成了楊雨。
對於曾祖母,讓我自己一個人在東江中學讀書已經是天大的容忍了,我如還不換姓的話,那整個楊家可能沒有一個人有好日子過。
認祖歸宗是老一輩子人對年輕一代要教育的事,所以我到底姓利還是姓楊,曾祖母已經不知道和親爸說了多少回了。
親爸總是以我到香州高級中學就讀才改為借口,可香州高級中學調查我在東江中學資料時,東江中學根本就楊雨只有利雨。
對於這個結果,曾祖母再次要求親爸和老媽在一個星期內把利雨變成楊雨,楊家人楊家族譜不可能有異姓的。
(孝義為本,明德為本,至善為本,
上敬祖宗、父母,下親兄妹子侄,旁親鄰里,不得忘恩負義,橫逆不孝,不得恃強欺弱,橫行鄉里。
家庭和睦,家族和睦,鄰里和睦,
克勤克儉,致富發家,不得好吃懶做,奢侈浪費。
養育儘力,教育盡心,培育盡責,
對子女嚴格要求,嚴格教育,不得溺愛、縱容,有辱家門。
誠信至上,人格至上,尊嚴至上,
廣交朋友,善結朋友,不得口是心非,重利忘義。
公道為人,公正處事,公平待物,
秉公秉理,光明磊落。不得陽奉陰違,挑撥離間。
善待長者,善待幼小,善待鄰里,
講究團結友愛,不得鬥毆傷害,危禍社會。
創業為重,敬業為重,事業為重。要奮發向上,創業守業,不做庸庸碌碌之人。
知曉名分,知曉輩分,知曉稱謂。講究倫理綱常,本族之男女不得通婚。
進祠虔誠,祭祖恭敬,修墳及時。
參加祭祠活動要嚴肅認真,不得不恭不敬,祠堂墓地損壞要及時修復。)
每次親爸不聽曾祖母的話,曾祖母就讓親爸背祖訓,所以年輕時的親爸很少回家。
對於現在的我,曾祖母就像看到了當年的親爸,
楊家的家訓我沒有背過,不過利氏家訓我是背過的。
(敦孝悌人倫以孝為先,子孫務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長幼有次,勿逆天倫。
兄弟甚屬一體而分,應該和睦相處。
重忠信人生應該以忠信為本,凡能忠於祖國、取信於人,則家道興隆、族威日振。
明禮義禮義為處世之本,凡待人接物,要嚴以責己,寬以待人,恭讓為先,一視同仁。
守法紀遵紀守法乃是人之天職,凡事要三思而行,以法紀為準繩,不可損人利己,違紀犯法。
振書香讀書乃天下至高之事,子孫務要力學成才!)
客家人振書香讀書乃天下至高之事,只有讀書才能做大官,
而楊家就是誠信至上,人格至上,尊嚴至上,
創業為重,敬業為重,事業為重。
而且每年的清明重陽也是楊家祭祖的日子
在中國古代,祭祖是重要的維護統治穩固的方式,也是家族維繫關係的重要項目。
可很多親戚都是出了五服了
五服在中國經典中出現次數很少,但是分量舉足輕重。親屬關係有遠近之分,親屬之間也就慢慢有了“五服”這個概念。
最開始的五服指的是“孝服”,一服代表一輩人生命的結束,五服通常是五代的意思。五代過後為何不再是親戚,“五服理論”都代表哪些含義。
在古代最開始只是一個計量單位,《漢書地理志》記載:“堯遭洪水,懷山襄陵,天下分絕,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貢”。
意思是大禹治水后根據物產豐富程度劃分了五處不同的地方,方便進行控制每年上供進繳的數量。
《國語周語》也說道:“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周王開始國家就被劃分為五個等級,依照距離遠近對不同的性質進行以“服”為單位的劃分。
不難看出,五服的概念從幾千年前的周王朝就開始施行。早在古代,統治者就深知關係遠近的利害,距離王城越近越是成為“心腹”,自然“服”的等級就要高一點,所以根據甸、侯、賓、要、荒就能分析出各個地方的重要性。
當然這是“五服”對於國家的概念,這樣可以更好地管控領土而進行劃分。古人對“九”這個數字極為崇拜但並不常用,通常只在王權中以九鼎來穩固統治地位。反而古人最為常用的卻是“五”這個數字。
周禮中就可以看出“五”對於禮節的重要性。另外五服對於喪服也有講究,共分為五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這五種喪服相對五種與殯葬者的關係,也被世人漸漸用於隱喻親屬遠近,人死後能夠披麻戴孝的是為五服之內,五服之外甚至沒有戴孝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