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猛虎出柙:董卓完敗袁紹
但是回到當時的情況來看,何進袁紹小團伙讓董卓勒兵近京,提醒,這裏我用的是“近”,而不是“進”,大概有兩重考慮:
1,董卓一直距離洛陽很近。
2,何進和袁紹的叔父袁隗都是輔政大臣,可能他們覺得一個董卓沒有什麼可怕。
而對於董卓來說,他從靠近京師,到真正進京作亂,其實不是別人讓他去的,而是他自己跑去的,他先做成了既成事實,當他距離京師很近時,何進和袁紹一想到外朝大將就跑不了他董卓。
可以說,何進一死,宮中一亂,再加上火起,就註定了董卓會提兵進京。
換句話說,如果何進不死,二袁不在宮中放火殺人,董卓還不敢提兵進京,董卓作亂這一齣戲還不一定能上演,但是種種元素夾雜在一起,董卓進京就成為了現實。
這隻能說袁紹和袁術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前程,也可以說是二袁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上面的我的論述可以從史書上找到以下三處證據:
1,《後漢書·靈帝紀》記載:
中平五年,征卓為少府,敕以營吏士屬左將軍皇甫嵩,詣行在所。卓上言:“涼州擾亂,鯨鯢未滅,此臣奮發暛命之秋。吏士踴躍,戀恩念報,各遮臣車,辭聲懇惻,未得即路也。輒且行前將軍事,盡心慰恤,暛力行陳。”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董卓兩違詔命的第一次。
早在公元188年,靈帝就下令讓董卓入京當九卿之一的少府,將軍權交給當時的左將軍皇甫嵩,但是董卓抗旨沒有遵行,理由無非是將士阻攔他的車駕不讓他入京云云。
那個少府也是一個很大的官,從秦始皇時就設立了,是三公九卿中的九卿之一,距離三公之位只差一步。
但是更值一提的是,在同一年,董卓因軍功被封為前將軍。這個時候的左將軍是皇甫嵩,而前文我們也提到,後來董卓入京曾封袁術為後將軍,想招攬袁術為已有。
這樣看來,當時的董卓的軍銜比皇甫嵩還高,竟然做到了四方將軍之首,已經是除了何進的大將軍之下的帝國第二軍人了。
有了這樣的實職,他自然不肯去當九卿之一的少府。而且對董卓這種軍閥而言,軍隊才是他的一切。
2,《後漢書·靈帝紀》記載:
(中平)六年,以卓為并州牧,又敕以吏兵屬皇甫嵩。卓復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樂為國家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州,效力邊陲。”卓再違詔敕,(於是駐兵河東,以觀時變。筆者註:後面這兩句出自《後漢書·董卓傳》)會為何進所召。
這是董卓第二次違抗聖旨,理由還是老一套,不過這次他沒有拒絕當并州牧,而是要求帶着他的兵馬一道上任,不過這個也有可能只是緩兵之計,因為史書說他“駐兵河東,以觀時變”。
這時有什麼時變呢?無非就是靈帝快死了。可見董卓此時,已經對入朝插手朝政有了預謀,一旦有機會,就會動手。
而機會是主動送上門來的,因為他緊接着就接到何進的召書。
對於董卓來說,他一直呆在京師附近是有目的的,但是對於他這樣的投機分子來說,如果何進不死,他的算盤也很難得逞。
我上文所說的第3處證據如下:
3,《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
卓未至而何進敗,虎賁中郎將袁術乃燒南宮,欲討宦官,而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陳留王夜走小平津。卓遠見火起,引兵急進,未明到城西,聞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
這裏寫的明明白白,董卓是在城外看到宮中火起,才帶兵過來湊熱鬧的,而這個時候少帝和陳留王已經被段珪帶着逃到小平津去了。天還沒亮的時候董卓來到洛陽城西,聽說少帝在北芒,於是就勒兵去奉迎天子。
董卓大兵很順利地找到了少帝和陳留王,然後從這一刻起,他就挾天子以令百官,成為了曹操的先驅,而從這一刻開始,也註定了袁紹和袁術兄弟在京師的算盤註定要失敗。
因為董卓的身份太特殊,一句話,他是軍閥,在他進京,將少帝和陳留王擄在身邊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將漢朝政府轉換成了軍政府,漢朝朝廷的性質已經從根本上變化了。
所以董卓一進京,袁紹集團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太傅袁隗,當朝唯一的輔政大臣,就失去了左右皇帝的機會。
要對抗軍政府,就必須有兵權,那我們再來看二袁的兵權,袁紹當時官居司隸校尉,而袁術還差點,前文提過官居折衝校尉,他們的官雖然和曹操比是大多了,可是要和董卓入京之前的前將軍相比,那還差了不知幾個檔次。
一句話,袁紹、袁術兄弟在何進死後,大肆誅殺宦官,連皇帝也不放在眼中,可是他們還是吃了莽撞和狂妄的大虧,倘若當時他們在何進死之後,能和宦官和何太后談判,或者至少不要在京城中弄出這麼大動靜,最少也不要放火燒宮門,那董卓看不到火光,至少不會勒兵入京,只要他二袁能將皇帝和何太后控制在手裏,那這天下還是屬於他們袁家。
但是現在說什麼都晚了,董卓入京之後,再次將自己加官進爵,從官位上將袁紹袁術甚至袁隗遠遠甩在了身後。
《三國志·董卓傳》記載:
於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劉弘而卓代之,俄遷太尉,假節鉞虎賁。遂廢帝為弘農王。尋又殺王及何太后。立靈帝少子陳留王,是為獻帝。卓遷相國,封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又封卓母為池陽君,置家令、丞。
這起來董卓也真是神人,因為天不下雨就能免了當朝司空劉弘的官位,並且自己拿來,這在程序上便為自己加了三公之銜,然後又再升一步,成為三公中的太尉,還“假節鉞虎賁”。
然後董卓還作了一個大動作,即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不久就把把劉辯和何太后一起殺了,把陳留王劉協立為漢獻帝,然後董卓又升遷為相國,封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達到了他人生之中的最輝煌的頂點。
我在前文說過,漢末有兩件大事最終促成了軍閥割據天下,第一件是黃巾起義,第二件是董卓入京。
作為一個改變了歷史進程的關鍵人物,董卓居然能在袁紹即將執掌朝柄的時候橫空出世,搶奪了袁紹苦心積慮才得到的勝利果實,我們可以說,在這個時候,董卓是天下無敵的。
但是董卓在歷史上的名聲之差,也是古今少有。基本在無論哪個版本裏,人們都無法為董卓說什麼好話。
不過最近翻案之風盛行,現在在百度貼吧里,就連秦檜、魏忠賢這樣的人都有粉絲,都有辯護文章。
當然,董太師,或者說董相也不例外,在百度貼吧里也有一個董卓吧。裏面自然也少不了為董卓的辯護之詞,我隨便選取兩段吧:
1,愛好和平的人——我眼裏的董卓
十八路諸侯反董卓,董卓放棄洛陽,退到長安去了,按理說,十八路諸侯同床異夢,並不齊心協力,董卓的實力比他們強大,他為什麼要後退?一句話,不想打內戰。曹操去追,結果給打得七零八落,自己差點死在弘農,是曹洪不要命地把他救回來,這說明董卓有實力,也有準備,安排好了斷後的力量。
還有一個例子,袁紹和公孫瓚打來打去,這兩個人都反對他,本來讓敵人自相殘殺,是求之不得的一件美事,董卓卻派人去調解,結果兩家暫時就不打了。這就是說,董卓不是虛假調停,是真的努力了,勸自己的兩個敵人停戰,對自己毫無好處,對國家對人民卻是有好處的,董卓肯這麼做,這樣的人不是熱愛和平,恐怕就沒人熱愛和平了。(出自網友xiaoren1993)
2,太師乃是大漢忠臣!要不為什麼立了漢獻帝?
從三國來看漢獻帝還算一個明君只可惜受制於奸臣曹操,太師本想復興大漢,無奈被關東邪惡聯盟使計謀打敗了。
(出自網友蜀郡張任)
以上兩段網友言論雖然乍一聽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
其實真正給董卓翻案的,是美國兩位史學家麥克法誇爾和弗正清在《劍橋中國秦漢史》裏所描述的三段,在這裏我將譯文附在下面:
這裏得再說一說我們的材料問題。對隨之而來的混亂時期,我們知道的事情有很多很多。史料並不規避地敘述那些已來到前台的許多有關人士的內心活動和最隱秘的談話。另一方面,材料也敘述了在皇帝西遷的時候,皇家圖書館和檔案館所藏的帛書怎樣被截斷後做成包裹或華蓋,以及大多數書籍或國家檔案從這種野蠻行為中被搶救出來而又在混亂中被丟失的情景。
朝廷一旦到了長安,沒有能力收集和貯藏檔案,而且即令它後來有了這種能力,當皇帝在5年半之後又艱難地遷回洛陽的時候,這些文件也沒法隨身帶回。重要的是應該記住,這個動亂時期流傳下來的材料都是出於有偏見之手。當材料是來自有關係的人士時,它自然就吹噓他的優良的品質和完美的謀划;當它來自敵人方面時,它就反覆描述對方的殘暴、愚蠢和卑劣無恥。
因為這時穿插着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計謀、戰略、勝利和失敗,為了避免轉述的錯誤,也因為我們已是事後的諸葛亮,所以我們只想在這裏給其後所發生的事提供一個輪廓就夠了。
——選自《劍橋中國秦漢史》
也就是說,在《劍橋中國秦漢史》編者的眼中,主要描寫董卓的這段歷史,因為基本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且在皇帝西遷的前後圖書資料都丟失了,所以從董卓入京到董卓被殺的整整這一段歷史並不怎麼值得相信。
也就是說,《後漢書·董卓列傳》和《三國志·董卓傳》中的記述,並不能作為董卓殘暴到泯滅人性的直接證據。
但是連《劍橋中國秦漢史》編者也承認,作為後人,我們對那一段歷史永遠也無法弄清楚了,只能夠對大概的事件提供一個輪廓。
基於我所寫的史料來源也基本是《三國志》和《後漢書》,對於這種狀況也無能為力,只有從這兩本書里儘可能地還原一個真實的董卓董相董太師了。
對於這個讓袁紹也感到畏懼的當世豪傑,還是從的少年時說起吧。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
這個董卓的字還有點意思,讓我們想起王安石《傷仲永》中的那個仲永,不過相比起那個少年天才長大平平,董卓實在要強多了。
《三國志·董卓傳》記載:(董卓)少好俠,嘗游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后歸耕於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
和前文提過的袁紹、劉備、孫權類似,董卓年幼時也是江湖中人,而且如果說曹、袁、劉是中原武林的大豪,孫權是江南劍客,那麼董卓,則是來自西涼的武林大豪。
而且董卓的面子相當大,能與羌族的首領們稱兄道弟,而且在他的感化之下,那些少數民族的首領們還看他的面子,不怎麼來搶董卓附近的居民,不僅不搶,居然還送了千餘頭牲畜給董卓。
這樣一看,董卓基本是當地羌人中的武林盟主。
對於這些國之少年來說,成為武林盟主或者帶頭大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所以在漢桓帝末年,徵召“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董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軍司馬,從中郎將張奐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賜縑九千匹,卓悉以分與吏士。
這一段便說董卓不僅力大無窮,而且騎射驚人,能帶兩符箭左右開弓,因為過人的武藝成為軍司馬,隸屬於中郎將張奐,出片并州,因軍功封為郎中,賜絹九千匹,董卓把賞賜都分給了部下,也算是愛兵如子。
對於董卓的個人武藝,《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卓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
這一段前面幾個字和《三國志》相同,但是加了後面五個字“為羌胡所畏”,這就厲害了,說明董卓的武藝高絕,就是羌人和胡人也非常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