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反擊(一)
直致人離開,侍衛鬆開了張嘉儀的手,她怒了。
恨到極致怨到極致,張嘉儀追聲尖道:“王城高你該死。”
猛的掏出腰間一套銀針,唰唰唰的一根根落了過去,抱着必死之心同歸於盡。
她也是被氣的發昏,這幾根銀針各個泡有劇毒,出乎意料王城高並沒有躲。
任由張嘉儀襲擊,扎刺在他身,他一動不動十分堅定咬牙道:“他做到的本王都可以,死算什麼,為了你我能做到,或許你真的很愛水皓宇,怨恨我,可我能夠狠下殺手殺了他,卻下不去手傷害你。
我明白你有怨恨,你巴不得我死,死了正好不用在這麼愛你,不需要你付任何責任,我活着好累,愛的更累。”
哇的王城高口吐鮮血,魑魅一笑。
目望着張嘉儀聲音戛然而止,失去了理智,一把過來抱住了王城高,臉色駭的發白:“你為什麼不躲,為什麼,你就真的要死嗎?”
撫摸着張嘉儀的手,王城高的嘴裏吐的都是黑血,沒有了力氣的手臂伸高摸着張嘉儀的臉。
“剛剛我笑水皓宇為了一個女人連命都可以不要,到了我才知道愛一個人可以為她付出一切,死在你的懷抱,我,我很滿足的,嘉儀。”
王城高一個人偷偷哭泣覺得委屈,到頭來為何她只愛水皓宇。
“嘉儀本王想要的其實不多,只想抱抱,你,可以嗎?”無力的低音,彷彿這個世界裏就只剩下了張嘉儀。
張嘉儀被嚇壞了,牙關都打不開,心急如焚抱着王城高把他帶進了剛才吃飯的屋子。
放在屏風的後面,張嘉儀心慌亂如麻,儼然王城高已經失去了意識,她不能在耽擱。
抓着身上各種各樣的解毒丸,顫着手全部倒了出來,放進王城高的嘴裏,可這些藥丸全部都倒不進去。
進了水,張嘉儀使勁掰開李淵明的牙齒,讓藥丸含在嘴裏融化,藥液全部都流了出來,根本喝不下去半分。
事已至此,若因為自己害王城高丟了性命,恐怕不僅水皓宇難保,包括在場的所有人都要死。
“顧不得許多了。”思考的剎那,張嘉儀把藥丸喂到了自己嘴中。
用兩人親吻這種方式,把葯塞進了李淵明嘴裏。
人終於呼吸穩定了下來,張嘉儀抬腳將銀針撿起來,看清楚針的模樣氣紅了臉。
“what,我ri”張嘉儀忍不住的爆粗口,連帶着英文都帶了出來。
“這可是老娘的初吻,這兩根銀針分明沒啥毒,是我當初為了嚇人研製的。”
得知真相,張嘉儀捂住了臉掩面搖頭:“嗚嗚嗚嗚,老娘這次丟盡了臉。”
真是一朝龍翻天,凡土腳下泥,自己挖了個坑給自己跳。
現在得知王城高只是短暫的昏迷,還有水皓宇被抓,她得想辦法救水皓宇出來,最後憤然離開。
這些還要去麻煩左督御史王孟勛,和其他人。
給不了多少時間,張嘉儀回到府上,讓段明明拿着銀子去讓人抄寫王城高的種種惡行。
花了半天抄了厚厚一榻,接着段明明找到京城的乞丐把銀子亮了出來。
又誘惑的開口道:“你們想要嗎?”
眾人撇着段明明手中銀子,乖乖的渴望點頭:“想要。”
“既然想要就幫我辦一件事情,看清楚我手中這些紙張了嗎,給我一張張趁着夜深人靜,張貼在街道門口,這是訂金,明天看到效果,剩下的就都是你們的了。”囑咐完,段明明拿出了銀票,帶上面罩離開。
只留下了厚厚的紙張,乞丐認識字的不多,就算認識字為了銀子豁出去了。
到了夜晚燈火闌珊,房內見段明明回來,她恢復了淡漠輕啟:“事情辦好了嗎?”
“回小姐的話,事情全部辦好。”
張嘉儀滿意的泯了泯嘴,想必明天王城高就會醒,不知對於她的強烈報復,五皇子殿下可否滿意,而且還不只這些那!
半夜降臨,家家戶戶人靜,鋪子門關的緊緊的,乞丐全部出發,每人手中拿着刷子麵糊,紙張。
悄悄的貼在了各個鋪子的門上,明晃晃的大字一清二楚。
天一亮,有些人生氣最恨貼小廣告的人,惱怒的撕掉,落在地上鋪子老闆低眼一看,又迅速撿了起來。
進入鋪子,看的為水皓宇心疼同情。
老闆音調極高,為水皓宇鳴不平:“這個什麼五皇子太過分了,奪人妻子猶如刨人祖墳,以為是皇家子弟就可以這樣了嗎,有權有勢了不起嗎?太過分了,簡直就是禽獸。”
紙張傳遍了大街小巷,不用宣傳個個對王城高一片罵聲,同情水皓宇,不忍水皓宇受這樣的冤枉。
書生們作為水皓宇的同窗,一個個奮發圖強要選出代表人,去鳴鼓狀告五皇子,讓官府放人。
受張嘉儀的命令,這時一個書生插嘴發言:“大家都靜一靜,聽我說,我有話要講。”
聞言全部人都靜了下來,就算這樣個個臉上義憤填膺。
示意所有的書生安靜,他鄭重的道:“想要為水兄討一個公道,我們不能把自己給賠上,所以我提議大家別去官府。
萬一官府不搭理以我們鬧事為由,把我們給抓起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書生都覺得受張嘉儀指使的書生魏晨晨有道理。
“那,魏晨晨兄你說我們該怎麼辦那?”有一個書生問了問。
“這個嘛不難,大家都知道皇上仁義為政,寬待我們學子,皇城外就有鳴冤鼓,大家一起過去擊鼓請柬,為水皓宇討回公道。”
其實這個主意不是魏晨晨想到的,張嘉儀提起的。
選准皇城外的鼓,而不是府內京兆尹,就怕這些書生們太衝動,被人抓住了借口。
其中大家都是京城的學子,各個身份不俗,甚至有的人家是大官,讓那些上早朝的臣子見一見。
早朝
太監尖銳着嗓子還是那句話:“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啟奏。”
“臣也有本啟奏。”
“臣啟奏。”
“臣啟奏。”
“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