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6章 痀慺術
胖子也很贊同我的話,因為我們在這洞裏和通道里鑽來鑽去,鑽得人心裏難受,我們四個人都想儘快的從這裏走出去,找到鬼仙大禹墓葬中的皮影古燈。
這也是眼下最當務之急的事情。
按照二叔說的辦法,我們沿着眼前的通道,繼續往前走,通道里已經漆黑無比,我們的蠟燭和手電的光源忽然好像變的很弱了似得,待我們走到通道中央,發現這裏又出現了一個洞口,二叔帶着我們鑽了進去。
這次我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觸動什麼機關來。
當我們鑽進去之後,二叔走了一段之後,眼見着前面又出現一個洞口。
二叔忽然停住了說:“等等,別往前走了,再往下走還是一樣的情況,就站在這裏吧,現在,秦先生,侄子,把你們的羊油蠟燭熄滅。”
當我聽了二叔的話,我如同接到命令一般,慢慢的湊近蠟燭,然後與秦方孔一起吹氣,噗的一下,我和秦先生同時將手中的蠟燭吹熄了!
由於剛才有蠟燭照明,眼前一片通明,現在,蠟燭突然間熄滅了,眼前自然就變得更加黑暗。就在我們吹熄蠟燭之後,視覺慢慢的恢復,但是眼前的一幕卻讓我們驚呆了,因為我看到的是一條長長的通道!
這通道與剛才我們鑽進鑽出的通道截然不同。
在這通道的兩邊,分別立着很多的石柱子,這石柱子之間的空檔,就跟我們剛才鑽進的洞口幾乎一樣。在這些柱子上,全都刻着一張碩大的巨人頭像。
就在這時,我藉著二叔和胖子手裏的手電,仔細的看了一下,這上面的人頭像形狀各異,每一個都不一樣,十分詭異。而且在這些柱子之前,每隔四根柱子,前面都有一個獸頭,這獸頭的模樣乍看起來就像鬼金羊。
二叔驚訝的道:“原來我們鑽來鑽去的石洞,就是這石柱子之間的空隙,看來真是這羊油蠟燭在作怪,要不是及早發現,我們恐怕都要命喪於此了!”
胖子也異常驚訝的道:“奶奶的,我們都被這些柱子跟蒙了,他大爺的,這要不是發現羊油蠟燭作怪,我們走到死也發現不了這其中的蹊蹺啊!”
胖子這話說的一點沒錯,羊油蠟燭若是一直燃燒着,魔幻洞的秘密就一直不會被我們發現,就得一直在這裏鑽每個洞,直到我們筋疲力竭而死。
現在二叔發現了這個秘密,也就等於破了這裏的機關。
雖然這裏沒有什麼厲害的機關,但是,這足以增加我們繼續往下走的信心。
眼前的這條道通向哪裏,我們不曉得,必須親自探究之後,才能知道。
由於剛才羊油蠟燭引出了魔幻洞,那一個個的洞穴把我們困的非常不舒服。現在我和秦方孔也不再點羊油蠟燭,生怕再引出其他的詭異機關來。
二叔和胖子打着手電往前走,我時不時的瞥見這些雕像,心裏難免害怕。
這裏應該到了幽冥鬼城的深處,過了這個通道,就該到古墓的冥殿了。
古墓的冥殿是存放棺槨的地方,在這個地方一般有墓主人的棺槨,還有大量的隨葬品。
然而,就在我們走着走着,二叔忽然停了下來。
停下來之後,二叔立在原地,並沒有說話,倒是王胖子看到二叔停下來之後,心中驚訝不已大罵了一句:“我靠,他大爺的,這特么是什麼玩意兒?”
我循着胖子說的,向前湊近一看,只見在這條通道上,即將靠近那個門的時候,出現了幾個懸在上面的東西,如同弔死鬼一樣。
這些東西包裹的很嚴實,捆紮的也很結實,而且還是用蒲草繩子吊起來,懸在半空中的。
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什麼時候弄到上面的,存放多久了。
不過,照這樣子看,這玩意兒也有些年頭了,估計是當初封這個墓的墓門留下的。
我看着這些古怪的玩意兒,就問二叔道:“老鄭,你看看,這什麼東西?”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死屍,但就算是死屍,也不用這樣吊起來吧?
二叔用手電照了過去,瞄了一眼說:“你他娘的什麼老鄭老鄭的,我是你親爹,你能這麼喊我嗎?你這是什麼態度,沒大沒小的。你小子不要這麼大驚小怪的,這些有可能是隨葬的大粽子,說不定有毒,你還是不動的為好!”
秦方孔看了一眼,他對我們說:“這上面並不是隨葬的大粽子,而是上古的懸空屍,這是一種邪屍,是用瘟疫中死亡的大粽子,輔以蠟油浸泡製成的。當年我曾與人一起倒過一個商代的斗,裏面就有這樣的懸空屍。懸空屍是痀慺術的一種,這種巫術起源於古代邛人,那就是將活人淹死在大鼎中,淹死的這個人必須是成年的童男子,如果不成年也不是童男子,用了也沒用。在淹死人的大鼎上,有一種特殊的紋飾,叫戕魂魄咒。只要在這大鼎里淹死的人,可以使人死後三魂六魄全都留在肉體中,不能解脫。這種戕魂魄術實在是陰毒無比。等大鼎里的人死之後,再放進魚在鼎里,這些魚不給餵食,就吃鼎里淹死的大粽子,大粽子被魚吃了以後,魂魄也被吃了,結果魚就長成半人半魚的形狀,慢慢的,被魚啃食之後剩下的骨頭架子,慢慢的就長進了魚的身體裏,魚就變成了半人半魚的模樣。那些吃了死人肉的魚加上跟骨頭架子粘在一起,飛速成長,短短几天就可以長到八尺男兒的身高,這種魚用作墓葬里,懸空吊著,比鎮墓獸的作用還強大!”
我聽完秦方孔的話,頓時冷汗直流,渾身直起雞皮疙瘩。
這種製作懸空大粽子的方法實在是太過於離奇,也太過於聳人聽聞,看着眼前被包裹的嚴嚴實實的懸空屍,我的腦海里映現出一幅半人半魚的模樣,真的是令人駭然不已。
二叔聽了秦方孔之言便道:“咱們就不要碰這玩意兒了,還是繞開了走為好,有道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