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六回 制定目標

第一卷_第六回 制定目標

第五回面對現實

前世鄭和的主攻方向是艦艇指揮,包括海天一體聯合作戰、海陸一體聯合作戰、海陸空一體聯合作戰、海陸空天一體聯合作戰,是現代最前沿的戰爭理論,其中的關鍵就是信息化,信息容量、處理速度、人工智能輔助、傳輸節點,抗干擾等等,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作戰系統,協同作戰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這方面兔子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將第二梯隊的鷹醬甩了好幾條街。

而鄭和的業餘愛好是研究世界海軍歷史,可以說對各個時期的海軍發展了如指掌,其中最感興趣,研究最多的就是鄭和指揮的聯合艦隊,那是一個無敵艦隊,是神一樣的存在,幾百年前就有萬噸大驅,一次出動差不多3萬人,在當時比很多國家的總人口都多,好吧,算我錯咯,那時候,很多地方還沒有國家,只是一些部落的存在,過着原始生活,只要一想到聯合艦隊逆風飛揚的那個畫面就激情彭拜,要多拉風就有多拉風,曾經有無數次在夢中,夢到自己指揮這個聯合艦隊乘風破浪,予取予求,好幾次在夢中笑醒,美得懷疑人生!

躺在溫暖的水裏,鄭和在想,雖然沒有了下面,但能夠指揮一支無敵的聯合艦隊,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其實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沒有下面不能生活嗎?沒有下面會死人嘛?沒有下面我照樣是無敵的鄭指揮使,鄭督!想到這裏,鄭和將穿越以來的傷心,痛苦,憤怒,糾結等等負面的一切全部拋諸腦後,一時之間豪氣干雲。

從元末到清初的歷史一幕幕在在腦海里重現,史書認為明朝的由盛轉衰始於土木之變,而明朝最後的滅亡是因為內外交困,天災人禍造成的,當時是小冰河時期,寒冷無雨,旱災持續了10多年,時而嚴重時而緩解,對農業生產造成致命影響,內,民不聊生,到處有農民揭竿而起,嚴重威脅朝廷的統治,外,大清頻頻患邊,兵鋒直逼北直隸地區,這時候朝廷陷入東林黨爭,各級官員嚴重腐敗各自為政,最後導致了明帝國的滅亡,看史書令人無比壓抑,唏噓不己。

但這些都是表象,一定有更深層原因,鄭和在讀史書的時候,曾經無數次拍案而起:一個世界上無敵的明帝國,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十年就由盛轉衰,直至滅亡。始終無法得到解釋,也始終無法理解,心裏一直認為肯定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躺在水裏,鄭和開始對明帝國歷史進行抽絲剝繭,一步步在腦海里推演,最後得出結論:最關鍵的一點是人口爆炸,而外部因素導致的由盛轉衰始於鄭和下西洋。

得出這樣的結論把鄭和嚇出一身冷汗,額滴媽啊,明帝國的滅亡既然跟自己有關係,這都那跟那呀,不行,得好好的再想一想,一想到這裏,再也無心享受泡澡的樂趣,趕緊起來擦乾身體,穿上衣服出了泡澡專間,對着門口的侍衛和小太監說了一句我們回去,然後邁開大步向著住處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吩咐馬桂:“讓廚房拿點吃食到我房間。”

馬桂應了一聲轉頭交代另一個叫馬金的小太監前去廚房處理,回到住處,幾個太醫正在客廳等着,看到鄭和回來,馬上站起來施禮:“鄭爺回來了,看起來氣色不錯,我們受皇上之命,對鄭爺的身體再做檢查。”

鄭和:“好的,謝謝,辛苦太醫了,我想我已經完全康復,有勞太醫。”

太醫:“鄭爺太客氣了,都是分內之事,謝謝可不敢當。”

檢查完鄭和的身體,太醫起身開口道:“恭喜鄭爺,身體已經完全康復,甚至比出事前更加旺盛,過了今晚,明天開始就可以恢復正常的飲食,我們回去了,鄭爺好好休息。”

鄭和:“謝謝太醫,改天再親自上門致謝,馬桂,代我送送太醫。”

送走太醫,鄭和開始進食,還是小菜配一碗粥,很快就吃完了,感覺不是很飽,只是記得太醫的囑咐,明天才可以開葷,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讓馬桂沖了一壺淡茶,擺好文房四寶,鄭和走到案桌前正準備坐下,發覺使用的是毛筆,這也太滲人了吧,一個21世紀的大好青年,怎麼還用毛筆呢,趕緊讓馬桂去找了幾片大的鵝毛,權當現代的自來水筆,試了一下,馬馬虎虎,心裏為自己的急中生智點了個好評,人嘛,總是要學會變通不是。

喝了一口淡淡的綠茶,鄭和對着眾人開口道:“我這裏沒有什麼事了,你們去忙其他的吧,有需要再叫你們。”

馬桂:“鄭爺,我就在隔壁,床邊和窗前有根繩子,拉一下我和馬金就會過來。”

馬金是另一個服侍鄭和的小太監,有點木訥,不太愛說話。

鄭和:“好的,對了,你們識字嗎?”

馬桂:“回鄭爺,我們在宮裏的時候讀過幾年書,識得一些字。”

鄭和:“識字就好,你們去吧,有時間多看看書。”

眾人離開后,鄭和坐到案桌前,拿起筆,憑着記憶,將史書上記載的明帝國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按年號順序列了出來,另一張紙上則是明帝國的人口推算,史書上的記載千差萬別,不知那個才是正確的,有的專家學者認為明末只有7000萬左右人口,也有學者認為明末有兩億人口,莫充一是,鄭和認為7000萬肯定不止,開國的時候是6000萬人口,經過差不多300年的繁衍生息,不可能只增加一點點人口,那可是足足10多代人啊,期間也沒有經過什麼大戰,因此鄭和經過推算,認為明末的人口應該在2億到2.5億之間。

這爆炸的人口才是導致明帝國滅亡的真正原因,以明朝的生產力水平和可耕種土地面積,在沒有引進高產的作物前,維持社會穩定的人口基數應該在7000萬到1.3億之間,超過這個基數,社會就會發生動蕩,各種矛盾越來越激烈,直到無法調和的時候,戰爭將不可避免。

隨着人口的爆炸增長,現有的耕地面積難於承受,加上地方豪強的強取豪奪,皇室成員的野蠻掠奪,農民為了生存,只好無限制的開墾新的耕地,致使山林大片大片的消失,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後果就是環境遭到破壞,天災越來越頻繁,農業產出一年不如一年,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隨着時間的推移,戰爭不可避免,而朝廷腐敗,官員傾軋則是引發內外交困的導火索,從當時的條件看,這似乎是一道無解的題,但從後世的角度看,這就是一道小學生的送分題,沒有任何的難度,關鍵是怎麼樣使得朝野上下改變固有的理念。

按照歷史,鄭和七下西洋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解決辦法,可惜朝廷上下對未來缺乏深刻的認識,將尋找建文帝為下西洋的目的,再加上每次出征耗費巨大,又沒有收益,最後導致朝廷實行海禁,僅僅是海禁不會造成多大的損失,但因為海禁,使得朝野上下的思想趨於保守才是最為致命的,從此眼界只盯着自己的一分三某地,最後導致明帝國的滅亡。

如果每次下西洋都有收穫,或者每次都在不同的地方建立基地,為下一次的出征提供中途補給,那麼就可以大大減輕財政上的負擔,這樣一來,也許就不會再有海禁這一政策,完全可以維持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就算到了崇禎時期,只要內部不亂,再加上有這樣一支海上力量,那還有大清什麼事,分分鐘教大清怎樣做人,想吊起來打就吊起來打,想按到地上摩擦就按到地上摩擦,只要高興,只要滿足就行。

分析到這裏,鄭和嘆息了一聲,古人還是對科學,對自然規律缺乏足夠的重視,更不要說深刻的認識,總是想當然,想當然啊。

回想一下泡澡時做的夢,不知道是真是假,假如夢境是真的,那麼鄭和把自己穿越回明初,是不是想通過自己,彌補曾經的短視造成的惡果,又或者希望通過自己改變明帝國悲慘的結局?!

想到這裏,鄭和苦笑了一下,似真似幻又有誰知道,起碼穿越這種坑爹的事,就真真切切發生在自己身上,搖了搖頭,心裏想,管他呢,既然來到了明初,既然自己變成了鄭和,就一定不能辜負前世受到的教育,作為一個炎黃子孫,一定要為華夏民族謀划未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魂歸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魂歸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_第六回 制定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