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放餌釣魚
這四人中,十四五歲的少年,自然是簡清了,她領着趙二、孟善兄妹從皇城出來,坐了小半日的馬車,到了這上元縣城中。
“你就是衝著開府來的,怎麼明日不去?”趙二問道,“你要是沒錢隨禮,我借給你。”
“借了不用還嗎?”簡清白了他一眼,舀了一粒元宵吸進嘴裏,燙得直哆嗦,用手給舌頭扇風,“我過來看看,主要現在是國喪期間,要不然,真的可以混進去,開濟,整整十年的刑部尚書,最後還能榮退,實在不是個簡單人物。”
“你對他了解很多啊?”趙二很驚訝,簡清與開濟明顯不是一個時代的人,開濟當她的爺爺都綽綽有餘。
“從我決定回來為我爹申冤雪恨以來,我就沒有一直在搜集這方面的信息。雖然開府暫時進不去,不過,我還是有辦法打聽裏頭的一些事情。”
次日,簡清將她頭天夜裏抄了半夜的一卷手稿塞進了羊皮襖裏頭,自己踟躕着到了開府的門口,她先是塞了一錢銀子給開府的門子,然後將手稿拿出來,“這位小哥,這是貴府三公子開忠托我家主人求的手稿,我家主人病歿,臨終前請我代為周全此事,還請小哥憐憫,務必將此手稿送到三公子手上,不叫我家主人死不瞑目!”
這麼嚴重啊!
開府的門子忙答應一聲,轉而準備進去,剛剛跨過門檻,又轉回身來,“這位小哥,請你留下你家主人的姓名!”
“我家主人上曹下夢阮!”簡清再次答謝。
開忠乃開濟的三子,前面二子均已夭折,只留下了開忠一人。去年由縣學推舉為貢生。年前才從京師回家,開府的門子們,不知道自家公子在京師里是什麼狀況,聽說是託人求來的,哪裏敢怠慢,連忙就轉進去了。
開忠前歲娶妻,去歲妻子誕下一子。他為人寬仁,屋裏只有兩個通房,別無姬妾。妻子乃大戶貴女,粗通文墨,平日裏,夫唱婦隨,鶼鰈情深。
聽說一個叫簡清的友人把他求的手稿送來了一卷,開忠半天都沒有想起,到底自己什麼時候求過手稿了,他不由得問道,“是什麼手稿?”
捧着手稿進來的是為他紅袖添香的丫鬟,認得幾個字兒,在門口回道,“回公子的話,是一本名為《石頭記》的話本。”說著,她便念了幾句,不及一段落,開忠已是忙不迭地道,“還不快送進來!”
《石頭記》作者署名曹雪芹,此人,開忠古今都沒有聽說過,不過這並不妨礙他看這部話本,拿起來就沒捨得再放下,總共就三章,他來來回回地讀了五遍,幾乎背下來了,這才想起來,這是一本只有開篇,並無後續的話本。
“送話本來的小廝呢?”開忠跳起來問道。
“回爺的話,已經走了,說是回京師去了,若是爺想要問起她家主子的事,可至京師仁尺巷衚衕沈家問詢。”丫鬟補充道,“她說她租住在那兒。”
開忠已是不等天亮了,他也不管妻子剛剛生產,幼子還在襁褓之中,執意要第二日便前往京師。
“到底是個什麼朋友?”妻子邢氏問道。
“你看看就知道了,也當能諒解為夫為何要如此執意了。”開忠將自己謄抄的一份《石頭記》前三章遞給妻子,“務必不要把手稿弄髒了,若是能夠得全稿,今生我死而無憾!”
邢氏忙捂住丈夫的嘴,“不得胡說,大年節下,你是存心讓我心不安,惹公婆生氣嗎?”
“是我的錯!”開忠握住妻子的手,愧疚地道,“你好好養着,我會囑咐母親好生照顧你,這一次,我是務必要走一趟的。”
開忠要去給父母告別,邢氏躺在床上看手稿,她開始不屑一顧,但慢慢地就被吸引住了,只是看過了之後,嘆氣對奶嬤嬤道,“唉,這黛玉,也是個可憐的,送到外祖家裏去,雖鐘鳴鼎食之家,但也不知道多複雜,你瞧瞧,長房襲爵,二房掌家,這不是內亂的根本嗎?”
“奶奶還說呢,咱們家又是怎麼著?大爺沒了也就算了,誰知留了大奶奶,鬼使神差地還生了個討債鬼,以後咱們家還不知怎麼地呢。”
邢氏聽了不高興,“嬤嬤快別說這些了,你要再說,我就只有把你送回母親身邊去了。這家裏的事,三爺都沒說什麼,咱們操這個心做什麼?平日裏,太太對三爺哪裏不好了嗎?”
聽說兒子大過年的就要回京師去,郭氏又是高興又是難過,“怎地這麼早?國子監那邊應是還沒開學,你去了,住哪兒?誰伺候你?”
“有個多年不見的朋友,兒一定要去見她一面。去了之後,兒住在客棧就好,手裏有銀子,還怕會委屈了自己?”開忠道,“若是娘不放心,就讓郭通跟着我。”
郭通是郭氏帶來的陪房的兒子,郭氏點點頭。
簡清頭一天夜裏花了半夜時間,默了《紅樓夢》的前三章手稿,她用了《石頭記》這個名字。第二天一大早,簡清三人就坐着馬車回了應天府,路上的時候,三騎從他們身邊跑過,簡清撩開帘子,看着三人遠去的背影,“趙二哥,你說我那招不一定好使,事實證明,一定好使。”
昨晚,簡清抄手稿的時候,趙二問她做什麼,她說是用來釣開忠這條小魚的魚餌。趙二說,這招不一定好使。
“你怎麼知道過去的就是開忠主僕?”
“因為這三人騎的是軍馬,這種馬乃高原駿馬,供應軍中。上元縣雖然富貴不少,但能夠弄到這種軍用高原駿馬的人卻不多,而開家就是其一。”簡清又補充道,“如今,年節還沒有過完,若無急事應當無人會在這時候離家,這麼急匆匆地出城,除了開忠,我想不出還會有誰?”
趙二翻了個白眼,沒見過這麼誇自己的。
但等他們回到了仁尺巷,正好遇到了這三人牽着馬,正家家戶戶問,“請問沈家住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