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第959 960節 不是軍妓!!
第624章第959960節不是軍妓!!
唐廷的財政支出,當然是上年底就做好預算的。唐廷的財務制度採用後世方法,可說是這時代最先進的了。
但是,所謂計劃不如變化。洪武五年的總預算是一億銀圓,誰成想一年下來還是超支兩千萬。
花錢如流水。
李洛沉吟着說道:“大內暫時花不了這麼多錢糧。今年的兩千九百萬供奉金,就全部借入國庫,等到以後國庫有了盈餘,再歸還給內政府。”
大臣們聞言,一起站起來跪下,異口同聲的說道:“陛下不可啊。供奉金乃是供養皇家和勛貴的孝敬,外朝怎麼能借用供奉金呢?”
崔秀寧道:“你們起來吧。陛下早有此意。如今大唐處處都要花大錢,國庫已經入不敷出,底子都快乾了,陛下當然着急。好在皇家和勛貴暫時花不了這麼多,那就借給國庫用。外朝內廷對陛下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
群臣一起站起來,“謝陛下,謝娘娘。”
他們是真的很感慨。這自古以來,皇家都是把國庫當成內庫,想怎麼花就怎麼話。往往天下歲入近半,都被皇室宗親所用,以至於宗室諸王和皇親國戚都是窮奢極欲,而用來辦正事的錢,卻捉襟見肘。
可是陛下和娘娘卻恰恰相反,不但定下了供奉金制度,只花國庫兩成不說,還主動將供奉金借給外朝使用。
皇帝和皇帝,也大為不同啊。
臣子們要是忠孝,就應該在將來供奉金不足時,增加供奉金,為君父分憂才是。
他們不知道的是,曾經後世歷史上的明朝,將國庫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來供養宗室。有一個叫滿清的異族王朝,把國庫收入的三成用來作為八旗的鐵杆莊稼。
群臣謝恩之後,李洛又令戶部尚書范秩,年後開始組織北方難民北歸,重建家園,恢復北方的治理。又令兵部和軍師府準備明年春天的西征戰事。
總之,要咬咬牙,勒緊褲腰帶,把該打的仗乘機打完,搶佔戰略先機。
接着,李洛又準備辦幾件已經該辦的事。
“…大唐在海州時,就大力推行識字教化。如今,識字者已近兩成。即日起,成立大唐報社,由翰林院和禮部、兵部、天道府抽調官員為報社編輯,採訪使(記者)。大唐報社專司發行大唐旬報,每十日發行一期。”
“這大唐旬報嘛,類似朝廷的邸報,但又很是不同。”李洛拿起龍案上的茶盞,“梓童,你來接著說吧。”
崔秀寧接著說道:“大唐旬報,一要刊印朝廷政令,公佈皇帝詔旨,官府公文。二要褒揚廉吏良吏,筆伐貪官污吏,弘揚官場正氣;三要褒揚民間尊道正氣,筆伐失德失貞的不正之風。”
“四要弘揚武道,褒揚將士武德,鼓舞軍心士氣。五要刊登風俗民情,農時農曆。六要刊登海外大事…”
“共八大版面,用兩唐尺見方的大紙,用一分大的字,正反面都要印製。每十日刊印新聞,暫時每期印製十萬份,由各地代賣點發售,每份作價二十文銅錢。”
“這大唐報社的社長為正四品,就由御前奉事張養浩兼任。張養浩,此事你可有分教?”
張養浩心中驚喜的回道:“謝皇后陛下!臣聽明白了。這大唐旬報實在是前所未有之善舉,大利於天下,大利於朝廷,真有點石成金之妙,實乃千古之創舉,令臣等茅塞頓開。”
“陛下聖明啊,大唐旬報一出,民智大開,不但能令百姓知廟堂政令,知天下大事,不易被地方蒙蔽了。而朝廷也能教化百姓,凝聚民氣,統一人心,政令通達。”
“此事只是,我大唐雖然有了鉛活字印刷之術,可最小的字,也是兩分。要是用一分大的蠅頭小字,勢必要重新刻制字模。這要印出第一份旬報,怎麼也要數月之後。”
崔秀寧微笑道:“無妨,那就先和工部解決一分字模之事。等到一分字模雕刻完成,再刊印不遲。再給你一個章程,報社的採訪使,非常緊要。採訪使必要實事求是,嚴禁胡編亂造,無中生有,顛倒黑白。不然,便是失德叛道。”
張養浩拱手:“皇后陛下之言,臣銘記在心。這採訪使一定會嚴格篩選。只是,採訪使的編製品級,臣不能自專,還請皇后陛下裁決。”
崔秀寧早有定計,“新聞採訪使分為甲乙丙丁四等,歸屬文士,正九品到正七品。所有採訪使,一律從丁等做起,升到甲等,才能出任編輯,副總編,總編。採訪使,就從今年進士中招錄,編製嘛,先定五十人。經費,財部先撥五萬銀圓。”
“採訪使,頒發採訪使令牌,可以出入各地,採訪各色人等…”
“遵旨!”張養浩心中有數了,“請陛下和皇後放心,臣一定辦好大唐報社的差事!”
李洛放下茶盞,“第二件事,文藝寺和太樂署,負責從戲曲學院中擇優選用一批學員,成立軍藝團。”
“這軍藝團,由兵部管轄,只為軍中所用。各營成立軍藝隊,由兵部軍藝團管轄。在軍中演出,或在邊關巡迴演出。嗯,軍藝士要以妙齡女子為主,男子少些。這其中道理,朕就不說了。”
然而,兵部尚書都烈,顯然誤解了皇帝的意思。
“陛下。”都烈出列奏道:“這天下的秦樓楚館,盡多風月女子。強迫她們從良,固然不妥。那還不如讓她們加入軍藝隊,效力軍中。”
什麼?
皇后的臉立刻就黑了。
知道真正意思的大臣,也愕然看着都烈,一副哭笑不得的神色。
陛下可不是這個意思啊。
大司馬,你會錯意了。
李洛沒好氣的說道:“都烈,你莫不是糊塗了?軍藝團軍藝隊,乃是軍中藝士!藝士!不是軍妓!怎麼能混為一談!”
都烈嚇得趕緊跪下來,“陛下,皇后,是臣糊塗,不知陛下聖心獨運…”
同為女真大臣的烏圖,也替都烈感到臉紅。
“好了,你起來吧,朕也沒怪你。”李洛還是捨不得給這個最老的心腹元從大臣難堪。
這其實也怪不得都烈說錯話。這滿殿數百朝臣,向都烈這樣想岔了的,大有人在,遠非大司馬一人。
為何?
因為軍妓這種東西,古來有之,並不鮮見。皇帝提到軍藝團多用妙齡女子,就不怪他們想歪了。
“這軍中藝士,只為將士表演歌舞戲曲,不但要會吹拉彈唱,還要盡量學習騎射隊列。她們就如同軍醫,乃是軍中編製,只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參加作戰而已。現在你們可明白了?”
“臣明白了。”都烈汗顏說道,臉上火辣辣的,“陛下放心,此事臣會同文藝寺,一定儘快辦好。讓軍中將士,哪怕在窮山惡水,也能有軍藝隊去唱曲。”
李洛點點頭,又說起第三件事。
“我大唐以道治天下,以士治國民。天道要彰顯,少不了各種士子的才智。是以,朕欲設置九鼎獎章,為最高獎章。各士系本就各自有兩等獎章,加上九鼎獎,就是三等了。”
“九鼎獎章分為九種,各以一鼎代之。九鼎獎章每隔三年評選一次,沒人選上,就空置不發。九鼎獎章獲得者,賜予一等男爵,賞銀圓兩萬。爵位可遞減承襲。”
“最高真道獎,為九鼎真道獎。賞賜給在真道格物上具有重大貢獻之理士。無論是物道(物理)還是丹道(化學),只要貢獻足夠大,就有資格獲取九鼎真道獎章。九鼎真道獎,以雍州鼎代之。”
“除此之外,還有九鼎醫道獎章、九鼎文道獎章、九鼎數學獎章、九鼎匠道獎章、九鼎武道獎章、九鼎人道獎章、九鼎師道獎章、九鼎農道獎章。”
“評選時寧缺勿亂,哪一項沒有大貢獻,就空置。九鼎獎章乃是大唐至高大獎,朝廷名器,不可濫授。評選時必須召開評選大會,充分議論。”
群臣聽了,都很是觸動。
九鼎獎章,聽着就令人感到高山仰止。
三年才評選一次,還能空置不發。可見這獎章的分量,真是重如泰山。
更重要的是,授予九鼎獎章者,還能獲封一等男爵位,賞賜兩萬銀圓!
這根本就是一步登天了。
大唐爵位,五等貴爵加兩等勛爵共七級,如今公侯伯子男五等貴爵不過兩百多人,兩等勛爵不過一百多人,加起來也就三四百家。
而且,絕大多數是東州時期的元從。
國朝爵位金貴,絕不濫封。隨着驅除韃虜恢復中原,大唐社稷日益穩固,往後這授爵可是越來越難了。別說五等貴爵,就是六品七品的勛爵,都很難了。
可九鼎獎章的設立,使得將來封爵的機會多了很多。雖然不是世襲罔替的開國爵位,可從一等男傳到雲騎尉,也能四代富貴了!
這必將極力的促使各種士子鑽研其道啊。
李洛說完這些,心中微微得意。
他要將九鼎獎章,辦成世界上最頂級的獎項,成為最高獎的代表。
但是考慮到後世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的水分和貓膩,李洛也沒忘記加上一句:
“獲獎之人,其功績要有目共睹。尤其是文道、師道、人道這三種獎項,難以評比,標準不一,也容易弄虛作假。所以,這三種獎項的評選,必須格外慎重。就是授獎之後,也必須終身觀察,如有不妥,就要收回獎章賞賜。”
這種制度設計當然很有必要。
因為這三種獎不像真道、醫道、匠道、農道這些理科類獎項那樣,有可以量化評比的標準,也不像武道獎項那樣,有容易查證的軍功戰績為依據。
比如農道獎,誰改良了水稻,價值大不大,看看畝產增收多少就知道了,真真切切,根本做不了假。
可是人道獎呢?一個偽君子可以偽裝道德完人,人前是社會楷模,國民典範,可私下可能是男盜女娼。
師道獎呢?一個老師桃李滿天下,德高望重,卻又可能是個道貌岸然的敗類。
文道獎嘛,就算誰寫出了不朽詩篇和煌煌巨著,誰知道是不是剽竊?是不是真的有足夠分量?是不是就是最好的文學作品了?
都缺乏客觀標尺。
“將此事昭告天下,洪武九年開始第一次九鼎獎章評比。屆時,由諸府諸部諸司諸州諸學宮,各隨機抽調數人,共同組成評審堂,依次評審…由朕或者皇后親自主持。”
群臣心中肅然。如此高規格的評審,真的是前無古人了。
雖然是幾年後才開始第一次評選,但可想而知一旦天下皆知,會有多少人為了九鼎獎章而各顯身手,汲汲於道了。
唐主和重臣商議完這些事,正準備散朝,禮部大堂的值班官員就持牌進宮稟報。
“啟稟陛下,元廷使者脫不合,已到洛陽,他急於回到西域,希望儘快面見陛下。”
元使來了,還是脫不合。
李洛立刻神色微滯,稍加思索的說道:“既然元使急於見朕,就讓他即刻進宮便是。”
這個脫不合,可是他的熟人啊。他雖然早聽特務彙報脫不合要來,可是此時心中還是生出一絲怪異之感。
當年,李洛還是海寧達魯花赤,官居御史中丞的脫不合,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巡視沿海州縣,曾經被李洛矇騙,對李洛很是賞識。
後來,李洛在元廷官運亨通,其中就有脫不合出的一份力。
但是,李洛起兵反元后,作為李洛“恩主”之一的脫不合受到牽連,從御史大夫的高位上被貶,再也沒有獲得忽必烈重用,被徹底踢出元廷核心決策圈。
脫不合已經失勢多年了。這次忽必烈讓他出使唐廷,說明忽必烈此人仍然是那種非常務實的上位者。
一刻鐘之後,身穿狐裘的脫不合帶着副使,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來到大殿上。
“大元使臣脫不合,見過唐國國主。”脫不合和副使用蒙古人的普通禮節手撫胸口彎腰行禮。
李洛一眼就瞅見,脫不合的辮子只有筷子細了,而且已經全白。他面目很是蒼老,五官肅然如石雕。
能認出是他,可是完全老了。
其實說起來,脫不合還不到六十。
“大膽!”禮部尚書暴喝一聲,“兀那元使,你好大的膽子!難道你的膝蓋不會打彎么!見到我大唐天子,竟敢不跪!”
都烈怒道:“匹夫安敢以國主之名稱呼大唐天子!欺我大唐無人哉!”
滿殿唐臣都是勃然作色,箕張戟指的呵斥脫不合,甚至有武將要挽袖子上前強迫元使下跪。
“罷了。”唐主風輕雲淡的說道,止住要動手用粗的武臣,“元使,今日此來,可有何事啊?”
雖然唐元之間是勢不兩立的敵國,可也能互派使臣。
事實上,李洛和崔秀寧早知道脫不合來意,但裝作不知。
“唐國主啊,”脫不合用蒙語說道,“大汗派我脫不合,像只老馬那樣回到東方,就是希望和貴國通商。貴國佔了本屬於大元的河西,東西方的商路被貴國鎖死了。這對大元不利,也對貴國不利。”
脫不合說完,忽然劇烈的咳嗽起來,咳的臉色潮紅,如同風箱一般喘息。他本就年老,加上這些年被主子冷落,身子垮了。這次又長途跋涉,已經在強撐着不倒。
正是感覺自己大限將至,他才急於見李洛,完成忽必烈交辦的差事。
李洛也看出來,此人命不久矣。
“來人,給元使看座。”李洛吩咐道。
等到脫不合坐下來,李洛直接問道:“通商倒不是不成,只是你家可汗的章程呢?大唐,是不會吃虧的。”
脫不合道:“大唐皇帝陛下放心就是,通商那是都有好處的事。大元需要貴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棉布。希望這些商隊,能通過陽關西進。而大元的商隊,可以運來牛羊和駱駝,皮毛。”
為了達成通商,脫不合還是硬着頭皮改變了稱呼。
李洛問:“戰馬呢?朕不光要牛,也要戰馬。”
脫不合搖頭,“牛可以,戰馬不成。”
他看着高高在上的大唐天子,雖然對那張臉很熟悉,卻怎麼也無法將唐主和當年的那個人聯繫在一起。
恍惚之間,他甚至以為這根本是兩個不同的人。
唉,說什麼都晚了。這或許,就是長生天的安排吧。大汗英明了一輩子,自己也算個英雄,想不到都栽在此人手裏。
大汗老了,自己快死了,可是這李洛,卻還如此年輕啊。
沒有辦法了。大元也好,大汗也好,都沒辦法了。
李洛聽到脫不合的話不以為意的微微一笑,他根本沒指望戰馬。
有牛就行。
元廷西遷,帶走了草原上所有的部族和牛羊,如今的大草原的草簡直在瘋長,竟然沒有牛羊來吃了。
“朕答應你。大唐可用茶葉,絲綢,瓷器和棉布,來換取你們的牛羊和皮革。民間商隊,也全部放開。不過,你們永遠不能扣留中原商人。”李洛說道。
脫不合道:“大唐皇帝放心,這是當然的。不過,大唐也不能扣押大元的商人。”
李洛點頭:“只要他們不觸發大唐律法,老實本分,盡可以放心大膽的做買賣。”
很快,雙方通商的協議就達成了。李洛根本無意在通商之事上故意拿捏,因為大唐也很需要牛羊。
當然,蒙元也很需要中原的好東西。
李洛當即下了旨意,令駐守河西的駐軍放開通商要道,令商部派員在陽關和玉門關設立稅卡。
絲綢之路上的商路一旦重新開啟,每年起碼能增加數百萬的商稅。
雙方各取所需。
通商協議簽好的第三天,禮部就來稟報,元使脫不合因病死於驛館。
脫不合死前懇請李洛,希望能葬到大都城外。
李洛暗自嘆息道:“所謂葉落歸根,狐死首丘。中堂官人,大都終究不是你真正的故土啊,又何必如此在意呢。”
不過,李洛仍然對禮部官員道:“准。以一品官員之禮,葬其於大都城北吧。這通商協議,就讓副使帶回。”
“遵旨!”
PS:關於安葬脫不合,可能大家有爭議。不過在我看來,脫不合也是故人了,再怎麼說,當年也曾經幫過李洛。答應脫不合臨死請求,我覺得無可厚非。蟹蟹大家支持,晚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