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琢磨建設
到達魔都的吳長庚這幾天也一直在琢磨如何更好浦東建設的事,在時空的浦東在1991年開發后,魔都便成為東方巴黎,日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中國的經濟中心。
長江流域,在華夏建立后,計劃經濟全面取代了私營經濟,使得長江流域經濟帶變成了一灘死水。現在,華夏放開市場鼓勵和發展私營經濟。長江流域經濟帶必然重新煥發勃勃生機。滬海,一直都是公認的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龍頭。龍頭擺動起來,龍身就會跟着抖動起來。
縱觀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環太平洋地區經濟發展重心,已經由太平洋東岸向西岸轉移。而滬海恰恰就在這條經濟帶的中軸線上。開發浦東,將使滬海成為當前華夏經濟大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基地,而且必將使華夏的對外開放迎來一個新的格局。
滬海浦東地區,如同兩把扇子的樞紐,啟動這個樞紐就可以同時找開這兩把大扇子,一個面向世界,一個面向長江流域!
浦東向東張開的大扇子,是一個海洋扇面,它聯繫着美國、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可以多路出海,並接受環太平洋經濟帶西移的熱能。
向西張開的扇面,則聯繫着華夏的蘇省、浙省、徽省、湘省、鄂省、蜀省等省,它的衝擊波將在更大範圍激起一首激昂的‘長江暢想曲’,推動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
這條以滬海為龍頭,貫穿東西的經濟帶,擁有1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三億多人口,是華夏文化、科技教育、工業基礎和生產能力最強的地域。它的勃然興起,無疑將對整個華夏大陸市場的經濟騰飛產生重大的影響。”
其中一條黃浦江將大魔都分割成浦西、浦東。一九九零年之前的魔都,存在着一個奇怪的現象:若從衛星上俯瞰,浦西燈火稠密,浦東則一片昏暗。繁榮、時尚的浦西與冷清、落後的浦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這個年代有句老話叫作: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但你再看看十年之後的浦東:高樓林立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技術領跑全國的張江高科技圓區、外高橋保銳區、金橋出口加工區……
尤其是陸家嘴,未來眾多跨國銀行的大中華區及東亞總部所在地,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之一。被譽為:中國長江經濟帶國家級金融中心。
上輩子的陸家嘴,吳長庚去過很多次,在那狹窄的地貌中,林立的高樓大廈比比皆是,什麼國際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中心大廈、匯亞大廈、中建大廈、金茂大廈、長泰金融大廈、陸家嘴軟件園、招商局大廈等等。
那裏的寫字樓馳名中外,能在陸家嘴租用寫字樓辦公,可謂企業實力和地位的象徵。面對後世的繁華,吳長庚如何開發浦東心裏還是有些壓力的!
雖然現在的華夏大陸,國內的私營經濟也漸漸放開。歐美髮達國家,由於經濟衰退,只能尋求新的合作和資金投向。這些國家當前物價上漲,失業率居高不下,被各種社會問題所困擾。
為了復興本國的經濟,紛紛相中了正在起飛的、日益繁榮的華夏大陸市場。
藉助這種新的投資和合作,這些不得不國家實施產業轉移和產業調整。眾多的跨國公司和財團,不再利用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原材料和原動力去搞產品增值,發展經濟。而是着生以高科技原部件生產、生產設計等為保留優勢,將勞動密集型的低技術產業紛紛向外轉移。
華夏在對南戰爭中取得的壓倒性勝利戰果。使得之前歐美國家眾多持幣觀望的跨國公司和財團,爭先恐後往華夏大陸搶灘。
外商投資領域不斷的拓寬。在行業分佈上,除了生產領域,已經開始向第三產業和基礎工程方面拓展。
金融業和商業已經成為外商關注的對象,投資勢頭非常旺盛。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和諮詢服務業等方面的外商投資增長也相當快。增長速度最快的是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基礎工程的通訊、能源、交通等,包括一些電訊工程、鐵路和大城市地鐵、煤炭及石油開發等等,已經成為外資注入的新領域。
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許多的境外廠商紛紛轉向華夏大陸投資生產高科技產品,試圖通過科技合作方面尋求改善他們國內經濟疲軟的突破口。
幾乎所有的跨國公司和財團都看清了一個現實,只要在華夏投資建廠辦公司。不僅可以在華夏大陸市場大展拳腳,而且還可以在被華夏實際控制的印支半島大肆圈錢。
許多國家的首腦、部長率領他們國內的企業組成幾十人,甚至數百人的大型商業代表團,前往華夏大陸訪問洽談生意。來訪頻率之高,人數之廣,簽定協議之多,為華夏建國以來罕見。
“世界進入華夏”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一股無可阻擋的大潮。
目前,全國各省各市都在談論招商引資,都在談論經濟增長率。然而,經濟運行是有質量的。而質量是除了速度還有另一個重要指標,效益!
經濟運行質量,是由速度和效益及其組合關係所構成的。這種關係的組合主要為:低速低效,高速低效,高速高效、低速高效。速度和效益,並非總是保持一致的。它們往往是從不一致到一致,再到不一致和一致進行循環。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把速度搞上去已經相當不容易,想把效益同時搞上去就更為困難了。
正常情況下,只要有好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在經濟上做大量投入,就會產生相應的速度。但要想獲得高效益則必須有更多的條件,它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吳長庚知道,經濟運行的軌道一般是從低速低獎懲以高速低效,一周到高速高效、低速高效。但如果弄不好就有可能再次出現低速低效,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華夏當前的經濟改革,從1977年吹起改革開放的進軍號之後,已經走出了低速低效的泥區,進行高速發展軌道。
但是,這種發展受到了舊基礎的制約。而且主要是為大量投入所驅動,不是技術進步及管理的功勞。
原本的歷史,改革開放摸着石頭過河,摸到了太多的石頭,甚至是地雷!
這導致了我國經濟運行在高速低效期足足持續了二十年之久。
物價上漲,大中城市漲幅平圴為兩位數。經濟規模小,成本高,如汽車工業,目前衡量汽車規模經濟的臨界值是200萬輛,而我國汽車總產量不足三十萬輛,抵不過國外一個廠。
農業缺少高投入,第三產業起步晚,經濟比重小。低水平重複建設過多,小而全,特別是加工企業。市場發育不全,產品嚴重積壓。稅收管理疏漏,作為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的稅收流失極為嚴重,吳長庚上一世曾經看過一份內參統計,我國每年流失的國稅在1000億以上。
造成這種長時期高速低效經濟運行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場經濟不成熟,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落後。
現在,吳長庚有責任將這些石頭和地雷,全部繞開!盡最大可能避免犯錯誤,至少也要少犯低級錯誤。
日本當年從高速發展變為衰退的教訓是,過度增長,供過於求,導致產品大量壓庫。許多企業調整生產以減少庫存,從而縮減了對原材料及零部件的需求,使經濟增長出現大幅下跌,經濟發生萎縮。
因此,現在剛剛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的華夏,就必須吸取這種教訓!無節制的高速度,既不保持高速高效,更不通過渡到低速高效,反而會為低速低效鋪平道路。國內市場分散,地方各自為政。一些企業自行其是,爭奪資源。在對外貿易中相互壓價,相互拆台,嚴重影響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這一頑疾,必須割除!
想到我國在改革開放中出現的種種諸多弊端弊病,吳長庚原本還好的心情,不由變得沉重起來。
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來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作為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消費觀念,具有雙重性。
一方面是高消費傾向,另一方面又保留某些傳統消費意識。二者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激烈碰撞。
但是,在上一世的華夏,傳統意識卻總是在被克服中!
節儉節約的觀念,已經基本不復存在。特別是青少年一代中,過去那種“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生活觀念基本上徹底消失了。
吳長庚當然不會忘記上一世華夏在高消費狂潮中,出現的多種畸形消費現象。盲目消費。
有些人並不具備高消費條件,但為了趕潮流,滿足自己的物慾,也擠進所謂的“名牌貴族”群。假公濟私。購買高檔品竟然可以公款報銷!貪臟開銷。用貪污公款或非法集資款購買樓房、高級轎車等大肆揮霍。公款吃喝。這種吃喝開銷或列入成本,或從行政項目支出,全國一年最少吃掉1000億!
貧富差距懸殊。一個所謂的“明星”人物一件服裝可以花掉五位數,而四位數就夠科研工作者掙半年的。搞導彈的,竟然比不了賣茶葉蛋的!
最讓吳長庚感到痛心的是,新華夏建國三十年勒緊褲腰帶鍛鍊出來的八千萬產業工人隊伍,到了21世紀,他們竟然淪落成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弱勢群體。
現在,吳長庚通過煽動他的小翅膀,來企圖改變這歷史前進的大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