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平反昭雪
趙楓再問:“敢問陛下,是否會覺得揚州官場風氣敗壞,臣自作主張前往整治,有失陛下的顏面?令朝廷蒙羞?”
畢竟揚州清出了一堆貪官污吏,百姓不知朝中的官位與制度,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天子的疏忽、甚至是縱容,才會出現如此數量眾多的貪官。
“怎會?!”李世民有些驚訝於趙楓的想法:“愛卿怎會這樣認為?”
如果換做其他君主,說不定真的會認為趙楓此行乃多管閑事,畢竟把事情捅出去了確實有失皇帝的顏面。
然李世民乃當世明君,不僅不會覺得趙楓的舉動是在給他拖後腿,反而對查出來的貪官有一個算一個,全都要當著天下百姓的面一一懲治了才肯罷休。
“臣主動揭穿揚州官場的亂象,陛下是否會認為臣有越權之疑?畢竟此前臣前往揚州並不是為了清掃官場上的亂象,只是為了尋找唐大使去的。”
趙楓決定把之前揚州官員責問他的話一一拿來向李世民求證。
“每次愛卿外出,總能給朕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次也不例外。”
夜色已深,日理萬機的李世民雖然有沉重的疲憊感,但臉上仍保持着發自內心的笑意:“朕不會認為愛卿越矩,甚至有許多次都是愛卿仗義出手,才有完滿的收穫。”
“還請陛下容臣問最後一個問題。”趙楓請示道:“臣這次是否讓陛下為難?是否令陛下認為文武百官以臣馬首是瞻?”
“並不!正相反,朕十分支持愛卿的決定!”李世民認為自己有必要打破趙楓心裏的顧慮,即便趙楓的這些顧慮也多多少少與他有些關係。
以往趙楓雷厲風行,說話做事並不會顧忌旁的。皆是一次次李世民對趙楓一直累積的疑慮,才使得現在的趙楓行事有些瞻前顧後。
李世民並不是察覺不出的趙楓的轉變,但他暫時選擇保持不許諾的姿態,不會許以趙楓某些看似不重要、實則事關重大的決定。
劃清了原則后,李世民還是決定對趙楓予以安撫:“如果惡吏不能及時清除,朕予以包庇,最終騎虎難下的還是朕…對不正之風定不能妥協,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是以朕並不介意!”
“陛下不介意就好。”趙楓輕嘆一聲,決定如實稟告。
“這次回長安,不少人與臣說不應該把這簍子捅破,有可能會讓陛下丟了臉面。可是臣始終認為,如果任由那些貪官繼續在揚州為非作歹,才是真的丟了陛下的面子!”
李世民神情嚴肅,鄭重其事的說道:“毒瘤不除,魚枯生蠹。貪官污吏必須要除,個人臉面如何能比天下蒼生更重要?!”
有了李世民的表態,趙楓終於放心了。
李世民感謝趙楓的拼勁兒又心疼他的辛苦,“時間不早了,愛卿一路風塵僕僕,先回去歇息吧。”
出了太極殿,趙楓有些后怕的回頭,抬頭深深的望了太極殿的屋檐一眼,生怕李世民會做出火燒太極殿,把趙楓搜集來的證據一併銷毀的舉動。
只不過趙楓此舉有些多慮了,李世民並不是懦弱的君主,更不會做出火燒證據、粉飾太平,以求事情不會透露出去的愚蠢舉動。
趙楓這次生擒譚斯回長安,更把證據上呈到李世民面前,換來的結果是唐遜與唐珠珠的案情得以沉冤昭雪,而所有牽涉其中的揚州官員全部都被罷免。
為避免揚州的大部分官員都被懲治,以致揚州陷入無人治理的情況,李世民下令揚州的一切事物暫時由楚州知府協同處理。
待吏部對有可能適合派往揚州的合適官員進行考察后,再由李世民選擇的委任人選,趕往揚州赴任。
解決了貪官污吏的事情,趙楓還要看看李世民接下來的動作,畢竟譚斯號稱手中握有不少朝廷大員的把柄,也不知道李世民最終會對他如何安排。
譚斯手握多名大員的把柄,二者之間的官謝絕不是簡單的服從,而是互相依靠又互相牽制的關係。
如今譚斯被抓,則朝廷大員的秘密便有泄露的風險,一時間,牢獄反而變成了對譚斯最好的庇佑。
趙楓則對接下來的情況拭目以待,想看看究竟會有哪位朝廷大員會按捺不住對譚斯出手。
李世民並不着急處理譚斯的事情,反而催促趙楓與唐遜儘快着手戰船的建造。
趙楓與唐遜商量道:“原先揚州造船廠里由譚斯負責監督的那批船質量不好,只能收回廠里進行補強改造,戰船自然也不能從那批船隻里出了,只能新造。”
“本王認為,還是由大使您負責監督造新船最好。您有監督造船的經驗,畢竟當初討伐高句麗的那批戰船大部分都是由您負責督建的。”
對於唐遜,趙楓向來都是鼓勵為主,絲毫不吝嗇誇讚的詞彙。
“而且大使心思乾淨,不會貪污造船的材料銀子。本王亦消息大使會同本王一樣,堅決抵制粗製濫造,偷工減料的造船現象。”
經過趙楓的努力“勸說”,唐遜終於點頭答應負責戰船的督建一事,顯然是對趙楓的誇讚十分受用。
對於建造戰船的種類,趙楓給唐遜提出了自己的拙見:“這次東征,本王建議戰船的類別要比以往有所增加,樓船、艨艟,鬥艦、走舸、遊艇和海鶻着六種戰船一定都要加上。”
“王爺知道的還不少?”對於趙楓如數家珍一般的完整念出六種戰船的類別,唐遜並不是不意外的。
至少趙楓肯用心,而且他也感受到了趙楓的用心,並不是紙上談兵。
“對了!”趙楓還有不少心的思路與想法:“水密封艙的技術,大使可會做?”
“當然知道!”唐遜驕傲的挺起胸脯:“當年我為陛下造船討伐高句麗的時候,早就用了這項技術!當時為了造船,差點沒把江西江南的木材給用了一大半!”
回想當年,唐遜的情緒明顯激昂起來:“當時陛下要求我比照遠洋船的規模造船,長度比原先的大船多了五、六丈,總長一共是二十七八丈,能把王府里的幾百名僕從一起裝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