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血濺宮闈

一 血濺宮闈

自鴻蒙初辟、天神創世,吾國已歷五十一代天皇,如今在位的乃是天推國高彥天皇【1】。是年,天下五畿七道風調雨順,無旱無澇;五穀豐登、四海清澄,百姓鼓腹而歌,好一派太平盛世之氣象。良禽勿須擇木,自能安棲;賢臣勿須擇主,自有任用。為紀此昇平年景,朝廷圖書寮【2】遍搜唐國典籍,上奏天皇,改年號為“大同”【3】。

大同元年,平城天皇即位未久,即下詔為皇太弟神野親王營建東宮御所,命他遷居其中。如此優禮厚待,蓋因先皇在世之日,曾特別恩寵神野親王,故而遺澤蔭庇至今。神野親王天資聰穎,博覽經史、貫通古今,兼且雅擅草隸。就連隔海的唐國,也有人極為欣賞他的書法,求其惠贈題字。

那時唐國的皇帝乃是憲宗,聽遣唐使盛讚平城天皇德政,便派遣使者來國,互市貿易。新羅國哀庄王【4】亦與本朝通好,循例進奉貢品數十船。

平城天皇因體弱多病,繼位不久便欲將皇位讓予皇太弟神野親王,但殿上公卿眾口一詞,紛紛勸諫道:“茲事體大,還望吾皇三思。”

某日夜間,平城天皇於眠中得一奇夢,夢中見先皇面向自己,縱聲吟詠短歌道:

晨起未聞鹿鳴,夜深躊躇難返。

天皇一驚而醒,細細咀嚼歌中含義,悟到先皇是希望自己早日讓位。

又一日夜間,天皇夢見有使者攜來先皇口諭,當殿宣道:“早良親王【5】之亡靈,因無後裔子息供養,遂至柏原御陵【6】向朕陳情,請求予以修廟供奉。朕已應允,你速去辦理。”

平城天皇醒來后疑懼交迸,頗覺這些怪夢均因自己優柔寡斷而起。慌忙召來法師、神官,登臨祭壇,為早良親王祓禊超度。此後又追封早良親王為“崇道天皇”。

大臣藤原仲成與其妹葯子,竭力勸阻天皇道:“《周禮》雖載:觀天地之會,辨陰陽之氣,以日、月、星、辰可佔六夢【7】之凶吉。然則,陛下難道真的要以幽暗不明之夢,來裁斷乾坤綱常?陛下不過是氣血虛弱,遂為邪佞所趁罷了。”當下傳令,命御醫出雲國廣成對症製藥,為天皇調養御體。

公卿臣僚們也聚集在一塊兒,商議對策。他們決定派遣祓禊神官前往全國各地的神社,同時召伯耆國高僧玄賓法師進京。玄賓法師曾任僧都【8】職司,后因看不慣弓削道鏡【9】倒行逆施,憤而辭官,隱遁山野。此番奉召入宮驅魔,他全力施為,七日之後,魔氛盡散,遂啟稟天皇,懇求准予辭行。天皇身心漸安,喜慰之下,欲留玄賓多宿幾日。但玄賓似有所悟,竟無視天皇意旨,自行歸返伯耆國去了。

另一方面,藤原仲成與葯子千方百計地獻媚逢迎天皇,明裡處處投天皇所好,暗中則處心積慮,想方設法離間天皇的左右大臣。天皇雖略有察覺,卻一笑了之,並不深究。皇宮中照常夜夜笙歌,美貌少年與嬌艷少女重重環繞,翩翩起舞,齊聲高唱天皇御制短歌,歌云:

雄鹿呦呦覓佳偶,聖心如露溶寒霜。

葯子見天皇興緻頗高,頻頻舉杯,也即翥鳳翔鸞,起舞助興。她揮團扇拂長袖,歌道:

三輪神社門開敞,吾皇千秋萬古存。

歌舞盡興,次日天皇神采奕奕,上朝理政不提。

且說那神野親王工於文藻、玄鑒宏達,難免受小人嫉妒,屢有讒言入於平城天皇之耳。天皇每逢小人進讒,總是默忖道:“本朝自皇祖神武天皇【10】仗劍東征、舉矛開國以降,直至第十代崇神天皇,史書皆無詳細記載【11】,《日本書紀》對此亦不得要領。此後儒教由漢土傳入,國人本應以聖賢之教律已、以聖賢之道待人,懲惡揚善,恢弘正氣。可惜世風日下,姦邪當道,滿目巧言令色之徒,攪得天下擾攘難安。朕雖疏於讀書,才薄學淺,卻也知遵照聖賢教誨,黜邪崇正,如此方是治國之道。”遂不理讒謗流言。

某日天清氣朗,萬里無雲,突然雲天之上傳來“隆隆”震響聲。正在大殿上打坐的空海大師急忙默誦咒文,手持念珠大喝一聲,從空中掉下一個奇形怪狀的物體。大家圍攏一看,竟是蠻人乘飛車來此。空海大師將其擒住,置於箱中。又命人將箱子拋入難波津。忌部濱成【12】在怪物隕落處掘地三尺,朝天禱告,以逐邪氣。此事甚奇,不知何解。

再說皇太弟神野親王,這日親往柏原御陵,參拜父皇陵寢。他在桓武天皇陵前獻上一道密奏,奏文內容除親王本人外,他人全不知曉。

翌日,平城天皇亦至御陵參拜。公卿百官前呼後擁,左右大將、中將佩劍持戈,護衛御輦。珍饈美味、金銀幣帛擺滿供台,松柏樹上彩絛飛舞。如此盛況,唯有上古神之世代時,方能與之相類。雅樂寮【13】的笛師、唐樂師、腰鼓師、伎樂師等,分列左右,笙笛鼓樂、急管繁弦,就連尋常車夫、兵卒,也聽得如痴如醉。

忽然,鉛雲低垂,天色登轉晦暗。烏雲由山後翻湧而至,四周漆黑一片。文臣們慌忙扶天皇上了御輦,武將及衛士們在車輦旁護衛,眾人保着天皇回到了皇宮。

在“陛下返宮”的高呼中,大伴氏人【14】急急開啟宮門。御醫們聽說天皇受驚,迅速調配好良藥,送入御所。天皇雖安然無恙,但心中已認定拜陵時所遇之事,乃是先皇催己讓位的警兆。他持杯在手,以雙崗蕨調味,吃着一條栗棲野河中的鱠魚,默然沉吟。當晚明月皎潔,布谷鳥的鳴啼清脆悠遠。過了片刻,天皇步入寢殿安眠。

次日清晨,召空海大師殿前問對。天皇問道:“上古的三皇五帝暫且不提,請大師講講後來的帝王是怎樣治國的?”空海回稟道:“無論何邦何國,皆非先立禮教方才開國的。昔時殷湯‘網開三面,德及禽獸’【15】,便是得民心之道。望吾皇勤勉政務、事必躬親,使黎民百姓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飢則得食、渴則得飲。若如此則民風淳樸,蒼生不生非份之想,天下垂拱而治矣!”

天皇頷首讚許,深以為然。

皇太弟神野親王此時也在殿上,與天皇一起聽空海大師縱論古今。天皇問神野親王道:“周朝享國八百餘年、炎漢享國四百餘年,你且說說,它們是如何令國家長治久安的?”神野親王向來慎思明辨,默忖片刻,答道:“周與漢享國雖久,但周開國七十餘年後,國力便日趨衰弱【16】;而漢高祖屍骨未寒,呂后已篡權亂政。凡此種種,皆非秉政者所能預料。故而長治久安,並不全憑人力。”

平城天皇道:“皇弟所言,難道是指‘天意’?‘天’者,乃皇祖天照大御神光照大地之處。又有謂‘高高在上,空空曠曠’即天。儒者言:‘天即主宰,主命祿。’佛家則云:‘天,十界之一,天眾所居,有樂、善、妙、高、勝之趣。天帝時常聆聽佛理。’然天命渺渺、天數難測,眾說紛紜,歧義多端。到底何為‘天意’?實在令人費解。”

皇太弟聽畢,沉默不語,躬身退出大殿。

翌日早朝,平城天皇頒旨退位,讓皇位於神野親王。神野親王上表固辭,云:“天下神器,不可輕傳。皇業大寶,非聖不踐。”平城天皇堅持讓位,神野親王遂即位登基,是為嵯峨天皇。

平城上皇退位后,打算遷居舊都奈良。從元明天皇【17】到桓武天皇,皆定都於奈良,歷七代之久。有首歌如此讚頌奈良城:

如花開之盛,若花綻之芳,欣欣向榮。

上皇因為憶起這首歌,所以決定搬到奈良安居。

選好吉日,平城上皇一行出了京都,望奈良而來。鸞輿行至宇治川沿岸,上皇令暫且在此歇一歇。他遠眺河川,詠道:

武者勇無儔,盡忠奉君皇。吾願前方奈良道,萬代平坦似板橋。

詠畢,命歌人連唱七遍。上皇興猶未盡,舉杯道:“雖不見漁人翻波逐浪,沙洲上卻有水鳥群聚嬉鬧。會此妙景,當浮一大白。”葯子忙為上皇斟滿美酒,上皇吩咐道:“就以此地地名為題,諸位卿家各詠歌一首,如何?”

葯子先詠一首,道:

丹霞映紅朝日山,宇治河風穿衣袖。

上皇笑道:“河風涼爽,甚快胸臆。”

左中將藤原惟成也跟着吟詠一首,歌曰:

願侍君上渡川去,敬祝聖皇無煩憂。

兵部大輔橘三繼也和道:

兩岸繁花似麗姝,山吹花開迎吾皇。

上皇笑道:“愛卿歌中的山吹花【18】,可是來自藤原京一帶?那兒乃是飛鳥【19】舊都,還留有大草香皇子的宮殿呢!”

當天上皇與眾臣僚還詠了不少歌,毋庸一一贅錄。

當晚在奈良坂游宴,上皇問道:“常見人以‘側柏’入詩,‘側柏’寓意着什麼?”葯子答道:“側柏的葉子正反兩面都相同,比喻人心在表面上看不出好壞。不過,侍奉吾皇的大臣,全都忠心耿耿,不會有不測之徒。”上皇頷首微笑。是夜,寢於舊宮。

第二天清晨,內侍高卷珠簾,上皇遠眺四方。東面是春日山、高圓山、三輪山諸山,逶迤綿亘;南面鷹鞭山高聳入雲;西面葛城山、生駒山,山色如黛、蔥鬱青翠。上皇自言自語道:“本朝定都奈良,歷史悠久。不知何故,先皇要將帝都北遷至平安京【20】?”正沉吟間,有人稟道:“北面乃元明、元正、聖武三位先皇的陵寢。”上皇忙垂首恭立,遙向北面而拜。此時,奈良舊都古剎林立、佛塔遍佈,城中尚有眾多百姓未曾遷往京都,繁華一如往昔。

上皇因要參拜東大寺毘盧舍那佛【21】,用過早膳便起駕離宮。至寺中,佛像高大,上皇昂首仰視,驚嘆道:“真是宏偉啊!毘盧舍那佛誕於西方極樂凈土,而今以陸奧之金粉塗身,愈發熠熠生輝、光華耀人。”寺中法師稟道:“此尊佛像系依《華嚴經》中所描述的佛相塑成。我佛如來善能變化,身軀縮小可容於穀粒中。唐時肖像渡海傳入本朝,佛像腳底鐫有‘開元’年號。天竺國曾三度大興土木,營造佛像。佛像高五尺余,顯如來真容。望吾皇體惜民役勞苦,勿效天竺之擾民。”上皇臉色微變,卻並不發作,只寂然無言。此亦上皇性情柔善,令人敬仰之處。平日裏即使是對葯子、仲成等人的挑撥離間,上皇亦未見責,至多整整御烏帽子【22】,庄容正色以表明態度罷了。

進膳時,上皇怒氣已消,霽顏道:“難波漁夫貢奉鮮魚那段故事,是否就發生在這附近?”

葯子答道:“昔年應神天皇立幼子菟道稚郎子為皇太子,應神天皇駕崩后,按照他生前遺囑,群臣欲立菟道太子為皇。但菟道太子言道:‘豈有兄長在,而幼弟為君者?此事有違聖人教誨。’遂要將皇位讓給大鷦鷯皇子。大鷦鷯皇子認為先帝遺志不得違背,也不肯即位為君。於是兄弟二人推來讓去,竟使皇位空了三年之久。那時因兄弟相讓,難波的漁夫進貢鮮魚,都不知該送往何處,以致鮮魚俱都腐爛。後來菟道太子為了使兄長不再為難,終於一死了之。大鷦鷯皇子這才即位,是為仁德天皇。百姓感佩不已,尊之為‘聖王’。兄弟二人的事迹代代相傳,流芳百世。

“推古論今,陛下您也是將皇位讓予兄弟,在位僅四年便隱退奈良。天下百姓及文武大臣對此都極為失望。人人皆言:‘而今在位的天皇,熟讀唐書史籍,定是效仿唐國惡弊,篡奪了上皇大政。’”

上皇聽葯子如此說,連忙搖手阻止道:“不可胡言!”

葯子卻繼續道:“陛下理應明白,如今群臣都盼着您能回京複位呢!”

嵯峨天皇的數名心腹當時也在場,聽了這話,心中嘀咕,私下交頭接耳,小聲議論。

仲成跟着奏道:“陛下對外可推說御體有疾,退位只是一時權宜之計。如今御體痊可,可複位執政。若現任天皇意有不滿,臣右兵衛督願領兵進抵奈良山、泉川,宣示陛下天威。”

不久后,一首讖謠在京都內外傳得沸沸揚揚:

南國春暖鮮花開,北窗飄雪人心寒。

讖謠傳入朝中,嵯峨天皇立即召來奈良近臣一一查問。有人出首道:“謀逆之事皆系葯子、仲成二人主謀。今年春正月,照例須向奈良內廷貢奉藥材三種,然只得屠蘇、白散,未見度嶂【23】。上皇詢問因由,葯子淚下沾襟,泣道:‘臣不敢獻度嶂。只因度嶂二字,有度過險嶂之意。奈良坂雖寬順平坦,奈良青山卻層巒疊嶂,阻擋着陛下的前路。陛下既無法度過那險嶂峭壁,回到京都,臣又怎敢獻度嶂?大和國的供物也因此未能盡數貢上’……以上即葯子在上皇御前所言,其他的話,微臣便不知曉了。唉,欣逢盛世,葯子、仲成卻意圖不軌,為一己私利,欲陷蒼生於干戈,真是令人悲嘆。”

嵯峨天皇查察屬實后,立即派遣官兵,擒拿仲成,梟首懸屍於奈良坂示眾。葯子也被軟禁起來。

高丘親王乃上皇第三子,本已定為儲君。受“葯子之變”連累,嵯峨天皇對上皇頗有顧忌,遂廢高丘親王太子之位,下詔令其削髮為僧。親王出家后,法名真如,先是師從道詮學習三論【24】,后又拜在高僧空海門下,潛修真言宗奧義。貞觀三年【25】,真如出海入唐。學成后,又一路翻越蔥嶺、過羅越國【26】,返回本朝。朝野上下欽佩不已,都希望他登基為君。

再說葯子遭軟禁於幽宮后,不但毫無悔過之心,反怨氣鬱積,難以紓解,終於橫刀自刎,血濺宮闈。血跡洇染在絲制帷屏上,始終不幹。據聞曾有勇者以矢射之、以刀劈之,箭折刀鈍,皆不能入。世人無不驚悚。

上皇對此卻概不知情,只以自身失於檢點之故,發願出家。史載上皇終年五十二歲。

——————————————————————————————————

★註釋:

【1】高彥天皇,即平城天皇,其謚號為“日本根子天推國高彥尊”。他於785年被立為太子,806年因桓武天皇駕崩而繼位。809年時,由於身體病弱,讓位給異母弟嵯峨天皇。

【2】圖書寮:日本古代負責書籍管理、國史編纂的部門,也擔當佛經、佛像的管理。

【3】延歷二十五年五月十八日(公元806年6月8日),日本改元“大同”。

【4】哀庄王:姓金名淸明,后改重熙,是新羅第四十代君主。

【5】早良親王:桓武天皇之弟,因捲入藤原種繼被暗殺事件,遭到流放。早良親王堅持自己無罪,最終屈死於流放地。他死後桓武天皇家災禍不斷,皇太后與皇后相繼去世,宮中又出現靈異事件,皇太子也病入膏肓。桓武天皇筮卜問占,陰陽寮認為是早良親王的怨靈作祟。於是桓武天皇為早良親王修廟建寺,並追封為“崇道天皇”。

【6】柏原御陵系桓武天皇陵寢,位於京都市伏見區深草坊町。

【7】《周禮》六夢:一曰正夢;二曰噩夢;三曰思夢;四曰寤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

【8】僧都:日本模仿中國之制,設立的統率僧尼的官名。職位次於僧正、僧統。

【9】弓削道鏡(?~772),日本奈良末期僧人。752年進宮中道場,因受孝謙女皇寵信,一路高升,766年授法王位。他大力推行佛教政治,儼然“無發天皇”,被反對者稱為“妖僧”。后因篡奪皇位失敗,被流放到下野國藥師寺,卒於此地。

【10】神武天皇:日本開國之祖、第一代天皇,傳說他建立了最早的大和王權。

【11】崇神天皇是最早可考的天皇,在他之前的九代天皇,第一代神武天皇的傳說含有大量神話色彩,不能確定是否真的存在過。自第二代綏靖天皇,到第九代開化天皇之間的八代天皇,在日本史書上僅有年表(即位、系譜),而治理事迹卻付之闕如,故被稱為“闕史八代”。

【12】主管祭祀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

【13】雅樂寮是古代日本樂舞的教育機構。

【14】大伴氏是古日本強勢氏族之一,系以服務皇室的職業名為姓氏的家族。氏族首領稱為“氏上”,同族成員稱為“氏人”。

【15】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見《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16】《史記?周本紀》:“昭王之時,王道微缺。”從周武王算起,到周昭王時,正是七十餘年。

【17】元明天皇(661~721):日本第四十三代天皇,女天皇。在位時模仿唐都長安,建平城京。710年遷都平城京(奈良古稱),開創奈良時代。

【18】日本稱棣棠花為“山吹”,自古以來即是詩人吟詠的對象。詩人認為山吹花開之時,是山魂蘇醒的季節,為大地帶來光明的色彩,象徵著希望與美好的未來。

【19】飛鳥時代:始於592年推古天皇遷都飛鳥,止於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

【20】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將首都從奈良遷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啟平安時代。

【21】毘盧舍那佛(梵文Vairocana),又譯為“毘盧折那”、“毘盧遮那”、“盧舍那佛”、“遮那佛”、“大日如來”。原出自《華嚴經》,是釋迦牟尼的別稱。但因譯音不同,造成後世各宗派對它有不同的解釋。

【22】烏帽子:以薄紗或是絲絹製成,外表塗以一層黑漆,重量很輕。烏帽子的種類很多,公家一般戴挺直的“立烏帽子”。

【23】屠蘇:漢末名醫華佗創製的藥酒,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的功效。白散、度嶂均為方劑名。

【24】三論是佛教三論宗的經典。三論宗:因依《中論》、《十二門論》和《百論》三論立宗,故名。

【25】此處的“貞觀”,是日本清和天皇的年號,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上田秋成計算有誤,高丘親王是貞觀四年(862)率僧俗六十人乘船前往唐土,不是貞觀三年(861)。

【26】羅越國:馬來半島南部的古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雨月物語·春雨物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雨月物語·春雨物語
上一章下一章

一 血濺宮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