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幕府內外
平手義光充分明白父親的用意。
讓手腕靈活,又站得穩大局的德川家康到奧羽坐鎮,代替幕府鎮場子,確實可能會有很好的效果。
其他人無論是平手家直臣還是外樣大名,似乎都找不出更佳人選。
空出八十萬石領地,倒是簡單。
奧羽地區的檢地本來就進行得十分粗糙,水分極大,到處擠一擠不愁挖不出來,更何況現在如此廣泛的一揆,很多外樣的表現不怎麼樣,改易都不用找理由。
但是,問題在於,平手義光找不到開口的恰當時機。
最近幾年一共進行過好幾次“國替”了,之前每一次都有充分的理由。
京極高吉從北近江到丹波並不引人注意,這傢伙除了有個門第之外,便只剩下生出個漂亮女兒的運氣了,完全沒有任何掌握國政的實力。靠裙帶關係“復興門楣”的花架子,往哪放都是無所謂。
接着上杉景勝讓出了越后,本來打算派去下總結果變成相模,不僅搬了家知行也大幅減少,那是因為他在“御館之亂”當中處於困境,沒有談條件的餘地,後來又有家臣公開出言不遜。
大友義統到上野,同樣是受到了懲戒,離鄉加上減封,源於他老爹太不靠譜,一門心思信仰切支丹還不忘四處勾引人妻,給“九州征伐”帶來了大量負面影響。留下一份家業,便已是格外開恩。
長宗我部元親從窮苦閉塞的四國遷居相對富饒的豐前、豐后,領地還從四十七萬石變成七十萬石,差不多是增加到一倍半,顯然是為了酬謝他多年來對平手家事業持續的鼎力支持。
武田勝賴捲入了飛驒國江馬輝盛的蠢事,雖然本身並無責任,為了避嫌還是轉封了,肥后加肥前南半部分九十多萬石,數量上幾乎沒變,經濟條件則大有好轉,考慮到喬遷成本算是平調。
以上這一系列行為,都可以說是“事出有因,問心無愧”。
但是德川呢,現在實際領地有三河、遠江、尾張下四郡,自稱共七十七萬石。如果轉封奧羽偏鄙地區的八十萬石,那隻會被認為是惡意吧。
今日豈有理由苛待德川家康?
此人並不像長宗我部元親那麼“識時務”,一直擺出“尊重幕府”的態度,直到足利義昭潛逃琉球,朝廷任命平手汎秀為新任征夷大將軍,他才肯真正稱臣。
但是除了口頭上的名分問題之外,就沒有絲毫可指摘之處。
而且,這種行為傳出去會被大眾輿論認為是“恪守武家義理”,不僅不應該懲罰,相反應該表彰才是。
平手義光靠自己的耳目就知道:長宗我部元親受封南伊予、西贊岐等處領地時,很多人暗地謾罵譏諷,說是“一直舔着靴子的狗終於吃到骨頭”;而德川家康得到從織田信忠那裏剝奪的尾張下四郡時,卻普遍聽到“三河守的為人配得上這份恩賞”的評價。
輿論之區別可見一斑。
僅以列國之間的聲譽而論,這麼多外樣大名里,恐怕唯有新近受封山陰十萬石的山中幸盛可居於德川家康之上,其他的都不能比。
倘若連德川家康都受到冷遇,其他諸侯會怎麼想?
老爹汎秀或許有足夠的資歷,去強行壓制天下的不滿,但是義光覺得自己的威望還比較有限,不可肆意浪費。
甚至有一絲埋怨的念頭泛了起來——
哪能這麼坑兒子呢?
這麼拉仇恨的事情您老人家自己上還成,我是不敢的。
難道這是對我的考驗不成?
但考驗的究竟是啥?
太難懂了。
竹中老師過世了,虎哉師傅在京都忙,手下的弟兄們都太年輕就算是神童也不可能看明白。要不問問身邊的輔臣小西行長?但內心總覺得此人不可完全依仗……
諸般心思,左思右想,猶豫良久,剛滿二十歲的平手義光終於下定決心,汗流浹背顫抖地拿起筆,生平第一次對父親的命令提出了反駁。
他竭力想把言辭搞得隱晦一些。
不過既然意圖是要唱反調,總是隱晦不到哪裏去的。
吩咐了最親信的家臣將信函送出去,平手義光擔驚受怕了好幾天。
結果——
十餘日後,汎秀的回信卻是:“誠如吾兒所言,是我一時不慮。河田新九郎病危已至彌留,喪事之前我不擬離開近畿,轉封德川之事請自行斟酌。”
義光這才鬆了口氣。
他與河田長親不算特別熟,但知道這名家臣多年來的地位。既然是此人病危,父親一時失察也是很正常的。
類比一下假如是井伊秀直、加藤嘉明、平野長泰不在……想像不出來,二十歲的人實在想像不了死亡的場面。
總之,知道其中並無什麼特殊內情之後,平手義光主動喚來了德川家康並試探性地提問說:“有人推舉閣下,想讓您轉封奧羽,以鎮壓附近的不法之徒。不知對此有何看法呢?”
德川家康不假思索應道:“任憑幕府驅策便是,中納言大人若有所需,就請下令。”
聞言平手義光愣了一愣,又指着地圖笑道:“不知您希望拿到那一塊地盤作為新領地呢?”
德川家康一眼都沒去看,低頭回答說:“只要保持與現有知行同等數量就足夠了,相應的困難臣下會想辦法克服的!”
平手義光沒再開口,輕輕點了點頭。
既然是這個態度,更不可能平調轉封了。
他沒有聲張此事,而是首先從汎秀那裏得到許可,讓德川家康作為代理大將領着關東聯軍數萬人前往奧羽平定一揆。
花了兩個月左右時間,取得了連續的勝利,大致解決了眼前問題。
然後平手義光以“態度可疑”或者“作戰不力”的理由,處罰了一批表現最差勁的小勢力,又臨時加強檢地力度,半是唬騙半是恐嚇地壓榨出一些“瞞報”地產。
這一系列拉仇恨的事情,都讓德川家康負責出面,最終空出了一百一十四萬石領地,全部交給他。
平手汎秀予以認可,派人送來簽了名字的知行狀。
並隨即命令,讓南伊勢二十七萬石國主,傻女婿佐佐秀成遷居信濃四十萬石;北伊勢諸多小領主部分轉封下野飛地,部分納入旗本序列;三河作為東海道門戶由一門眾平手季胤把守,空出來的因幡交給另一個族弟平手長辰。
這樣一來,和泉、河內、山城、近江、越前、大和、伊勢這一大塊肥沃的土地就連在了一起,作為幕府最重要的“天領”存在。
向前沿海路伸出去,淡路、伊予、筑後、筑前也都直轄,將界町和博多兩個商貿中心連接起來。
關東最富饒的武藏、下總、上總北部則是不與京都接壤的大片飛地。
另外作為飛地的還有石見、但馬、佐渡三大銀山產地,以及儘管減產仍還有不少儲量的甲斐。
再加上各地零星的小塊“御料所”,目前約是六百八十萬石。
同時所有上規模的礦山和港町,都已經被種種手段收為幕府所有,估計正常的年收入在二百萬貫左右。
平手汎秀有三個年級稍微大一點的兒子。
夜叉丸過繼給畠山家取名秀高,領有紀伊南部。
修羅丸過繼給三好家取名秀長,領有阿波一國。
梅若丸過繼給今川家取名秀氏,領有駿河一國。
將來若是表現不錯的話,汎秀有意將紀伊北部交給畠山秀高,土佐交給三好秀長,遠江交給今川秀氏。讓他們三個作為沒有繼承權的支系來拱衛宗家。
當然前提是“表現不錯”。如果是廢物的話肯定不會多給任何東西。
作為首任幕府將軍的親生兒子,將來這仨顯然會有着其他一門眾無法比擬的地位。
尚未元服的,弱法師九歲、勝利丸八歲、千金丸六歲,還沒到安排的時候。
另外一門眾之中,有五個出人頭地的代表人物。
分別是越后國主平手秀益,三河國主平手季胤,因幡國主平手長辰,備中國主野口政利,日向國主生津貞常。
后兩個人已經被命令改姓平手了。
他們的血緣都比較遙遠,不可能對繼承權產生威脅,所以都繼續保留“平手”的苗字。
根據平手汎秀的佈置,所有一門眾都不能擔任幕府的實職,但可以作為局外人發揮軟性的政治影響力。
剩下的各地大名就都是外藩了。
其中像佐佐秀成、荒木村重、本多忠勝、島清興、小早川隆景、山中幸盛、津輕為信等人,自身沒有傳承祖產,是從平手家手裏領取恩賞,或者得到承認,才能夠成為獨立大名的,屬於關係較近的第一類。
其次,長宗我部元親、織田信忠、京極高吉、武田元明,他們跟平手家有比較深厚的淵源或者姻親關係,算第二類。德川家康可以考慮勉強上榜。
再次,就是宇喜多直家、大友義統、佐竹義重、伊達政宗、最上義光等等,他們屬於是“傳檄而定”,沒有抵抗幕府統一進程的第三類人。
最後,武田勝賴、毛利輝元、島津義弘、上杉景勝這些曾經與平手家刀兵相見過的,定位又要差一些。
這種外藩的分類並不打算公開明文規定死,只是作為內部傳承下來的施政參考。同時名單也會不斷調整變化,總之要讓歷任幕府將軍心裏有數。
仍然是個“依靠誰,團結誰,爭取誰,孤立誰,打擊誰,消滅誰”的問題。
準確來說,再怎麼親近的外藩,頂多也只到“團結誰”的地步。真正值得幕府依靠的,僅有直屬的家臣。
而這批人完全採用了與一門眾和外樣大名截然不同的知行體制來衡量。
首先最大的區別在於,直屬家臣雖然名義上擁有土地的完整權限,實際上是不允許親自下鄉治理的,一律要求統一把土地交給幕府的奉行眾代為管理,收穫之時根據一定的比例領取對應的祿米。
這個比例每年可能會變,根據總體收成情況決定。
相當於把武士從純粹的土地貴族,轉化為半貴族半官僚。目前尚未有徹底轉化為職業官僚的想法,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然後,幕府直屬家臣的知行,被劃分為“家祿”、“勛祿”、“職祿”三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