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思想 第一節 東西
子文經常思考東西方文化的差別,感覺東方更注重人的情感,西方則有更多的理性。
講到社會管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人之初性本善,老百姓寄希望於明君、好人當道,習慣於道德禮治。要是遇着好皇帝自然是人心向善、百業興旺、社會繁榮。西方以人皆自私為基礎健全法律、以法治人,相對的社會更加理智和穩定。有時又會顯得過於冷冰冰或者說有點**裸。
某種程度上中醫和西醫代表了兩種文化的典型。
西醫是科學而嚴密,治療效果是立竿見影,就象是一部精細的法律,隨便一個大學醫科畢業生、只要記性好都能輕易掌握和使用。利用器械能夠準確測量各種身體參數、判斷病症程度,有對應的精確成分的各種藥物。正是由於西醫的科學性、可重複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使得西醫在世界範圍的應用遠遠超過中醫。
中醫則更象是一門藝術。對病症是先壓制、調養,然後去除。首先要強調有經驗,最簡單的例子是微妙的脈象,其輕重緩急根本不能量化,只能憑醫師自己的感覺。還特別講究悟性,難於做到名師肯定出高徒。
又是中庸觀點。正因為中醫太難以把握,一旦精通卻是醫術高明無比,學不深的人肯定就太平庸了,兩者真是天壤之別。西醫比較顯而易見,醫生質的差別就不可能太大。這種狀態極其相似於佛教禪學中的漸進和頓悟,西醫是漸進方式,中醫更多靠感悟。也如同佛教,漸進培養了大批標準化的西醫醫生,靠感悟成才的中醫醫師則較少,頂尖者更是寥寥無幾。
子文拜讀了《黃帝內經》,不禁對中醫產生了深深的崇敬與折服。
寫成於春秋戰國的這本書,對人體生理、病理、人體解剖結構、全身經絡運行等論述,比近現代才興起的學科更精深和全面。比如現代的身心科學,許多的理論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出。
西醫對病症的研究通常是用反證的方式,某種病症出現后,檢測身體器官參數變化,以後就知道這些參數的出現則預示人患了這種疾病。黃帝內經卻似乎是宏篇大論的講述了各種病因對人體器官的影響以及帶給人的各種癥狀,是由本里而至表象。太高深甚至是很神奇,幾千年前的先祖競有如此的智慧,現代的我們別說要弄懂是為什麼,就是想弄清楚是什麼都很難。這些中醫理論是遠遠的高於西醫,清晰的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就可以對症治療,也可以很好的從根源去預防。中醫的養生之道,則是西醫所更不能比。
有一個小例子,濕疹病人往往會在身體左右極其準確對稱的部位發生小泡疹,子文自認中醫比起西醫來解釋會更加清楚。
兩千多年前的扁鵲,是中國最早的名醫,有一個歷史上著名的扁鵲與齊桓侯的故事。
不妨做一個有趣的假設,讓扁鵲、現代平庸中醫師、西醫醫生給齊桓侯看病。
第一日:
扁鵲經過齊國,齊桓侯款待。扁鵲說“您有疾病在膝理,不及時醫治將加深。”桓侯不相信,認為扁鵲想居功。
平庸中醫師:你氣色沒什麼問題,五官和脈象完全正常。
西醫醫生:您很健康,各項指標檢查都很正常。
過了五日:
扁鵲又見桓侯,說“您的病已經進到血脈。”桓侯還是不信。
中醫師:脈象有點差,不過不要緊,吃了這幾付中藥會好的。我再給你開點滋補品,多注意保養。
西醫生:驗血指標有點點高,吃幾片消炎藥吧。
又過了五日:
見了桓侯,扁鵲說“病情已深人腸胃。”桓侯不答理。
中醫師:氣色差了一點,再吃點中藥。要是想好得快,我開點西藥給你。
西醫生:腸胃指標不大正常,吃些腸胃藥就會好的。
又過了五日:
扁鵲望見桓侯后就退走。桓侯奇怪,派人詢問,扁鵲說“當病還在膝理,湯熨可治好;到了血脈,針石之法可治好;入到腸胃,酒醪可治好。深入到骨髓,則無可奈何。現在桓侯的病已到了骨髓,我也無計可施。”
中醫師:氣色不大好、脈象差,不要急。中西藥一起用,你很快就會好的。
西醫生:指標不正常了,打幾針吧,消消炎可能就沒事了。
又過了五日:
桓侯發病,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不知去向。
中醫師:我已看出來了,你病得不輕,開些中藥給你調理調理,實在不行你就去西醫開刀吧。
西醫生:檢查結果出來了,你的腸胃功能嚴重損壞,看來只能動手術了。
手術后才發現病毒已經擴散。
齊桓侯還是死了。
這個離奇的今古同治病看起來有點荒唐,卻也是令人覺得悲嘆。人類發展進步了兩千多年,沒想到醫術倒退到這種程度,中醫更是無顏以對先祖,扁鵲只觀了象,現代平庸的中醫師是又觀象又把脈,卻仍是後知後覺,實在不行還扔給西醫。治病都談不上,更何談防病呢?
對很多瀕於滅絕的物種,我們都會大肆宣傳,如大熊貓一樣倍受關注。這麼優秀的中醫我們卻放任自流、讓其逐漸衰敗了,可惜、可嘆啊。這似乎也驗證了我們現代人的心態浮躁和急功近利,難於融入中醫所必須具備的靜心而默默無聞的長久探索,享受不來那冰凍三尺的厚積薄發。有一點也是很關鍵,常人往往難以面對這種可能的結局,畢其一生精力研究中醫、到頭來也許是一事無成。西醫是有投入通常就有回報,而中醫是高投入高風險,成功者稀少、卻是如臨巔峰。
子文的這個觀點不知是否對錯,現代的很多社會科學研究什麼樣的思潮、什麼樣的行為,會導致怎樣的社會現象。而對個人身體整個系統的全盤研究,目前好象還沒有高過黃帝內經的。
外行的子文有時會天真的設想,如果能找到把中醫進行科學量化的辦法,那真是中醫最大的幸事。
如同中西醫學,國畫和油畫也代表了東西方兩種文化的差異。
油畫可以用漸進的方式去學習,豐富的色彩是其鮮明的個性,再抽象也比國畫接近現實。善於表達理性、真實、層次感較強。假設按繪畫水平把畫家分為上中下三類,油畫家中屬中類水平的居多。
國畫更多的要靠感悟,色彩正好是弱項,但是對意境的表述卻可以淋漓盡致。善於表達感性、虛幻、抽象。畫家中屬於中類水平的不多,大部分是下,極少數屬上流。一流的國畫是東方文化思想內涵的典型表現。
子文經常思考東西方文化的差別,感覺東方更注重人的情感,西方則有更多的理性。
講到社會管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人之初性本善,老百姓寄希望於明君、好人當道,習慣於道德禮治。要是遇着好皇帝自然是人心向善、百業興旺、社會繁榮。西方以人皆自私為基礎健全法律、以法治人,相對的社會更加理智和穩定。有時又會顯得過於冷冰冰或者說有點**裸。
某種程度上中醫和西醫代表了兩種文化的典型。
西醫是科學而嚴密,治療效果是立竿見影,就象是一部精細的法律,隨便一個大學醫科畢業生、只要記性好都能輕易掌握和使用。利用器械能夠準確測量各種身體參數、判斷病症程度,有對應的精確成分的各種藥物。正是由於西醫的科學性、可重複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使得西醫在世界範圍的應用遠遠超過中醫。
中醫則更象是一門藝術。對病症是先壓制、調養,然後去除。首先要強調有經驗,最簡單的例子是微妙的脈象,其輕重緩急根本不能量化,只能憑醫師自己的感覺。還特別講究悟性,難於做到名師肯定出高徒。
又是中庸觀點。正因為中醫太難以把握,一旦精通卻是醫術高明無比,學不深的人肯定就太平庸了,兩者真是天壤之別。西醫比較顯而易見,醫生質的差別就不可能太大。這種狀態極其相似於佛教禪學中的漸進和頓悟,西醫是漸進方式,中醫更多靠感悟。也如同佛教,漸進培養了大批標準化的西醫醫生,靠感悟成才的中醫醫師則較少,頂尖者更是寥寥無幾。
子文拜讀了《黃帝內經》,不禁對中醫產生了深深的崇敬與折服。
寫成於春秋戰國的這本書,對人體生理、病理、人體解剖結構、全身經絡運行等論述,比近現代才興起的學科更精深和全面。比如現代的身心科學,許多的理論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出。
西醫對病症的研究通常是用反證的方式,某種病症出現后,檢測身體器官參數變化,以後就知道這些參數的出現則預示人患了這種疾病。黃帝內經卻似乎是宏篇大論的講述了各種病因對人體器官的影響以及帶給人的各種癥狀,是由本里而至表象。太高深甚至是很神奇,幾千年前的先祖競有如此的智慧,現代的我們別說要弄懂是為什麼,就是想弄清楚是什麼都很難。這些中醫理論是遠遠的高於西醫,清晰的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就可以對症治療,也可以很好的從根源去預防。中醫的養生之道,則是西醫所更不能比。
有一個小例子,濕疹病人往往會在身體左右極其準確對稱的部位發生小泡疹,子文自認中醫比起西醫來解釋會更加清楚。
兩千多年前的扁鵲,是中國最早的名醫,有一個歷史上著名的扁鵲與齊桓侯的故事。
不妨做一個有趣的假設,讓扁鵲、現代平庸中醫師、西醫醫生給齊桓侯看病。
第一日:
扁鵲經過齊國,齊桓侯款待。扁鵲說“您有疾病在膝理,不及時醫治將加深。”桓侯不相信,認為扁鵲想居功。
平庸中醫師:你氣色沒什麼問題,五官和脈象完全正常。
西醫醫生:您很健康,各項指標檢查都很正常。
過了五日:
扁鵲又見桓侯,說“您的病已經進到血脈。”桓侯還是不信。
中醫師:脈象有點差,不過不要緊,吃了這幾付中藥會好的。我再給你開點滋補品,多注意保養。
西醫生:驗血指標有點點高,吃幾片消炎藥吧。
又過了五日:
見了桓侯,扁鵲說“病情已深人腸胃。”桓侯不答理。
中醫師:氣色差了一點,再吃點中藥。要是想好得快,我開點西藥給你。
西醫生:腸胃指標不大正常,吃些腸胃藥就會好的。
又過了五日:
扁鵲望見桓侯后就退走。桓侯奇怪,派人詢問,扁鵲說“當病還在膝理,湯熨可治好;到了血脈,針石之法可治好;入到腸胃,酒醪可治好。深入到骨髓,則無可奈何。現在桓侯的病已到了骨髓,我也無計可施。”
中醫師:氣色不大好、脈象差,不要急。中西藥一起用,你很快就會好的。
西醫生:指標不正常了,打幾針吧,消消炎可能就沒事了。
又過了五日:
桓侯發病,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不知去向。
中醫師:我已看出來了,你病得不輕,開些中藥給你調理調理,實在不行你就去西醫開刀吧。
西醫生:檢查結果出來了,你的腸胃功能嚴重損壞,看來只能動手術了。
手術后才發現病毒已經擴散。
齊桓侯還是死了。
這個離奇的今古同治病看起來有點荒唐,卻也是令人覺得悲嘆。人類發展進步了兩千多年,沒想到醫術倒退到這種程度,中醫更是無顏以對先祖,扁鵲只觀了象,現代平庸的中醫師是又觀象又把脈,卻仍是後知後覺,實在不行還扔給西醫。治病都談不上,更何談防病呢?
對很多瀕於滅絕的物種,我們都會大肆宣傳,如大熊貓一樣倍受關注。這麼優秀的中醫我們卻放任自流、讓其逐漸衰敗了,可惜、可嘆啊。這似乎也驗證了我們現代人的心態浮躁和急功近利,難於融入中醫所必須具備的靜心而默默無聞的長久探索,享受不來那冰凍三尺的厚積薄發。有一點也是很關鍵,常人往往難以面對這種可能的結局,畢其一生精力研究中醫、到頭來也許是一事無成。西醫是有投入通常就有回報,而中醫是高投入高風險,成功者稀少、卻是如臨巔峰。
子文的這個觀點不知是否對錯,現代的很多社會科學研究什麼樣的思潮、什麼樣的行為,會導致怎樣的社會現象。而對個人身體整個系統的全盤研究,目前好象還沒有高過黃帝內經的。
外行的子文有時會天真的設想,如果能找到把中醫進行科學量化的辦法,那真是中醫最大的幸事。
如同中西醫學,國畫和油畫也代表了東西方兩種文化的差異。
油畫可以用漸進的方式去學習,豐富的色彩是其鮮明的個性,再抽象也比國畫接近現實。善於表達理性、真實、層次感較強。假設按繪畫水平把畫家分為上中下三類,油畫家中屬中類水平的居多。
國畫更多的要靠感悟,色彩正好是弱項,但是對意境的表述卻可以淋漓盡致。善於表達感性、虛幻、抽象。畫家中屬於中類水平的不多,大部分是下,極少數屬上流。一流的國畫是東方文化思想內涵的典型表現。
子文經常思考東西方文化的差別,感覺東方更注重人的情感,西方則有更多的理性。
講到社會管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人之初性本善,老百姓寄希望於明君、好人當道,習慣於道德禮治。要是遇着好皇帝自然是人心向善、百業興旺、社會繁榮。西方以人皆自私為基礎健全法律、以法治人,相對的社會更加理智和穩定。有時又會顯得過於冷冰冰或者說有點**裸。
某種程度上中醫和西醫代表了兩種文化的典型。
西醫是科學而嚴密,治療效果是立竿見影,就象是一部精細的法律,隨便一個大學醫科畢業生、只要記性好都能輕易掌握和使用。利用器械能夠準確測量各種身體參數、判斷病症程度,有對應的精確成分的各種藥物。正是由於西醫的科學性、可重複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使得西醫在世界範圍的應用遠遠超過中醫。
中醫則更象是一門藝術。對病症是先壓制、調養,然後去除。首先要強調有經驗,最簡單的例子是微妙的脈象,其輕重緩急根本不能量化,只能憑醫師自己的感覺。還特別講究悟性,難於做到名師肯定出高徒。
又是中庸觀點。正因為中醫太難以把握,一旦精通卻是醫術高明無比,學不深的人肯定就太平庸了,兩者真是天壤之別。西醫比較顯而易見,醫生質的差別就不可能太大。這種狀態極其相似於佛教禪學中的漸進和頓悟,西醫是漸進方式,中醫更多靠感悟。也如同佛教,漸進培養了大批標準化的西醫醫生,靠感悟成才的中醫醫師則較少,頂尖者更是寥寥無幾。
子文拜讀了《黃帝內經》,不禁對中醫產生了深深的崇敬與折服。
寫成於春秋戰國的這本書,對人體生理、病理、人體解剖結構、全身經絡運行等論述,比近現代才興起的學科更精深和全面。比如現代的身心科學,許多的理論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出。
西醫對病症的研究通常是用反證的方式,某種病症出現后,檢測身體器官參數變化,以後就知道這些參數的出現則預示人患了這種疾病。黃帝內經卻似乎是宏篇大論的講述了各種病因對人體器官的影響以及帶給人的各種癥狀,是由本里而至表象。太高深甚至是很神奇,幾千年前的先祖競有如此的智慧,現代的我們別說要弄懂是為什麼,就是想弄清楚是什麼都很難。這些中醫理論是遠遠的高於西醫,清晰的知道引起疾病的原因,就可以對症治療,也可以很好的從根源去預防。中醫的養生之道,則是西醫所更不能比。
有一個小例子,濕疹病人往往會在身體左右極其準確對稱的部位發生小泡疹,子文自認中醫比起西醫來解釋會更加清楚。
兩千多年前的扁鵲,是中國最早的名醫,有一個歷史上著名的扁鵲與齊桓侯的故事。
不妨做一個有趣的假設,讓扁鵲、現代平庸中醫師、西醫醫生給齊桓侯看病。
第一日:
扁鵲經過齊國,齊桓侯款待。扁鵲說“您有疾病在膝理,不及時醫治將加深。”桓侯不相信,認為扁鵲想居功。
平庸中醫師:你氣色沒什麼問題,五官和脈象完全正常。
西醫醫生:您很健康,各項指標檢查都很正常。
過了五日:
扁鵲又見桓侯,說“您的病已經進到血脈。”桓侯還是不信。
中醫師:脈象有點差,不過不要緊,吃了這幾付中藥會好的。我再給你開點滋補品,多注意保養。
西醫生:驗血指標有點點高,吃幾片消炎藥吧。
又過了五日:
見了桓侯,扁鵲說“病情已深人腸胃。”桓侯不答理。
中醫師:氣色差了一點,再吃點中藥。要是想好得快,我開點西藥給你。
西醫生:腸胃指標不大正常,吃些腸胃藥就會好的。
又過了五日:
扁鵲望見桓侯后就退走。桓侯奇怪,派人詢問,扁鵲說“當病還在膝理,湯熨可治好;到了血脈,針石之法可治好;入到腸胃,酒醪可治好。深入到骨髓,則無可奈何。現在桓侯的病已到了骨髓,我也無計可施。”
中醫師:氣色不大好、脈象差,不要急。中西藥一起用,你很快就會好的。
西醫生:指標不正常了,打幾針吧,消消炎可能就沒事了。
又過了五日:
桓侯發病,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不知去向。
中醫師:我已看出來了,你病得不輕,開些中藥給你調理調理,實在不行你就去西醫開刀吧。
西醫生:檢查結果出來了,你的腸胃功能嚴重損壞,看來只能動手術了。
手術后才發現病毒已經擴散。
齊桓侯還是死了。
這個離奇的今古同治病看起來有點荒唐,卻也是令人覺得悲嘆。人類發展進步了兩千多年,沒想到醫術倒退到這種程度,中醫更是無顏以對先祖,扁鵲只觀了象,現代平庸的中醫師是又觀象又把脈,卻仍是後知後覺,實在不行還扔給西醫。治病都談不上,更何談防病呢?
對很多瀕於滅絕的物種,我們都會大肆宣傳,如大熊貓一樣倍受關注。這麼優秀的中醫我們卻放任自流、讓其逐漸衰敗了,可惜、可嘆啊。這似乎也驗證了我們現代人的心態浮躁和急功近利,難於融入中醫所必須具備的靜心而默默無聞的長久探索,享受不來那冰凍三尺的厚積薄發。有一點也是很關鍵,常人往往難以面對這種可能的結局,畢其一生精力研究中醫、到頭來也許是一事無成。西醫是有投入通常就有回報,而中醫是高投入高風險,成功者稀少、卻是如臨巔峰。
子文的這個觀點不知是否對錯,現代的很多社會科學研究什麼樣的思潮、什麼樣的行為,會導致怎樣的社會現象。而對個人身體整個系統的全盤研究,目前好象還沒有高過黃帝內經的。
外行的子文有時會天真的設想,如果能找到把中醫進行科學量化的辦法,那真是中醫最大的幸事。
如同中西醫學,國畫和油畫也代表了東西方兩種文化的差異。
油畫可以用漸進的方式去學習,豐富的色彩是其鮮明的個性,再抽象也比國畫接近現實。善於表達理性、真實、層次感較強。假設按繪畫水平把畫家分為上中下三類,油畫家中屬中類水平的居多。
國畫更多的要靠感悟,色彩正好是弱項,但是對意境的表述卻可以淋漓盡致。善於表達感性、虛幻、抽象。畫家中屬於中類水平的不多,大部分是下,極少數屬上流。一流的國畫是東方文化思想內涵的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