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王府貴客
趙岐是家中嫡長孫,因家中人口不多,未曾分府,一直在老趙王眼皮子底下長大。
老趙王是個妙人,年少時不喜讀書,年長時不愛女色,年老了不愛和自家親戚走近,一直喜歡什麼呢?
各方美食佳肴,雖攝食不多,卻來者不拒,頗為包容;書畫、詩詞、音律,倒不是自詡文雅,只是他人生無所追求,書畫、詩詞、音律中的境界是他不多的神往,哦,還有個不宣於口的愛好,他頗愛推牌九,那種熱血沸騰感簡直曼妙。
他對自己的人生十分滿意,有幸生於鐘鳴鼎貴之家,已是大幸,為何還要為那一人之位去苦苦鑽營?
因此十分看不上當年為皇位彼此針鋒相對的兄弟們,
“人生苦短,何不盡歡啊。”不過他也不傻,不僅有自知之明,也有知他之明,自己看不起別的兄弟,難道兄弟們能看得上他?
那些個譏誚、嘲諷他可沒白受,得,志不同、道不合,誰耐心廢這個心思跟瞧不起自己、自個兒更瞧不上的人來往,他的生活過得美滋美味,不去鬧這個心。
不過,老王爺一輩子不曾經營,卻意外又不意外地一直討皇位上坐着的那位的喜歡,不管是當年他的父王、後來他的兄弟,喜歡時一起喝酒嬉笑,不喜歡時怒罵動腳,相處得倒一如尋常人家的父兄,到如今,侄子當權,受家中長輩耳濡目染,對這位舅舅也親近得很,見面時頗為自在隨意,不見面時有好東西也不忘孝敬他,老趙王爺自是十分滿意。
不僅和這些個貴戚處得自在,他自個府中也是清凈,無他,不愛美色唄。
人生固然少了些許緋色,卻穩定得很,他心軟,見不得家裏人受委屈,一個門當戶對的妻子足矣。
妻子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五個孩子都在家學裏學習,成人後,長子襲了爵位,朝中職位倒也不低,次子靠皇帝提攜,賜了個閑散油足的官位,三個女兒受着寵長大,帶着豐厚嫁妝下嫁了朝中官職不顯的官宦子弟,雖不見得多麼富貴,卻也十分安穩,看起來真是個個繼承了老王爺的胸無大志。
趙岐的父親,也就是襲了爵位的小趙王爺跟父親一樣是個重情之人,所以妻子去世后,他去岳家娶了妻妹回來,一為繼續維繫王府與岳家的友好關係,二為心疼趙岐年少失母,希望繼母善待他。
打算是好的,開頭也的確是好,奈何人心有偏頗,哪怕親兒子之間母親也可能有個偏愛,何況還是長姐之子?
理性上,趙岐的姨母,小趙王妃願意心疼善待他,感性上卻有些難,尤其在自己的兒子趙岩出世后。
小趙王爺耿直,見小趙王妃待趙岐不錯,與父母兄妹相處也妥當,心道不愧是御史家庭出身,家教禮儀十分周全,又想着她與姐姐同為御史嫡女,卻給他做了填房,不能不說很是委屈,感念與心疼疊加,小趙王爺對小趙王妃的情感就於不覺中日篤,趙岩出生后,兩人感情更是蜜里調糖,而趙岐此時年紀已長,早過了小娃惹人憐愛的年紀,又時常入宮陪太子讀書,小趙王爺見了他就不覺嚴肅,兩父子之間一時生分得簡直如陌生人一般,而小趙王爺竟毫無察覺,於趙岩對比下,竟反而覺得趙岐孤僻,這時又哪裏發現得了小趙王妃一顆心總在撕扯呢?
小趙王爺發現不了,老趙王爺和王妃卻發現了。老兩口心疼長孫,卻也理解小趙王妃的難處,只能嘆息一聲,以年老需要幼孫陪伴為由,討了趙岐於他們老兩口的園中住下,偶與皇帝閑談中聊到趙岐,皇帝也是一聲嘆息,墨筆一揮,給趙岐的獨立小院題了個
“濯廬”之名,明裡暗裏都是長輩的一片拳拳之心。如今,貴客路途疲憊,飯後被安排至客廂住下,在濯廬中,小趙王爺和老趙王爺卻都在,爺三人正品着香茗說著話。
他們正在討論貴客所言之事。那這貴客是誰呢?說來話長,這還得回到老趙王爺年少時說起。
如今我們是說老趙王爺是和兄弟們彼此都看不大上,實際上,他被兄弟們瞧不起的時候更多,也不怪別人,讀書不成、個性懦弱、貪吃懶做,這些特質放哪裏都被人瞧不上,老趙王爺這心態也不是天生如此豁達,而是在這油里火上一點點錘鍊出來的,說起來的確很是心酸。
在這麼悲苦的歲月里,老趙王爺倒也有一個難得的好友,準確說,是同病相憐的狐朋狗友。
這狐朋狗友是戶部尚書之子,按理說也算顯貴,只是他母親出生不怎麼好,貴商之女、貴商之女,還是商戶女子,雖然也受了貴族教育,但家庭氛圍有別,所受言傳身教總區別與一般官宦之女。
嫁了戶部侍郎之後,不顯山不顯水的侍郎官運亨通起來,一直做到了戶部尚書,只是他這兒子顯然沒怎麼繼承到老爹善讀書這一點,而是更像母親一般愛商賈經營之事。
在京都貴族子弟中這點喜好騙不了人,明裡暗裏都在嘲笑,這境遇惹得年幼的老趙王爺十分共鳴,結識後果然一拍即合,竟成了摯友。
難兄難弟的情感可沒摻一點水份,雖然這位兄弟年長后與父親一次爭吵后,乾脆離了京都投靠至外祖家,專心經營商賈之事,卻與老趙王爺情誼不減。
老趙王爺的兄弟,當時的皇帝老趙王南巡時所住的南北湖別苑正是這位兄弟的私宅,是的,宥妃,當時的宥敏正是這位兄弟,宥遷的幼女。
那宥遷這次所來何事?一來,他的幼女、皇帝最寵愛的宥妃要生雙子了,他攜了憂心的妻子前來看望;二來,今時不同往日,京城雖然仍然不能作為家族生意最重要的選地,卻也不能怠慢,需要仔細打理,說難聽點,萬一京城商鋪之人行事不當,得罪了權貴,不僅有損宥妃顏面,也讓皇帝處境尷尬,所以他留了長子一家守住家業,帶了次子一家前來京都經營,這次,便是來認個門,有熟人在行事總要方便些不是,人之常情;三來,他的二子家有一子一女,目前教育無着,京都他已數年不曾回來,人情人事不熟,琢磨了下,還是希望他們能進老趙王爺家的家學,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