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農商

第13章 農商

農業七月二十日

白起調整秦軍布署。

白起率三嬴部十萬人守河西大營,趙摎帶二十五萬人守秦壁壘,司馬靳部五萬人守韓王山西邊北二營,王由帶十萬人鍥入趙軍北營與趙軍糧山營間建北一營,公孫舌領五萬軍在米山西重建南一營,白起令吳都帶二十萬秦軍在長平南建南二營,守長平南峽谷窄關,防止趙軍南下河內郡。

秦軍在牛山與西嶺之間架起了鹿角,令嬴渠領五萬太史郡軍把守,把趙至統領的五萬趙軍胡騎隔在了丹河西牛山以南。

秦軍丹河東五營將趙軍韓王山營與糧山營圍住,秦軍河西大營與河西趙軍北營隔河相望,白起站在河西大營中的高架上,他伸出手掌,他覺得河西大營像手掌,而河東五營像五個手指,而趙軍南北兩營猶如兩隻螻蟻。

趙軍胡騎在牛山與西嶺的秦嬴渠部鹿角防線,以油包投擲,又以火箭攻擊,一場大火秦軍鹿角皆毀,贏渠率部上了西山西坡紮營。趙軍胡騎使斜木互撐為架、以木為梁、上置枝條、覆土其上,在丹河、許河搭便橋。

趙軍胡騎忽來忽去,或多或少,時時騷擾,只是遠攻突襲,勝則追,敗則遁。

秦軍懾於趙軍胡騎騷擾,河西各營都選山紮營,白起也把河西大營移營於西山。

趙軍胡騎斷了丹河至許河的秦軍運輸水道,舟楫盡被焚毀,長平南秦南二營不得不組織大軍武裝押運糧草至各秦營。河西各營也增加了從長平西運輸軍需的后軍人數。

秦軍的'一民餉三兵'變成了'三民餉一兵'。

趙軍胡騎五萬在丹河流域騷擾秦軍各部,掠食兩頭羊,制羓肉,腌骨醬。秦軍部分營寨連喝水都得趁夜去取。秦軍步甲對趙軍胡騎陷入'戰不能勝、勝不能追、敗不能逃'的境地。秦軍不知不覺中變成了防守方。

秋雨來了,爹親娘親,不如下雨天陰,傷口淋水會死人的,都歇口氣。

白起知道趙括不會跑,心安了。

趙括知道速勝秦不智,心安了。

趙括繼續雕刻他的長平地勢木刻。

夏又冷開鋪售肉乾給長平百姓,不用錢換,割草來換肉乾。趙國商風之盛,可見一斑。

趙括也解禁了戰場禁商令。白起卻仍只許商販與秦軍后軍貿易。

農業八月二日

鄭朱派特使趙敢到長平宣揚秦趙議和將成的消息,並證實了秦王稷確在河內郡。

趙敢本欲離營返回邯郫,被白起押送河內,秦王拘於河內郡衙。

半月後,王陵率河內所征二十餘萬河內秦軍從南太行道至東嶺,守故關、長平關及百里石長城及隘口。

王齕、司馬梗率十餘萬秦軍從平陽至長平,在長平東北西嶺紮營。

趙括的親兵營三千胡騎又出場了!千面旌旗迎風飄揚,議和罷戰的喊聲高亢嘹亮。趙括的花旗兵天天圍着秦軍鳴號敲鼓,沖秦軍各營大喊:'秦趙已議和,馬上就回家'。

趙括知趙敢來長平是秦王稷使詐,一是拖時間,二是亂軍心,才令親兵營花旗軍廣而告之秦軍,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趙括花旗兵的吶喊讓秦軍高興,老婆孩子熱炕頭誰不愛。也把白起和秦將喊心虛了,加之從咸陽傳來秦趙正在議和的風傳,諸將紛紛給秦王稷上疏或軍報言戰。

趙括的方圓陣在丹河東圍垣駐紮,起括令趙軍兩營步甲守而不攻,加緊練習陣法,令趙軍胡騎持續騷擾攻擊秦軍。

白起在等秦騎入長平參戰。

趙括要拖一拖,八月秋熟,九月稅糧,趙國府庫己空,決戰宜在秋後。

秦國和趙國不一樣。

秦重農抑商,以農為國本。

商鞅變法是重農抑商,想盡一切辦法將百姓的上升通道固定到“耕戰”上。

一就是儘可能增加耕地,其《墾草令》就是為了增加耕地而下發的政策,其主要內容就是通過免(降)稅、免(降)徭役,獎勵開墾的手段刺激百姓開墾荒地的積極性,盡一切可能開墾國內的荒地,大幅增加秦國可耕地面積。

二就是增加種地積極性,降低土地稅收是增加種地積極性的最好方法,因此商鞅把耕農的稅收降至十抽一(趙是十抽二),而且頒佈了階梯納稅法,也就是農民種地越多,納稅比例就越小。所以別以為你不種地就沒事了,你不吃飯事小,少納稅事大,秦國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你儘可能的種地。這一措施是儘可能避免百姓荒廢土地,要讓耕地最大化利用。而且這種方法有很多,比如處罰那些不好好種地的人、提高農具的效率、不增加開墾荒地的稅賦、提高糧食價格、強令百姓分家(家有兩個兒子就需要讓成年人分出去),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都是為了增產。

三就是阻斷經商的道路,商鞅禁止商人販賣糧食、加重商人銷售稅、禁止百姓經營旅店、商人必須為軍隊提供軍械、加重流動商人的稅賦,這一系列的目的就是提高、加重經商的成本,避免老百姓都想着靠經商賺錢。這一切的目的都是讓老百姓儘可能走靠農業發家致富的道路,上升通道固定在耕戰上面了。而戰爭是有風險的,但是種地沒什麼風險,國家一直在給你兜底。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發展十分迅速,關中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里。

秦國非常注重農業,是唯一的'牛耕大國',因此國家發展十分迅速,秦國絕對是一個龐然巨物。

長平之戰前,秦國府庫'粟積如山′。

趙國和秦國不一樣。

趙國興工重商,富甲天下。

趙國農業衰微,地處中原,但趙國土地是中中,秦國土地是上上。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對土地的重視程度迅速提高,農業發展也飛速提高。農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後就會陷入瓶頸,土地質量決定着農業的最高產量,趙國的土地質量不如秦國,趙國沒有大肆擴張土地,北擴的雲中、雁門、代郡皆以畜牧為主,趙國南部也沒有像秦國一樣有大規模普及牛耕,農業上越來越落後秦國。

趙國走商多,冶鐵發達。'商賈錯於路,諸侯交於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務本',趙國的農業會出現衰退,因趙國重商,趙國身處中原地帶,交通十分便利,出現走商,趙國在商業問題上,首先重視商人,廣招外商並給商人的自由發展提供較寬鬆的環境。對商業進行管理,當時邯鄲設有市掾,軍官兼管市政,重視之下,廣大士民紛紛以經商從賈為時尚。

走街販賣的商人影響並不是最大的,影響最大的就是'當一個國家的某一領域經濟異常繁榮就會導致其他領域經濟的衰落'。秦國攻魏、韓、楚皆得地得人的擴張(土地、人口、兵器、農具)、燕齊(五國伐齊,樂毅走趙,田單攻燕)的重建工程,他們都需要鐵。鐵的價格也會隨之上漲。趙國是冶鐵大國,冶鐵是支撐趙國繁榮經濟的一項重要支柱。冶鐵業的繁榮勢必會導致其他行業的衰弱,冶鐵業的繁榮導致農業衰落成為事實。

趙國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商業的繁榮,代郡是最大的邊市,邯鄲是最大的商市,趙國糧食一直依賴從別國貿易供應,趙北代郡還貿易各國糧食給胡人。商業經濟的比重一天天加大,商業也就繁榮起來。趙國的手工業也比較發達,這直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達和商業的繁榮。趙國手工業的發展不僅表現為冶鐵業的繁榮。邯鄲為三大冶鐵中心之一,生產出大量的生產農具,手工工具及兵器,趙還能大量使用鐵范生產薄壁鑄鐵器,青銅工藝的高超,已掌握錯金、鎏金和鑲嵌等技術,並比其他諸侯國要先進一步。特別是趙國的銅鏡,鑄造精良,美輪美奐。陶器、玉器、石器都技藝精湛。趙國手工業的發達,使其製造出大量手工製品流通於國內及各諸侯國市場,成為重要商品,其中貴族使用的奢侈品如金銀器、絲綢、珠玉等裝飾品在商品中占很大比重。

趙國發達的交通體系為商業的繁榮提供了便利條件,縱橫交錯的“午道”和眾多地方性交通樞紐。這就為貨物的流通和對外貿易提供了便利。趙國以邯鄲為中心,以分佈各地的城市為網點,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其境內分別有縱橫南北和橫穿東西的三條道路。縱貫趙國南北的三條道路中,最主要的一條道路是以邯鄲為中心的南北大道。這條路向北是代郡,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四通八達的交通,才能使趙國“當天下之蹊,商賈錯如路,諸侯交於道。”

趙國的土地數量、質量、技術、重視程度皆不如秦國,而且趙國的經濟是靠冶鐵、走商撐上去的,戰爭一開,商業經濟衰退。但是秦國不一樣,秦國的經濟主要支撐支柱就是農業,商業佔比要稍微小一些,商業衰退帶來的影響也比趙國小。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導權,趙國就相對來說要被動一些。而且雙方農業發展也不在一個層次,儲糧自然也不一樣。

民以食為天,手裏有糧,心中不慌。農為國本,而且秦國一直是進口趙國鐵的大戶,出口糧食給趙國的大戶,秦趙戰爭一開,秦趙貿易中斷,趙國的繁榮經濟衰退,農業衰微的弊端就出現。

趙國多金,秦國多糧。

秦國不與趙國貿易糧食,還威脅各國:'與趙貿易糧食者,甚於援軍於趙,與秦為敵,秦必擊之'。

秦國與趙國最大的區別在於秦王稷啃粟米鍋盔,趙王丹吃牛肉大餐。

趙括每年從趙北貢趙王牛三百頭,都是養着給趙王和貴族吃的,而在秦國吃牛肉是要殺頭的!秦國的牛是用來耕地的,就是秦王稷自己,也就是一年祭祀祖廟時享犧牲一次牛肉罷了。

人和人的差距,看得見的差距都不算大,差距最大在看不透、望不穿、觸不到的人心!

秦軍龐大的運輸后軍佔到兵力的一半左右,白起焦急的等待秦騎參戰,趙括卻不停令趙軍軍使送來信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長平往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長平往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章 農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