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

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

,三國之謀伐

章武十三年的大漢依舊保持着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

社會發展進步迅速,人民百姓豐衣足食。

期間雖也有小患,但無傷大雅。

隨着南方的京杭大運河開通,最先發展起來的就是煤礦產業。

大漢成立國家能源部,並且新設立巾車煤礦集團。

原來的巾車鄉升為巾車縣,吸引了周邊大量百姓前往巾車礦廠開挖煤礦。

南方的京杭大運河路線因此而更加興盛,從巾車縣的汝水河碼頭開赴的運煤船不計其數。

等到章武十三年年中的時候,河南的鐵礦和煤礦基本都已經完成了一定程度的統籌,開始興造鋼鐵廠。

與之同步出現的還有蒸汽機製造廠、橡膠工廠、水泥工廠等配套設備,開始發展河南地區的工業。

相比之下,幽州地區由於永濟渠遲遲沒有開通,雖然紡織業已經在大力發展,但因交通問題,經濟並沒有飛速上升。

北方的紡織業目前只能靠馬力拉動到青州或者洛陽,然後再通過運河流通到關中、荊州以及河南揚州等地。

效力較差的同時,也只能讓幽州的紡織產業處於一個緩慢上漲趨勢,而沒有達到飛速上揚的情況。

不過朝廷也不急,因為等到永濟渠全面開通之後,這種現象將會消失。伴隨而來的,還有河北重工業的發展以及幽州紡織業的爆髮式增長。

章武十三年,西曆213年,大漢公元353年,年末的時候,西域終於有了結果。糧草運輸抵達了疏勒,關羽發動了全面進攻。

在包圍了大宛都城貴山城兩個月之後,城內的大宛國舊部,發動了叛亂,偷偷打開城門,放漢軍進入了城內。

其實對於投漢還是投貴霜,大宛國內部意見是不統一的。

正如明末朝鮮,清朝派和明朝派矛盾一樣。因為大宛國離貴霜帝國比較近,因此國內的貴霜派佔據上風。

問題是班超揚威西域,貴霜帝國也被班超揍過,大宛國也只能匍匐於班超的腳下。

雖然後來隨着大漢國力衰弱,大宛國短暫被西南面的大月氏控制。

但國內仰慕強漢的貴族依舊存在。

因此此番大漢捲土重來,再次遠征西域,大宛國的投漢派立即崛起,趁機來了一次奪門之變。

西域遠征軍攻破了貴山城,將貴霜帝國的軍隊盡數殲滅,西域諸國為之顫慄。

到章武十四年,朝廷在西域重新建立西域都督府,任命新任鎮西將軍韓浩為西域都督,此戰頗有功勛的鄧芝為西域長史,於西域駐軍兩萬,鎮守邊疆。

正月,大漢太后病逝,享年七十二歲。劉備為此罷朝一月,親自前往青州扶太后靈柩回洛陽,於邙山南麓選的一處帝陵安葬。

董卓之亂后,邙山帝王公卿陵墓遭到盜掘。陳暮因此設帝陵與公卿陵墓,統一對皇室以及公卿進行墓葬管理。

劉備迎太后靈柩到洛陽后,擺設靈堂,佈置葬禮,哭訴七日有餘,最終才把太後送入帝陵。

漢朝以孝治天下,因太后病逝,劉備便於邙山南麓,洛陽城北的帝陵外修建了一處行宮,乃自行守孝一年,以做天下表率。

這還是因為陳暮改革了禮制,他認為守孝三年對於社會發展不利,因此改革禮制,推行一年守孝,甚至在特殊情況之下,還可以向官府申請減期,只需要最少三個月守孝即可。

不然按照以往禮制,三年不干事,對一個人來說或許不算什麼。可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三年不干事,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必然會導致一定程度衰落。

三月初,關羽和張飛大軍凱旋歸來。

因劉備正在洛陽守孝,他便派陳暮以及滿朝公卿前往西都長安迎接,迎接隊伍長達十餘里,百官矗立在兩側道路,以壯大軍聲威。

關羽和張飛回到洛陽之後,讓大軍重新各回營部,該休假的休假,該退伍的退伍,自己則上交大將軍印信。

由於軍制改革,如今包括三名大將軍以及九虎上將都沒有直接軍權,只有少部分軍權。

比如駐紮於遼州的東北軍區,現在換崗的是上將軍太史慈,他並沒有調動遼州大軍區數萬兵馬的權力,只能調動身邊幾千直屬部隊,要想調動整個軍區,必須朝廷軍令。

而且這個朝廷軍令還不是天子命令,而是天子軍令加三大將軍的軍令,可以理解為皇帝以及幾名大將軍之間組成了一個軍事會議小組。

只有這個小組的所有成員都通過了可以調動軍隊的命令,六大軍區的軍事首腦才能調動軍隊去做什麼。

不然的話,就像唐朝藩鎮那樣,一個個軍頭非常不利於國家統治。

關羽和張飛上交印信之後,便也去了邙山。

結義之後,彼父母為我父母,太后病逝,關羽張飛陳暮三人,都理當一同守孝,為天下做表率。

到了年中的時候,朝廷確定了第二批授勛以及封爵名單。

第二批名錄顯然就比第一批多得多,包括楊彪、士孫瑞、司馬防、劉艾、孫堅等一批劉虞朝甚至康帝劉宏朝就在的漢朝老臣。

還有死去的朱儁、盧植、皇甫嵩、趙溫、種拂、王允、淳于嘉、趙謙、馬日磾、張喜等人也赫然在列。

雖說陳暮與皇甫嵩有過間隙,但人家畢竟為漢朝做過貢獻,因此自然名列其中。

其餘包括荀攸、田豐、太史慈、臧霸、高順、黃忠、趙雲、牽招、徐榮等人也在第二批名錄里,去世的和在世的,總計達三十餘人,皆是朝廷二品以上的文武高級官員。

這些人統統得到了封賞,死去的人則由後人襲爵,名錄頒佈天下,由朝廷官方為他們製造雕塑、繪製畫像,懸挂於西園,以此表彰他們的功勛。

當然。

懸挂於西園並不是說像雲台二十八將一樣來表彰他們是開國之臣,而是表彰所有為大漢做過貢獻的臣子。

像朱儁盧植皇甫嵩楊彪趙溫這些人,根本不是跟隨劉備的老臣,而是東漢的老舊派。

但因為劉備是繼承了東漢,自然也必須要繼承這些老舊派遺產。

他們為之前東漢做過的貢獻,也必須延續到劉備創建的新漢朝來,因此這才被納入功臣當中。

至於開國功臣的名錄,那自然就是另外一個名單。

劉備早就想好了,西園會設置功臣殿,桃園殿兩大宮殿。其中功臣殿是表彰所有對漢朝有貢獻的臣子,如上述這些人就在其列。

而桃園殿則是表彰跟隨劉備開國的那些功臣,比如三個結義兄弟,以及麾下諸多謀士,九虎上將等,以此分開紀念。

簡單來說,就是開國功臣也分為三六九等,核心的那部分單獨列入最高榮譽的殿堂,配享太廟,不因為他們個人地位的高低而排序,而是以開國功績為排序。

像臧霸原本在歷史上只是曹魏第二批次的武將,比之曹操的家族勛臣以及五子良將差了一兩個級別。

但如今因為跟隨劉備較早,立功較多,已經達到了第一梯隊。

其餘二十將軍和中高級將領也各有排序。

這些人屬於第三批封爵和授勛的名錄,正在排列當中。

但可惜的是,第三批名單還沒有製作出來,早期跟隨劉備的一些功勛臣子就已經陸陸續續開始有人去世。

章武十四年三月,二十將軍之首,征東將軍管亥病逝,享年五十七歲。

管亥的資歷其實比張遼高順他們還早,在黃巾之亂后逃回青州,關羽於中平二年,也就是西曆公元185年清剿青州黃巾時收復,與臧霸前後腳加入。

他常年跟隨關羽東征西討,年紀也比關羽大幾歲,論起資歷和戰功來說,足以位列九虎上將之中。

只是管亥自願跟隨關羽,不願升任更高級將領,因此才落得個中將的軍銜。

但以他的個人能力來說,在中將當中亦是鶴立雞群,比之徐晃、武安國、韓浩、孫觀等人地位更高。

管亥的去世引起了不小的風波,關羽為之傷心悲泣。

劉備感念管亥跟隨關羽多年,一路鞍前馬後忠心耿耿,將他的軍銜升為上將,畫像和雕塑入桃園殿,列入第二批封爵和授勛名錄當中。

沒過多久,二十將軍當中的安北將軍張燕病逝。劉備封其子張方襲其爵位,畫像和雕塑入功臣殿,享受亭侯食邑。

同年九月,平南將軍李樂病逝,劉備封其子李震襲其爵位,畫像和雕塑入功臣殿,享受亭侯食邑。

章武十五年春,陳暮的父親陳青病逝,享年六十七歲。

彼時劉備才剛剛結束了一年的守孝,因為章武十五年永濟渠總算是開通了,原本是計劃兄弟四人在為太后守孝結束之後,就一同乘坐蒸汽輪船北上涿郡,去看看那桃園。

但忽如其來的狀況導致陳暮沒辦法前去,劉備為此罷朝一月,與關張親自前往青州弔唁,在青州為陳父守孝一月之後,在陳暮勸說下回朝廷坐鎮。

而大漢丞相陳暮則留在了青州,於青州陳氏莊園附近的陳家墓葬原地結廬守孝,每日與妻兒相伴,算是過了一段比較清閑的日子。

與此同時,隨着開挖了足足十一年的永濟渠開通之後,南北經濟終於交融在了一起,紡織業開始進入飛速發展期。

這些年漠南的鮮卑人和匈奴人已經開始充當起了大漢的畜牧場,他們養殖的牛羊大多會通過陸議在平城修建的新道路運送至幽州,幽州人現在不缺肉食,經濟效應也非常不錯。

等到京杭大運河全面開通,蒸汽輪船轟隆隆行駛在寬闊的河面上時,沿岸經濟很快被帶動起來,隨之而來的就是紡織業、鋼鐵製造業、重工業的全面發展。

之前說過,隋唐時期,永濟渠只花了五六年就開通。而到了大漢,卻用了十一年時間,是因為大漢運河河面寬度和深度要高於隋唐運河。

蒸汽輪船吃水遠比木製船隻大得多,因此在蒸汽動力以及載重更大的加持下,獲得的商貿流通效率也比隋唐運河高無數倍。

河北地區運河沿線路陸陸續續開始大量興辦鋼鐵廠、水泥廠、紡織工廠,整個河北都開始一片繁忙。

在陳暮守孝的這一年當中,大漢的經濟實力和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再次提升了一個檔次。

更重要的是,下一代繼承人也逐漸培養起來。

諸葛亮因為修渠的功績,從地方縣令升任河北某郡郡丞,兩年後調任到河內做太守,今年才34歲,年富力強的時候成為了一郡主官,相當於後世一個地方市市長,無疑官運亨通。

其他如陳群、楊修、徐庶、龐統、司馬懿、陸議、司馬朗等人也在穩步提升,皆已經因為修渠的功績而飛速發展,至少三十年內,大漢不用擔心中樞力量斷層。

不過在這期間,朝廷還是有不少功勛官員去世。

章武十五年秋,平東將軍胡才病逝,劉備封其子胡顯襲其爵位,畫像和雕塑入功臣殿,享受亭侯食邑。

同年十二月,安南將軍陶破虜,也就是鞠義病逝,劉備封其子陶正襲其爵位,畫像和雕塑入功臣殿,享受亭侯食邑。

到了章武十六年春二月,眼看陳暮結束了一年的守孝,即將回洛陽與劉備關羽張飛匯合,前往幽州的時候。

大漢后將軍,從一品上柱國,從一品光祿大夫,關內侯,侯爵,上將軍太史慈,病危了。

歷史上太史慈病逝於建安十一年,西曆公元206年,享年41歲。

但如今的西曆公元206年是章武六年,天下戰事已經平定,當時太史慈確實生了場病,由華佗親自治療,藥到病除,命運就此改變。

然而十年過去,病魔最終還是找上門來,由於當時他正在西南軍區擔任軍區上將,病發突然,當地醫生束手無策。

等到消息送到洛陽,劉備連忙帶上了吳普,親自乘船北上前往關中,再南下往四川,一路火急火燎,日夜兼程,花了將近二十天的時間走了一千多公里終於抵達成都。

可最終還是晚了一步。

四月。

艷陽高照,四川天府之國,美不勝收。

然而劉備對沿途路上的美景沒有絲毫觀賞的心思,命令隨行衛隊加緊趕路。

到四月初六,他們終於抵達了號稱錦官城的成都。

這座歷史上劉備最終的歸宿,也是丞相諸葛亮走過一生的地方,正因為這些年川蜀經濟的發展而日益繁華。

城門外益州刺史和蜀郡太守出來迎接,但劉備根本沒有看他們,騎馬一路疾馳去了太史慈府邸。

“子義!子義!!”

已經五十六歲的劉備疾步進入府邸當中,吳普緊隨其後,穿過廳堂,在府中僕從的引領下來到後院。

此時太史慈已經陷入了重度昏迷,靠着川蜀之地的醫生用藥勉強吊著一口命。

等到劉備來到後院屋內,看到躺在床上面色蒼白氣若懸絲的太史慈時,一時悲戚不已,連忙催促讓吳普查看病情。

吳普診斷之後,搖搖頭道:“陛下,子義將軍患的是絕症,無藥可救。”

“子義!”

劉備得知消息,眼淚頓時掉下來。

似乎是察覺到了劉備到來,太史慈緩緩睜開眼,看到天子親自來探視,勉強說道:“陛下。”

“子義,你醒了。”

劉備握着他的手,焦急道:“你覺得如何?”

太史慈蒼白的臉上毫無血色,強笑道:“陛下,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已從,死而無憾矣,唯獨放不下的,便是我的妻兒。”

在另外一側,已是哭得梨花帶雨的董白撲倒在太史慈病床前,太史慈的長子太史亨,次子太史康以及兩個年幼的女兒皆一臉悲戚。

劉備輕輕拍着他的手,重重承諾道:“子義安心,朝廷必不會虧待了功臣之後,你還未老,當重新振作才是。”

太史慈笑道:“多謝陛下,陛下來看臣,臣頓覺舒暢許多,渾身頗為輕快,元復,扶我起來。”

太史亨愣了一下,然後急忙上前攙扶太史慈。

沒想到太史慈居然還真的能從床上站起來,只是讓劉備心酸的是,原本二百來斤虎背熊腰的壯漢,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嶙峋,不似人樣。

劉備勸道:“子義還是先休息吧。”

太史慈搖搖頭道:“臣想陪陛下走走,最近這段時間天天躺在床上,渾身不自在,現在好些了,就想下床走動走動。”

劉備見慣了生死,又怎麼會不知道這是迴光返照,但奈何這是太史慈的心愿,也只能遂了他。

二人緩步來到後院,院中有池塘亭閣,還有一片小樹林,頗為幽靜。

已是接近傍晚時分,夕陽下落,天空似乎有流星劃過。

他們順着院落走了一會兒,太史慈終究有些體力不支,氣喘吁吁,劉備見狀,吩咐太史亨扶着他的父親到旁邊亭中坐下休息。

等他坐下后,劉備也坐在身邊,問道:“子義,如何?”

太史慈看着天邊的夕陽,含笑道:“陛下,臣只覺得這夕陽很美。憶想當年,臣不過是東萊郡吏,是陛下辟臣去了濟南為屬吏,自此跟隨陛下東征西討,不知不覺,已是三十年了。”

“是啊,這時間過得真快啊。”

劉備嘆息道:“朕今年也五十六了,馬上就要六十。良弼也已經六十歲,前些日子偶感風寒,把朕嚇壞了。還有公達去歲也病了一場,令人唏噓。”

太史慈說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態。自從跟隨陛下三十餘年,平定江山之後,臣心滿意足,並無遺憾矣。”

“說起東征西討,還記得那年咱們幾個去城外打獵,卻是被濟南豪強派人刺殺,是子義一手箭術殺退了敵人,這才救了朕一命,此事還歷歷在目呀。”

“那不過是臣應該做的事情,不足掛齒。”

“哈哈哈,朕最喜歡的就是子義這般謙遜。說起來,還是有些虧欠了子義。四弟早些年讓子義過於參與軍情司的事情,征戰反而不多,子義還是不要怨恨四弟才是。”

“只要能為陛下鞍前馬後,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是為陛下效力,臣只願陛下能早日匡扶漢室,復興大漢江山,其它又有什麼可以怨恨的呢?”

“子義啊,子義。”

劉備感動得淚水落了下來,輕輕拍着太史慈的手臂,哭嘆道:“你可千萬不能有事,失了你,朕如失一臂呀。”

太史慈躺坐在椅子上,氣息已是漸漸微弱,輕聲笑道:“陛下放心,臣,還想為陛下再效忠五十年呢。”

“五十年不夠,得一百年。”

“好,那就一百年。”

“說起來.....”

劉備眼淚一邊悄悄地掉,嘴上卻一邊繼續絮絮叨叨地說起了往事。

誰都知道,他只是在強壯鎮定而已。

太史慈只是偶爾回應了一聲,已經很少再開口說著什麼。

到了最後,夕陽終於下山,晚霞染紅了半邊天空。

劉備說完一句話后,忽然沒了太史慈的回應。

他愣了一下,然後轉過頭。

眼淚終於如潮水般落了下來。

大漢九虎上將軍之次。

陪伴了劉備三十年之久的后將軍太史慈,病逝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謀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謀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