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 立即行動

06 >> 立即行動

不去做,夢想就只能是夢想

有多少人的日子過得好像流水賬一樣,無論什麼時候,似乎總有很多事要做。每天都在為生活忙碌,連審視一下自己內心的時間都沒有。你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真的滿意嗎?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你是否也曾這樣問過自己,然後搖搖頭、嘆嘆氣,依舊萬般無奈地過着。偶爾閑暇時,你或許會想起自己曾有的那些夢想,但也只是想想罷了,再難有勇氣將它們付諸行動。

就算是偶然間萌發的一些小願望,例如:想去麗江旅遊、想在工作之餘學學烹飪、想讓自己再瘦一點兒……同樣無法讓你行動起來。因為你總是太忙了,好不容易有點兒時間,你寧願睡懶覺,也不想把它們浪費在火車、課堂或者運動上。你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疲於奔命,所有的願望都不過是空想。

記得有一段時間很流行一件事,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種瀟洒的方式讓很多人羨慕,但真正拿出勇氣付諸行動的卻沒有幾個。

不過有個年輕人卻真的上路了,他騎自行車從中國到倫敦,花費三個月時間環遊了十一個國家。這個年輕人就是雲南小伙兒鄭盛。

決定旅行的那年,鄭盛只有23歲,剛剛從上海理工大學畢業,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在一家著名企業做銷售代表。雖然工作上十分順利,但鄭盛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他一直想為自己的青春留下一段深刻的記憶。

在大學期間,他曾去過很多地方旅行,例如蘇州、杭州、拉薩等。而且無一例外,每個地方他都是自己騎着單車去的。可是工作后,能夠用來旅行的時間越來越少,但他心中對旅行的熱愛卻從沒有消退。他的頭腦中甚至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騎着單車穿越歐亞大陸。每當這種想法出現,他的心都激動得難以自持。

不過很快他就冷靜了下來,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工作了,並沒有多少時間能夠用來完成這次長途旅行。他心裏十分矛盾,一方面是穩定的工作,一方面是自己熱愛的旅行,究竟該如何抉擇呢?

後來,他終於想通了,工作可以再找,但如果此時放棄了這個夢想,它很可能就會變成頭腦中的空想,以後再難有實現的可能了。所以,他毅然選擇了辭職,將所有身心都投入到了這次旅行中。

在旅行開始之前,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來做準備。單單製作地圖就花了3個月,買了十幾個國家的地圖,將每個國家的道路名都翻譯成中文。大到出境城市,小到途經每一個國家每座城市的每一條國道、省道,都在紙上做出了精確的標註。就連每天計劃走多少公里路,晚上在哪段路上過夜,也都標識的一清二楚。

為了在出發前順利拿到簽證,讓各國大使館認同和支持他此次的跨國騎行計劃,他把所有資料都準備得十分充足。包括能證明他是個好學生的獎學金證書和學業證書、能證明他身體健康的獻血證、能證明他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公民的社工活動資料等。

鄭盛的夢想不可謂不大膽,他能為了夢想果斷放棄穩定工作的勇氣更是可嘉。

不僅如此,從例子中我們還能看到,他的夢想並不是只有浪漫主義的軀殼,還有現實主義的支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竟然願意花費一年的時間去做準備,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辦到的。很多人可能在準備的中途就放棄了,因為牽扯的精力太多,要做的事情也太煩瑣。

可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鄭盛一直沒有放棄。在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做準備后,他終於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旅程。這一路上,他吃了很多苦,但始終堅持着自己前進的腳步。

在旅途中,每天早晨,他都會發一條微博,好讓朋友們知道自己沒在荒野的夜裏被狼吃掉。在能借宿當地居民家的情況下,他絕不會去住旅館。點菜時,也只點菜單上最便宜的那一個,省下路費萬一有危急事件可應急。

這一路上,他從上海到倫敦穿越了11個國家,什麼惡劣的天氣都遇到過,什麼難走的道路都經歷過。甚至還生過病、被打劫過,還在墓地睡過覺。最後,經過136天的時間,他終於到達了倫敦的大本鐘下,這是他為自己設定的終點。

後來,當他回憶這次旅行時曾說:“雖然路上經歷了很多艱難,但也認識了很多朋友,見過了很多美景。”除此之外,他還表示自己現在還年輕,所以夢想絕不會停歇。下一次,他想要組建一支探險隊去南極。他還出了一本書,目的就是告訴所有年輕人,只有積極行動,你的夢想才有實現的可能。這本書的名字叫“我的青春在路上”。

是啊,趁着我們還年輕,何不趕快行動起來,如果只是將夢想珍藏在自己的心裏,那它何時才能實現呢?別說什麼“早晚有一天”,這“早晚有一天”無限拖延下去,就永遠沒有實現的可能了。

夢想不去做,那就只是空想。就算你有一百個空想,也抵不過一個實際行動。

年輕的日子那麼美好,可以讓我們盡情做夢。可是,你所有的夢有多少變成了現實?你想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績,卻從不肯多加一會兒的班。你想充實自己的頭腦,卻連簡單的閱讀都做不到。你想減掉身上的贅肉,卻連一點兒運動都堅持不下來……你所有的願望都僅限於在頭腦中想想,不但辜負了年輕的大好時光,也辜負了自己。

人的一生時間有限,為何要讓自己活得毫無樂趣呢?與其總是在那兒空懷幻想,不如逼自己一把,拚命努力一回。如果你總是讓自己被生活逼迫着前行,你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究竟能做到什麼地步。

你要“準備”到什麼時候?

每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分為很多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很多事情可做,怎麼忙也忙不完,怎麼理也理不清。所以,有些人的一生永遠處於一種“準備”的狀態中,等我準備好了就去旅行,等我準備好了就結婚,等我準備好了就開始……可是這種“準備好了”根本就是一種理想型的狀態。因為很多事你不開始做,你就根本不知道它該準備什麼。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如此。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如果我們一味地等待下去,寶貴的時間就在無意中白白浪費了。

央視經常播放一則公益廣告,廣告上一個年輕的媽媽對正在上學的孩子說:“等你考上大學,媽媽就享福了。”孩子一天天長大,大學畢業時媽媽說:“等你找到工作,媽媽就享福了。”兒子找到了好工作,媽媽又說:“等你結了婚有了孩子,媽媽就享福了。”兒子結了婚,孩子也一天天長大,此時的媽媽已經白髮蒼蒼,小小的孫女看着年邁的奶奶說:“奶奶,等我長大了,你就享福了。”

這則廣告看得人內心酸楚,父母的一生都在為我們操勞,我們卻為了自己的工作、生活不停地奔波,能真正陪在他們身邊的日子真的很少。我們總是想:“等我這件事忙完了,再去陪他們。”可是,忙完一件事還有另一件事,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疲於奔命,只能將盡孝的事一拖再拖。

直到某一天,再也沒有盡孝的機會了,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虧欠了父母那麼多,我們的愛還沒來得及告訴他們,卻再也沒機會說出口了。

無論是子女對父母,還是父母對子女,只要我們心中有愛,那就立即行動,大聲地告訴他們。千萬不要等到沒有機會時,徒留遺憾。

羅納德·威爾遜·里根是美國第40任總統,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演說家和演員。在他的演說和表演中,他曾對很多人都說過“我愛你”,但唯獨對自己的兒子,他從沒這樣說過。因為這個原因,他的兒子甚至覺得父親對自己的感情也許並不深厚。

可事實上,父親哪兒有不愛兒子的。當里根知道兒子的想法后,心裏十分內疚,但他想:“再等等吧,等我不那麼忙了,或者不需要再承擔這樣的責任了,我就多陪陪我的兒子,讓他知道我有多愛他。”

然而,當這位父親終於卸下了自己肩上的重任,意外卻發生了。他突然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獃。他的頭腦越來越不清楚,很多事似乎都在不知不覺中遺忘了。更有甚者,他已經連自己的兒子都認不出來了,更別提告訴他自己有多愛他了。

每次見到兒子,他只會咧着嘴傻笑,並且告訴旁邊的人,這就是那個經常擁抱他的人。

無論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在我們的工作上,最怕的就是“來不及”。生活中“來不及”,我們就會留下里根總統那樣的遺憾。工作上“來不及”,我們就會總處於慌亂中,很難有所成就。

在做事時,很多人都喜歡一拖再拖。他們總能為自己找到各種借口,例如“我先去做點別的”或者“等我吃完飯再干吧”,因為這些借口,他們很難真正的付諸行動。很多工作最後不得不在倉促間完成,或者乾脆選擇放棄。這樣的人要想取得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我們想要做某事時,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馬上行動”。雖然中國講究“萬事三思而後行”,但有時候考慮得太多,只會讓借口乘虛而入,讓你越來越喪失行動的勇氣。

有一次,沃爾特·B.皮特金在荷里活時,有一位年輕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個電影投資方案,這個方案十分大膽,很有建設性。在場的大部分人都覺得可以考慮看看,至於最後能不能做,還要看仔細考慮后的結果。

正當大家熱烈地討論時,皮特金拿起電話向華爾街拍出了一封電報。在電報中,他將年輕人的方案陳述清楚,並表達了自己希望馬上能將此方案付諸行動的意願。於是,只是通過一個電報,一個一千萬美元的電影投資就立項了。

看見皮特金的作為,很多人發出質疑,他們認為這一項目涉及的金額太大。皮特金這麼輕易地下了決定,顯然過於草率了。但皮特金卻說:“既然大家都覺得這個方案可行,那為何不馬上行動呢?如果非要把這個方案討論來討論去,最後很可能就流產了。與其那樣,不如立即行動,在行動的過程中再根據現實情況進行不斷地調整和改進。”

很多時候,正是因為我們無法“馬上去做”,所以才給了自己拖延的借口。事實上,與其在拖延中浪費時間,不如馬上行動,在行動的過程中隨時改進自己的計劃。千萬不要非得等到“萬事俱備”才行動,那樣你就永遠沒有開始的一天了。

只有“馬上去做”,我們才不會給借口可乘之機。要想有所成功,我們必須把想法付諸實踐。如果只是一味地顧忌這個顧忌那個,最後很可能一事無成。

一個人能否成功,這和他的態度有很大關係。就算你面前是條通向成功的筆直大道,如果你只站在原地等待,或者一再拖延邁出的腳步,依舊到達不了終點。相反,就算成功的道路十分曲折,但只要你能邁開腳步,勇往直前,總有高舉勝利桂冠的一天。

人生就是在不停地取捨,如果馬上去做,我們成功的機會有一半,如果一味地等待或拖延,那就一絲成功的可能性都沒有了。

最重要的,是邁出第一步

曾經有段時間,特別流行一句話,叫“讓我們趁着年輕,盡情去折騰吧”!其實,所謂的“折騰”就是一種勇於嘗試的表現。

很多人不願意嘗試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具備那個能力。可是我們別忘了,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都是在不斷地嘗試中積累起來的。例如我們剛出生時,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只能揮舞着小手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但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不斷揣測模仿他人的做法,最後不也學會說話和走路了嗎?

列寧說:“要想學會游泳,你就必須先下水。”這個道理淺顯易懂,它告訴我們,只有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你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你想學游泳,卻不敢下水,那就只能在岸邊羨慕別人。如果你連邁出第一步的勇氣都沒有,又怎麼能期待接下來的成功?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講的就是嘗試的不易。嘗試的過程無疑是痛苦的,因為你會面臨一些全然陌生的東西。可如果我們因此就放棄嘗試,安於現狀,那就只能永遠困在原地。

一個池塘中生活着幾條鱷魚,炎熱的夏日來臨,池塘的水就快乾涸了。

面對這種情形,鱷魚們雖然着急,但卻無計可施。只有一條小鱷魚打算動身去尋找新的水源,當它勸導其他鱷魚和它一起走時,其他鱷魚卻不願意動。它們認為即便是最近的水源,恐怕也要走很遠,到時候還沒等找到,自己可能就已經渴死了。而且,它們周圍到底還有沒有其他水源,這個誰也不能確定。

迫不得已之下,小鱷魚只得獨自動身。

在它走後不久,池塘的水全部乾涸了。一些強壯的大鱷魚為了活命,開始吞噬身邊的同類。即便如此,最後依然沒有堅持多久,所有鱷魚都渴死了。

至於那條出走的小鱷魚,它的勇敢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在跋涉了幾天後,它在乾旱的大地上成功地找到了一塊綠洲。

小鱷魚敢於嘗試,所以成功地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大鱷魚們害怕改變、安於現狀,所以最終難逃喪生乾渴的厄運。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千萬不要像大鱷魚們那樣,因為懼怕改變而不願意嘗試。就比如說換工作,有些人明知新環境可能會帶給自己更多機會,依然會因為害怕改變而猶豫不決。

還有一些人不敢嘗試是因為他們害怕被別人拒絕。

美國的《黑人文摘》在1943年創辦之初,並不被人看好。這本雜誌的創辦人約翰遜為了擴大發行量,決定撰寫一系列文章,主題是“假如我是黑人”。他想利用這些文章來呼籲大家關注黑人的處境,希望大家可以把自己擺在黑人的位置上,對黑人的生存環境進行設身處地的着想。

為了增加文章的號召力,同時為這本雜誌做宣傳,他打算給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利諾寫一封信,請求她來寫第一篇文章。

說干就干,他給總統夫人寄去了一封信,言辭非常誠懇熱切。很快,他就收到了總統夫人的回信,不過她在信里表示,自己很忙,並沒有時間寫什麼文章。

總統夫人的拒絕讓約翰遜不太好受,但他轉念一想,如果自己現在就放棄的話,《黑人文摘》就很難引起大家的關注了。於是,他鼓起勇氣,再次給總統夫人寫了一封信。

然而,這次得到的答案和上次沒什麼區別。不過這種拒絕反而激起了約翰遜的鬥志,從那以後,每隔半個月,他就會給總統夫人寫一封信,言辭十分懇切。

不知寫了多少封信后,約翰遜終於等來了一個合適的機會。當時約翰遜正居住在芝加哥市,而不久之後,因為公事,總統夫人恰好會在芝加哥逗留兩天。

得知這個消息的約翰遜欣喜若狂,立即發了一封電報給她,懇請她能在芝加哥逗留期間為《黑人文摘》寫篇文章。幸運的是,這一次,他的誠心終於打動了總統夫人。沒過多久,總統夫人就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寄給了他。

總統夫人為《黑人文摘》寫文章的消息迅速席捲全國,這本原本銷量只有每月兩萬份的雜誌在一個月內一下子增長到了每月15萬份。

正是因為不怕拒絕,一次又一次地嘗試,約翰遜才獲得了成功。如果他在埃利諾夫人第一次或是第二次拒絕時就選擇了放棄,那就不會有之後馳名世界的《黑人文摘》了。

縱觀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者,無不具備勇於嘗試的精神。愛迪生為了找到合適的材料做燈絲,對6000多種材料反覆試驗,共嘗試了8000多次。還有研製出炸藥的諾貝爾,發明了第一架飛機的萊特兄弟……他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哪一項不是勇於嘗試的結果?

可以說,嘗試就是開拓,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勇於嘗試的精神。

在卡夫卡的作品《在法的門前》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鄉下人來到法的門前,請求守門人讓他進去。可是守門人不同意,並且告訴他:“如果你非得進去,那不妨試試。但是你要知道,每個大廳都有守門人,我只是最低級的那個。越往裏走,守門人也就越厲害。就算是我,僅僅是面對第三個大廳的守門人,我都會害怕。”

按照鄉下人原本的預想,法的大門應該是永遠敞開的,什麼時候想要進去就什麼時候進去。守門人說的困難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即便現在大門敞開着,他也不敢進去,只能在門口不停地探頭向里看。

偶爾,他也會瞄一眼嚴肅的守門人,每當看見他威嚴的表情時,他就會想:“再等一會兒,如果他允許了,我再進去。”後來,守門人拿出一個小凳子遞給鄉下人,鄉下人就在守門人旁邊坐着,等着他的應允。

每隔一段時間,鄉下人就會詢問守門人能否讓他進去,但守門人始終沒有鬆口。日子一天天過去,鄉下人始終在門口等着,眼睛總是緊盯着守門人。似乎在他眼裏,他進入法的大門的唯一阻礙就是第一個守門人,其他的守門人早已被他遺忘了。

最後,已經變成老人的他再也看不清什麼了,這時他不禁疑惑道:“為什麼這麼多年只有我自己來這兒呢?不是所有人都在努力到達法的面前嗎?為何這麼多年我沒有見過其他人呢?”

在他臨死之前,守門人終於給了他答案,原來這扇大門就是專門為他而設的,其他人是進不去的。可是現在他要死了,所以守門人也要將大門關上了。

終其一生,這個鄉下人也沒敢邁出第一步,最後鬱鬱而終。

其實,人生就是一次次嘗試的過程。每一次成功的開端都是一種嘗試,如果不敢嘗試,只願意在原地徘徊,又何來成功呢?

行動力強,才能抓住機會

世上不是沒有好運,但好運有很大的偶然性,我們不能拿自己的一生去賭。與其整天想着撞大運,不如努力抓住身邊的機會。

1850年,美國西部發現了大片金礦,於是,一場浩浩蕩蕩的淘金熱就此掀起。家境貧困的李維·施特勞斯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可是到了地方后,李維發現自己把一切想得太簡單了。淘金的人太多了,要想發財哪裏是那麼容易的。人們每天在地里挖啊挖,與其說是在淘金,不如說是在等着撞大運。

淘金的地方十分偏遠,買生活用品十分不方便。李維發現了這點,於是,立即放棄了淘金,轉而開始倒賣各種生活用品。他乘着船,從市集上買來很多日用品,還有搭帳篷的帆布等。日用品和其他東西很快就賣光了,唯獨剩下了帆布。

有一天,一位淘金者來他這兒買東西,李維趕緊上前推銷自己的帆布。可是淘金者說:“我已經有帳篷了,要帆布也沒有用,不過要是有像帳篷那樣耐磨結實的褲子就好了。為了分揀礦砂,我每天都要在地上跪着,褲子總是穿不了多久就會被磨破。”聽見這話,李維腦中靈光一閃,心想為什麼不把這些結實的帆布做成褲子呢?於是,他說干就干,將所有剩下的帆布都做成了褲子。沒想到,這種結實的褲子一出現,立即大受歡迎。工人們都稱呼它為“李維氏工裝褲”。

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就這樣誕生了,西部牛仔和淘金者們都很喜歡這種褲子,李維接到了大量的訂單。於是,他果斷地成立了公司,這個公司正是日後著名品牌“Levi’s”的雛形。

蕭伯納說:“在這個社會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是那些善於抓住機會的人。如果沒有機會可抓,他們就自己創造機會。”

無論對誰來說,機會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抓住了機會,就意味着我們有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即便機會到了眼前,他也抓不住。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就曾說過:我們多數人的毛病是,當機會朝我們沖奔過來時,我們仍然兀自閉着眼睛,很少有人能夠去追尋自己的機會,甚至在絆倒時,還不能看見它。這句話讓我想起一則寓言:

以前,因為一場大風雨,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被困到了一座荒島上。於是,他開始不停地向上帝祈禱。

這時,海邊來了一艘船,他沒有上船,繼續在那兒祈禱。又過了一會兒,天上飛來一架飛機,他依舊繼續祈禱,視而不見。

死後的他來到天堂,憤怒地質問上帝,為何他這麼虔誠卻沒有得到救贖呢?上帝說:我已經派出小船和飛機去救你了,是你自己對機會視而不見。

人們抓不住機會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惰性和習慣,有的是因為害怕失敗和冒險,還有的是因為安於現狀,不想改變。

一般情況下,伴隨機會而來的還有風險和挑戰,那些沒有足夠勇氣的人,自然抓不住。只有那些勇於挑戰和不畏困難的人才能抓住機遇,讓自己的人生實現質的飛躍。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些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人,就算給他機會,他也駕馭不了。例如:同樣上大學的兩個人,前者用四年時間閱讀上百本書,學會兩種外語。後者四年來不是逃課就是睡覺,上課稀里糊塗,考試次次掛科。當有好的工作機會,前者自然能夠抓住不放,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後者就算給他一個好職位,他也沒有能力勝任。

2011年,在山東電視台《我是大明星》海選的濟寧賽區出現了一個人,他穿着一件破舊的軍大衣,戴着破舊的帽子,手握話筒,緊張得直哆嗦。

無論是評委還是觀眾,都不看好他。可是,隨着他一張嘴,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歌聲傳出后,全場都震驚了。就這樣,“大衣哥”朱之文一炮而紅。

後來,他還登上了中央電視台《星光大道》的舞台,坐上了月冠軍的寶座。並在2011年12月19日,參加《星光大道》年度總決賽,獲得第五名。2012年,更是登上中央電視台龍年春晚的舞台,以一首《我要回家》感動了無數華人。

很多人都覺得朱之文幸運,得到了好機會,但卻忽略了他背後的努力。他之所以能抓住機會技驚四座,是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準備了整整三十年。

從小,朱之文的嗓門兒就大,愛唱歌,村裡人都稱他為“三大嘴”。在他11歲時,父親生病去世了,這對原本就困難的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迫不得已,朱之文只好輟學回家,幫母親幹活兒。

家裏條件不好,他自然無法接受正規的聲樂訓練。不僅如此,在學習唱歌的過程中,朱之文還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因為他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文化程度,很多字根本不認識,更別提看得懂曲譜了。所以,國產電影、電視劇的主題曲、插曲成了他學習音樂的主要途徑。例如《冰山上的來客》《戴手銬的旅客》等,都是他一遍又一遍看着電影學會的。

朱之文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平時靠種地和打零工維持生計,全家年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而且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但即便如此,朱之文也沒有放棄唱歌,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河邊樹林,都能看到他練歌的身影。直到2011年,《我是大明星》舉行濟寧賽區的海選,朱之文懷着忐忑的心情報了名,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人生。

無論何事,我們都要比他人早做準備。這樣我們就能更早地進入狀態,更早地找到方法,更早地付諸行動,也就能更早地取得成功。只有隨時做好準備,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不會錯過。無論哪個領域,機會總是願意光顧那些有準備的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未來的你,一定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未來的你,一定感謝現在拚命的自己
上一章下一章

06 >> 立即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