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7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
“只要你拿到了神州國的國籍,那你就是神州人了。”杜飛衝著張威笑道:“到時候,志願隊的人,會幫你免費安裝這個仿生機械臂。”
“我怎樣才能拿到,神州國的國籍?”張威追問道。
“你只要認真學習神州文化,熱愛神州國,三年內沒有作姦犯科的記錄。你就可以申請神州國的國籍。”
杜飛解釋道:“有人會審核你的資料,如果你真的是熱愛神州的良民,那你就可以擁有神州國籍。我們會發給你戶口本和身份證。有了這兩個東西,你就是合法的神州公民。我們的軍隊和官員,會保護你的合法權益,不受他人的侵犯。”
張威聽懂了一大半。王仁忠等人,也是如此。
“如果神州國的規矩,能有一半落到實處,那神州國的國籍,真是太金貴了。”張威心中半信半疑。
接下來,每家每戶的戶主,與志願隊的隊員們,辦理物資交接。
志願隊給每家每戶,登記人口。然後他們把簡易活動房的鑰匙,以及全額的生活物資,整套的勞動裝備,按照每一戶的具體人口,發放了下去。
家家戶戶,興高采烈的領東西。
還沒有領到東西的移民們,老老實實的排隊,誰也不敢不守規矩。
王忠仁一家四口,領了一百二十斤米,四十斤肉,六十斤菜,四斤油,八斤兩種,八套衣服,四整套農具。一樣東西都沒少。
他的兒媳婦秀芳,喜滋滋的說道:“爹,這肉真肥、真多,真新鮮啊。晚上我們一家,吃紅燒肉。”
兒子王山說道:“要是二弟也能移民過來,那就好了。他在老家那邊當校尉,一個月也只能分到七八斤肉。”
王忠仁沉聲道:“老二要是不留在老家,守城戍邊。咱們這一家四口,絕對得不到,移民過來的機會。”
王山唉聲嘆氣,說道:“咱們一家的好日子,得讓二弟用命去換啊!”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咱們這些移民,每家每戶,都有至親留在老家,守城戍邊,”
王忠仁低聲道:“過幾天,等咱們安頓好了,我要給老二寫封信,讓他知道咱們在這裏過上了好日子。”
王山連連點頭:“咱們要讓二弟安心。”
其他的那些,剛剛領到低保的人家,他們之間的對話,也與王忠仁那一家子的對話,大同小異。
聽到了這些對話,杜飛等人倍感欣慰。發放低保,就是為了收買這些,大炎皇朝移民們的人心。
只要這些移民們過上了好日子,他們就會寫信,將他們的好日子,告訴給那些,留守在故鄉的親人。
只要他們的親人,看到了他們寫的家信,知道他們現在過上了好日子。
那他們的親人,就會拚死守衛城池,抵抗凶獸,拖延中元界的全面淪陷。
只要中元界還沒有全面淪陷,肆虐中元界的凶獸大潮,就不會蔓延到地球上來。
所以,想要延長地球上的和平時光,所有的地球人,都要善待這些,大炎皇朝的移民們。
兩天後,移民大軍完成了分組和分工,多數人留下來種地,七百多名壯漢,幸運的被挑進了施工隊。
那些移民們,不管是種地的,還是施工的,幹活都很捨得賣力氣。
他們揮汗如雨,很快就從早上,干到了中午。
“歇工吃飯了!休息兩個小時!不管是種地的,還是施工的,都可以到安置點排隊打飯!中午的這一餐,是免費的!”一個志願隊的成員,舉着電喇叭,一遍又一遍的喊道。
那些大炎皇朝的移民們,以前從未見過電喇叭。他們都盯着這個玩意兒,滿臉傻笑。
“這就是電喇叭呀,衝著它說話,聲音居然這麼響亮,傳得這麼遠!”
“我家的房子裏,還安裝了電燈呢!一拉繩子,電燈就亮了,整個屋子都被照得亮堂堂的!”
“我家也有電燈。而且志願隊的人,還給我們發了紙筆和書本。”
“我們也發了。每人兩本書,他們告訴我,書名是一年級數學和一年級語文。”
“志願隊的人還說,今天晚上戌時二刻,也就是他們說的晚上八點,他們要用電喇叭,給我們上課,識字掃盲。”
移民問端着碗筷,邊走邊聊,來到安置點,排隊打飯。
“哎喲我去,這菜也太香了!今天的午飯,是什麼菜呀?”瘦削的漢子李陽,使勁吸着鼻子,問了一句。
“前面有人打了飯菜!娘嘞,每人一個鹵鴨腿,一勺子酸辣白菜,一勺子香乾肉絲。外加一大碗白米粥,兩個肉包子!”
“我去,葷菜還真不少啊!他們居然捨得,讓我們免費吃這麼好的飯菜!”
“在老家,偏將副將那樣的中級武官,也吃不上這麼好的伙食啊!”
“孩子們和老人,吃什麼菜啊?他們沒有幹活,吃不上這麼好的伙食吧?”
“沒力氣幹活的老人,吃的伙食和我們一樣!小孩子今天早上就開始上課了!他們的伙食也和我們一樣。只是飯菜的份量,是我們的一半。”
“小孩子們吃不了那麼多,我們的一半,就足夠讓他們吃飽了。”
“那些十三至十六歲的少年少女呢?他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我們的一半,他們肯定吃不飽。”
“這你不用擔心,他們的伙食與我們一樣,份量也和我們相同!”
“我去!這些神州人,對我們也太好了!”
“如果這樣好的伙食,我能連續吃上三個月,那我就願意把我這條命,賣給他們!”
“我也是這麼想的。賣命給這些大善人,總比賣命給昏君貪官,要好得多。”
聽到這些議論,負責分發飯菜的志願隊伙夫們,心裏美滋滋,他們都有一種,拯救貧苦大眾的成就感。
而那些打了飯菜的移民們,吃的滿嘴流油,眉開眼笑。
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更是先笑后哭,哭了再笑。
志願隊的人見了那些老人,也紛紛動了惻隱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