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看武漢
我在非典最肆虐的時候來到了江城武漢,前幾日乘坐的這趟列車有一名行李員已被發現身患非典而被隔離,更使旅程增添了一些驚心動魄的感覺,帶着口罩和手套在列車上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之後,終於到達了漢口站。
漢口站的出站口歷來是擁擠不堪的,雖然目前的疫情致使旅客比往日減少了五成以上,但此消彼漲,所有旅客被要求填寫身體情況調查表,要寫清楚車次座號姓名身份證號碼以及最近十日內去過什麼地方,這麼折騰起來,大群大群帶着口罩,來自天南海北的旅客們圍成了一個一個小堆,擁擠程度不亞於以往,好不容易填好調查表,在體溫檢測儀和大群警察、防疫人員的監視下通過了狹窄的出口,漢口站面對的就是武漢有名的交通要道:發展大道。
武漢很大,分為三個鎮,其中長江的左岸是漢口和漢陽,右岸是武昌,左岸又被漢江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為漢口,下為漢陽。每一個單獨的鎮幾乎都有一個南京那麼大,鎮這種行政區域劃分目前是沒有的,感覺好像是明清一代的一種對軍隊或者官僚的稱呼,延伸起來,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很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的意思。武漢三鎮每一個單獨的鎮都給人一種歷史滄桑而截然不同的感覺,漢口,聽到這個名字,映入腦海的是江漢路上的歐式建築,長江碼頭上的苦力和長鳴的客船,以及二十年代的武漢中央政府,預謀着寧漢合流的政客和軍閥們的魅影依稀還出沒在江漢路的高樓大廈之間。漢陽,聽到這個名字,首先我會想到一支步槍,一支被稱為漢陽造老套筒的仿製毛瑟1888式的中國使用最廣泛歷史最悠久的步槍。然後是站在煙囪林立、黑煙滾滾的現代化工廠――漢陽鐵廠前面,頂戴花翎、補服馬褂的張之洞。武昌,這個不用說了,武昌起義,非他莫屬,危機四伏的暗夜裏,伺機而動的留着辮子的士兵,穿着新式軍服的都督和大帥們,還有南洋來的西裝革履的革命黨同盟會。總之,武漢的歷史不會讓人聯想到太久遠的古代,有的只是背負沉重苦難的近代史,從辛亥革命到寧漢合流,再到武漢保衛戰,一幕黑白的影片夾雜着些許的雪花,動作機械的難民,碼頭工人,北伐軍,工運領袖,侵華日軍,在鏡頭前匆匆而過,這就是武漢的歷史,只有巍巍長江可以見證這段慘白夾着血紅色的近代史。
下了火車,有幾種交通工具可以選擇,首選肯定是公共汽車,武漢的公交事業比較發達,市內公交和無軌電車,還有行走於郊區之間的小公汽。大部分汽車不是那麼新,郊區的車還是那種從中間的門上車的老式車型,如果想拍八十年代老電影缺少公交道具,建議到武漢找,滿地都是。市內路線都是無人售票,奇怪的是車票分為一元二角和兩元兩種,兩角這種小額輔幣是我最不喜歡的一種,平時的用途就是在乞丐的碗裏做墊底的綠色背景,可在武漢的公交車上沒了他還真不行,要麼你換好零錢,要麼你多投,反正是沒人找零。當然例外也是有的,天黑以後司機們就把投幣口用毛巾或者別的什麼趁手的東西塞住了,他也會很理所當然的坐在禁止駕駛員找零的警示牌下給你找零錢,對於這項便民措施我是沒什麼意見,不過不知道公交公司的經理會不會同意。武漢很大,人民的工作地點往往離家很遠,這就造成騎自行車的人很少,別的城市的自行車道在武漢作為公交車的停靠點和行人的走道,公交車往往停一長串在行人路的路牙石旁邊,讓外地人感到莫名其妙,是不是這些車全趴窩了?
去路途遙遠的地方上班當然要做公交車,如果在公交車不那麼多的地方或者穿梭於大街小巷之間,就需要另兩種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了,麻木和摩的,麻木就是正三輪摩托車,在南京叫做萬事得,由交通管理機構發放營運證,前半身是摩托車,後半身是夾在兩個輪子上的一個小車廂,有門,有兩排座椅,黑夜裏坐着麻木行走在顛簸的鄉間小路上,能把你的胃給顛出來,不過林彪那樣的同志一定很喜歡坐,汽油味,馬達聲,顛的你頭撞車頂,整個一個戰爭年代。麻木都停在公交站點和居民小區旁邊,有些重要位置會有一長列麻木在等候,起步價是兩元,按照路途的遠近司機會和你還價,你是外地人他們也許會報高價,九頭鳥嘛,不過我幾乎不和他們還價,有時還會多給一兩元,駕駛麻木者都是郊區無地農民和城市下崗工人,四五十歲的男人和婦女,衣着儉樸,滿臉滄桑,或許這輛麻木就支撐着一個貧窮的家庭的生計。還有一種比麻木更便利和便宜的交通工具是摩的,想必很多地方都有這種事物,一輛普通的跨騎式摩托,兩個頭盔,就是一份生活的來源,駕駛者都是中青年男人,霓虹燈下若明若暗的臉上透着疲憊和失落,今天的生意不算好,是不是夜餐的啤酒省掉呢?
在漢口站下車后可以乘坐雙層公汽10路車,沿着繁華的武勝路就來到了古琴台,是一座漢白玉築成的石台,相傳是伯牙撫琴遺址,雖說是樹掩花映,翹脊飛檐,但是歷史無從可考,建議不看。過了琴台就是著名的武漢長江大橋,年齡大一點的人會記得以前的兩角錢上畫的就是這座橋,在南京長江大橋建成以前,這座蘇聯老大哥援建的橋一直是中國人民的驕傲,畢竟千年天壑成通途嘛,如果有興緻,步行過這座橋是很好的選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打住,怎麼扯到赤壁了,離武漢可遠着呢。過了橋就可以遠遠望到蛇山上那金碧輝煌的建築物,黃鶴樓。這可是天下第一名樓,同時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並稱中國三大名樓,始建於公元223年,可惜中國歷代兵戈不斷,眼前這座樓是1985年重建的,樓亭軒閣坊廊榭樣樣俱全,昔人已乘黃鶴去,白雲千載空悠悠,李白看到這樣的名句都不敢下筆了,站在巍峨的高樓前,閉上眼睛,你會不會聽到古人的吟誦,用那種唐朝樂隊式的古音,夢回唐朝吧,這也許是最好的地方了,也只有在冥想里你才能體會一千年前的壯美景觀。
從黃鶴樓下來,沿着武珞路走下去,不用多久,就到了首義廣場,顧名思義,就是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地方,廣場被武珞路分為兩半,偏北是鄂軍都督府,一座紅色的嶄新的歐式建築物,原來是清朝的湖北省咨議局大樓,辛亥革命后是革命者的據點,為了保持原貌,文物保護單位出資將這座建築搞得象去年建的一樣,站在都督府院子中央,想像一下當年的情景吧,90年前發生的那轟轟烈烈的一幕,不過你要閉上眼睛去想,因為嶄新的大樓實在引不起任何聯想。偏南的半個廣場有個檯子,一片潔白的廣場鴿佔據了檯子,胖胖的紅眼睛紅腳爪的鴿子怎麼看都像一盤菜。綠樹掩映的廣場在細雨中鬱鬱蔥蔥。廣場再往南,是首義園,聽名字也是個革命遺迹,其實是個小型商業區,很多的小吃攤點和飯店,還有工藝品商店什麼的,大門口兩尊大炮蠻有意思的,炮口裏還有膛線,不明就裏的還以為是真的呢,其實是仿的德式克虜伯75山炮,老實說,仿得不怎麼樣。
首義園裏可以品嘗到武漢的風味食品。首推的是熱乾麵和豆皮,熱乾麵是武漢人“過早”中特別喜愛的大眾化食品,它便宜實惠,花上幾角錢,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飽肚子。據說,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人,在關帝廟一帶賣涼粉和湯麵。有一天,天很熱,面沒賣完,李包怕面發餿變質,就把剩下的麵條煮熟撈起來攤在案板上,不小心碰到了麻油壺,油潑在了麵條上,李包索性把麻油拌合在麵條里,然後將麵條扇涼。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了麻油的熟麵條在開水裏燙幾下,濾去水,放在碗裏,加上蔥花等佐料后,立刻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李包賣的是什麼面,李包順口說“熱乾麵”。此後熱乾麵便漸漸成為武漢人“過早”不可缺少的一種食品。
最有名的蔡林記的熱乾麵,時間有限我沒有尋去吃,隨便在首義園找了一家,囫圇吃下,決定不吃第二次,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口味不能勉強,至少武漢人很喜歡吃,早上去趕公汽,十有**會遇到來不及的小妹妹端着熱乾麵的紙杯氣喘吁吁的趕車。
豆皮以糯米、雞蛋、鮮肉丁、鮮蝦仁等為主要原料,做成一厘米厚、小塊見方的式樣。用油煎好,盛於盤中。吃起來外皮香脆內里酥軟,美味可口,油而不膩。金黃鮮紅粉白的煞是惹人喜愛,口感也不錯,油汪汪的,怕長胖的美媚不知道有沒膽吃。
另外武漢的名吃還有精武鴨頸,武昌魚,臭豆腐乾,前兩個外表看不出和外地的區別。後者比較奇怪,是黑色的,泡在有醋,香油,香菜的調料碗裏,咬開一口,裏面卻是雪白。
驅車前行,值得一看的是東湖,怯怯的說一句,這幾乎是我見過最美的湖了。我是乘着公司的寶來簡單的沿着東湖路,東湖南路,卓刀泉路走了一遭,碧濤萬里的湖面,各個景點錯落有致,潔凈的路面,偶有漂亮的武大女生(不知道為什麼沒封校,也許根本不是女學生)在跑步,湖面上有皮划艇在運動,還有一對對男女騎着雙人自行車,珞珈山樹木繁茂,武大校園整潔美麗。如果能在此間有一處別墅,夏天游泳,平時湖邊漫步,真是人生一大愜意之事,如果添上美女作伴,香車代步,簡直就是不虛此生了。
說到美女,武漢是個盛產美女的地方,隨便舉兩例,飾演王語嫣的劉亦非以及其母,還有香港的財政司長夫人,初為人母的伏明霞。都是武漢製造的。要看美女,最好去江漢路步行街,此間原為租界,原汁原味的歐式建築鱗次階比,奇怪的是現在都仍在使用,石頭建造的武漢關現在依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關,高大的鐘樓也許近百年來沒有停擺過,默默的看着腳下的百象眾生,人潮來往。夜半時分,在武漢港的碼頭上,伴着濤聲去傾聽鐘鳴,會聽出大鐘舊日的輝煌嗎?
步行街不寬,老式建築和摩天大樓摻雜着,專賣店和小吃店一個接一個,武漢的時裝很便宜,美女們到了武漢可不要放過,為了不虛此行,我也買了件純棉的歐版的休閑襯衣充數,才49元,夠便宜吧。漂亮美媚和小帥哥們成群結隊,不過眼睛不要亂看,湖北帥哥的脾氣很暴的,搞不好被毆的。天氣不熱,下着小雨,我穿着t恤,襯衣和外套(夠老土吧)。美媚們大部分是短袖靚衫和低腰牛仔,個別還是無袖的。武漢話喜歡加個語氣助詞“撒”。美媚們把吃剩的東東推給男友“吃撒~~~~”骨頭都酥了,是垃圾都得吃下去。所以大家在網上看到喜歡說“撒”的,應是湖廣一帶哦。
武漢的街景不差,摩天大樓不比大部分省會差勁,高架橋,輕軌路,寬闊的大道。四面八方的紅綠燈,縣城來的司機一定會眼花繚亂,繁華的城市,閃爍的霓虹,掩蓋不住經濟的疲弱和下崗工人的憂愁。
遠離霓虹,乘坐能找錢的自動投幣車,來到漢口的北部,你會發覺陷入了一個巨大的縣城,怎麼走也走不出去,站台旁沉默的麻木和摩的,黑暗中明滅的煙頭,赤博的男人們在煙霧繚繞的烤肉攤子旁圍坐,用啤酒和羊肉串消滅着一天的疲勞,下班的女人在挎着籃子賣菜的農婦手中討價還價着廉價的小菜。建築物是陳舊的,人們是疲憊的,天空是能看到星星的。
沿着對角線來到武昌的南部,就是有名的洪山區,有名是因為他巨大的棚戶區,我是早上乘坐的郊區公汽,沿途的景象可以用“廢都”來形容。可是武漢從沒有過做首都的殊榮,建築物不象漢口是陳舊而是破敗了,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路旁的磚房依稀可以辨認出**時的標語,塊坍塌的門面房裏堆積着如山的垃圾,工廠很多,銹跡斑斑的大門上架着五角星,廠房裏已是雜草叢生,路旁的大樹矇著灰塵,釘滿卯釘的老式公汽在年久失修的窄路上顛着顛着就帶着你進入了七十年代。這就是武漢,地獄和天堂同存,七十年代和21世紀共度。
值得外地人注意的是,武漢的駕照全國價格最低,bc照都是1600,交規考試形同虛設,只要掏錢包你拿照,駕校遍地,多過米鋪。大多冠以警星,藍盾,省廳,市局之類名字,表明和權力機構關係非凡。希望這些不會成為馬路殺手的搖籃。在武漢,掛鄂o牌照的特權車很多,一路呼嘯着左超右超,五分鐘之內就有四輛鄂o記從身後超過。甲字頭的軍車也很多,大多是甲r,曾見過一輛甲a的白色客貨,真想把它取下來掛在我們車上,從此後橫行全國。呵呵。還有些掛着軍隊牌照的踏板摩托,一看就是關係戶,騎摩托的美媚還帶着飛行員頭盔,奇怪的是有個別摩托警也帶紅星標誌的飛行員頭盔,簡直莫名其妙。二橋下面的凱旋門大樓工地上的民工,全都是gk80鋼盔,綠軍裝,藍軍褲,解放鞋,帆布的h形保險帶,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孝感的空降軍來義務勞動呢。
這就是幾天時間對武漢的印象,浮光掠影。難免有偏頗之處,武漢的朋友可不要罵我哦。
關於洪山區有些謬誤.其實是在科技園更南的地方,馬應龍藥廠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