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浮出水面

第49章 浮出水面

廣陵華盛帝東遊,先劈崑崙一派流。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疑雲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是景陽樓。

這首詩是唐朝人許渾所做的《汴河亭》,講的是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南下揚州玩樂最終亡國的一段人盡皆知的歷史。詩名中的汴河,又叫通濟渠,是隋唐大運河的首期工程。《隋書·煬帝本紀上·卷三》中記載,“大業元年,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

縱觀歷史,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可謂“罪在當代,功在千秋”。關於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緣由,眾說紛紜。

一說為了滿足楊廣私慾,便於巡遊春江花月夜的江都(揚州);二說為了遠離關隴集團的控制,為南下遷都揚州做準備;三說為了溝通京師和江淮的交通,便利漕運;四說為了加大對東南門閥士族的控制,增強中央政權的力量;五說為了便於從南方補給軍事人才和物資,為後來的三征高麗服務;六說是出於風水原因,為了泄掉睢陽(商丘)一帶的“王氣”。其中,第六種說法在民間流傳最廣,也最為神秘。

傳說,隋文帝為了泄掉南陳的王氣,命令當時的伐陳總指揮楊廣將南陳都城健康(南京)蕩平耕墾。什麼叫蕩平耕墾呢?說白了,就是把人家都城拆了,然後開墾成菜園子。後來楊廣繼承皇位不久,在睢陽的黃河灘上出現了一隻黑色巨龜,龜甲上刻着“睢陽王氣出,百年興天子”幾個篆字。異象一出,震驚朝野。楊廣急忙命人鏟掉龜甲上的篆字,並馬上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風水師蕭吉建議楊廣效仿秦始皇“泄氣斬龍”,開造出一條運河從睢陽穿過,鑿穿王氣。楊廣旋即命令風水師蕭吉和建築師宇文愷聯合督建,疏故道開新渠,直達江都。後來楊廣又相繼開鑿疏通了廣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前後歷經六年終於全線通航。可是,運河通航后怪事便接踵而至。有的人說是死去民工的亡魂復仇,有的人說是鑿運河驚動了河神,更有的人說是被反隋方士下了詛咒。

楊廣為應對運河之詭異怪事,在都水監下新設立了一個叫“鎮渠使”的部門,頭目稱為使者。首位使者是因頂撞皇帝被叛死罪的大臣樓青衣,在宇文化及的舉薦下,他在處斬的那一瞬間,突然迎來一道聖旨,被楊廣召進皇宮。楊廣將一枚刻有“御題渠印”的白犀牛角做的腰牌賜給樓青衣,使得鎮渠使名義上隸屬於都水監,實際上直接聽命於皇帝楊廣。

後來隋朝滅亡,樓青衣又歸於李唐。鑒於鎮渠使的專業性,李世民將鎮渠使封為世襲官職。樓青衣在職期間,為了辦公方便,乾脆將家搬到了一艘漁船上。樓青衣在職三十年,破獲的奇案怪案不計其數,並將半生職業經驗寫成了一本書《鎮渠者》。《鎮渠者》因此成為世襲“鎮渠使”樓家的傳家寶,也成為樓家後世在大運河上工作的規範手冊。

窗間過馬,歷史如輪。轉眼到了北宋末年,鎮渠使樓家迎來了災難。金兵攻破汴梁城,不但掠奪了汴梁皇城巨量財寶,還劫走了包括徽欽二帝在內的一萬多人。康王趙構帶着傳國玉璽(和氏璧)不斷南逃,金兵在後面緊追不捨。趙構逃到運河邊,隨從護衛已經死光,只剩下孤身一人,河上又無船無橋,身臨絕境。這時,鎮渠使婁傳典突然出現,馱着趙構渡水過河,趙構這才轉危為安。

趙構逃到臨安后,發現傳國玉璽不見了,懷疑是樓傳典所竊。趙構將樓傳典秘密囚禁,逼問傳國玉璽下落。最後逼問無果,趙構便下令處死了樓傳典,並且暗中追殺樓家後人。趙構稱帝后,為了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也為了隱瞞樓傳典死亡的真相,便捏造出了流傳至今“泥馬渡康王”的故事。

世襲鎮渠使樓家去向不明,傳國玉璽也成了千古之謎。代代相傳,越傳說法越多。有的人堅信是樓傳典竊走了傳國玉璽,並跟隨着樓家一起從世上消失了;有的人認為是樓傳典馱趙構渡河之時,傳國玉璽掉落到了運河裏,深埋於淤泥之下;有的人認為傳國玉璽被陪葬到了始皇陵,根本就沒有流傳於世;有的人認為項羽火燒咸陽城后奪走了傳國玉璽,後來隨着項羽之死沉入烏江。

元朝至元十三年起,忽必烈按照著名天文家、水利家郭守敬的設計方案,前後徵調官兵民工三萬餘人,相繼開鑿了通惠河與會通河。從此,北京直通杭州。大運河截彎取直后,漕運更加便捷,但也頻發怪事。郭守敬向忽必烈提起世襲鎮渠使樓家,忽必烈立即派人尋找樓家後人,欲重新增設運河“鎮渠使”一職。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塞外找到了隱姓埋名的樓家的後人樓繼祖。忽必烈恢復樓繼祖“鎮渠使”世襲官職,併兼職都漕司副使,主管破解大運河奇事詭案之外,也協管運河部分漕運事務。從此,世襲鎮渠使樓家,隨着大運河漕運一同走向興旺,元明清三朝對樓家均高度重視。清朝乾隆皇帝甚至給樓家題了一塊金匾,金匾上書有“鎮渠世家”四個大字。

天下萬物,盛極必衰。清朝咸豐五年,黃河改道,運河淺梗。同時,西學東漸,海運興起,漕運走向沒落。光緒二十七年,清廷徹底停止漕運,同時也撤掉了鎮渠使這一世襲官職。從此,年僅十六歲的末代鎮渠使樓玉笙如人間蒸發似的銷聲匿跡了。

有人說樓玉笙歸隱了山林,有人說樓玉笙已經被慈禧賜死,還有的人說樓玉笙遠走海外,更有人說樓玉笙一直都沒有離開故土,只是改名換姓,在暗中行俠仗義,斬妖除魔,為一方百姓鞠躬盡瘁。雖然樓玉笙不知去向,但是大運河兩岸至今還流傳着樓玉笙驚險紛呈的探案故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皇叔,你的靖難大軍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皇叔,你的靖難大軍呢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章 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