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科技興國(7)
蘇欣眉頭緊鎖,孩子們剛小學畢業,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不繼續上學,在今後的社會很大的幾率會吃虧。
就讀大豐村希望小學,除開本地村民還有十里八鄉的孩子,就是鎮上也有一些,有些甚至從縣城或者交界偏遠的鄰縣趕來大豐村上學。
蘇欣要走訪的學生有好幾個,要去的地方也有好幾個。
她不由前去調查一番,才發現不少人家帶着孩子起早貪黑開始做起了小生意!
女孩子更是開始梳妝打扮,被人帶着四處相看。
隨着八十年代,個體戶做小生意,賺的盆滿碟滿。
大家也想分一杯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華國出現一股創業潮,人人都想做生意。
不僅是創業潮,還有打工潮。
有不少人聽說下海(去南邊)做生意、打工,工資一個月就有兩三百,吸引不少人前往。
只不過九十年代以後,市場會漸漸飽和,競爭也會越來越大,做生意需越來越難,不僅需勤奮細心,還要過人的魄力與創新。
……
蘇欣想着,已經來到鄰村一戶人家門前。
這家人經常到大豐村批發商品,如今更是在自家村子裏開了一個小賣部,帶着孩子一起做生意。
十二歲的年齡,才剛來長個頭。
小小的身影站在父母旁邊,學着在社會上爬摸打滾。
蘇欣皺眉,禮貌打招呼問候了幾句。
對方家長也是很歡迎她的到來,只不過當她話里話外勸孩子上學的時候,男人已是顯得不耐煩。
“我說蘇校長,您就回去吧,我心裏有數。”
見蘇欣還要說,男人立馬擺手制止:“蘇老師,我就跟您實話實說。我兒子會算數、識字就夠了,做生意我會教他。至於讀書,你能保證他讀書就能前程似錦?”
“這個我不能保證。”
男人聽后輕聲一笑:“所以說趁現在多掙點錢,以後當個大老闆,還能養老。”
蘇欣也不惱怒,最後一次勸說:“可將來的社會,不僅僅是算術識字,還需要更多的知識。”
要知道,再過十幾年二十幾年,這就是新型文盲。
誰料男人聽后,反倒開懷一笑。
“這還不簡單,到時候掙了錢當了老闆,再請讀書人給我們打工,所以說有錢才是老爺。”
男人說時,話鋒一轉:“蘇校長,您不就是生意人嗎?肯定明白社會經驗,早點出來闖蕩要把握機會,搶佔先機!”
蘇欣微愣,微微嘆息又是萬般無奈。
這種思想上的代溝,過於無力,蘇欣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勸說。
再則,該說該勸的她都已經說了。
一旁怯怯的少年見蘇欣要走,悄悄小跑跟了上去,他握着小拳頭眼中儘是迷茫。
“校長,我也不知道對不對,但是我爸對我好,他不會害我,我想讀書也想跟着去掙錢……校長,我該怎麼辦?”
蘇欣先是一怔,隨後一臉和藹半蹲在他的跟前。
蘇欣微笑道:“社會也是一個大課堂,好好學習。”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學習永不止步。無論何時何地除了社會經驗,還要多看書,你若能將書里的知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就算是優秀。”
“校長,真的嗎?”
蘇欣點頭,看着被男人警惕強行拉回去的少年,心尖忽然有些累。
所以說教育真的很重要,現在的少年將來也會成家,成為一名父親,他又會潛移默化影響下一代——少年強,則國強。
接下來蘇欣又走了幾家,除了幾家勸回學校,基本沒有任何效果。
女孩子的親人更是死活不同意孩子上學,不願將錢“浪費”在一個將來要出嫁的女兒身上。
在他們眼中,女孩子讀再多書還是要嫁人生子,還不如找個有錢人嫁了,日子生活逍遙自在,還能貼布娘家。
可他們哪裏知道,想要更廣闊的人脈和見識,就需要讀更多的書。
想要認識不同層面的人,就需要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別說現在八九十年代,就是後世幾十年,也有不少這般思維的人。
臨近天黑,四處走訪的蘇欣才開着車回大豐村。
回到大豐村,已是十二點。
家中母親正在飯廳桌椅上撐着腦袋,眯着眼睛似乎睡著了。
蘇欣有些心疼,這麼晚不去床上休息,是在等她嗎?
約莫是腳步聲吵醒了周蘭娟,婦人睜開眸子就瞧見回來的閨女,輕呼一聲:“阿欣,你怎麼這般晚回來?”
說著,又走進廚房拿出飯菜。
“吃了沒?媽還給你熱着飯菜。”
蘇欣鼻尖一酸,心中一暖:“媽你真好,我正餓着。”
瞧見女兒一臉幸福需要自己的模樣,周蘭娟很是滿足,一邊端菜,又是一邊嘮叨:“阿南他什麼時候才回來?這才結婚多久,就要出差,就不能不去?”
“他的責任重大,哪能不去。”
“媽這不是心疼你,胳膊肘咋就往外拐。”
周蘭娟是真心疼自家閨女,大豐村永遠都是大閨女的家,房子是大閨女蓋的,錢是大閨女的,可嫁出去女兒獨自住在娘家,別人不說,但心裏肯定會多想。
“沒事,我忙完這陣子就去找他。”
周蘭娟搖了搖頭,也不願惹姑娘不高興,又是問起今天走訪的事:“孩子們都怎麼樣?怎麼都不去上學?”
兒子現在馬上就要上高中,女兒也快上大學。
當父母的可不就希望孩子有出息,她和孩子爹懂的不多,但老祖宗都說——上學有文化才能有出息。
女兒沒有回答,只是長長的嘆氣。
周蘭娟抿唇,也不知該怎麼安慰,就在這時女兒反倒暖心一笑,上前將她輕輕抱住。
“媽,謝謝你和爸爸,當年再苦再累都要供我們上學。”
蘇欣腦海里儘是1983年,她爸賣血供他們上學那日——她爸蠟黃的臉,嘴皮翻卷嘴唇沒有太多血色,但在夕陽下,憨厚樸實笑臉充滿希望。
感謝,她生在蘇家。
***
走訪一個星期後,已是十月初。
天氣慢慢轉涼,大豐村自從開通直達縣城的班車后,人越來越多,漸漸已有發展成小鎮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