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七章 雒陽

第一百三七章 雒陽

月中旬快要結束時,周瑜行抵達了洛周瑜並不是第一次來洛陽,他曾經來過洛陽。並不止前世,這一世也曾來過,不過那卻是時候的事了,記憶中所留存的記憶也並不太多。那時,他這一世的父親周異。在洛陽出任洛陽令。

洛陽令,便是洛陽的縣令。雖然洛陽是國都。但從行政單位刮分上來說,等同於一縣,自然也有其屬領官員。不過洛陽的令,自然是全國所有的縣令、長中品階與地位最高的了。可稱第一縣令。職司雖然與別的縣令、長相同,但位置卻重要許多。如果說河南尹相當於後世的北京市長的話,那麼洛陽令就相當於北京中心城區的區長。

“崎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雄跪黃時南岸,北屏邸山,南系洛水、東呼虎牢、西應函谷、四周群山環抱,既是形勢險要,又風光綺麗。土壤肥沃,氣候適中。到此時止,已先後有夏、商、東周建都於此。

所謂河陽定鼎地,洛陽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居中原而應四方,乃天下交通要衝,軍事要塞。因居洛陽水之陽,故名洛陽。但這時的洛陽實際並不叫洛陽,而是名“維陽”。漢屬火德,忌水,故東漢開國,光武帝立洛陽為都時,去水而加佳,改“洛”為“筋。”音雖同,字卻不同。

快至睢陽時,徐庶同樣提前派快馬前去通報。到旗陽城時,碎陽的一眾秋毫成員在負責人的帶領下於城外相迎。城門守軍處秋毫早已打點好,接到周瑜等人,見過禮敘過話后,便將他們一起迎進城去。

進了城門之後,周瑜便在馬上左右顧盼,打量睢陽城中的景像。小時候在維陽時那留存不多與並不清晰的記憶景象。只記得維陽很大。很繁華。此時再臨,碎陽依舊很大,但卻繁華不再。而且不但沒有一點繁華的景象,反而十分殘破,連他居巢小縣的市面景象都是不如。他心中不禁感嘆:維陽,是真的被董卓給毀了!

進入司隸以來,一路沿途所見。仍是如南陽般的荒蕪殘破與亂世景象。甚至比南陽更加不堪。而這時進入作為國都的維陽城,但見仍是滿目瘡癮、十室九空、蕭條破敗。

整個城中放眼所望,人影都不見幾個,顯得空蕩蕩的猶如荒城。

錘陽的秋毫也早已提前為周瑜他們安排好了住處,卻是以前蔡邑在維陽時的底邸,這是周瑜特別吩咐的。當年董卓挾天子、百官與維陽居民遷都長安,蔡邑在維陽的這所府宅便早已荒棄,這時也是無主之宅,鑲陽秋毫佔去,都不需跟任何人打聲招呼。

此事,周瑜還在宛城停留時便早已吩咐了下來。周瑜在宛城停留以及路上的這些時日,欲陽秋毫早已將此宅修繕一新,牆壁也全部重新粉刷,周瑜在維陽秋毫的引領下率人抵達時,但見此宅並無一絲荒蕪破敗樣子,與周圍的殘破荒居格格不入。

不過這一片的建築卻還算好的了,蔡笆的故居附近夫多也是朝廷官員宅邸,因此破壞不大,保留較完好,只是免不了荒蕪景象,有些也被人所佔,但大多無力修緩,只是有些人煙的樣子。

蔡邑的這所宅院並不甚大,一百多人馬雖也容得下,但卻稍嫌擁擠。而且可供居住的房屋沒有那麼多間。維陽秋毫知道周瑜他們的人數。覺住不下,便將隔壁的一座宅院打通,也修緩整理了一番。當下入住進來。周瑜、徐庶、龐統幾人住在了蔡邑故居,侍衛們與馬匹則大多移居隔壁打通的那所宅院。

周瑜看過了自己居處,留下雨荷安排整理,他則四處遊走,將這所宅院中的每一處踏遍,想像着蔡芭與蔡琰父女當年在這所宅院居住時的情景。想像蔡邑書著作、教徒授課、撫琴弄簫、飲酒高會,想像蔡琰書彈琴、吟詩作畫、侍弄花草、對月幽思

他邊走邊看邊想像着,一時好像穿透了時光,看到了那父女二人在這所宅院中活動的各種景象。六自初六日,獻帝從聞喜出發,繼續東歸洛陽。楊奉、韓暹等護奉隨天子駕,河內太守張楊則於前開路,沿途徵集運輸糧草,迎應天子。此時天子一行已然出了河東郡境。進入了河南尹。

關於遷都襄陽之議,天子與朝廷仍舊未有定議,各方爭論不休。但在趙歧的努力下,站在他這一邊支持遷都襄陽的朝中大員漸漸增多。鍾猜也答應了周瑜幫忙勸諫天子此事,周瑜在來維陽的路上時便已收到了鍾繇的回

周瑜給鍾繇的回信中除了表示感謝以及探討書法外,還又隨信附贈去了鍾繇一件禮物,是他親手製作的一柄摺扇。天氣炎熱,時需扇子扇涼,周瑜便起意作出來了這時還未有的摺扇。他送與鍾寐的那柄摺扇正面畫了“梅竹菊蘭圖。這花中四君子,背面則各題了一首寫這四物的詩作,十分雅緻,皆是他親手所為。

摺扇並不止是一件扇涼的工具,還同時是一件藝術作品,上面可以作畫,耳以題詩、題字,以表現自己的藝術與文學修養。在摺扇發展出來的後世朝代,這一物件幾乎成為了文人士子們必不可少的搭配品。摺扇輕揮,十分風雅,就好像這時的士人們愛執羽扇一般。比如諸葛亮,就極愛此物,大冬天的也執羽扇,不過好像現在還沒這愛好。

周瑜自己的摺扇,正面畫了一幅“大江東流圖”背面則題了一首《臨江仙》的詞,詞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淡樓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正是後世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電視劇中的主題歌歌詞,此詞也是一首古詞,為明代文學家楊慎《廿一史彈詞》中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

徐庶、龐統幾人見得此物雅緻。也各皆仿作了一把,上面作畫題詩,各家也皆有不同。周瑜還又親手製作了一把。讓秋毫轉送給去了

曄。

製作出了摺扇后,周瑜又起意作了女用的絹制團扇,後世又稱作“仕女扇”的。共做了三柄,一柄給了雨荷,另兩柄則讓秋毫隨他給二喬的回信送與了她們,扇面上分別由他畫了三人的畫像。

這種團扇其實現在已有。只不過雖也有絲絹為面的,但卻少有在扇面上題詩作畫的,大多是綉些花鳥風景之類,而且多用於宮廷中,所以又稱作宮扇,民間少有流傳使用。

又制出了現時沒有的新物品。但周瑜這次卻沒讓秋毫去賣摺扇。因為摺扇的製作方法實在不難,任誰看一眼,想必都能自己做了,所以他估計賣也賣不了多少,也就開始賣個新鮮。這種東西,親手製作的更有意義,文人們大多都會有這個雅興。而他摺扇的售賣對象,自然也是主要面向文人們。

此物不同於名帖、請柬,這兩樣的製作方法雖也簡單,但因需用較多,稍有富裕的文人們恐怕都不會親力親為的一份份製作,還是用買的方便。最多也就是自己親手作份設計原稿,然後交給商家大量製作。這兩物上也都可以靠設計與花樣上的不斷出新來保持銷路,但摺扇卻不行,題詩作畫需要較高的文學與藝術修養,不是隨便雇個人就做的來的。作的不好,沒有雅意,也入不了文人們的眼。

量少可以手工書畫,量多便需雕版印刷,而賣不了多少恐怕都夠不上投入的工本費。

手工也都需請名家,這個雇傭費自然也不髏低了,低了也不定請得來

所以,周瑜深思熟慮一番后,還是決定乾脆不賣了,只自用以及作為禮品送人。物以稀為貴,流傳不廣,此物自然也就珍貴了。而他的投入卻不會太高,實在是作為禮物的佳品。尤其是送文人士子們更為

袁術與劉備的戰事方面,周瑜也讓秋毫時刻緊密關注,目前兩方已接戰了幾場,互有勝負,相持不下。

文聘率大軍在他們身後急趕,但大軍行進比不得人少,在沒有交通工具代步的情況下,人越多趕路的速度基本便會被拖愕越慢。三萬大軍。自然大多都是靠步行。不過在文聘的督促之下,速度還是稍有提升。從最初與周瑜他們離宛城時要差七、八日路程,到現在已縮短到四、五日。

曹洪率領的曹操大軍方面稍快一些。如今距維陽已只剩下三日路程。不過董承既已被趙歧說攬過來,支持劉表奉迎天子。自然不會讓曹操的兵馬順利抵達維陽。他已派兵馬把守偃師、虎牢等維陽門戶與險要之地,要據險阻拒曹洪大軍進抵維陽。

幕廷方面,也有人提出了讓曹操奉迎天子,遷都許縣之議。也有倡議者,但附議不多。目前,還是奉天子遷都襄陽之議的支持者最多。

求訂!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江東美周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江東美周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七章 雒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