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集體溫暖
他賺到錢后,娶了本村的一個小寡婦翠花,安安生生的過起小日子來。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真是難以預料。誰也沒有想到,他禍害光家產,後來反而壞事變成了好事。後來村子裏解放,在劃分成分的時候,他由於是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被劃分為下中農,免除了很多來自身份方面的苦難。
雖然村裡許多人看不起他,但是大家也知道這個老頭確實見多識廣,遇到有些事情拿不準,也時不時找他算一卦。農村人沒有錢,至於卦金,常常就是幾隻雞蛋,一筐紅薯蘋果之類的,最貴重的卦金也就是一隻不下蛋的老母雞。村人厚道,即使算的不準,也是一笑了之,因為找他算卦,多半是求個心安,誰也不會找他退還雞蛋蘋果。若是真有較真的找上門去,這個黃大仙兒也會推諉,什麼心誠則靈,一句話就將人懟回去。若有算的靈驗的,自然就會替他揚名。所以,一來二去的,後來他竟然被傳揚成非常靈驗的大仙兒。
他老婆翠花曾經私下問過他:“老黃,張大娘的丈夫在外打工,你怎麼知道半個月就會回家來?”
老黃神秘的笑笑:“天機不可泄露。”
翠花不管什麼天機不天機,舉起掃帚疙瘩威脅說:“你說不說!”
老黃立刻舉手投降:“我說。我說還不行嗎。”
老黃得意洋洋的說道:“張大娘問他男人什麼時候回來的時候,當時我告訴她說,她男人回來的時間,不過三五。這個三五,可以非常有講究的。可以是三五天,可以是三天加五天,可以說三天乘以五天,也就是半個月了。”
老婆繼續追問道:“要是超過半個月呢?”
“那也沒關係啊。別說超過半個月,就是三五個月,或者三五年之內回來,都是我算的准。”黃大仙兒臉朝上一仰,得意洋洋的說。
“幾年之後呢?不準了怎麼辦?”老婆繼續追問。
“那時候誰還記得這個卦。”黃大仙兒不屑的說。“即使找上門來,不承認就是了。”
不過說來也怪,在外面,黃大仙兒的卦,算的准與不準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也就是對半准,但是回來給村裡人算卦,準確率卻能達到七八成。於是,在這個沒什麼文化,科學也很落後的農村,受到很多村民的敬畏。
謝大娘很傳統,也很迷信,也曾經提着雞蛋找這位黃大仙兒,請他為自己孩子算一算前程。黃大仙兒在給老大謝晉才算卦的時候,得到了一個晉卦。
黃大仙兒解釋道:
“這是個晉卦。卦象說:鋤地鋤去苗里草,誰想財帛將人找,一鋤鋤出銀子來,這個運氣也算好。離為日,為光明;坤為地,為承載。太陽高懸,普照大地,大地卑順,萬物生長,光明磊落,柔進上行,將來的生活蒸蒸日上。”
看見謝大娘還是一臉懵然無知的樣子,黃大仙兒最後用大白話解卦說:
“這是中上卦,好卦。你家老大以後是你謝家頂門柱。懂了嗎?”
“懂了。”謝大娘點點頭。這句話她確實是聽懂了。她也沒有仔細想一想,其實這事不用算卦也能知道。在藤縣這個地方,任何人的家裏,長子都是頂門柱。
接着給老二謝晉元算卦,得到的是旅卦。黃大仙搖搖頭說:
“這個是旅卦。卦象說:飛鳥樹上壘窩巢,小人使計舉火燒,居所不定難聚財,一切謀望枉徒勞。”
看看謝大娘又是懵然的樣子,黃大仙兒用大白話解釋說:“卦是下下卦,很不好。這個卦是說,山中燃火,燒而不止,火勢不停地向前蔓延,如同途中行人,急於趕路。按照這個卦來看,你家二孩十八歲前會離家出走。而且以後無法在一個地方長時間停留。”
十八歲前會離家出走。謝大娘這次真的聽懂了。
她沒有給小閨女算卦。一是因為帶的雞蛋不夠了,算一卦要十個雞蛋,兩卦就要二十個雞蛋,這是家裏一個月的油鹽醬醋錢。再說。這個地方的傳統中,女孩子終究要嫁出去,是潑出去的水,不被家庭重視。
老大謝晉才的現狀確實如黃大仙兒所言,生活安定富裕。他在縣城跟人家學做生意,受到戰亂的影響不大,一直都有錢拿回家來。老二謝晉元在家表現的一直規規矩矩,沒有一點離開家庭的跡象,這讓她已經忘記了當初算的卦。沒想到,就在謝晉元剛過十六歲的時候,毫無徵兆的就突然離家出走了。
在母親看來,二孩的離家出走,確實是黃大仙兒算的准,但是老大謝晉才旁觀者清,他心裏明白,二弟不喜歡在家務農,也不喜歡跟自己一起學做生意,離家出走是早晚的事兒,和黃大仙兒算的卦無關。
老大謝晉才喜歡學習,喜歡計算。當初兄弟二人有一個機會跟着村裡一個老人學文化的時候,大哥學的津津有味,他卻非常不耐煩。所以,後來大哥在縣城當學徒,做生意,謝晉元文盲,只能留在家裏種地。
謝晉元雖然是文盲,不喜歡學習文化,但是他的心氣兒卻很高。他確實就像大哥所想的那樣,不願意把自己的一輩子埋葬在莊稼地里,他也看不上大哥做生意,他曾經問過:
“大哥,你每天都在為了幾個小錢算計來,算計去,不嫌煩嗎?”
大哥說:“煩?賺錢的事情怎麼會怕煩?裏面其樂無窮呢。你不知道,在經和人家討價還價賺到錢之後,那種大獲全勝的歡喜心情。再說,要是沒有我的算計,家裏日子怎麼支撐下來?靠地里那點收成能夠用嗎?”
大哥接着口風一轉,諄諄教導他說:“家裏日常所需的油鹽醬醋針頭線腦這些東西,全都要靠我的算計。晉元,你既然不喜歡做生意,就在家好好種地吧。土地是咱莊戶人家的根本。咱家的吃口糧,每年要交的公糧,全指望你種地呢。”
謝晉元沒文化,說不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樣的豪言壯語,但是心裏卻對大哥的話極度不服氣。他說:“大哥,你等着瞧。我以後肯定要比你強。”
山東這片土地,是個神奇的土地。在歷史上,出現了極度講究規矩禮法的孔聖人,也出現過極度不講究規矩禮法、大鬧天下的梁山水滸一百單八將。在這個小小的農民家裏,現在也出現了類似的兩個極端。老大謝晉才喜歡學習文化,老二謝晉元嚮往闖蕩江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
正是由於心裏已經被埋下種子,於是在這一天,在烈日的暴晒下,種子破土而出,心中埋藏已久的願望被大路上的送糧隊引爆,這個少年終於翹家了。
李文山將少年拉到自己的獨輪車跟前。謝晉元一看,李文山的這個獨輪車上,堆放三隻**袋,目測足有三百斤糧食。
“這是我的車子。我教你怎麼推。”李文山熱情的對少年說。這個少年的到來,對自己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
“推獨輪車不是很難,就是在開動的時候比較費力氣,這個時候一定要掌握住平衡,不要讓車子翻了。”
李文山他手把手教導少年,怎麼掌握獨輪車的平衡,腳下怎麼發力才能省力氣,怎麼控制走路的速度。少年本就聰慧,不到一個小時,推起獨輪車就像模像樣了。
李文山見狀大喜。他對少年進一步指點說:“學會了推車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推車子的時候必須要跟上隊伍的步伐,只要前面的車子不停,你就不能停下來。”
“裏面有一個竅門你要記住,就是趕路的時候一定要跟着整個車隊的節奏。這樣不累。”
二人練習了一會兒,有人招呼道:“李文山,帶着你的徒弟過來,開飯了。”
謝晉元看見,運糧隊的百十號人呼呼啦啦的圍攏了過去。兩個大師傅掌勺,給大伙兒二打飯菜。
少年眼睛比較尖,對吃的東西有氣如此。他看見有熬得很爛的小米粥,有雜麵饃,還有一大鍋燉白菜。這個伙食很好啊,比自己家裏強多了。自己的娘在家裏做飯,很少炒菜,嫌費油。而且,除了逢年過節,經常會在粥和饃饃裏面摻野菜,謝晉元雖然不至於挨餓,但是幾乎沒有吃過多少純粹的糧食飯。
大師傅對新來的少年格外照顧,特意多給了一勺菜。李文山看見這個小謝將這樣沒有油水的的飯菜也當做好飯,不禁有些同情起來,同時心中更加確定了小夥子出身貧苦人家。
其實,對於運糧隊來說,這樣的飯菜還真的不算是有多好。因為,運糧長途跋涉,耗費體力甚大。如果吃不飽的話,就沒辦法完成任務。所以,支前委員會對民工的伙食都規定了標準的。
吃完飯,李文山看見小謝兄弟兩袖清風,一身清潔溜溜的樣子,很豪爽的將自己的鋪蓋卷留給了他。之後,在一些人羨慕的眼光下,李文山跟大家打了一個招呼,向隊長王德海揮揮手告辭,轉身離開了隊伍。連夜趕回濟南去了。
第五章匯入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