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吳彥明和陳唯依結婚半年後,張麗娥有時也悄悄跟姥姥念叨:“也不知道他們有了沒有?”
姥姥聽后總是抿着嘴角一笑,“別問孩子,順其自然就好。”
說實話張麗娥心裏並不着急,她覺得自己當年生孩子就生早了,晚兩年生孩子也好,晚生兩年,他們能再多攢點兒錢,經濟條件充裕了再養孩子也不遲,政府一直提倡晚婚晚育,晚點兒生孩子是好事。再說了,張麗娥現在要是就有了孫子,恐怕她也沒有時間照顧,她得上班,離退休還早呢,她哪有時間照顧孫子。還有,四丫還這麼小,再添一個孫子,她只怕是也分身乏術。雖然姥姥說過,有了重孫子她願意給帶,張麗娥可不敢再勞動老人家們了,他們已經幫襯着她照顧大了四個孩子,在這四個孩子身上,姥姥姥爺勞心勞力了二十載啊,她不能讓姥姥再勞累了。
陳唯依慶幸,婆家沒有人催他們生孩子,倒是自己的親媽,在她後來每次回來的時候,總要問起她什麼時候生孩子。剛開始被問起這事,陳唯依還能較有耐心地回答,但次次回家都被親媽問起這問題,還有,不光親媽,現在連親爸親姐也跟着摻和,陳唯依就有些煩了,只說:“你們都別問了,再問我都不敢回來了,你們怎麼老問啊?問問問的,煩人!我婆婆從來都沒問過這事。”每次,姜文香看二閨女一生氣便不再問什麼了。不過等陳唯依下次回來的時候,親媽還是照問不誤。
每次結束了探望婆家娘家的行程回到自己的小家后,陳唯依都感覺如釋重負,進了自家的小窩關上門,她才覺得頭沒那麼大了。
陳唯依跟吳彥明說:“我媽真煩人,一回去她就問來問去的,弄得我都不想回家了。”
吳彥明只淡淡一笑,他對這事沒那麼敏感。
陳唯依嘆了口氣,“唉,每次回家弄得我壓力好大,還是你們家人好,沒人問這事兒。”
吳彥明笑了笑說:“嗯,好像是,你媽好像是比我媽更着急。”
陳唯依蹙着眉頭說:“她就知道瞎着急,這事兒是能着急來嗎?”
吳彥明笑笑,他真的無所謂,有了孩子就過三口之家的日子,沒有孩子就過二人世界的生活。
“咱們以後別半個月回去一趟了。”陳唯依揉揉太陽穴,說:“一個月回一趟吧,省得他們老盤問我,我是真頭疼。”
吳彥明輕輕笑了笑,說:“聽你的。”
陳唯依莞爾一笑。
自結婚以來,吳彥明和陳唯依就住進了這棟樓,這樓里不少都是新婚夫婦,一年來,陳唯依親眼所見好幾個家庭都有了孩子,張偉媳婦生了個大胖小子,周明媳婦生了一對雙胞胎,於苗媳婦早產了一個小丫頭,連比自己結婚晚幾個月的李亮,媳婦現在也有了。
開始,陳唯依沒把生孩子這事放心裏去,別人家生了孩子,她就恭賀道喜,關係親近的送點兒禮物給個紅包。有人問起她時,她也回答得很自然。不過慢慢的,在親媽的一次次詢問催促下,她開始在意這事了,她越來越認為:結婚一年了還沒孩子,好像是一件不太正常的事。
有一次,陳唯依吃壞了肚子跑到廁所去吐,有鄰居看見了高興地問她是不是有了,她尷尬地擺手說只是吃壞肚子了。鄰居的興奮笑容里竟有些半信半疑,之後幾天還總關心地追問她這事兒,搞得陳唯依很不好意思。
陳唯依知道,吳彥明和吳家人不提此事,大概只是為了不想給她壓力。她是個很要強的人,她自己已經把壓力加給了自己。
陳唯依廠里的辦公室主任跟她說:“你呢,別急,這事啊急不來,這種事順其自然得好,該來的總會來的。我兒子和兒媳婦結婚三年後才有的孩子,他們結婚一年的那個時候,也跟你的心情一樣,着急,那時候我也着急,哪個婆婆不想抱大孫子哪,我也是後來才想明白,着急也是白着急,該有的時候自然就有了。大夫也說了,壓力太大不好,放鬆心情才是正確的。”陳唯依聽主任這麼一說也有道理,情緒上好像鬆弛了那麼一些。
陳唯依和吳彥明在這個月中果然沒回家。
陳唯念禮拜天帶着孩子回娘家來,見妹妹和妹夫不在,問:“我妹他們沒回來啊?”
姜文香搖頭,“沒,上次也沒說不回來啊,也不知道是怎麼了。”
“也許這禮拜有事兒吧。”陳唯念說。
姜文香把大外孫抱在懷裏,“你妹什麼時候才能給我添這麼個大寶貝啊。”
陳唯剛聽見親媽說的話,笑嘻嘻地捏了捏了外甥的小臉蛋,“聽聽你姥姥吧,沒完地念叨,唉。”
姜文香沒好氣地拍了陳唯剛一巴,“說什麼呢?我嘮叨什麼了?”
陳唯剛呵呵一笑,“我的媽呀,你是真不知道我二姐為什麼不回來嗎?”
姜文香和陳唯念都盯着陳唯剛。
“就是你們老跟我二姐念叨怎麼還不生個孩子什麼什麼的,她聽煩了唄。”
姜文香和陳唯念互相看看,用眼神詢問彼此,是這樣嗎?
“我什麼時候老念叨了?”姜文香不承認。
“呵呵。”陳唯剛笑了笑說:“就在一分鐘前,您不是剛念叨過嗎?”
姜文香看看陳唯念,“是嗎?”
陳唯念也笑了,“媽,看來咱們得少念叨這事了。”
姜文香像是自語:“我老說這事嗎?”
陳唯剛搖搖頭,心說:還死不承認?陳唯剛逗了一會兒小外甥,就出去了。
陳唯剛高中畢業了,下一步就是準備去當兵。自從兒子畢業以來,姜文香不怎麼管兒子了,他想玩兒就玩兒,都隨他,她聽給兒子規定了兩條,一,別惹事,二,按時回家。
陳唯剛趁着這段時間,又跑去跟八十萬禁軍教頭學武藝了,現在沒人管他,他自由得很。八十萬禁軍教頭那兒現在成了一個小小的武館,名為習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