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犬牙交錯
“王爺,我們宋王府可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熱鬧過,楚王千歲這好像是第二次登門吧?第一次是您搬到王府的時候前來祝賀!”蕭海忠看着楚王的轎子離開,忍不住語帶諷刺的說道。
這不是天明皇朝親王該乘坐的十二抬大轎,就是很普通也很常見的二人抬,士紳階層外出的交通工具,絲毫不引人注目。
怎麼說是楚王呢?不是趙王嗎?難道是蕭海忠的稱呼有誤?
沒錯,的確是楚王,趙王來到王府後待了有大半個時辰,沒想到他剛離開不久,緊接着楚王又來了,也是待了半個時辰左右。
兩人的來意截然相反,各自的需求不一樣。
趙王朱睿謙的來意是,要朱睿昇到了工部后興風作浪,從查賬開始揭開黑幕,打擊清流一系的勢力。
天明皇朝的內閣,首輔是吏部尚書孫東清,被封為太傅、中極殿大學士,次輔是戶部尚書徐朔,封為少師、建極殿大學士。
其次是兵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梁道芳,禮部左侍郎、武英殿大學士陸錫恩,最後是工部左侍郎、文淵閣大學士劉禹洲。
孫東清的兩個學生都是內閣成員,一個是陸錫恩,一個是劉禹洲,如果工部被踢爆了貪腐問題,首先就指向了左侍郎劉禹洲,連帶着後面的孫東清也會受到拖累。
楚王來的意思恰恰相反,是要他按兵不動,不要捲入到皇位爭奪戰裏面,維持原狀最好,就算要表態,也不要搞什麼大動作。
“是挺熱鬧的,但最大的熱鬧還沒有開始呢!”朱睿昇冷笑一聲,轉身走進了王府。
大約下午三點多的時候,羅益從外面回到了王府的書房,中午的時候他接到命令,就帶着一群王府侍衛跟蹤那些言官們的蹤跡。
他是世襲軍職,又曾經在錦衣衛北鎮撫司和東廠干過,說的更清楚點,他是特務出身,干這樣的事情輕而易舉。
按照天明皇朝的規制,在京的親王府有六百名侍衛,是從上十二衛裏面精心挑選的精銳,家都在京城居住,上班的時候到王府,輪值結束就回家。
可能是職業習慣,王府侍衛裏面超過百人被羅益訓練的類似於特務,除了武藝高強,也非常善於跟蹤和隱蔽,在沒有汽車的年代裏,想要擺脫他們的監視,是非常困難的。
“王爺,我們發現都察院和六科的人,正忙着聯絡京城各衙門的官吏,估計是要對您不利!”羅益說道。
“你說他們在搞串聯?好啊,看起來不把我攆出京師,他們是絕不肯罷休了,我就知道這群瘋狗一定會有動作!”朱睿昇一點不驚訝。
言官們連死都不害怕,連皇帝和閣老都敢噴,哪裏會畏懼一個無權無勢的親王?有這樣的舉動,是再正常的不過的事情了。
可朱睿昇知道,他們的手段肯定會奏效,輿論的壓力不止是內閣會害怕,皇帝同樣會害怕,不得不做出某種妥協。即便不會導致自己立刻離開京城,行動也會受到限制,這是壞大事的前兆。
“王爺,言官們要對您群起而攻之,這可是極大的麻煩,得提前想個辦法破解才是!”蕭海忠大驚失色。
“不要慌張,還有時間呢,羅益,你這幾天辛苦一點,帶着手下日夜監視這些言官們的舉動,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把柄,海忠給他多拿點銀子。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弱點,就能被利用,言官也是如此。”
“這次能不能渡過難關,就看你在錦衣衛學到多少本事,都察院和六科彈劾我,攔是攔不住的,但我可以給他們加點料,味道就截然不同了。”朱睿昇很是淡定的說道。
周鏵說的很對,他在天明皇朝的文武百官裏面沒有基礎,就算是遭到彈劾也不會有人站出來力挺,幾乎就是被動挨打的局面。
可朱睿昇不是以前的死鬼,被動挨打不是他的性格,他喜歡主動出擊,雖然大局改變不了,但卻可以因勢利導,把對方的計劃無限放大。
“羅兄,我感覺王爺經過上次的彈劾事件,好像徹底換了個人,變得很冷靜很有主見。”蕭海忠悄悄對羅益說道。
以前的朱睿昇,遇到事情總是和他們兩個商議,可現在性情大變,做事情格外的果斷,一步跟着一步,謀略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我覺得這是好事,王爺以前沒有經歷過這些朝堂的風波,總是欠缺一些鍛煉,龍種畢竟是龍種,與生俱來就智謀過人,可惜先天就存在着不足,否則絕對能夠和兩位王爺爭一爭。”羅益嘆了口氣說道。
每個王府的屬官,自然希望自家王爺能夠成為九五之尊,那未來的前途將會是無限光明,飛黃騰達不在話下,可惜啊,宋王的贏面太小了點,幾乎是沒有什麼希望的。
京師楚王府。
內閣首輔孫東清和楚王朱睿遠正在喝茶。
“孫師傅,我已經去見過九弟了,陳述了利害關係,至於他能不能照辦,還得看實際表現。九弟的性格您是知道的,魯莽衝動不計後果,做事情向來隨心所欲,不一定聽六弟的,也不一定聽我的。”
“皇子不能參與朝政這是祖制,您為什麼沒有阻止呢?要是六弟那邊得到了權力,勢必會導致皇位爭奪產生變數,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朱睿遠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
由於前面有兩個哥哥病逝,他目前是盛隆帝五個兒子中年齡最大的,可以說有着先天優勢,按照嫡長子制的條件,沒人能和他搶。
皇子管部的事情搞出來,朱睿遠並不擔心老五和老九,這兩人明擺着沒有機會,可朱睿謙卻增加了對抗的籌碼,威脅力大大的增強了。
“我反對沒有用,牽扯到京察的矛盾,徐朔代表的江浙勢力和湖廣方面的梁道芳,加上齊魯一派都贊同這個提議,我很難獨自對抗皇上的要求,只能虛與委蛇先答應下來。”孫東清搖了搖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