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蟲及其他
大蟲及其他
中國向來稱老虎是百獸之王,在《戰國策》裏“狐假虎威”的故事中便已這麼說,後來許慎在《說文解字》裏也解說虎字云:“山獸之君也。”可見由來久矣。但是後來道聽途說,硬把這頭銜送給了獅子,說“狻猊食虎豹”,這是受了西域的影響;及西洋文學進來,寓言裏往往恭維獅子,自此以後,那百獸之王便由獅子接替了去。這其實是不公平的,獅子也自有其偉大的地方,但東洋傳統的說法別有真實性,非加以訂正不可。民間故事如“老虎外婆”和“老虎怕漏”,它都是重要的腳色,這不是獅子所可以替代的,這些都是喜劇,都說它倒了霉;但正惟其為百獸之王,所以倒霉特別有意思,如果說“熊外婆”或“狼怕漏”,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水滸傳》裏說武松打虎,最是膾炙人口,也因這是艱巨的工作,不是人人所能做到的。但究竟說書的人沒有經驗,說的不能確切。第二十七回云:
“原來那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不着時,氣性先自沒了一半。”
金聖嘆大為讚歎,批語裏說道:“才子博物,定非妄言,只是無處印證。”到了現在,動物的各種習性已漸明白,可以證明上邊的話是沒有根據的,據說這種食肉獸捕食,只在一撲,這是百無一失的,萬一失敗,還是從頭再來,亦不用一掀一剪,若是這再不着,便只罷休,反正獲物多是快腿的動物,既經逃脫,沒法去追,它也決不追趕的。至於撲上去之後,用牙齒咬住喉嚨或是腦後,那麼的一擺頭,便把獲物摔倒,脊骨折斷;假如這是龐然大物,便咬斷腳筋,再把它拖到別處去吃。老虎雖有很大的力氣,能夠把野牛拖走,但是它並不是把獲物馱在背上運走的,如一般傳說那樣。它不一定要吃人,但是母老虎在哺養小虎的時候,假如缺少食物,或者是年老無力捕物,吃過人知道了味道,那末就在鄉村鄰近地方走動,窺伺人畜了。
老虎與獅子都是貓的一屬,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我們看貓捕鼠的舉動,就可推知它獵食的方法。它喜歡的時候,也同貓一樣的打呼嚕,並且愛把身子和人的腿摩擦,據德國馬戲馴獸的人所說,不小心時會得被它擠倒。在發怒時並不吼叫,也同貓一樣的噴嘶,那時最是危險的時候,因為它將撲過來了。貓類是很陰的,都很沉默,唯獨獅子不大一樣,它有時吼叫,聲音宏大可怕,佛教說獅子吼是很好的比喻,但在攻擊敵人時候,也是不則一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