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病死
(一)
清朝末年,康有為梁啟超等掀起“戊戌變法”,倡導學習西方。世界要變了,但是國內偏遠的小山村,卻仍然認為清政府萬壽無疆,他們迷信科舉,堅信唯有科舉改變命運。
浙江東陽,一個偏遠的農村陳家村,青山環繞煙霧裊裊間,一戶破落的農家裏傳來陣陣痛徹心扉的哭聲。
房門沒有關,遠遠地望過去,家徒四壁,搖搖欲墜的土泥房間裏,一個中年婦人摟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在放聲大哭,哭聲充滿痛苦和絕望。一個約摸十歲左右的男孩站在床頭默默流眼淚,另一個大概八歲的小男孩則站在十歲男孩的後面,他的臉上沒有眼淚,但神情很是悲傷。床上躺着一個中年男人,已經冰冷僵硬,沒有了氣息,如同熄滅的風中之燭,死後的他破衣爛衫,骨瘦如柴。
女人閨名叫李翠仙,纏着小腳,梳着一個扁扁的髮髻,頭上沒有任何金銀首飾,只有一個手工精美的木頭髮釵。三個男的,包括床上死的那一個,都還留着長長的辮子,只是因為家裏貧窮,兩個小男孩明顯營養不良,瘦得皮包骨頭,辮子顯得枯黃無光澤。
時間不知道過了多久,李翠仙擦了擦眼淚,對兩個男孩哽咽說道:“文昌,文志,你們的爹就這樣過世了,假使我們家有點錢,他這病其實能治好,我要給你們的外公寫一封信,不然的話,你爹買棺材的錢都沒有,嗚嗚嗚——”
淚眼朦朧間,看到家徒四壁的房子,冬天灌風,夏天漏雨。三個孩子尚未成年,如同嗷嗷待哺的小雞雛,李翠仙只覺得一陣撕心裂肺的痛苦如同潮水般襲來。
站在床沿的男孩立馬轉身,眨眼間拿來筆墨和紙,他伏在床邊,對哭泣的女人說道:“娘,你念吧,我來寫。”家裏窮得連一張寫字的桌子都沒有了。但在這樣寒酸的農家,居然有全套的紙墨紙硯,實屬罕見。
李翠仙看到大兒子的樣子,不由一陣心酸,含淚點點頭,對他沙啞着嗓子說道:“好孩子,你,真,真像你爹!”說著又眼淚雙流,內心如針扎。
過了幾分鐘,她才穩了穩情緒,繼續緩緩說道:“他雖然是一個做木匠的,但是從小就愛寫字念書,只可惜我們陳家,在乾隆年間,犯了法,從祖上傳下來,就永世不得科舉,你沒有機會去學堂念書。”
可是陳文昌出奇的聰明,作母親欣慰地想,相公利用閑時教他念書寫字,如今已經能寫一手很好的毛筆字了,甚至在行筆的運收提按間,有點顏真卿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