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凈慈寺(八)
通常情況下,大凈慈寺監寺靜靈一般在晚間用完齋飯過後,就會利用飯後短暫休息時間,出得山門去,往大凈慈寺前面長江流水形成的那道港灣下面去,且一向同別人講的是散散步,看看江邊的風光之類,即便是對於本寺的靜慈主持,她也沒有講出真話來。
那天正是月圓夜,大凈慈寺從下午就停了電,晚飯的時間也就往後延遲,原因是高山的積雪導致電線斷掉,不過只是短暫性的,差不多在兩個小時之後電力通暢,監寺靜靈沒有用齋飯就出了山門,山門邊上的小屋裏面已經點上蠟燭,微光搖曳着,小屋裏面已經沒有人,當班的人已經回寺院裏面去,該是到飯點兒已經形成習慣,再者,寒冬天氣,路上的雪還沒有消融,所以這幾日來大凈慈寺的香客很少,石板鋪就的寺院裏面白白的一片,只踩出了少量的腳印來,其中還包括着狗子來往的印跡。
靜靈只顧着往前走,她的僧袍只耷拉到腳踝位置,稍微有些偏短,源於她對短款衣服的喜好,她覺得短瘦的僧袍洒脫一些,行動方便的多,既然要方便洒脫,那麼,就捨棄了一部分保暖功能,手掂着佛珠還在不斷的轉動,嘴裏仍舊是細小的、卻很明確的經文。
下到山門前的圓場上,后往一段小路上走,小路從樹林裏面穿過,小路上,跟山上的路一樣,是經過修繕的,鋪上了石頭,天上的月亮光輝逐漸明確起來,映照在地上,只有極少微光從樹枝分岔的地方透下來,一走進去,就能感覺到陰冷,靜靈低着頭,這條小路,她是再熟悉不過的,即便是閉上眼睛,也可以走個八九不離十。
逐漸往下走,就能聽見熙熙攘攘的江水聲,江水在岸邊迴轉,因為是冬天的原因,江水面下去不少,靠近岸邊的沙灘寬闊不少,細細的沙子中間混雜這鵝卵石,並且因為水位變化沖刷,岸邊有稜有角的沙堆子。
山腳伸進江水裏面,外露的山石十分碩大,聳立上去,放眼看過去,山脊跟大凈慈寺後山相連,就在靠近江邊的茂密的矮小灌木叢旁邊,掩藏一處洞口,足足有兩人多高,正對着江,江風一吹,把一邊的灌木叢吹倒一樣,讓洞口全貌出現。
靜靈也是一個偶然機會發現的,是寺內要修繕幾處花壇來,缺了沙子,她便走下來看看岸邊有沒有河沙可用。
走進去,山洞不是直來直往的,往裏面走三米多就立即是個直角轉彎,呼嘯着的江風也在此處被擋了回去,再往裏走,也是靜謐的出奇。而且最裏頭空間巨大,不知是人為的洞窟還是日久經年水力沖刷所致。
監寺靜靈知道,佛門也講究個閉關修鍊,只不過只有少部分僧人具有閉關修鍊的資格,大凈慈寺主持靜慈每三年都會閉關一回,閉關時間三個月之久,閉關地點在大凈慈寺後山的一處單獨的笑廟房之中,平日裏那裏都是封閉着的,誰也不能進去,即便是主持本人,也只有到需要閉關修鍊的時候才進去的,
監寺一下就看中這一個“風水寶地”的洞窟,她自己歸置一番,將一部分經書搬運至此,一有合適的時間機會便就過來單獨“修鍊”一段時間。
山洞,儼然已成為監寺靜靈的修行場所。
那天,據靜靈看,長江裏面的水莫名其妙的上漲了許多,而且浪也比往常大,這是不合氣候的,按說冬天,應該是干水季,水位往下降才對,怎麼個會不降反增呢。
她沿着岸邊走,洞裏的蠟燭用完了,來的時候忘記捎帶,所以監寺決定往前走走,就算是散散步。
天已經黑了下來,只遠遠的看見村莊裏面的燈光,不過那還是另外一座山,俗話講:“望山跑死馬。”何況是個人呢,幸好對周遭環境熟悉,沿着岸邊走,都是平地,三四里路之後就到古達大壩,再就是緩緩的山坡,折回去,就到大凈慈寺的後門。
沿着樹林裏面的路越走越高,這一邊的山路不同於來時的路,而是十分崎嶇,且未曾修繕,不過,走這一邊,要比另外一邊坡度緩和許多,她越走越高,站得高,也就看得遠,長江的這一道港灣全貌十分的清楚,在月光下泛着微微波光,江水自西頭涌過來在港灣裏面繞一個大圈接着往東頭流過去。
她扶着一顆野桑樹,月光照着江面,眼睛餘光處閃進一隻小動物,且慢慢的在靠近眼睛中央,等她終於集中精力去看的時候,皎潔如帶的寬闊江面上確實有一個漂浮物,只不過,那是一條船,且看得見上面就一個人,且很矮小。
必定不是漁民,即便那是一條漁船,令她感到驚奇的是,船兒的後面跟着一群魚類游弋,此畫面極像是寺裏面珍藏的一副佛像畫面,那幅佛像畫是一副古畫,畫中所畫大概講的是佛從西邊大江順流而下,一路金光燦燦,佛光普照所經之處,在峽灣之處同天光交相輝映,甚是宏大,
靜靈有些不敢詳細自己的眼睛,一向只念佛經的嘴亦不由得驚嘆,“太像了,真是太像了,太過於意外。”甚至她跟佛緣聯繫起來,“怕不是我佛現世?”不及多想,只是通過最基本的猜想,意識便就刻在了她的腦子裏面去,靜靈自然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