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諸葛瞻彈劾姜維

第67章 諸葛瞻彈劾姜維

季漢景耀五年(公元262年)九月,季漢大將軍姜維在侯和、洮陽一線對峙魏將鄧艾,鄧忠,因兵力與糧草不足,請求國內支援。季漢行都護衛將軍錄尚書事諸葛瞻抓住時機,發動群臣,上表皇帝,要求罷免姜維兵權。

得知諸葛瞻等人行為後,尚書向充急忙聯繫御史中丞向條、步兵校尉習隆,商議對策。

向條,字文豹,荊州襄陽宜城人。景耀年間擔任御史中丞,與向充是從兄弟關係。

於是今夜,三人坐於一堂。

習隆道:“以閻宇代替大將軍之職,一定是宦官黃皓的主意。看來黃皓是要報復大將軍,所以請都護出面聯絡百官。”

向條道:“明日都護便將上表陛下,罷免大將軍。大將軍若不防備,或將遭遇不測。”

向充道:“事態緊急,需馬上給大將軍寫信。”

於是向充寫信,寫好后交於向條、習隆過目,二人認為可行,於是向充命人火速送往前線。

信使走後,向充道:“關於明日之事,陛下會如何看待?”

向條道:“凶多吉少。到時宦官黃皓也會勸說陛下,而大將軍在朝中勢單力薄,根本不是對手。”

習隆道:“那就只能憑聖上裁決了。”

向充道:“內訌到頭,一片瘡痍,沒有勝者,儘是輸家。”話說到這裏,三人皆感嘆不已,對於明日將要發生的事,感到悲觀。

第二日,上朝。

今日宮廷之氣氛格外特別,比昨日似乎嚴峻了不止十倍。

皇帝劉禪剛詢問是否軍事援助前線一事,諸葛瞻即上表,黃皓親手交於劉禪。

劉禪拿到表文,品了許久,忽然間笑了,抬頭將表文還給黃皓,對着下面道:“說說是怎麼回事,這算是彈劾嗎?”

諸葛瞻當仁不讓,出列道:“陛下,這是臣與同僚商議之後所決定的,還望陛下察納。”

劉禪道:“察納?汝可知自己在做什麼嗎?”

諸葛瞻道:“臣自然知道,臣認為臣這麼做不辜負於百姓,不辜負於國家,更不辜負於陛下。”

劉禪嚴厲道:“有趣,汝是不是覺得現在自己羽翼豐滿了,可以為所欲為了。汝讓吾現在廢了大將軍,是不是自己想當大將軍啊?”

見皇帝如此反應,這讓諸葛瞻怎麼也沒想到,於是跪下道:“臣不敢,臣推薦由右將軍閻宇接替姜維的職務。”

劉禪道:“閻宇?他還在白帝城呢!他十幾年不在中央任職,你把他突然叫來接替姜維,你有何居心?誰不知你諸葛思遠控制了尚書台,整個國家還有誰有你的權力大,發動百官,逼宮主上,你這是什麼行為,這又是誰給你出的主意!”

見皇帝發火,諸葛瞻遭到批評,黃皓趕緊道:“陛下,勿要生氣,都護可能是太心急,並沒有其他用意。”

劉禪看了一眼黃皓,道:“卿就別參合了,這事沒有卿想的那麼簡單。”劉禪道后又看着諸葛瞻,道:“吾告訴汝,國家所有官吏任免都是吾來決定,還輪不到汝。”劉禪又站起來,看着百官,道:“大將軍是國家棟樑,多少年來勵志北伐,在前線立了多少功勛,難道諸位都可以視而不見?大將軍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難道諸位還不放過,還要跟着諸葛思遠這個後輩胡鬧。若還有人支持罷免大將軍,吾就先罷免誰的官,把他流放汶山,耕養自給去!”話說到這裏,劉禪拂袖而去。

見皇帝如此表態,百官皆震驚不已,有些人搖頭,有些人唉聲嘆氣,有些人小聲私語,而諸葛瞻則跪在那裏,精神頹喪,好像已經崩潰。

見皇帝離開,黃皓走到諸葛瞻身前,道:“諸葛都護,都護啊,起來吧,陛下已經走遠了。”而諸葛瞻並未理睬他,黃皓即走了。

太子劉璿走了過來,道:“都護,思遠,妹夫,你也太急了,真的太急了,這事怎麼也應該先向我說一聲呢,哎!”劉璿道后,也離開了。

董厥見況,道:“沒想到陛下意見如此之大,我等算不算好心沒辦好事啊,退朝吧諸位。”

樊建道:“都退了吧,沒有可能了,就讓大將軍繼續在前線過關斬將,為國立功。”於是在董厥、樊建的多次勸導下,百官陸續離開。

到了最後,就只剩下少數人未走,而諸葛瞻依然跪在那裏,沒有起來。

張紹看着身後空蕩的大殿,走到諸葛瞻身前,道:“都護,可以起來了,百官都走了。”

張遵道:“來,把都護拉起來吧。”

於是張遵、黃崇一起把諸葛瞻拉了起來。

見他面色蒼白,張紹道:“都護,陛下這種態度,我等也萬萬沒想到,看來此事將從長計議。或者等姜維打了敗仗之後,再提議吧。”

張遵道:“今日至此,無法挽回,認了吧,走吧。”

黃崇、費恭也不斷勸導,諸葛瞻總算願意離開,緩緩走出殿門。

另一方面,諸葛瞻彈劾姜維之事使皇帝劉禪情緒波動,難以平靜,於是他把黃皓、太子劉璿、秘書令郤正叫到內殿問話。

劉禪目視黃皓,道:“汝參與此事了嗎?”

黃皓緊張,趕緊下跪道:“陛下,老僕沒有啊,這表文上沒有老僕的名字,再說老僕是宮廷內侍,根本不配參與這種事啊!”

劉禪道:“那你起來吧。”

黃皓起身後,劉禪道:“太子與秘書令也是朝會上才知道的對吧。”

劉璿、郤正連忙如是表示。

劉禪嘆了口氣,道:“諸葛思遠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將軍是吾任命的,也屬於他的上級,他有什麼不滿的,居然敢以下犯上,到底是誰給他膽子,難道連吾這個皇帝,他都可以不放在眼裏了嗎!”

黃皓道:“陛下,都護不是這個意思,他只是一時糊塗,還請陛下別再生氣,氣壞身子就不好了。”

劉禪道:“太子,汝認為應該如何處置此事?”

劉璿想了想,道:“父皇,臣兒認為,就如黃常侍所言,諸葛思遠的行為有些欠妥,但是初衷並非完全錯誤,還望陛下念父輩之功勞,不再追究思遠之過失。”

劉禪道:“汝還替他說話,今日他表罷姜維,明日就敢針對閻宇,再之後就是汝了。他要做大將軍還是丞相,還是想稱公稱王加九錫,他有什麼功勞,除了民間威望與吾賞賜他的那些職位,還有什麼!”劉璿被批的啞口無言,低下頭來。

劉禪看着郤正,道:“郤愛卿,好像還有幾個臣子並未參與進來,沒記錯的話,有尚書向充、御史中丞向條,步兵校尉習隆對吧。”

郤正道:“是的陛下,這三位臣子並未參與。”

劉禪道:“汝去傳吾令,把這三位愛卿請到內殿,吾要與之談話。”郤正於是遵令行事。

沒多久,向充、向條與習隆趕到劉禪身前,禮拜之。

劉禪對着三人道:“今日諸葛思遠表文上沒有三位愛卿之名,吾深感欣慰,所以請汝三人前來談話。”

向充三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接話。劉禪接着道:“不用緊張,吾想聽聽汝三人的意見,現在該如何懲辦諸葛思遠為好。”

一聽要懲辦諸葛瞻,三人即跪下,道:“臣等不知。”

劉禪扶起三人,道:“吾說了不用緊張,直說無妨。向尚書先說。”

向充思索片刻,道:“陛下,臣認為都護年輕,需要成長,還是不處置為好。”

劉禪道:“那不行,不然他以為自己可以恣意妄行,隨心所欲了。御史中丞。”

向條道:“陛下一定要懲辦,不如罰一月食祿,或讓他在家冷靜數日。”

劉禪道:“這麼輕?他都這麼做了,汝還護着他。習校尉。”

習隆道:“陛下,臣認為,與其懲罰諸葛思遠,不如先安撫大將軍。因為今日之事,大將軍很快便會知道,知道后大將軍便很為難,那麼前線大軍或將陷入困境,遭遇失敗。”

劉禪氣憤道:“敗我家者,思遠也!郤愛卿,卿馬上草擬文書,安撫前線大將軍,告訴他,吾同意與支持他的一切軍事行動。”

郤正道:“遵命,臣現在就去辦。”

郤正離開后,劉禪看着三人道:“向尚書、向御史、習校尉,汝三人要堅持自己的主張,以後也不與諸葛思遠來往。汝等有所不知,丞相在時,就說他不成器,只是我念其父輩勞苦,才給與官職。丞相與吾看人是很準的,他以後終成不了大器。”

向充、向條、習隆於是道:“臣遵命!”

劉禪道:“吾累了,退下吧。”三人走後,劉禪對劉璿道:“太子啊,吾未讓汝監國,但是汝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知識,以下犯上,這個絕對要禁止,不然將來,這個國家就會失控。”

劉璿道:“臣兒銘記於心。”

於是劉禪讓劉璿也退下。

劉禪深感疲憊,便讓黃皓扶自己去休息。

今日,諸葛瞻上表彈劾姜維一事,最終以完敗告終。

或許諸葛瞻怎麼也想不通,為何自己聯合百官也制衡不了姜維。其實這關鍵在於他的行為所處的時機並非成熟,謀划也並不周全。皇帝雖然給與他國家二號重臣的職位,但他並非完全令皇帝信服。且臣子拉幫結派‘搞山頭’,甚至拉攏百官‘搞事情’,這些行為皆被歷代皇帝所忌憚。皇帝不喜歡這樣的臣子,這樣的行為,所以諸葛瞻遭到斥責,上表無法通過。

那皇帝是否有保姜維的可能?這點並不排除。因為姜維自歸國以來,為國效力三十餘年,為人務實,不拉關係。諸葛亮在時,屢次誇讚。蔣琬持政,任職司馬。皇帝深之姜維人才難得,給與重用。有姜維就有奪取涼州的可能,無姜維便只能閉關鎖國,從而懈怠軍事,坐以待斃。

所以如果一定要二選一,皇帝自然會站在姜維一邊。

站在姜維一邊,也是皇家擅長的平衡之術,由此鞏固了皇權。等老皇帝百年之後,便能將完全之皇權給與交接,而不擔心被權臣左右。

可今日之事確實太過突然,震動了宮廷,更會驚擾正在前線鏖戰的姜維。皇帝希望情況不會發展太壞,所以連忙寫下文書,穩住姜維。

那麼此時,正在隴西前線鏖戰的漢軍,情況又如何?

此時漢軍和魏軍的軍事對峙,已經度過整個秋天。

祁山方面,漢將裴越、來忠轉攻為守,死死擋住魏將諸葛緒、田續向祁山大營的進攻。

麹山方面,漢將趙廣守住山頭、道口,魏將爰邵無法通過而向洮陽、侯和增援。

洮陽方面,漢將劉林長期包圍洮陽城,城中魏將鄧忠、樊震艱苦死守,等待援軍。

侯和方面,漢將姜維每日至侯和城下挑戰魏將鄧艾,鄧艾禁閉城門,高掛免戰牌。

從祁山到洮陽、侯和,百里戰線,兵分數路,姜維自敢兵力不足,糧草也無法長期維持,於是多次發文書,希望得到成都方面的援助。他希望廖化率軍前來,從而改變局勢。

他計劃當廖化趕來后,先攻破洮陽城,活捉或殺鄧忠,然後乘勝包圍侯和城,讓廖化擋住增援之敵,自己率軍圍殲鄧艾。

若能一舉將其擊敗,乘勝佔領隴西狄道、襄武等城,然後於羌戎、鮮卑合兵一處,再以絕對優勢之氣勢橫掃隴西數郡,從而坐斷隴山以西,取得涼州戰役的最終勝利。

至於隴西地區其他魏國郡守、將領,等鄧艾失敗,姜維做大之際,之得退往隴東地區,等待援軍。

所以可以看出,姜維這次能否取得勝利,關鍵在於援軍、糧草何時跟進。

姜維朝思暮想,日夜期盼,可心中之援軍,遲遲為來。

到了十月,漢魏兩軍對峙超過百日後,漢軍士氣逐漸下降,且糧草即將耗盡。

今日,姜維在侯和城下挑戰後,返回隴西大營。

李密見姜維回來,道:“大將軍,可有進展?”

姜維搖頭,將頭盔放好,回到座位。

李密站在他身旁,道:“成都方面的援軍遲遲不來,或只能讓漢中傅僉、蔣斌、王含三位將軍率萬人支援。”

姜維道:“不可,之所以讓這三位將軍留守漢中,是為了牽制關中司馬望。若三人前來,漢中空虛,司馬望必走儻駱、褒斜二道南犯,而漢中不能禦敵,便會被敵人佔據。”

李密道:“但對峙已久,增援不來,大軍糧草耗盡之後,便無力支撐。”

姜維道:“再等等,陛下不會不管的。就是朝中有人不滿,陛下也會決斷,且會派將軍廖化前來支援。”

李密嘆了口氣,道:“希望如此吧。”

正是這時,有軍士送來密信,李密收到一看,臉色瞬間直下,原來這密信是向充寫給姜維的,是關於諸葛瞻謀划罷免姜維之事。

李密看后不敢拿給姜維,姜維疑惑,從他手中強行拿走,一看內容,更加震驚。

只見姜維胸口忽然疼痛,欲倒,李密等將士趕緊向前扶起,姜維緩緩坐下,將信件拿給其他部將看,悲痛道:“這是為何!我正在前線奮勇殺敵,諸葛思遠卻在背後捅我刀子。難道為了爭奪權力,不顧大敵當前,國家安危嗎!北伐為何失敗,漢室為何日衰,或許最大的敵人根本就不是眼前的強敵,而是身後不同心的自己人啊!”

李密氣憤道:“諸葛思遠上表罷免大將軍,大將軍還把他當自己人,看來今後援兵與糧草都不會來了。”而其餘部將皆悲哀嘆息。

姜維道:“不會來了,都不會來了。兵源與糧草都會被他諸葛思遠扣下。而我走時,成都至少還有兩萬兵,國庫糧草不會低於兩千萬斤,支撐一年作戰都是可行。可他這麼不顧大局,胡亂作為,看來這次北伐又將前功盡棄了。”

見姜維沮喪,李密道:“大將軍,若是這樣,漢軍從祁山到洮陽獲得的所有進展,瞬間就沒了,是否還有挽回的餘地。”

姜維道:“如何挽回,裴越的祁山大營與這邊的隴西大營已經苦苦支撐了百餘日,兩營所剩糧草最多只能維持七天,也可能是五天。而這百里戰線,也無法集中更多兵力迅速消滅鄧艾、鄧忠啊!”

李密道:“那大將軍的意思是?”

姜維道:“撤,只能撤軍了。”

李密道:“撤軍?不如讓我回成都,面見聖上,請求支援。”

姜維道:“沒用的,誰去都沒用。況且七日時間你也趕不回來。事到如今,只有撤了。”

李密悲痛道:“哎呀!勝利就在眼前,可北伐又失敗了!我好不甘心啊!大將軍,全軍往哪撤?撤回成都還是漢中?”

姜維道:“諸葛思遠籍其父之名,掌握尚書台絕對權力。宦官黃皓於宮中枝附葉連,操弄威權日久。二人又表奏以右將軍閻宇取代我,如今閻宇有可能已被召回成都或派往漢中,所以此時全軍既不能往成都撤,也不能往漢中撤。”

李密困惑道:“那應該往哪裏撤?”

姜維看着地圖,指着一個地方,道:“你看,洮陽之南,陰平之北有一地名沓中,位於群山之下,那裏江水充足,土地肥沃,是一個可以長期屯田的軍事要地。”

李密一看地圖,道:“大將軍是想堅守前線,繼續對峙鄧艾,然後等待時機,尋求決戰。”

姜維道:“是的,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下面我宣佈命令,裴越、來忠、趙廣、劉林等部,馬上撤離戰場,迅速與我匯合。等全軍匯於一處后,便南下沓中。令伯啊,你去傳達軍令吧。”

李密又嘆氣道:“如此之失利,諸葛思遠必成歷史之罪人,我現在就去傳達軍令。”

李密離開后,姜維孤站在地圖前,看着戰事這般收場,他再有忠心赤膽,再願竭力報國,也無力扭轉了。

兩、三日後,數路漢軍彙集一處,於是退走沓中。

姜維撤走,洮陽解圍,鄧艾趕到洮陽城,與子鄧忠時隔百日後相見。

鄧忠告之鄧艾,洮陽被圍近兩月,糧草耗盡,又殺戰馬、野菜充饑,後來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若姜維再圍三日,洮陽士氣瓦解,姜維只需一日便能攻破城關,自己就要做姜維的刀下之鬼了。

鄧艾聽后感慨萬千,告訴鄧忠,是成都的細作發揮了作用,使其君臣不能齊心。雖然這次勝利了,然而純屬僥倖,幾乎沒有什麼戰果,便沒法載入史冊。

不久,諸葛續、田續、爰邵、龐會等將領率軍前來匯合,鄧艾肯定了各路軍隊在各自戰場上的表現。田續問為何不追擊,鄧艾反痛訴田續,責其未接軍令擅自行動,差點使隴西陷入絕境,並表示要追其責任。田續憤懣不平,眾將見況以田續在戰場英勇殺敵而請求寬饒。鄧艾見眾將求情,於是暫且饒恕,給予其戴罪立功的機會。

鄧艾又派人打聽姜維去處,以防姜維捲土重來。

姜維離開隴西大營不久,即收到皇帝劉禪發來文書,皇帝表示成都穩定,沒有人不滿他的北伐,且支持他的一切軍事行動。姜維閱后即正式向皇帝上表,請求屯田沓中,不復還成都。

數日後,黃皓獲得姜維上書。見姜維沒有追究自己與其他人的責任,甚感欣慰。見姜維不願返還,他也不願在短時間內再看到臣子內鬥而驚擾皇帝,於是奏請皇帝同意,皇帝劉禪批准了姜維的請求。

從季漢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夏末始,到同年冬十月止,季漢長達百餘日的北伐,以姜維退走沓中宣告結束。

戰爭與內鬥得到了暫時的平息,但掌管軍事的季漢大將軍姜維與掌管內政的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之關係已經公然破裂,難以挽回。

這樣的形勢之下,對於本就弱小的季漢國來說,更為雪上加霜,甚至可以用岌岌可危來形容。

季漢這般國情,鄰國自然看在眼裏。鄧艾是不會放過這樣難得的時機,魏權臣司馬昭更是有擴大戰果而加強自己權威的野心。

在此內憂外患,面臨生死存亡之關鍵時刻,季漢國又將何去何從,天下大勢又將發生怎樣的改變,關於之後的諸多問題,請看下一卷。

第五卷完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存亡之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存亡之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67章 諸葛瞻彈劾姜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