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番外最後一站

第1016章 番外最後一站

第1016章番外最後一站

四月很快就在優遊閑適的炫富視察中度過了。

溫暖宜人的揚州,尤其是會稽郡和吳郡,給劉備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憶。哪怕他一輩子就只在揚州待了兩個月,卻是見識了不少從沒見識過的新奇奢侈玩意兒。

李素潛移默化種下的幣值變法思路,也讓劉備意識到了後續對三韓的扶桑的巡視,依然是很重要的,不得不安排。

這場巡幸的最後小半段,目的已經從“劉備自己要看看這大好河山”,漸漸演變成了“要讓隨行百官也看看大漢新打下的疆土有多麼富饒、有多大的資源潛力”。

朝中高官,和民間世家,有時候其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存在。

以上百戶封侯權貴為代表的存在,他們真心改變了想法,更加懾服於朝廷的動員潛力,再以這些人為核心、往外擴散這種想法。

天下對變法心存質疑的力量,也就消弭了相當一部分。

隨着時間進入五月初,在遊人醉的暖風中享樂夠了的劉備,終於戀戀不捨離開了揚州,踏上了東渡的行程。

劉備原本的行程計劃,是不用親臨佐渡島金山的,最多看看更靠近大陸的石見銀山或者別子銅山。

但現在既然知道了李素的用心良苦,劉備也不在乎過了對馬海峽后多航行十天八天。反正貼岸航行的安全係數,已經是被充分證明了。

颱風季到來之前,兩千噸級的御用座艦,還包了鐵皮,簡直不要太安全。

短短大半個月的航行,艦隊從青州半島抵達瓮津、漢城,隨後轉道釜山,一路遊山玩水,讓隨行官員都是大開眼界。

這些人幾乎都是第一次抵達如此極東之地,人人都充滿了好奇,也算是徹底開眼看世界了。

抵達三韓半島后,剩下的行程倒是不用太急,因為東海上最危險的長途航程已經過了,剩下的對馬海峽那幾十公里一天就能航行到對岸,隨時找個風小一點的安全日子就過去了。

考慮到對大多數人而言,三韓也就一輩子來這一次,肯定多多少少會有所好奇,直接純路過太可惜了。一行人盤桓半月,走走停停,把幾座主要縣城都晃了一下,六月上旬才通過對馬海峽,先在筑紫的邪馬台國舊都靠岸。

六月初八,劉備一行抵達鯨海沿岸的石見銀山。艦隊的行程計劃,就是沿着鯨海沿岸北上,不進瀨戶內海了。

皇帝有興緻要去看看瀨戶內海幾座新城市的話,可以另外換輕便小船,或者陸路翻山穿越西國地區。

劉備對於瀨戶內那些鄉下地方也沒什麼興趣,畢竟在他看來扶桑所有的城市幾乎都是窮地方,最大的新雒和大阪兩縣一樣毫無文化底蘊可言,就是看看自然風景而已。

甘寧周瑜在扶桑十二年,也算是篳路藍縷,從無到有,這些年建設下來,扶桑的原始痕迹已經徹底淡化了,主要縣城的建築風格完全與中原類似。

唯一能從房子上看出區別的,只是屋檐梁桁一些細節的區別——中原漢人造的房子,高端的都會有飛檐斗拱,而到了扶桑,哪怕是最高級的郡守府衙門,也是樸實的平直椽桁。

不是花不起這個工本讓木匠造漂亮點,而是扶桑更為寒冷,下雪天積雪更厚。飛檐斗拱容易盛積住更多的雪,房子會壓塌。

與之對應的,還有很多把繁複奢華裝飾去掉的操作,看起來審美就比較“極簡主義”了。

可見任何人到了扶桑這塊地上,因為各種資源有限、環境制約,最後都會變得禁慾系審美風格的,跟人無關,也沒必要過度解讀。

而劉備是性好奢華之人,從小就很專一於“好聲色、美衣服”,到老了還是這麼專一。所以看到扶桑那些新造的房子,便有幾分不喜,根本不想多玩。

除了參觀金山銀山以外,他把其他旅遊行程砍了個七七八八,最後只留下了三項:看伊予灣室戶沖的捕鯨和鳴門漩渦,到大阪縣的奈良看看原始神社,

最後就是相模灣的富士山爬一爬,畢竟距離海岸幾十里的地方、就有一千五百丈以上的火山可爬,能直接眺望到大海,這種視覺享受,還是皇帝都做不到的。

中原比富士山高的山當然有很多,但都是離海兩千里以外的內陸了,反差沒那麼劇烈。

在室戶沖時候,劉備親自登臨了一條捕鯨船,還親自指揮了一把用軍用的弩炮射殺巨鯨——

如果沒有皇帝參觀的話,平時的捕鯨當然用不到這種大殺器了,直接靠投射魚叉的簡易裝備就行。用上床子弩,顯然是滿足劉備圍獵的樂趣,

因為《史記》上記載、秦始皇東巡蓬萊的時候,就聽了方士對“為什麼見不到東海仙人求取仙丹”的解釋,推辭說“為巨魚所阻”。所以秦始皇是親自下令用弩射殺過巨魚的。劉備這是玩了一把COSPLAY復刻。

隨後劉備也參觀了直接用泥質灘涂和石垣圍砌的鹽田、扶桑如今早已實現直接日光曬鹽,然後大批量腌制海魚魚乾和鯨肉魚乾往中原回運,每條船都是滿載了幾百噸優質肉類。

鯨魚的油脂也都被搜集起來,做成燈油“人魚膏”,這東西比蠟燭和其他動物脂肪燃料燒起來都亮,就是離得近了氣味不太好聞,作為遠程大面積照明還是很不錯的。

歷史上英國人一直到18世紀,倫敦首次出現路燈時,用的就是鯨油膏做燈油,後來完全進入工業時代才有了煤油燈煤氣燈。

大漢如今的雒陽皇宮之中,也用上了鯨油膏的庭院燈,在皇家園林和走廊上用用。但全城使用還是有點不夠的,也不利於防火,所以民用領域沒有普及。

當然,李素在會稽的幾處公爵府、別業,以及在雒陽的丞相府,還有諸葛家糜竺家的那些府邸,肯定也是都在庭院裏用上了鯨油燈柱。

算是這個時代第一批“夜裏連戶外都要大面積持續照明”的豪宅,堪稱不夜。

……

抵達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山的時候,劉備和隨行官員當然都是被金銀山的規模微微震撼到了,畢竟是方圓覆壓二三十里,都是礦區,一眼看過去熱火朝天,總計怕不是有上萬礦工在辛勞作業。

挖礦的地方環境過於惡劣,皇帝和大臣也不可能長時間駐足,所以只是遠觀就好了。還是到了選礦區和冶鍊區,能夠稍微多看一下。

最近幾年,金銀礦的開採,總算是用上了李素點撥的“灰吹法”,也就是利用其他賤價重金屬、容易與金銀互熔成為合金、而且合金熔點會低於合金中任何一種單質的特性,低溫就把金銀先與其他雜質分離。

最後,再把作為“熔劑”的賤價重金屬分離掉。

具體來說,這裏用到的媒介就是鉛、汞。

鉛非常便宜,熔點只有三四百度,稍稍燒一下就熔化了。不過鉛要沸騰氣化還是比較難的,依然要一千五六百度以上。

這個溫度純鐵都液化了,而漢朝原本的冶金技術,都做不到把鋼鐵煉成鐵水,所以才只能用“炒鋼法”沒法用“灌鋼法”(鐵變成鐵水才能“灌”),因此,漢朝原本的冶鍊,也是不可能把鉛變成蒸汽的。

好在二十年前諸葛亮發明了“提前預熱鼓風”技術,往爐膛里吹預燒過的空氣,這個技術既然能進一步提高爐溫,實現灌鋼,現在也能挪用過來氣化鉛。

有了這些東西后,礦石中的微量金銀殘餘要充分榨取出來,效率就提高了數倍之多。比如原本含量才每噸幾十克的,古代傳統提煉法提完后可能還能剩十幾克提不出來。

上了灰吹法后,能把這些含量過於低的犄角旮旯部分也搜刮出來,煉完后的礦石殘渣剩金量能壓低到一克以下。

(註:21世紀煉金技術已經做到每噸礦石0.2克都有開採價值的程度了,國內最好的富礦也才5克每噸左右,這種礦石放古代已經是礦渣。

所以所謂的黃金持續兩千年都沒開採完,其實就是科技進步之後,把古代煉完沒用的貧礦渣重新回爐嚼了消化一遍,榨乾最後的養分。)

相比於鉛的難以沸騰,汞肯定要容易用得多,畢竟常溫下就是液體了,三百多度就沸騰了,沸點比鉛還低一千二百多度。

不過汞蒸氣的毒性太大,而且汞貴得多,用來分離白銀肯定是不划算的,只能是特定情況下專門分離黃金用。

如果是按照原本歷史上、16世紀曰本人自然發展到“灰吹法”,也就是跟遊戲《信長野望》、《太閣立志傳》裏面那樣,那麼當時的礦工是毫無勞動保障可言的,冶鍊人員每天要暴露在劇毒的鉛蒸汽汞蒸汽里,能活到四十歲就算開掛了。

李素來了之後,還算仁慈,盡量在反應爐上搞個類似冷凝蒸餾器的東西,讓蒸汽進入冷卻皿管腔里后重新液化甚至固化,積多了之後再拿到別處重新加熱、確保只熔化不蒸發。

這樣一來,一方面也能省點成本,只要多花煤炭、木炭之類的燃料,就可以讓鉛、汞回收反覆利用。

當然,鉛本來就很便宜,比回收時所用的煤炭木炭和設備成本相比,也省不了多少錢。汞則是有高度回收價值的。便宜之外,主要還是比較環保,能可持續發展。

李素對於環境還是很友好的,能既賺錢又保護環境,稍微費點事就費點事吧。

他可以不把扶桑土著奴隸當人,但他不能不把曾經的扶桑國土當成大漢將來的永久領土。既然大漢的直接統治已經建立到了這裏,這裏未來就一直是大漢本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己的國土,當然不能隨便污染了,又不是操完就扔的殖民地。

當然,或許也會有人覺得奇怪:既然李素能把這個賬算過來,進行“環保化改造”之後,扶桑的煉金煉銀產業總的純利潤依然是不降反增,也就是賺的更多,

那歷史上曰本人搞“灰吹法”的時候,為什麼不做這種雙贏的事情?非要搞得“先污染后治理”呢?

這就要說到其中一個技術曲折了——歷史上,一方面曰本人不太懂“蒸餾冷凝”這套技術,他們連蒸餾酒出現都比中原和朝鮮更晚兩三百年。

另一方面,當時冷凝器主要是靠銅管打造的,因為銅這種金屬兼顧了成本和導熱性快,酒精和水這些蒸汽碰到銅管就立刻散熱冷凝了。

可是用銅管去冷凝鉛汞蒸汽的話,就會有個嚴重問題——鉛汞是很容易和其他重金屬形成合金的,當初前一個反應步驟里,它們才剛剛跟金銀分離開來,轉眼又立刻高溫狀態下跟銅相遇,那銅的冷凝管也會很快被熔融合金化,從而堵住、報廢。

所以,要回收低沸點重金屬蒸汽,關鍵不在冷凝原理上,而是要找一種“既導熱快,但又不是金屬質地的,不會跟鉛汞熔融合二為一變成合金,最後還得足夠緻密,防止汞蒸氣直接從疏鬆表面滲漏過去”的材料,來造這個冷凝器。

三者缺一不可,畢竟液態下水銀就能做到“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何況汞蒸汽呢。

好在,既然只是一個材料學問題,做實驗試錯就可以了嘛。這種事情,李素只要提供思路,科研不用他操心。

甚至都不用諸葛亮去操心,這事兒最後是諸葛亮指揮的工部一部分具體基層官員在辦。

之前幾年的大規模試錯實驗后,最後毫不意外地選擇了天然石墨來做冷凝管,着實把蒸餾/冷凝/合金分離領域的科技樹,點高了一大步。

既解決了眼下“更高效環保地灰吹法煉金銀”,還讓冶金和蒸餾酒工業等產業長遠受益。

不過,儘管上了先進的金屬蒸汽回收技術,在劉備和隨行官員視察的時候,李素還是特地關照他們遠距離觀察。

一開始,還有些官員以為這裏面存在“擺拍、造假”,是丞相怕大家近距離看出破綻、看穿這兒的虛報產量。

有幾個富商世家的代表想多刺探點真實情報,非要不聽勸湊太近,結果就鉛汞蒸汽中毒被抬下去了。好在倒是沒出人命,只是暈眩了一會兒,病個幾天而已。

有了這個立竿見影的教訓后,其他人立刻再次乖乖服從了丞相的料事如神,沒有再作死。

即使如此,李素還專門搭建了幾間隔間供皇帝和群臣輪流參觀用,隔間上有八寸見方的平面玻璃窗戶,可以隔着窗戶看,這樣就完全隔絕有毒蒸汽了。

“親眼見了這出銀出金的速度,才算是理解為何句章那邊每隔十天半個月,就能有一條船、帶一些金銀貨回中原交差了,當真是天佑我大漢啊。”

對扶桑各地的產業狀況視察結束后,劉備依然是感慨不已,久久不能平靜。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16章 番外最後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