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洛陽之殤
營帳中大部分諸侯喝得酩酊大醉,可謂是乘興之致。
是夜,呂布率軍偷偷的潛入聯軍營地,打了聯軍一個措手不及。營帳各處着火,聯軍之間由各路諸侯組成,相互配合度不是很高,甚至還相互提防、仇視。
呂布突入營地之中,就像魚兒進入大海,肆意砍殺,打的可謂是酣暢淋漓。只不過聯軍卻遭了殃,由於天黑,很多士卒患有夜盲症,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同時也缺乏戰場的實戰經驗,被打的狼狽而逃。
戰鬥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時辰,聯軍諸侯營地一片狼藉,被呂布狠狠的蹂躪了一番。
天亮之後,聯軍清點人數,竟然發現少了近一半兒,聯軍士氣低至低谷。
這一仗雖然沒有丟失汜水關,但聯軍對於董卓來說已經不足為懼。
之後討伐董卓的諸侯各懷異心,遷延日月,保存實力。汜水關駐軍的諸候每日大擺宴席,誰也不肯去和董卓的軍隊交鋒。
倒是袁術這個督糧官盡心儘力的押送糧草,但是聯軍所耗巨大,漸漸日不敷出。
這時諸侯內部卻起了矛盾,兗州太守劉岱,問東郡太守喬瑁借糧。喬瑁推辭他軍中也短缺糧草,沒有借給劉岱。劉岱覺得自己失了面子,便在夜晚引軍殺入喬瑁大營,殺死喬瑁,收降了喬瑁的部下。
其他諸侯也鬧了矛盾,最終也紛紛離去,最後袁紹這個盟主看聯盟維持不下去,也率人離開。盛極一時的聯盟到這裏就四分五裂了,真可謂是虎頭蛇尾。
劉辯卻並沒有走,他帶領着人馬,準備死守汜水關。沒有走的還有曹操,他一心想要匡扶漢室,怎麼會錯過如此良機?
雖然戰事毫無進展,但兩人的關係卻親進了許多。劉辯計算着時間,從出兵到現在已經有快半年了,也不知道董卓會不會放棄洛陽,遷都長安?
董卓此時見大部分諸侯都已經撤退,便讓義子呂布率三萬并州鐵騎,防備汜水關兵馬。自己則繼續跑回洛陽花天酒地,但是他的女婿李儒再次向他議:“目前溫侯呂布正在和諸侯聯軍相持於汜水關下,不要讓其率兵返回洛陽,遷都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我認為“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到如今也傳了十二位皇帝。相國遷回長安,方可保證安全無虞。”
董卓愉快的接受了李儒建議,畢竟現在洛陽暴露在聯軍之下,城裏的百姓也被他禍害的差不多了。再說洛陽世家大族林立,對於他的統治並沒有什麼好處,不如遷都於長安,可以減少阻力。
第二天上朝朝議之時,董卓便向群臣提出了這個想法:“現在諸侯群狼環伺,再說近日有童謠傳言“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正是合了遷都的意思。
太尉黃琬勸諫道:“王莽篡漢之時,赤眉軍火燒長安,長安百姓流離失所,到現在也沒有恢復過來,實在不宜遷都啊!”
董卓輕鬆的說道:“長安本來就是我大漢王朝的就都所在,稍微營修一番即可使用,況且山東諸賊並起,想要挾持皇帝陛下,此舉也是為了陛下安全着想。”
司徒荀爽又說道:“現在遷都,百姓心裏定會人心惶惶,於國家社禝不利啊!”
雖然群臣極力阻止,但手無實權,並不能阻止董卓遷都的想法。
董卓也不再多言,當即把兩人貶為庶人,從此以後不得參與朝政要事,群臣見董卓如此行徑,只得捏着鼻子同意遷都。
等董卓走出朝堂之中,忽然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兩個人攔下了董卓的車架,請求董卓不要遷都。
董卓氣不打一處來,當時就是因為聽了兩個人的話才封了袁紹為渤海太守,對那些忤逆他的人也封了太守之職。那些人卻不思感恩於他,卻組成關東聯軍討伐他。
現在見到二人,董卓直接命左右武士把兩個人砍頭。在看到兩個人的腦袋時,董卓心中的鬱悶之氣才稍微平復起來。
這時,部下讓他稟報軍中糧草不足,讓董卓十分頭疼。便招來了李儒詢問。
李儒聽了狀況之後,微笑的對董卓說道:“相國放心,此事易如反掌,洛陽富戶極多,可以說他們是袁紹舊黨,把他們所有人抓起來砍頭,再把他們的財產以做軍資,既可以震懾群臣,又可以籌措糧響,相國何樂而不為呢?”
董卓聽了緊鎖的眉頭也鬆開了,當即命令李傕、郭汜二人率五千鐵騎,在全城搜捕亂黨。
同時又下令在汜水關對峙的呂布、虎牢關的牛輔二人,率軍即刻返回洛陽,以做退守長安的準備。
李傕、郭汜二人明白董卓的意思,便捉拿洛陽富戶,共數千家,不分青紅皂白,插旗頭上大書“反臣逆黨”盡斬於城外,取其財物,不計其數。
在籌集到足夠多的金銀財寶和糧草之後,董卓當即下令,讓洛陽之民三日之內準備得當,跟隨朝廷一同遷到長安。儘管洛陽的百姓心裏一點也不願意,但是迫於董卓的威逼利誘之下,也只好乖乖的跟隨前往。
三日之後,董卓帶領朝廷群臣先行一步,簇擁着天子往長安城進發,同時命令王方、李蒙,率一萬西涼精銳,負責押送洛陽百姓前往,如有不從者立斬!
一路上哭聲震天,無數百姓被西涼士卒所欺凌,卻又無可奈何,只能默默的承受着這一切。
……
而在虎牢關的牛輔、徐榮二人,其實這段時間十分無聊,關東三路諸侯因為鬧矛盾弄的不歡而散,讓他們二人白白的在這虎牢關浪費時間。現在得到了董卓的命令,自然率虎牢關之軍撤離,在走到半路中,他們就接到了董卓的第二道命令,前往長安護駕。
二人對董卓忠心耿耿,自然是不敢違背,於是傳令各部即刻起行,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