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令人陶醉的古城西安

第四節 令人陶醉的古城西安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西安尋文化之根的日本人捐資修建了一座唐代藝術館,館址就在大雁塔腳下。唐代藝術館一個展廳的入口處,向觀光客迎面撲來的是四副古代國都的地圖。其中有古埃及首都開羅,古希臘首都雅典,古中國首都長安,還有完全仿照長安規劃建設的古日本首都。這四個首都分為明顯的兩個類型。開羅和雅典都是因勢造形,街道或因沿河而設所以彎彎曲曲,或因鑿山而建所以起起伏伏。在這些彎彎曲曲起起伏伏的街道兩旁,是自然排列的各種建築。而整個城市最重要的建築,對市民生活起決定作用的建築,是神廟(宗教――關乎靈魂)、長老院(也就是議會大廈。政治――關乎市民生活和權利)、圖書館(文化――關乎人類共同經驗和智能,以及精神生活)、運動場(體育――關乎競技和人體的健康)。雅典是一個沒有國王因而沒有王宮的地方,開羅的王宮則處在東北角上很不起眼的一個地方。可以看得出,整個城市的主體是市民,整個城市的主題則是市民的生活與權利。國王攫取權利,僅僅是在原有的生活秩序上攫取了行政權,而由漫長的歷史所形成的城市格局、生活方式沒有受到破壞。長安的格局完全是另一番情形。從幾何意義上說,長安的王宮也是處在城市的邊緣,居北端。可是從結構上說,王宮不但是重心,而且是整個城市的意義所在。城市不是在社會經濟交往中自然形成的,而是因為被權力者選為宮殿基址而誕生的。在關中平原的廣袤大地上,城市的位置完全隨王宮位置的遷移而遷移。周王公劉居豳,豳就是這一帶的城市。周文王居灃,周武王居鎬,這兩個地方都成了城市。秦王的宮殿在西垂、平陽、雍城、涇陽、櫟陽、咸陽之間不斷漂移。王宮遷移到哪裏,哪裏就迅速崛起一座城市。王宮從哪裏遷出,哪裏的城市就迅速敗落,並且很快消失。劉邦就任皇帝后,命親信蕭何營建新的宮殿,使西安的位置比秦咸陽南移若干。隋文帝登基以後,由於其所選宮址的改變,西安市就像在渭河之濱滑了一跤,一跟頭栽倒在十公里之南。中國的都城就像專為皇帝捏腳的一個小廝,皇帝走到哪裏,他就跟到哪裏。中國皇帝不是在原有的社會秩序和文化積澱基礎上,履行一個社會組織者和歷史促進者的職責,而是讓整個社會都為他的權力和享樂服務。首都不過是宮廷的擴展,是為皇帝和宮廷服務的一個龐大的工作系統。所以,都城從來不是以居民為主體的自然城市,其位置和規模,完全隨着皇帝行蹤的變化而變化,隨着皇權的興衰而興衰。直到社會經濟和城市文化都高度發達的中世紀(如宋元時期),沒有皇帝居住的西安雖然依然是西北地區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可是在規模上竟然敗落得不及唐都長安的二十分之一。中國都城的這種性質,決定了它具有最明顯的規劃色彩。但這與近代西方興起的規劃思想完全不沾邊。為全體市民創造最方便最美好的生活空間是西方規劃思想的核心。而中國帝都從一開始就是按皇宮侍衛的規劃理念設計的,所以均呈嚴格的對稱形制和嚴整的方陣佈局,充分體現了皇帝以自我為核心向天下輻射權力和恩德的意識。幾乎所有的都城都是在皇宮的東西兩旁和南邊,排列着像豆腐塊一樣規則的街坊。皇宮以重重門戶與這些街坊相連。單是都城各處的命名,就表現出既要擁有天下,又要防範天下的複雜心態。以唐長安為例,皇宮南面有乘天門、永安門、長樂門、廣運門、重明門、永春門,北面有玄武門、安禮門、玄德門。皇宮南面最貼近的八個街坊是各部衙門,這些衙門街坊構成的街道竟然不叫什麼街什麼巷之類,而是也叫什麼門,比如朱雀門、含光門、安上門、順義門、景風門、延喜門、安福門等等。古都長安究竟有多少門,沒人作做統計。反正一直到城市的最外邊,以門為名的制度算是貫徹得非常徹底。門是封閉物的開口,先民將自己居所的開口命名為門,在用以出入的基礎上,延伸出開門關門、進門出門的權利含義。皇家將都城各處均以門命名,體現了他們對整個都城乃至整個天下的私有欲和佔有感。正是基於這樣的私有欲和佔有感,他們對自己支配世界和萬民的權力從來沒有一絲懷疑。他們的一切行為,都是這種支配欲和支配權的體現。後起之都北京的城市佈局就充分體現了他們的支配權。有一位學者比較了北京和西歐幾座都城的結構特點。由於市民們經濟商業活動的需要,西歐的幾座首都的擴展方向都是越來越接近港口和水道。如果照此規律,則北京的發展方嚮應該是東趨,因為北京的交通出口和經濟出口都在東南方向的天津。可事實上北京自明清以來一直在向西北方向延伸,因為西北有山有水,是皇家廣建行宮、遊樂享受的理想去處,也是他們一旦天下大亂可以奮勇逃匿的方向。直到今天,北京市依然無可更改地向西北方向長大。城市格局的中心點不斷西移。儘管如此,人們心目中的城市重心,依然是古代的皇家城樓天安門。無論作為城市的首都發展成什麼格局,皇家建築之外的建築都沒有獨立的意義。它們的意義必須以它們與皇家建築的動能關係和位置關係為依據而生成,而衡量。我們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帝王都城的形制,是東方皇權專制思想的集中體現。沒必要誇耀曾經是十三個王朝國都的歷史,也不自得八水環繞的地理風水,承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已不在了這裏,對於顯赫的漢唐,它只能稱為“廢都”,但可愛的是,時至今日,氣派不倒的,風範依存的,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最具古城健力的,也只有西安了。它的城牆赫然完整,獨身站定在護城河上的吊板橋上,仰視那城樓、角樓,女牆垛口,再怯弱的人也要豪情長嘯了。大街小巷方正對稱,排列有序的四合院和四合院磚雕門樓下已經黝黑如鐵的花石門墩,你可以立即墜入了古昔里高頭大馬駕駛的木製的大車開過來的境界裏去。如果有機會收集一下全城的數千個街巷名稱,貢院門,書院門,竹笆市,琉璃市,教場門,端履門,炭市街,麥覓街,車巷,油巷……你突然感到歷史並不遙遠,以至眼前飛過一隻並不衛生的蒼蠅,也忍不住懷疑這蒼蠅的身上有着漢時的模樣還是有唐時標記?現代的藝術在大型的毫華的劇院、影院、歌舞廳日夜上演着,但爬滿的青苔如古錢一樣的城牆根下,總是有人在觀賞着中國最古老的屬於這個地方的秦腔,或者皮影木偶。這不是正規的演藝人,他們是工余后的娛樂,有人演,就有人看,演和看都宣洩的是一種自豪,生命里涌動的是一種歷史的追憶,所以你也便明白了街頭飯館裏的餐具,碗是那麼粗的磁,大得稱之為海碗。逢年過節,你見過那裏的城市的街巷演動着了社戲,踩起了高蹺,扛着杏黃色的幡旗放火銑,敲純粹的鼓樂?最是那上得掉渣的土話里,如果依音筆寫出來,竟然是文言文中的極典雅的詞語,抱孩子不說抱,說“攜”,口中沒味不說沒味,說“寡”,即使罵人滾開也不說滾說“避”。你隨便走進一條巷的一戶人家中吧,是藝術家或者是工人,小職員,個體的商販,他們的客廳是必懸挂了裝裱考究的字畫,桌柜上必是擺設了幾件古陶舊磁,對於書法繪畫的理解,對於文物古董的珍存,成為他們生活的基本要求。男人們崇尚的是黑與白的色調,女人們則喜歡穿大紅大綠的衣裳,質樸大方,悲喜分明。他們少以言辭,多以行動,喜歡沉默,善於思考,崇拜的是智能,鄙夷的是油滑,有整體雄渾,無瑣碎甜膩。西安的科技人材雲集為國內前茅,產生了眾多的全球也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但民間卻大量湧現着《易經》的研究家,觀天象,識地理,搞預測,作遙控,你不敢輕視了靜坐於酒館一角獨飲的老翁或巷頭雞皮鶴首的老嫗,他們說不定就是身懷絕技的奇材異人。清晨的菜市場上,你會見到手托着豆腐,三個兩個地立在那裏談論着國內的新聞。在公共廁所蹲坑,你也會聽到最及時的關於聯合國的一次會議的內容。關心國事,放眼全球,似乎對於他們是一種多餘,但他們就是這種古都賦予的秉性。“杞人憂天”從來不是他們譏笑的名詞,甚至有人**的提議,在城中造一尊巨大的粑人雕塑,與那巍然豎立的絲綢之路的開創人張春塑像相映成輝,成為一種城標。整個西安城,充溢着中國歷史的古意,表現的是一種東方的神秘,囫圇圇是一個舊的文物,又鮮活活是一個新的象徵。城市就和人一樣,也有它的“人格”、“性格”甚至是“性別”。比如南方的城市,多半都是屬於“女性”的,蘇州是小家碧玉,杭州是大家閨秀,南京是侯門誥命,舊上海是洋場少婦,重慶是徐娘半老,成都是寶釵初嫁,武漢是木蘭從軍,廣州是文君賣酒,廈門則是純潔少女,似乎還情竇未開。相比之下,北方的城市則大抵是“男性”的。比如北京是威嚴而慈祥的父親,西安、蘭州、太原、濟南、洛陽、開封,不是“漢子”,便是“大哥”。的確,中國最男性化的城市只可能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只會在那些平原、高原、草原和林海雪原。那是辣椒掛燈籠,大蒜生紫皮、高梁紅了一地,苞谷黃了滿山的地方;是紅日高懸,朔風勁吹,城頭旌旗咧咧,大道塵土飛揚的地方;是壯士遠行,慷慨悲歌,哥哥走西口,好漢上梁山的地方;是響馬劫鏢,強人落草,豪俠比武論劍,梟雄逐鹿問鼎的地方,也是粗瓷海碗大碗喝酒,架起燒鍋大塊吃肉,不以成敗論卻以酒量論英雄的地方。這樣的地方,當然是男性的;這些地方的城市,當然也多半是男性的。這些城市中,西安似乎算得上是一個“男爺們兒”了。有句話說:“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西安,是“米脂的婆姨”還是“綏德的漢”呢?恐怕還是漢子吧?的確,西安這座城市,是很難被看作婆姨的。秦俑、碑林、大雁塔,鐘樓、鼓樓、大差市,都和女人沒什麼關係。有關係的是驪山腳下的華清池,它記錄了一個女人最風流浪漫的故事,可惜這些故事又發生在這座城市的輝煌歷史快要謝幕的時候,所以她的名聲也就遠不如杭州的白娘子那麼好。當然,西安還有那位讓日月都為之一空的則天皇帝。但她統治的,卻又是一個男人的世界,她自己也因此有些男人做派。而且,到最後,她還不得不把政權向男人拱手相讓。何況她並不喜歡西安,她喜歡的是洛陽。看來,西安只能是男性的。把西安看作“最男性化的城市”之一,除了它曾經是男權政治的象徵外,還有三個理由:喝西鳳、吃泡饃、吼秦腔。這是賈平凹先生總結出的“關中人的形象”,當然也是西安市的風尚和習俗。西鳳性烈,泡漠味重,最能表現男子漢的“吃風”。別的不說,光是盛泡饃的那隻粗瓷大海碗,就能讓南方人看得目瞪口呆,驚嘆如果沒有一隻足夠強大健壯的胃,怎麼能容納和消化那麼多那麼硬的東西。如果說,能吃能喝是北方人的共性,那麼吼秦腔,便是西安人的特性了。很少有什麼地方,會對自己的地方戲像關中人對秦腔那樣痴迷,也許只有河南人對豫劇的酷愛才能與之媲美。想想看“八百里秦川黃土飛揚,三千萬人民吼唱秦腔”,那是何等恢弘的氣勢和場面,比起世界盃足球賽來也是毫不遜色的。秦腔,就是西安人的足球。事實上,秦腔和足球一樣,是很雄性的。里裡外外,都透着一股子陽剛之氣。它實在是中國最男性化的劇種,就像越劇是最女性化的劇種一樣。豫劇雖然也很硬朗(聽聽常香玉唱的劉大哥說話理太偏就知道),但好歹是唱出來的。秦腔卻是吼出來的。民諺有云:麵條像腰帶,泡饃大碗賣,辣子也是一道菜,唱戲打鼓吼起來。這最後一句,說的便是秦腔。作家高亞平說得好:秦腔的境界在於吼。無論是誰唱秦腔,也無論是唱什麼段子,以及在什麼地方唱,都要用生命的底音。這聲音經過陽光打磨、冷風揉搓,發自肺腑,磨爛喉嚨,便有了一種悲壯的肅殺的氣勢(《秦腔》)。這種肅殺之氣也是屬於西安的。依照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西方屬金,本多肅殺之氣,何況又是一座有着青磚厚牆的廢都!的確,提起西安,我們已不大會想到新蒲細柳,曲江麗人,而多半會想到夕陽殘照,漢家陵闕。往日的繁華早已了無陳跡,似乎只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才是西安的正宗形象。西安和北京一樣,都是屬於秋天的。但,眼望香山紅葉,我們想到的是秋陽;撫摸古城青磚,我們想到的是秋風。歷史上的西安,當然有過嘹亮的號角,有過慷慨激越的塞上曲、涼州詞、燕歌行,也有過輕歌曼舞,霓裳羽衣,如今,聽着那喇叭聲咽,我們感到了世事的蒼涼。然而,站在西安保存完好的城牆下,看着那洞開的城門,巍峨的角樓,齊整的垛口,你仍會感到一股豪雄之氣從歲月的谷底升起,霎時間便沸騰了你的熱血。是啊,面對西安,你會覺得是在和一位老英雄對話,並深深感到那是我們民族的魂魄所系。西安是很男性的,只是看上去老了點。嚴格說來,中國北方的城市都有些顯老,很需要冒出個棒小夥子來,才能重振雄風。有人說西安是中華民族和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一百多萬年之前,我們的祖先藍田人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西安作為一座城市,也已經存在了幾千年。西周時期,文王武王以灃河兩岸的灃鎬兩地作為都城,這可以看作是西安的誕生。俗話說,要了解中國100年的歷史文化,必須去上海,要了解中國1000年的歷史文化,必須去北京,要了解中國6000年的歷史文化,必須去西安。此說雖然不是完全沒有疏漏之處(比如忽略了夏商時期的中原文化),可是大致準確。西安的古城文化熟知西安的人都知道,西安有眾多的“三”,其中又以這下面的“三大”、“三小”、“三老”和“三新”最有特色,真可謂是獨一無二的。西安的“三大”大老碗――在西安的飯館裏面,特別是泡饃館裏面,這種餐具往往會嚇外地人一跳。如果臉小一點,簡直可以用它來當臉盆。更令外地人驚嘆的是,滿滿一碗泡饃往往在很短的時間裏面被西安人吃得精光。由此推斷,陝西人的胃也很大。大口氣――不管他是在街頭用三輪車拉貨的小販,還是腰纏萬貫的富商,西安人說話的口氣總是很大,並不是說西安人愛吹牛,只是西安人說話都很倔,從來不會輕易認輸,他們有另外一種優越感――區別於北京人上海人那種優越感的一種優越感,帶着西北獨有的強悍的氣息。大工廠――西安曾是中國重要的兵工基地,在西安的西郊一帶,坐落着很多大廠,生產電機的、生產***的、生產重型發動機的,在東郊,還有西北首屈一指的紡織城。這些大廠曾經是令人羨慕的鐵飯碗,非常紅火。在軍轉民和國企改革之後,這裏一下子冷清了下來,有很多處於半停產狀態。在大大的廠區里,大大的廠房中,大大的機器下面,可以看到那長出來的一棵棵小小的草。西安的“三小”小籠包子――賈三灌湯小籠包子是西安的一道名小吃,國內著名。小籠包子做的最好的其實是南方人,但是賈三包子的經營規模也很小――在西安只有幾家分店,店面也都很小,一點也沒有名牌老店的氣勢。當湖北的蔡林記熱乾麵、成都的譚魚頭火鍋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的時候,賈三包子還在西安守着他的幾家店,安穩地經營着它的老字號。小奶糕――1954年就有了鐘樓小奶糕,96年才出現了更好吃得滾雪球小奶糕,因為都在鐘樓附近賣得很火,所以大家也分不清楚,都稱為鐘樓小奶糕。這種冷飲食品,5毛錢一根,在短時間內迅速席捲了西安城,成為平民階層的寵兒。即使在冬天,街頭也有很多人拿着它邊走邊吃邊發抖。小日子――平常的西安人習慣於過一種小日子:吃不愁,穿不愁,有房子有工作,閑時諞一諞,打打小麻將。他們對生活不太會有太大的奢望,舒舒服服的過着日子,不敢說該有的就一定會有,但至少不該有的那一定是沒有的。西安的“三老”老房子――由於西安是個古都,所以它留下來的老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我姑且把所有的古迹都歸到這一類吧。大小雁塔鐘鼓樓城牆碑林等等都不用說了,在西安正在進行改造的舊居民區,每天都有很多老房子被拆掉。而在西安,那種陝西八大怪之一的“房子半邊蓋”的建築幾乎是已經看不見了。老字號――西安的老字號很多,同盛祥和老孫家的牛羊肉泡饃、樊記臘汁肉夾饃、西北眼鏡行,在各行各業都有。在西安,它們的名聲都很大,但是在外地,聽說的人並不多。前幾年,肯德基、德克士等洋品牌進駐西安,卻迅速地發展起來,連鎖店開的滿街都是。一邊,是老西安人在津津有味的嚼着泡饃,另一邊,年輕的西安人們坐在肯德基的色彩鮮艷的店堂里啃着漢堡。老字號,還能有多少好風光呢?老人家――這裏的老人家並不是指的你在西安城牆根兒下面看見的那些唱秦腔,打太極或者是扭秧歌的快樂的老頭老太太們。在西安的各行各業,大都有這種類似“祖師爺”級的人物,他們德高望重,桃李滿西安,即便可能在這個領域裏面他們已經做不出什麼實際的東西了,但他們仍然擁有在他們自己領域裏面至高無上的話語權。西安的“三新”西高新開發區――這個地方在新長安八景裏面已經介紹過,但是它確實是西安真正意義上的新東西。它代表的不僅僅是新的樓房,新的公司,新的城市街景,更代表了新的一代西安人的成長。新新人類――這種人類在全國別的地方也有出沒,但在西安的卻有所不同。他們的打扮潮流一般來說總是比其它的地方慢上半拍,處於一種跟風的狀態,所以,嚴格地講,他們應該被稱為“舊新新人類”。“新西安?”――之所以加上引號和問號,是因為這個概念還停留在西安市**的規劃裏面。西安市**計劃在2005年之後開始在老西安城外建設“新西安”,以老城區為中心,在西安周邊建設一系列衛星城,重新設計整體的城市建設,而原來的老城區,將把側重點放在古都風貌的恢復上。假如這種設想能夠按照預想的實現,那麼對於西安,對於西安人,將會是一種全新生活的開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魅力中國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魅力中國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節 令人陶醉的古城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