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被視為柏拉圖之後世界古代史的另一位大思想家,被馬克思和恩格斯譽為“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最博學的人”。
亞里士多德追隨柏拉圖學習和研究達20年之久。他好學多問,才華橫溢,成績突出,被柏拉圖譽為“學園之靈”。
亞里士多德的哲學的核心思想包括,形而上學、倫理學、邏輯學、公民教育論等。另外,對他的幸福原理和人生觀也有一個全面而精練的介紹。
亞里士多德生平
亞里士多德出生於斯塔吉拉,其父是馬其頓王室的御醫,為外來移民。受父親的影響,亞里士多德從小就喜愛生物學和醫學,而且自幼養成了專註事實、尊重經驗的品格和作風。
後來,亞里士多德的父母因宮廷的慘烈鬥爭而回到故鄉,不久,便雙亡於世。這時,亞里士多德尚未成年。幼年的亞里士多德由姐姐和姐夫撫養,二人對弟弟的教育十分關心。亞里士多德對姐姐、姐夫感激不盡,終生以最大的敬意懷念他們。
亞里士多德姐弟三人,除姐姐外,還有一個弟弟,名叫阿里木奈斯托斯,不幸早亡。對幼弟的夭折,亞里士多德一直未曾忘懷。
公元前367年,剛剛17歲,求知慾極強的亞里士多德告別姐姐、姐夫,離開故鄉,到了雅典的柏拉圖學園,師從於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來學園不久,就顯示出驚人的多方面的才能,深受柏拉圖喜愛。他勤奮好學,學業精湛,才華橫溢,超群拔萃,是一個思想深刻、抽象思維能力極強的人。他的頭腦容納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知識,對政治學、倫理學、修辭學、邏輯學、歷史、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數學、醫學、天文學、自然史、戲劇、詩歌等都有研究,且有成就。有一次,柏拉圖曾幽默地說,他的學園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其他學生的身體,一部分是亞里士多德的頭腦。柏拉圖很賞識亞里士多德的才學,譽為“學園之靈”。
公元前347年,柏拉圖去世,斯彪西波繼任院長;亞里士多德與同學克賽諾克拉提離開雅典,接受同學――阿塔內斯的統治者赫爾米亞的邀請,去了那裏。
赫爾米亞是個忠肝義膽,精明強幹的朋友。他曾在柏拉圖學園學習過,對柏拉圖的理想――哲學家為王很是嚮往。
當他自己果然手握權柄,專制一方的時候,就從學園請來亞里士多德、克賽諾克拉提等幾位同學,將他們安排在阿索斯海濱,讓他們潛心討論研究哲學。
在阿塔內斯,亞里士多德結識了此後25年共同合作,形影不離,又是他學園繼承人的泰奧弗拉斯特。泰奧弗拉斯特比亞里士多德小14歲。一些亞里士多德研究者甚至認為,現存亞里士多德著作,多數出自泰奧弗拉斯特之手。
公元前343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為13歲的兒子、未來的國君亞歷山大物色老師,他想到了亞里士多德並給其寫信:“我有一個兒子,但我感謝神靈賜我此子,還不若我感謝他們讓他生於你的時代。我希望你的關懷和智慧將使他配得上我,並無負於他未來的王國。”亞里士多德應邀來到珀拉王宮,泰奧弗拉斯特一同前往。
亞里士多德等人離開阿塔內斯后的公元前341年,波斯軍隊侵入該地,赫爾米亞被俘,最後遭到殺害。為了紀念這位忠勇的朋友,亞里士多德為他立了像,並寫了輓詞。
亞里士多德來馬其頓后,先是和亞歷山大住在珀拉宮廷里,後來移到一座名為梅札的古堡。教了3年,亞歷山大就拿起刀槍打仗去了。老師無事可做,回到了故鄉斯塔吉拉。亞歷山大為答謝恩師,重建了在戰爭中被夷為平地的斯塔吉拉。
後來,在亞歷山大登上王位,局勢穩定后,亞里士多德便於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結束了漫遊生活。
回到雅典,亞里士多德不是再回柏拉圖學園,而是在城東一個名叫呂克昂的運動場開辦自己的學園,與城西北角的柏拉圖學園隔城相望。
呂克昂學園是一個多才善辯之士雲集的地方,蘇格拉底在世時也多次來此。“群星薈萃之所”的呂克昂在亞里士多德的主持下,成為科學研究和教學之地。
這一時期,希臘內部停止了無休止的各邦間的戰爭,社會穩定,有了學習和研究的社會環境。經過十幾年的遊歷,亞里士多德增加了社會閱歷,增長了見識,擴大了眼界,積累了大量的資料,見解也逐步脫離柏拉圖的固定模式,走上了獨立探索的道路。
這一時期,是亞里士多德人生的輝煌期,他的思想充分發揮,大量的著作,包括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物理學等,都寫於這個時期。
然而,好景並不長。公元前323年,橫戈馬上、東征西戰的一代霸主亞歷山大在遠征途中染病身亡。隨之,反馬其頓的怒潮便再次掀起。作為一個外鄉人,與馬其頓有過來往的亞里士多德,顯然無法再在雅典待下去了,不但工作不會安寧,生命也在危險中。
於是,他只好將學園事務交給泰奧弗拉斯特,再次逃離雅典,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學園,離開多年相處的朋友和學生,來到歐比亞的加爾西斯城,住在他母親留下的老屋中。
在加爾西斯,亞里士多德終日鬱郁,惆悵傷感。雖然這次動亂時間並不長,但遭此變故,亞里士多德身心蒙受了巨大打擊,一病不起,理智力量尚在峰頂的他於次年,即公元前322年溘然長逝,享年62歲。
亞里士多德去世前,立下了遺囑:他要求執行人給他的母親,早年去世的弟弟阿里木奈斯托斯,撫養他成人的姐姐、姐夫立像;要他的女兒嫁給姐姐的兒子尼亞諾爾;對曾侍候過他的幾個奴隸,不得出賣,要繼續養育,待他們成年或可自立營生時給以自由;留給兩個孩子的是家產,留給妻子赫比利絲的是他衷心的感情及熱愛;最後,按早年去世的前妻比娣婭的意思將自己的屍骨與她合葬在一起。
從這份遺囑可以看出作為理智化身的亞里士多德的責任感,設想周到,仁慈開明:他是一個孝敬的兒子,深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誠摯的兄長,真實的朋友,寬厚的主人。
亞里士多德著作
亞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有:
《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的書名並不是亞里士多德所提,是後人根據其內容加上的。關於這部著作的書名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公元前60至前50年安德羅尼珂在編纂亞里士多德文集時,將他寫的關於自然事物的著作編在一起,定名為《物理學》;將另外一部分討論比較抽象的事物的著作編在一起,放在《物理學》的後面,無以名之,就將它叫做《物理學之後》。亞里士多德將他自己的這類思想稱為“第一哲學”,表示它是高於其他研究具體事物的各門科學的。中文將“物理學之後”譯成“形而上學”。
《尼各馬科倫理學》
《尼各馬科倫理學》與《大倫理學》、《優代莫倫理學》為亞里士多德三部倫理學。《尼各馬科倫理學》一書,不但是三種現存倫理學中最完整的一種,即在亞里士多德全部現存著作中,也可以說是完整成編。全書10卷,系統地探索了倫理的和理智的兩種德性,提出了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的基本命題。但全書卻沒有設想一個永恆的、天不變道亦不變的開始點,反而說始點是一種說明一切為什麼,自己卻不被說明為什麼的東西。不過,這略帶不可知色彩的情愫,不必讓愛智慧的人擔心。它不但不妨礙思維,反而給思維開拓了廣闊的空間。僵死的絕對真理才是真理道路的絆腳石。
《範疇篇》
《範疇篇》共15章,研究了同義詞、多義詞以及在語言表達中語詞的表達形式和組合形式,是專門論述哲學範疇的著作。
這篇著作對實體、數量、性質、關係、對立、運動等範疇作了許多論述,它第一次對範疇進行了分類。對實體這一範疇論述尤為詳細。他明確指出第一性實體是客觀獨立存在的個別事物,其他一切東西和範疇都依賴於它而存在;作為第一性實體的“屬”和“種”,乃是第二性實體。這是亞里士多德對“實體”所作的一種解釋。他從“關係”出發引出“相對”範疇,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事物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的道理。
《政治學》
《政治學》,亞里士多德自稱是“關於政體研究的專著”。它本是呂克昂哲學學校內部傳授的講稿。中世紀以來,這部著作有多種抄本,但它卻是亞里士多德著作中較為完善且疑偽較少的一種。本書具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對於了解當時希臘社會的狀況,了解古希臘人的政治、法律、倫理、教育思想,研究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儘管它是一部論述政治問題的專著,但亞里士多德在探討和闡釋奴隸制各種政體及其統治形式的過程中也從教育與政治關係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教育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