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參與競爭,以信息為本

第十節參與競爭,以信息為本

企業如何競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保持不敗?這是個大問題。我們的觀點是:要想不敗,必須要摸清時勢,即市場行情,以此找到競爭的突破口;否則任何方式的競爭都是盲目的。(1)參與老市場的競爭怎樣在老市場中打開一條新的缺口呢?即如何脫胎換新呢?這是企業領導考慮的第一個問題。一般講,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自然就存在進一步擴大自己競爭實力的問題。只有解決好老市場,才能開拓好新市場,否則許多問題就會理不順。瑞典有家號稱“填空檔”的公司,其經營方針就是所謂的“在老市場中挖金子”。該公司專門經營市場上的空檔商品,只做獨家生意。例如,1984年,瑞典的童帽市場上,硬帽多,軟帽少,這年氣候又偏冷,可保護耳朵的軟帽一時告緊,而這家公司奇迹般地將近50萬頂軟帽投放市場,結果一搶而空,公司大賺了一筆。公司的市場行情情報十分準確,市場預測很少失誤,一旦發現空檔,立即組織貨源,及時介入,而等到其他投資者也紛至沓來時,該公司又轉向其他空檔了。所以,它從來沒有與其他公司正面交鋒過。瑞典的這家公司當然是一個打游擊、填空檔的特殊例子,但它的經營方針卻能說明一個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花無百日紅,任何市場都不可能長盛不衰,一個成功的領導,應當隨時準備轉向。當然,本來是一個駕輕就熟的市場,網點熱,客戶多,什麼都順當得很,突然要轉向,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們多多少少會有戀戰的心理。很多商家吃虧就吃在這一點。藉著勢順,大量投入,大批進貨,不思進退,一旦市場崩潰,庫存堆積如山,原想趁勢多賺一點,到頭來,還得把過去賺的利潤搭進去。可見,生意能做十分,做七八分即可,且不可做滿。什麼時候考慮轉向,應當從市場的徵狀來決定。一般的,如果價格競爭十分激烈,平均利潤明顯下降,市場需求明顯衰退,大家都感到,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就意味着市場已經飽和,應當考慮轉向了。如果此時又出現了新的更好的替代產品,那麼,轉向問題就迫在眉睫了。是否轉向,什麼時候轉向,對不同實力的商家,情況是很不一樣的。如果經營實力和競爭實力十分雄厚,在市場上本來就能左右局勢。那麼,比較正確的策略是,乘競爭對手徘徊猶豫之際,展開強有力的競爭攻勢,促使競爭對手痛下轉向的決心,迫其離開市場,乘機奪取他們原來的客戶。這樣,尚可在原來的市場上支持一段時間,以收取剩餘“果實”。情況較好時,競爭對手離開后的市場,還會出現較大的反彈,以回報堅守“陣地”的商家。但既然市場衰敗已成定局,那麼,你仍然得考慮適時地撤退。如果商家的經營實力和競爭實力都是中等水平,從來也沒有做過市場領導,但憑實力又不至被首先擠走,則可運用這樣的策略:放棄已經明顯萎縮了的品種,保持尚有一定市場的品種,縮短戰線,集中精力經營少數幾個品種,以形成拳頭。這樣,還可維持一段時間,同時,將部分資金轉向新的市場,以形成過渡態勢。如果市場繼續惡化,則迅速撤出全部經營資源,完全離開老市場,進入新市場。如果經營實力和競爭實力較弱,在市場上本來就沒有多大份額,也沒有獨特的優勢,那麼,此時應毫不猶豫地放棄老市場,而且是越快越好。儘早退去,尚可順利地收回投資,將庫存變成現金。稍有猶豫,就極有可能成為市場衰退的犧牲品。在一個衰退的市場上,無論實力如何,都應當將回收資金當做頭等重要的大事。在市場全盛時期,擴大投資和進貨,是市場擴張和增加利潤的有力手段,而在市場衰退時,如何緊縮進貨,回收投資,則是從容退出的有力手段。任何一個市場在生命的末期,必定會留下一大堆積壓貨物,不是張三積壓,就是李四積壓。要減輕最終的積壓,就應當通過削價清倉等特殊手段,通過一次次地規模逐步減小的資金循環,而使資金逐步增加,存貨逐步減少。(2)參與新市場的競爭新市場就是指一個相對冷門的行業。很多商家在老市場中競爭煩了,就想另謀新路,尋找冷門行當。一則可以得到新的市場機會,二是可以避開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要找一個既是冷門,又有遠大前景的市場,並非易事。即使進入了某種新興市場,也有新的問題。像今天的新興技術產品市場,雖然比較容易出高檔,市場競爭開始也不那麼激烈,但經營風險大,投資大,營銷經驗不足等問題,也常常制約着商家。可見,世上事是很難兩全的。不過,既然我們打算進入一個陌生的市場,就應當適應新的市場特點,實施新的營銷和競爭策略。首要的問題,是正確評價新市場的前景和特點。很多市場之所以有空檔、有空缺、有機會,並非人們忽略了,不加註意和關注,而是因為這其中的風險太大了,或者前景難以預料,或者前期的初始投資實在太多了,難以一下到位等等,諸如此類。所以,最要緊的是不要看見“冷門”或機會就自作聰明,只看見了潛力和未來的收益,而沒有看見其中的風險和“圈套”。絕不要冒冒失失地切入。其次,就是正確理性地審視自己,正確估量自己的競爭和經營實效,看你能否有能力高人一等,把握住機遇和市場,站穩腳跟。例如,現在的確湧現出許多新市場、新科技、新機遇。但這種新市場需要較多的初始資金,或是很高的技術含量。此外,即使百業俱興,一切就緒,還要等待“東風”――恰當的時機來進入市場。太早了,新產品被視為異類,成為少數高檔侈奢“消費品”,被廣大民眾拒之門外就不好了,還提供給對手經驗和技術學習機會。過遲,你又不佔優勢了。“物以稀為貴”可是市場準則。切入新市場后,如何使新產品為市場所接受,就成為頭等大事。商家必須配合廠家,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來宣傳新產品,這時的廣告費用是驚人的。西方很多大公司在切入新市場時,總會用相當大的投入來完成所謂“教育消費者”的環節。因為,消費者對新產品並不了解,需要較長時間和大量消息灌輸,才能普遍認識它的價值而最終接受。商家對宣傳新產品的投入,或許遠沒有廠家那麼多,但無論如何也會超過在一個傳統市場上的投入。在新的市場上,銷售渠道和網點開始也是一個空白。如果你純粹是一個經商新手,必須從零開始。如果你是從某一個行當轉過來的,雖然原來也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和客戶,但老客戶能否接受新產品,也還是一個疑問。也就是說,不論你是經商新手,還是沙場老將,都必須花力氣開拓新的銷售渠道和客戶。新市場不僅產品是新的,客戶是新的,市場環境是新的,營銷思路和技巧也很可能是全新的。如何在新市場上推銷新產品,大家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必須打破過去的老框框,而用新思想和新觀念,來策劃新產品的營銷。在這裏,創造性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好在新的市場上,同行很少,競爭開始並不激烈,大家都是新手,都需要探索和研究。這使得我們有可能從容不迫地探尋新的營銷路子。新市場的同行關係,開始時應當是合作優先於競爭。因為市場根本沒有開發出來,不存在市場份額不足的問題,沒有必要開展無意義的競爭,更沒有必要弄得兩敗俱傷。有頭腦的商家應該能認識到這一點,並達成共識與默契。但是,這種平靜的局面,不可能永遠地持續下去,一旦新市場初具規模,其他商家也逐步捲入時,市場競爭還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會逐漸加劇。因此,一個老練的商家,必然會做好迎接新的競爭的心理、物質準備。儘管切入新市場的商家會有充分的資金準備,但實際的成本開支往往會超過預算。因為,很多商家在做預算時,依據的是以往的經驗,而在新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料不到的開支。這要求我們一方面儘可能為預算留有充分的餘地,另一方面盡量節約開支,特別是那些不很急的開支項目,可以往後推一推。嚴格的計劃開支和成本核算,將是解決初始經營成本過大問題的有效措施。3.參與成熟市場的競爭市場競爭有一個過程,剛開始無序、混亂,逐漸有條有理,進入規範化階段。這樣市場也就成熟了。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上,競爭常常十分激烈,幾乎所有的競爭手段都會用上。這是因為,在成熟的市場上,早期開拓市場的風險已經過去,利潤穩定可靠,市場容易被充分開發出來,市場前景十分明朗,大批競爭對手勢必要在這時進入市場。這自然會增加競爭的激烈程度。風平浪靜已經過去,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一個廠家能否站穩腳跟,並不在於早期的開發,而在於這時的競爭實力和策略。價格競爭是成熟市場上常見的手法。廠商生產成本和經銷商營銷成本的平均水平,比市場開發初期明顯下降了,這使得同行之間有可能通過降低銷售價格,來爭取顧客。營銷成本居高不下的商家,在這樣的競爭中,顯然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贏得競爭,必須降低成本至平均水平乃至平均水平以下。但是,我們仍然應當避免在價格競爭中無限制捲入。因為,我們還有其他競爭手段可用,為什麼只盯着對商家利益損害極大的價格競爭呢?其實,最終能否在成熟市場上取勝的手段,並非價格手段,而是商品的質量和店鋪所能提供的服務。在市場的成熟期,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新鮮感消失了,對新產品的不成熟和種種缺陷已不能容忍,取而代之的,是對商品的質量和服務的追求,而廠家的生產技術也日益成熟,並從消費者使用后的反饋中,以及廠商之間的競爭中,積累了大量技術上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生產出質量過硬的成熟產品。此時的商家,最要緊的是引入品質優秀的商品,並與廠商一起,建立起穩妥可靠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體系。這樣,才能穩定銷售網點,爭取更多的老顧客,方可在競爭中穩如磐石。在商品質量日趨成熟的同時,商品的規格、品種也越來越多樣化和系列化,能夠滿足各種顧客的需要。如果我們引入的品種單調,自己有的品種,對手也有,對手有的品種,而自己卻沒有,競爭實力就會明顯削弱。因此,商家此時應該很好地調整商品的組合,儘可能使品種、規格完善起來。當然,由於資金等因素的限制,我們不太可能將一種商品的所有規格和品種全部引入。比較聰明的做法有二:一是儘可能完善品種、規格,二是儘可能與對手形成互補格局。即對手有的品種,自己不進貨,自己引入的品種,對手則沒有,在商業街或購物中心的範圍,形成齊全的品種和規格。與市場的開發期相比,成熟市場的廣告費用可能要少一些,但廣告的水準和形式卻要求更高。開發期側重於介紹新產品的特性和功能,此時,則要結合產品在消費者手中的使用體驗,側重於宣傳產品某些活生生的好處,宣傳某種品種獨到的優點。廣告必須持續進行下去,形式也要不斷翻新。由於廠商和經銷商的普遍介入,市場會越來越擁擠,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稍不注意,幾家大公司就可能陷入不能自拔的惡性競爭中。另一方面,由於大家都面臨惡性競爭的威脅,互相之間通過談判和協商達成某種默契的可能性又更大了。對這種微妙的姿態,大家應該頭腦冷靜,競爭應當適度,絕不意氣用事,如果有“和談”的機會,則不應放過。一個成熟的商家,總是有柔有剛的。

上面談到的市場競爭的三種類型,是非常重要的。希望管理者能自己從中琢磨出一點道道來,打好每一次市場戰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怎樣做市場贏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怎樣做市場贏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節參與競爭,以信息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