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三章 第七節 造成心理問題
第三章非愛行為
第七節造成孩子心理問題
非愛行為給孩子造成了很多傷害,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心理問題。
強迫症
台灣著名心理醫生許添盛對強迫症和恐慌症個案的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內心有着對權威、嚴格或情緒不穩父母的深深恐懼感,還有一些孩子是由於壓力過大,而出現了強迫症。
過於追求完美
父母要求過高,可能讓孩子變得過於追求完美,讓自己的價值感和歸屬感都建立在“完美”的基礎上,從而導致各種心理問題。
焦慮
孩子焦慮的原因:因為擔心被拋棄、因父母不耐煩或不信任、因父母關係緊張時常吵架、對死亡感到困惑和擔憂。
戀物
很多孩子在某個時期會依戀某樣物品,如果依戀關係正常,那這種戀物就是正常的,父母不可強行戒除,反而會產生更大問題,如果孩子比較大了還會戀物,則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了。
過於順從
為了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灌輸孩子科學知識,導致孩子過早失去童真,甚至變成書獃子,這是很殘忍的。
過於順從也不是一件好事,特別老實的孩子是因為被壓抑壞了,被剝奪了好奇心和求知慾,甚至會患上無條件順從父母,沒有自我思想,只會按父母意願行事,無條件自我壓抑的“順從病”(pathologicalcompliance)
青少年憂鬱症
這種憂鬱症是指初中到大學階段的學生,因為人際關係的適應不良,課業壓力及感情挫敗,產生一些憂鬱癥狀:缺乏動力、思想黑暗、悲觀、不想出門、想休學、情緒不穩及睡眠障礙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不知道人生意義,不知道自己活着是為什麼,為何要讀書,不知道未來做什麼,甚至覺得死掉也不錯。
許添盛醫師探究這些患者的成長曆程及家庭背景發現,第一種情況是孩子從小在被忽略的情況下長大,得不到愛和接納;第二種情況是父母早期離異,孩子的疑惑、失落和負面情緒形成了憂鬱性格;第三種情況是父母之一過早離世,造成孩子內心中被愛、陪伴、照顧需求未被滿足的“空洞感”。
不要輕易下結論
在沒有權威機構確診前,也不要輕易給孩子診斷為多動症、自閉症等心理疾病。多動症的癥狀有可能是父母干涉和限制過多造成的。
焦慮、抑鬱、精神壓力大又容易引起身體上的疾病。長期的壓抑和束縛甚至可能會通過自虐來宣洩。
當孩子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不能單方面希望如何讓孩子改正毛病,而應該從自身找原因,之前是關愛不夠,交流不夠,還是給孩子的壓力過大,並深入反思今後應該如何改進,重點要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也不要過於糾結問題發生的原因。
因父母期望值過高,壓力過大或者敏感期延遲,孩子咬手指,吃手,父母如果不從各個方面尋找原因,而是單方面嚴格要求孩子改正毛病,那麼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引發更大的心理問題。
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緒,父母要做的是幫助他們成長,過多的限制和規矩,只會起到破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