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大街

→流浪者大街

每一座城市都會有一個主題,往往用一條中心大街來表現。是尊古?是創新?是倚山?是憑海?是厚土?是廣交?

巴塞隆拿的主題很明確,是流浪。

全城最主要位置上的那條大街,就叫流浪者大街,叫得乾脆利落。它的正式名字應該是蘭布拉大街,很少有人知道。

這條大街是逛不厭的,我先是和夥伴們一起逛,不過癮,再獨個兒慢慢逛,逛完,再急急地拉夥伴們去看我發現的好去處。夥伴們也各自發現了一些,一一帶領過去,結果來回走了無數遍,腰酸腿疼而遊興未減。於是相約,晚飯後再來,看它夜間是什麼模樣,大不了狠狠逛它個通宵。

這條大街的內容沒有別的,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者在這裏賣藝賣物,抖出百般花樣,使盡各種心智,實在是好看極了,好玩極了。

我也想過,世上的商街無非賣藝賣物,司空見慣,為什麼這裏特別吸引人?

首先,這裏渾然融和,主客不分。不分當地人和外來人,不分西班牙人和外國人,不分東方人和西方人,大家都是流浪者,因此也不分嚴格意義上的賣者和買者。這種渾然一體又互不相識的氣氛,讓人迷醉。

其次,這裏洋溢着藝術氣氛。由於時時流動,這裏形不成地盤,構不成統制,更不會出現兼并和壟斷。所有的賣家多半不是真正的商人,是昨天和明天的行者,只因今天缺錢,便在這裏稍稍鬧騰。主要不是鬧騰資金和商品,而是手藝和演技,因此又和藝術銜接在一起,光鮮奪目,絕招紛呈,就像過節一般。

第三,這裏籠罩着文明秩序。不知什麼時候形成的規範,在這裏出現的一切,必須乾淨、文雅、禮貌、美觀,不涉惡濁,不重招徠,紳士風度,君子作派,自尊自愛,心照不宣。這就使它與我們常見的喧鬧劃出了界線,具備了國際旅遊質素,讓人每一步都走得放鬆,走得自在。

巴塞隆拿市的神聖家族大教堂。這座象徵主義建築分別代表着基督誕生、基督受難以及西方的死亡。

……

這些特點,在我看來,全都體現了世間優秀流浪者的素質。他們的溶化本領,謀生能力,開闊心境和自控風範,通通物化為一條群體人格的長廊,熙熙攘攘。其實,這也是一切遠行者的進修學校。

我一直認為,除了少數逃罪人員和受騙人員,正常意義上的遠行者總是人世間比較優秀的群落。他們如果沒有特別健康的情志和體魄,何以脫離早已調適了的生命溫室去領受漫長而陌生的時空折磨?天天都可能遭遇意外,時時都需要面對未知,許多難題超越精神儲備,大量考驗關乎生死安危,如果沒有比較健全的人格,只能半途而返。

據我自己的經驗,幾乎沒有遇見過一個喜歡遠行的現代流浪者是偏激、固執、陰鬱、好鬥的。反之,那些滿口道義、鄙視世情的書齋文人如果不得已參加某種集體旅行,大多連誰扛行李、誰先用餐、誰該付款等瑣碎問題也無法過關,總是眾人側目,同室翻臉,不歡而散。流浪,一個深為他們恥笑的詞彙,卻又談何容易!

有人把生命局促於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則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因此,在我眼中,西班牙巴塞隆拿的流浪者大街,也就是開通者大街,高貴者大街。

流浪者大街的東邊一段,是各國流浪畫家活動的場所。畫家們搭起畫架為來往行人畫像,有的是寫實,有的是漫畫,漫畫的生意要好一些。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漫畫有趣,被畫一次就大笑一通,惹得旅伴們也非常開心,互相逗趣,變成了一場遊戲;二是因為漫畫快,幾筆就成,身在旅途,誰也懶得在大街邊坐個把小時被寫實畫家細細描繪,被圍觀的行人評頭品足。

巴塞隆拿街頭的一座現代雕塑。

寫實畫家中畫得最好的,肯定是那幾位中國畫家。他們在那裏一擺攤,就把周圍所有別的寫實畫家都比得十分狼狽。夕陽下黑色的眸子盯着畫紙一筆筆勾勒,筆觸精確玄妙,使周圍駐足的行人都屏住了呼吸,形成了一個與整條大街很不相稱的寧靜氣氛。幾步之外,那些特別像藝術家的大鬍子歐洲畫家完全無人問津,他們不時瞟來嫉妒的目光。

這讓我們產生了一種莫名的驕傲,又怕干擾氣氛不敢動問。等到一幅畫完,我們的兩位小姐輕聲用中國話與中國畫家打招呼,原想會出現異鄉遇同胞的興奮,誰料畫家聽到后只是嘴角輕輕一牽,算是回了禮,連眼睛都沒有移過來。一位是這樣,另一位也是這樣。

這一定有什麼原因,實在無法妄猜。

我只知道,流浪是一種告別,告別的原因,有的可付諸言表,有的則難以言表。真正的流浪,大多屬於後者,被迫言表,只是搪塞;不想搪塞,當然沉默;牽牽嘴角,已是禮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歐洲之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歐洲之旅
上一章下一章

→流浪者大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