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青絲挽 第七十一章

第二卷青絲挽 第七十一章

天堂寨海拔1729米,是大別山的主峰—號稱中原第一峰。跨鄂皖兩省,在羅田、英山、金寨三縣交界處。登上天堂寨,可見十萬大山擁拜於下,北望中原,南望荊楚,在西側,九道箍和尚堖引人注目,一道高几百米大的懸崖峭壁,酷似一大腹便便的和尚,笑容可掬。和尚堖還時有佛光出現。

朋友們我們現在即將進入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的大門,請大家拿好隨身物品,下車注意腳下,我們要開始大別山之旅了。天堂寨看什麼,看山,看家本領就是山雄、幽壑、水秀。園內怪石崢嶸,常年雲霧遮罩,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感。這兒就是神仙谷了,她美景如畫,我們行走於畫中,所以請注意我們要愛護環境,讓神奇的色彩更加鮮耀眼。奇妙的地方自然會有美麗的神話傳說,神仙谷有傳說為太上老君鍾愛頻繁活動的地方,大家看,那塊巨石,巨石下有一深洞,洞前有一水池,相傳池中有一對鯉魚被太上老君的仙氣所感染,每當太上老君潛心佈道時,兩鯉魚也游入井中潛心聆聽,日久皆羽化成龍,修成正果,所以後人稱此二井為雙龍潭。這就是關於雙龍潭來歷的神話傳說,神話固然美麗,生活依舊需要潛心修行。大家眼前的這個洞,相傳是太上老君的起居飲食的地方,所以人們為它取名叫仙人洞。仙人洞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洞內有10平方米左右的空處,靠洞底還有太上老君下榻的石床,這是太上老君的仙人灶,在不遠處還有太上老君下棋的“仙奕洞”,在仙人洞旁邊還有“雙龍出谷”。神仙谷河水至此被一巨石一分為二,從其兩側潺潺流下,似兩條銀龍歡快地奔出山谷而去。

我們繼續看,請跟緊步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被人們譽為天堂三絕之一的哲人峰。大家請細看,這個峭壁高約100米,酷似一碩大頭顱,闊額濃眉,高高隆起的鼻樑,肉質豐厚的嘴唇,凝思北望,彷彿在思索着一個重大的哲學命題。這裏的建築,統一為明清式。大都是依山就勢掩映佈局。相當具有山寨特色。山路崎嶇,請大家小心腳下,注意安全。這裏看似不起眼,其實呀它具有相當有利的軍事條件。

在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歷史轉折點。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劉鄧大軍,依照黨中央的戰略方針,以超人的膽識和氣魄人魯西南強渡黃河,躍進大別山,勝利的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大反功的序幕。到10月中旬,劉鄧大軍已控制了長江北岸江防150多公里。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哲人峰的峰頂了,在這兒,環視天下,則可見十萬大山擁拜於下。向北可望中原,南眺荊楚山水盡收眼底。凌晨觀日出好似置身於九天之外,傍晚看日落則如在仙宮信步。每當雨過天晴,早晨登峰觀雲海更是氣象萬千,茫茫雲海,層層煙流,青黛色的群山,像白浪淘天的大海中的漁舟,時隱時現,又似條條蒼龍翱翔起舞,吞雲吐霧。景色壯觀,令人嘆為觀止。可惜呀,我們時間有限,不能一同欣賞這種美景,如果下次你有機會再來大別山,一定不要錯過這景色哦!

這邊就是摘星峰了,顧名思義,我們已經快到天邊了。它兩面都是萬丈深淵,只有一條石徑攀援而上,其險境程度令人觸目驚心。摘星峰頂上的幾塊巨石,獨立於頂峰之上,彷彿天外飛來之物。如果站在摘星峰上向東北方向遠眺,還有一險景會躍入你的眼帘。一支山脈至此中斷而成萬丈懸崖,與其他不同的是,此處每逢春秋之時,便有無數石燕結伴而來,棲身於懸崖壁縫之間,飛翔于山野叢林之中,人稱石燕崖。

時間已經不早了,請大家和我一道下山吧。下山的時候還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大別山之旅就要結束了,感謝大家給予我的配合與幫助。如果你們對我的工作有什麼意見或建議,請告訴我,以利於我日後改進,為你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希望這次的遊覽能給你們留下一個美好難忘的回憶。祝大家一路平安,萬事如意。謝謝各位請看,這是八大功績柱,由優質花崗岩雕刻而成,高9.9米,直徑1.27米,九九之數,示意炎帝在華夏民族文明發展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八大功績柱以圖騰柱的形式分佈組成一組雕塑,用寫實的手法,生動的畫面,通過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充分體現炎帝在華夏民族文明發展史上的豐功偉績。(削桐為琴、練絲為弦;搭木為架、建屋而居;)在此設立八大功績柱雕塑,意在弘揚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對重拾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必將激勵我們承先啟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炎帝神農大殿,坐北朝南,佔地6600平方米,髙台圓柱直檐,秦漢風格,古樸莊重。它位於烈山腹地,向前延伸至對面的九龍山,形成一條中軸線。大殿採用廡殿頂,三重檐,高台基的建築形制,是對早期楚漢高台建築大尺度的空間技術方法和早期大空間的建築空間組合的運用和提煉。神農大殿建築平面柱網採用面闊九間,以反映歷史上荊楚以九為尊地方文化內涵,同時也隱喻炎帝神農故里九龍山的含意。在平面佈局上由內外兩圈石柱圍合而成,外圏柱36根,象徵36天罡,在人口處四棵方形石墩柱上分別雕有炎帝神農畫像及圖騰,一方面隱喻着四個季節及炎帝恩澤華夏大地,另一方面是對楚漢建築特有建築形式的抽象再現。大殿內牆裙將佈置展現神農功績的石材浮雕,大殿頂部為長方形,刻有祥雲浮雕。殿堂正中供奉着一尊炎帝神農銅像,高4.26m,寓意為炎帝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的生辰。炎帝一手拿着稻穀,一手拿着靈芝,象徵炎帝在開創農耕和醫藥方面的偉大功績。

這是萬法寺位於烈山的耕耘山山巔,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隨州古代名剎、佛教聖地之一,有“百川匯海,萬法朝宗”之譽。

各位請看,這是功德殿古建築群,是由清華大學徐伯安教授主持專家組設計的一組秦漢風格建築群,高大雄偉,外觀威嚴、莊重。整體佔地面積10320平方米,建設面積2466平方米,由日月門、天門、碑苑和功德殿組成,它是景區重要景點之一。用於集中展示炎帝神農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突出貢獻,神農井位於功德殿中心廣場,為烈山九井之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鳳征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鳳征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卷青絲挽 第七十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