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不是神仙(上)
2039年2月6日,中國北京,陽光普照,萬里無雲。
這天,北京建築學院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風水是否是古代建築學』的討論,七百多個座位座無虛席,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築專家和風水師們在這裏展開激烈論辯,但是風水師們明顯落了下風,討論會漸漸變成了一場『風水就是迷信』的鬥爭會。
『風水先生亂說空,指南指北指西東,果真若有封侯地,何不當年葬乃翁』。來自南京的建築學教授李申引用了明朝一首諷刺風水先生的打油詩作了開篇。
『風和水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背風面水』,它完全是另一種概念。這個概念在《葬書》中說得非常明確,現代的所有風水理論都是從這本書中來的。漢代開始,人們根據《葬書》中所說,把姓氏按照五音分類,然後以之選擇葬地,這種做法在唐朝初期就被批判掉了。現在還有一種說法稱,風水是古代的堪輿學,《辭源》上也揭示說『風水又稱堪輿學』,這個說法也是宋代以後出現。據我們考察,宋代以前,雖然也有堪輿,但跟葬地毫無關係。宋代風水書主要是說死人埋后,其埋葬地有種氣,這氣能深入死者的骨頭,然後通過死者的骨頭與後代發生感應,帶來好運或是災禍……』
在台上學者發言時,台下一個面容剛毅,劍眉星目的英俊年青人不時用筆在紙上記錄著什麼,慢慢地他停下了筆,眉頭也越皺越緊。
『風水的傳播與巫文化和神文化關係密切。從這個角度來講,風水文化的傳播是很有害的。我認為它至多就是一個民俗學。這種迷信活動有很多形式,請儒教作誥文,請道教作道場,請佛教超度,實際上就是巫術,所有的宗教都不承認這些。比如請佛教超度,同時又要殺雞進貢,佛教怎麼會殺生呢?民間就將風水叫做巫術,人死之後有兩道程序超度他,一是作道場,另一個是下葬時的偏向,還會放一些衣物、錢幣等,整個過程跟美學一點關係都沒有,實際上有些時候所謂的風水行為反而是破壞風水……』
年青人聽到這裏幾乎要跳起來,他旁邊另一個雖然長得也挺俊,但臉上似乎總帶着壞笑的年青人拉住了他:『急啥?呆會再給他點顏色看看。』
『現在的風水先生,或者確切地說,是搞風水的教授們,把風水說成是現代化的古代建築科學,這完全是一種冒名頂替,移花接木。風水的概念出現在宋代,此前風水一詞只出現在醫術中,是一種病的名稱。所以我們認為『風水』是pseudoscience,是偽科學,所以,我對風水學說全盤否定。』
這位學者話音一落,下面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只差沒有喊出『打倒風水』的口號來。待掌聲漸息時,主持人上台道:『下面,我們請來自湖南的易曉寒先生髮表講話,易曉寒先生生於湖南韶山,現年二十六歲,畢業於西安建築學院,是中國目前頗有名氣的風水學說的支持者和實踐者,曾參與包括雅魯藏布江水壩工程在內的多項大型建築的規劃和建設,提出過有名的「陰陽宅合氣學說」等著名的風水理論,我們期待他有一場精彩的發言。』
那名年青人在聽眾中站了起來,步上講台,沒有掌聲,下面的聽眾都在竊竊私語,台上反風水學的專家們都含笑看着易曉寒,摩拳擦掌準備對易曉寒的理論給予迎頭痛擊。
易曉寒走上講台,輕咳了一聲:『各位,我沒有太多的理論同大家講,我現在,只給大家作一個小小的示範,請大家自己判斷風水學到底是不是迷信,是不是毫無可取之處。』
易曉寒掏出一個風水羅盤,羅盤盤面層次繁多,內容龐雜,原理玄奧,白五行八卦,干支甲子、節氣方位,到天文曆法、州國分野無所不包。他抬頭看看天花板,在羅盤上小心地推動指針。下面的觀眾都伸着長長的脖子,想看看他到底在幹什麼?
約一分鐘后,易曉寒收起羅盤:『各位,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對一個環境中按風水學說進行一定規律的設定,可以避凶趨吉,那麼反過來說,如果設定不好,也會招災惹禍。』
易曉寒掏出雙面小鏡子,這鏡子黃銅附體,周圍隱起窮奇龍鳳之形,當易曉寒在聽眾面前一亮,一道白光劃出人群,如一道閃電。
『我手中這面鏡子,叫玄空寶鑒,可能大家沒聽說過,但大家一定聽說過《紅樓夢》中出現過一面看正面可使人生,看反面可以使人致死的「風月寶鑒」,它們的本質有些類似,玄空寶鑒有鳳形的正面,不管照人或是照物,可以招吉,如果用龍形的反面,就會招災,請大家留意南面的窗戶。』
所有人順着易曉寒的手指望向南牆上方的窗戶,有些人還從窗戶向外望,易曉寒雙手比劃一下:『這個窗戶側向西南,離地三米,窗外上方是一座人行天橋,而上橋的路口也是側西對着窗戶,這個窗口是個典型的凶位,現代風水學中有句俗語:樓外立交橋,攔腰一把刀,也就是說通風進出的門窗外面有立交橋的話,通常都不會是什麼好位置,很容易招飛來橫禍,對風水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最好不要呆在那個窗口下。』
易曉寒說到這裏時將手中的玄空寶鑒對準窗口晃了晃:『而我現在如果用玄空寶鑒的龍面對着這個窗口,那麼「凶」的指數還會大幅增加。如果有人站到那窗戶邊上,隨時可能遭到凶事。』
說著易曉寒又在羅盤上推了推,抬頭看看外面的陽光:『現在雖然不是子時,但也是一天陰氣比較重的時候,天、地、人三者都很不吉祥,我可以推測出,如果有人或動物這時呆到這窗口下,不出五分鐘,就會倒個大霉。不信的話,我們可以找個東西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