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知何處是他鄉

→李白:不知何處是他鄉

只要是稍識文墨的中國人大概沒有不會背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的,一背幾十年大家都成了殷切的思鄉者。但李白的家鄉在哪裏呢?沒有認真去想過。“*****”中幾乎完全沒書看的那幾年,突然出了一本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趕快找來看。郭沫若對杜甫的批判和嘲弄是很少有人能接受的,但他對李白祖籍和出生地的詳盡考證,卻使我惆悵萬分。郭沫若考定李白的出生地西域碎葉是在前蘇聯的一個地方,書籍出版時中蘇關係正緊張着,因此顯得更遙遠、更隔膜,幾乎是在另外一個世界。李白看罷明月低下頭去思念的竟是那個地方嗎?

小船,湖北黃石市郊外。

奇怪的是,這位寫下中華第一思鄉詩的詩人總也不回故鄉。是忙嗎?不是,他一生都在旅行,也沒有承擔多少推卸不了的要務,回鄉並不太難,但他卻老是找陌生的路去跋涉。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一條路直通故鄉,一條路伸向異鄉,李白或許會猶豫片刻,但狠狠心還是走了第二條路。日本學者松浦友久說李白一生要努力使自己處於“置身異鄉”的體驗之中,因此成了一個不停步的流浪者,我看說得很有道理。

煙雨莽蒼,黃鶴樓巍巍立在高處,立在江中。

置身異鄉的體驗非常獨特。乍一看,置身異鄉所接觸的全是陌生的東西,原先的自我一定會越來越脆弱,甚至會被異鄉同化掉。其實事情遠非如此簡單。異己的一切會從反面、側面誘發出有關自己的思考,異鄉的山水更會讓人聯想到自己生命的起點,因此越是置身異鄉越會勾起濃濃的鄉愁。鄉愁越濃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願意把自己和故鄉連在一起——簡直成了一種可怖的循環,結果,一生都避着故鄉旅行,避一路,想一路。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你看,只有徹底醉倒他才會丟掉異鄉感,而表面上,他已四海為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心中之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心中之旅
上一章下一章

→李白:不知何處是他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