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湖

→上林湖

上林湖裏有很多滑滑的硬片,彎腰撈起來一看,是瓷片和陶片,好像這兒打碎過很多器皿。一腳一腳趟過去,全是。那些瓷片和陶片經過湖水多年的蕩滌,邊角的碎口都不扎手了,細細打量,釉面鋥亮,厚薄勻整,弧度精巧,比平日在家打碎的粗瓷飯碗不知好到哪裏去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這裏曾安居過許多鐘鳴鼎食的豪富之家?但這兒沒有任何房宅的遺迹,周圍也沒有一條像樣的路,豪富人家的日子怎麼過?捧着碎片仰頭四顧,默默的山,獃獃的雲,誰也不會回答孩子們。孩子們用小手把碎片摩挲一遍,然後側腰低頭,把碎片向水面平甩過去,看它能跳幾下。這個遊戲叫做削水片。幾個孩子比賽開了,神秘的碎片在湖面上跳躍奔跑,平靜的上林湖被犁開了條條波紋。不一會兒,波紋重歸平靜,碎瓷片、碎陶片和它們所連帶着的秘密全都沉入湖底。我曾隱隱地感覺到,故鄉也許是一個曾經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於何時,碎得如此透徹,像轟然山崩,也像頹然家傾。為了不使後代看到這種痕迹,所有碎片的殘夢都被湖水淹沒,只讓後代捧着幾個補過的粗瓷碗,盛着點兒白米飯霉乾菜木然度日。如果讓那些補碗的老漢也到湖邊來,孩子們撈起一堆堆精緻的碎瓷片碎陶片請他們補,他們會補出一個什麼樣的物件來?一定是碩大無朋又玲瓏剔透的吧?或許會嗡嗡作響,或許會寂然無聲?補碗老漢們補完這一物件后必然又會被它所驚嚇,不得不躡手躡腳地重新把它推入湖底然後倉皇逃離。

我後來才知道:

大約自公元200一1200年(東漢至南宋)的1000年間,上林湖的越窯,是中國青瓷文化的聖地,彙集着無限的歷史精緻。據記載,皇家一次就會向這裏定製青瓷14萬件,賜贈全國高官。每年多少次?一次次加在一起有多少件?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裏燒制的青瓷還是當時中國與外國進行貿易的主要項目,一艘艘沉甸甸的貨船小心翼翼地從不遠處的明州港(寧波)起錨,駛向日本、高麗、菲律賓、波斯、伊拉克、印度和埃及。唐代詩人陸龜蒙的名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可以證明越窯在當時的崇高地位。

上林湖裏的青瓷碎片。上林湖是唐時“越瓷”(又稱“秘色瓷”)產地。這是當年吳越王錢俶的“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

這“千峰”中的第一峰就是吳石嶺。它把翠色映在上林湖裏,再染遍萬千青瓷,使得海內外千年杯盞間全是我家鄉的湖山。

壘窯的石塊,從吳石嶺上采鑿;燒窯的樹木,從吳石嶺上採伐。窯變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烘炭,也在吳石嶺下一堆堆地燒制。吳石嶺是千年越窯的靠山。

那麼,越窯為什麼風光了1000年而在南宋末年突然沉寂了呢?幾年前我從一位杭州老人口中聽到過一種動人的傳說。

老人說,本來越窯到宋代因受到各地同行的競爭,勢頭漸弱,但是朝廷遇北方強敵後倉皇南渡,偏安杭州,大建宮苑宅第,對青瓷的需求急劇高漲。越窯離杭州近,一時又興旺起來。

當時的窯主也姓余,在杭州宮苑豪門間成了一個你爭我奪的對象,因上林湖而被稱為“余上林”。余上林由於經常安排供貨路線,熟知全國情勢,一天在杭州宮苑遇到一個襄陽籍的太監,便隨口說了句“襄陽已被蒙古軍包圍三年”。太監把這話傳給一位同鄉宮女,宮女又在皇帝宋度宗面前說起,使皇帝大吃一驚,因為當朝權臣賈似道從來沒有給他說起過。皇帝一問,賈似道巧言解釋了幾句,轉身捉拿了那宮女和太監,最後牽連出窯主余上林,一併殺害。

流蕩在飛檐翹角中的晨曦-餘姚鼓樓。

賈似道禍國殃民,終被謝太后罷官遠貶,押解他的是一位會稽縣尉,出於義憤在半路把他處決。半年後,元軍攻入杭州,南宋滅亡。正當兵臨城下之際,一個初春的黑夜,長長一隊貨運馬車來到上林湖畔。押車的一位文官原是余上林的密友,找到余上林的年輕兒子,說車上是宮廷圖書館最珍貴的版本,破城之日一定會被付之一炬,希望能找一個地方密藏。

山中瓷窯有如少女閨房,“出窯”則恰如女子出嫁。這蝠製作於清代1770—1790年間的紙本水彩畫,形象地再現了瓷器“出窯”情景。

余上林的兒子是當時的新窯主,一聽宮廷就眼冒怒火。那位文官立即告訴他:“賈似道已被處決,你們余家的仇已經報了。現在,天下斯文的最後一脈,全押在車上。”說著指了指車隊。

窯主想了想說:“這麼珍貴的書,放在哪家宅子裏都危險,只能藏到吳石嶺我們開採窯石的一個洞窯里,但是山洞潮氣重,要在四周存放大量的石灰和干炭……”

文官說:“元軍幾天後就會破城,很快就會到這裏,等不及了。剛才我看見湖邊有小山似的幾囤干炭,那是誰家的?”

窯主說:“我家的。但這是我36座大窯的口糧,現在也很緊巴。窯火一停,瓷器全毀,窯也廢了。”

文官一聽,連連擺手,說:“那使不得,使不得。”他想,千年越窯已經差點斷送於余上林的屈死,現在只剩一口殘喘,如果連殘喘也斷了,怎麼了得?便又加了一句:“窯比書要緊!”

“不,書比窯要緊!”這是從內門傳出的聲音。窯主的年輕妻子朱夫人奪門而入,與丈夫雙目一對。夫妻倆隨即出門,站上一個高高的木台,齊聲向著湖邊高喊:“個窯熄火!”

燒窯的工人萬分驚詫,紛紛跑到木台前來詢問究竟。夫妻倆斬釘截鐵地低聲說:“不要問了,個窯熄火。”

於是,小山般的干炭運進了石窯,然後抬進一箱箱圖書。封洞時一切都做得不露絲毫痕迹。怕自己和別人失口。窯主夫妻帶着那一群封洞工人遠走他鄉,不知所終。

越窯的歷史從此中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心中之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心中之旅
上一章下一章

→上林湖

%